备考2024年中考生物选择题组专练4 绿色植物的生理活动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16 类型:二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主题探究】某农业合作社开展火龙果促花增产实验,探究夜晚不同时间段使用LED灯照明的增产效果,结果如下表。
组别
对照组
实验组
甲
乙
丙
丁
夜晚照明时间段
①
18:30-22:30
22:30-02:30
02:30-06:30
果实产量(千克/公顷)
1980
4693
9474
2940
请回答下列小题。
(1)、据表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的处理是夜晚无照明 B、各实验组的照明时长相同 C、增产效果乙>丙>丁 D、丙组处理方法最具推广价值(2)、对实验组增产主要原因的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花朵数量增加 B、成功受粉的花朵多 C、光合作用时间延长 D、果实呼吸作用增强2. 请阅读以下资料,完成各小题。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由红树植物为主体组成的湿地木本植物群落,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固碳储碳、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珍稀濒危水禽重要的栖息地,鱼、虾、蟹、贝类生长繁殖的场所。红树植物的叶片是绿色的,它的“红”表现在树皮破损后,植物体内的高浓度单宁酸会氧化变红。
为了适应高盐、间歇性潮水浸淹、缺氧等特殊生态环境,红树林演化出了一系列本领。为防止海浪冲击,红树植物生长大量支持根以稳定植株,还从根部长出许多露出于海滩地面的气生根用以通气。某些红树在叶肉内有泌盐细胞,能把盐分排出体外。与一般植物不同,红树采取“胎生”的繁殖方式。当种子成熟时,先在树上萌发,长出棒状的胚轴(如图),再从母体脱落直插淤泥,几个小时后即可扎根,一至两年便繁衍成林。
(1)、红树林是我国重要的生态资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红树叶片因含单宁酸而氧化变红 B、红树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C、红树林可为动物提供繁殖栖息地 D、红树林可净化海水、防风消浪(2)、下列不属于红树为了适应特殊生存环境而具有的特征是( )A、根系发达,有支持根扎入泥滩 B、根毛细胞内溶液浓度较低利于吸水 C、有气生根露出海滩地面用以通气 D、叶肉内的泌盐细胞能把叶内盐分排出(3)、红树“胎生”的繁殖方式说明种子的萌发不需要( )A、充足的空气 B、适宜的温度 C、充足的水分 D、肥沃的土壤(4)、秋茄是一种典型的红树。泰国的秋茄学名是Kandeliacandel,而我国广东、福建等地的秋茄学名是Kandeliaobovat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秋茄的学名是由两个英文单词构成的 B、学名第一部分是种名第二部分是属名 C、泰国秋茄和中国秋茄是两个不同的种 D、泰国秋茄和中国秋茄间没有亲缘关系(5)、研究人员通过周期性补水模拟秋茄林的水淹生态环境,研究水淹对秋茄生长的影响。在适宜的条件下测得叶片实验数据如表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叶绿素a(mg/g)
叶绿素b(mg/g)
光合作用速率(μmol/m2•s)
细胞间CO2浓度(μmol/m2•s)
气孔开度(mol/m2•s)
对照组
0.28
0.39
2.13
387.27
0.086
补水组
0.98
0.41
5.47
356.8
0.085
A、补水组的叶绿素a、b以及光合作用速率均较对照组低 B、对照组细胞间CO2浓度较高是由于光合作用速率较高 C、对照组秋茄光合作用速率下降是由于叶片气孔开度变小 D、周期性水淹会增强秋茄叶片光合作用速率利于秋茄生长3. 在农业生产上合理应用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可提高农作物产量。请利用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题( )(1)、合理密植的目的是( )A、增加叶片数量 B、抑制植物呼吸作用 C、促进蒸腾作用 D、叶片充分接受光照(2)、下列措施中,主要应用呼吸作用原理的是( )A、阴雨天移栽幼苗 B、施肥时注意用量 C、夏天正午不浇水 D、农田设置排水沟(3)、为提高某地番茄的产量,研究人员进行下表所示的实验:分别在番茄植株的低、中、高三个位置选取足够数量的相似叶片,记录相同位置叶片有机物的相对积累量,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组别
A1
A2
B1
B2
株距(cm)
30
30
45
45
剪叶
不剪叶
多次剪叶
不剪叶
多次剪叶
A、不剪叶时,位置相同,株距越大产量越大 B、不剪叶时,株距相同,位置越高产量越大 C、剪叶时,位置相同,株距越大产量越大 D、剪叶时,株距相同,位置越高产量越大4. 下图甲A、B、C分别表示某植物叶片所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图甲为该植物在晴朗的夏季一天24小时内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甲中,该植物白天和晚上都能进行生理活动是( )A、A B、B C、A和B D、A、B和C(2)、图乙中代表光合作用的曲线是( )A、Ⅰ B、Ⅱ(3)、移栽植物时,常在阴天和傍晚进行,并剪去大量枝叶,其目的是为了抑制图甲中的( )生理活动。A、A B、B C、C(4)、图丙的实验是为了验证植物光合作用需要( )A、光 B、二氧化碳 C、叶绿素 D、水(5)、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把两个装置放在黑暗中一昼夜,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几小时,装置( )内的氧气含量比较高。A、a B、b5. 李老师虽年已古稀,但身板硬朗,精神矍铄,分析其原因,这与他广博的生物学知识和科学的锻炼方式密切相关,请你根据所学生物知识完成下面小题:(1)、 夏天傍晚选择树林中的小路散步,他感觉此时此地空气清新、凉爽、湿润。你认为这主要是由于绿色植物的____和____的结果。( )A、蒸腾作用、呼吸作用 B、蒸腾作用、吸收作用 C、光合作用、蒸腾作用 D、光合作用、呼吸作用(2)、李老师晨练时有次随手指断一株绿色植物的幼茎,发现茎的断面有白色的汁液渗出,你认为汁液来自茎的____,它位于茎的____。( )A、筛管、木质部 B、筛管、韧皮部 C、导管、木质部 D、导管、韧皮部(3)、今天李老师晨练完后在自家院子里移栽花卉时,采取了①带土移栽和②剪掉移栽植物的部分叶片两项措施。其中措施①能____;措施②能____,因而保证了移栽植物的正常水代谢,提高了移栽的成活率。( )A、促进根的呼吸作用、促进光合作用 B、促进根的吸收作用、促进光合作用 C、促进根的呼吸作用、降低蒸腾作用 D、促进根的吸收作用、降低蒸腾作用6.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我国政府提出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据此资料完成小题。(1)、下列关于“碳中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碳中和”意味着停止工厂排放二氧化碳 B、实现“碳中和”离不开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C、绿色植物只消耗二氧化碳,不产生二氧化碳,可实现“碳中和” D、植树造林是实现“碳中和”的唯一途径(2)、绿色植物不仅有助于“碳中和”,在生物圈中也起着其他作用,以下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
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能为自己和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B、温室效应主要是由植物的呼吸作用造成的 C、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 D、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7. 将一盆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处24h,选其中一片叶子,用两个圆形黑纸片把叶片的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如下图所示),然后放在阳光下照射3~4h。剪下叶片,去掉黑纸片,用酒精脱色后再漂洗。请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实验中,将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处24h的目的是 ( )A、释放更多的氧气 B、合成更多的叶绿素 C、消耗掉叶片中积累的淀粉等有机物(2)、将漂洗干净的叶片放在培养皿中,滴加碘酒后,图中变成蓝色的部位是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8. “植物工厂”通常是在相对封闭的室内空间,采用一系列新技术对植物生长环境条件进行自动化精准调控,实现高效生产优质农产品的新型农业系统,可更好地满足人们时高质量生活的需求。据此资料完成下列小题。(1)、“植物工厂”可用无土栽培方式培育多种农产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营养液中需添加含氮、磷、钾等的无机盐 B、营养液中的无机盐主要通过根冠吸收 C、营养液中的水分通过筛管运送到叶 D、营养液中需添加糖类等能源物质(2)、“植物工厂”可对环境条件进行精准调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有利于植物生长 B、不同植物生长所需的最适温度相同 C、室外气候变化对室内环境影响不大 D、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有利于按需生产9. 某校生物科技小组开展项目式蔬菜种植活动。请据题意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措施有利于增加蔬菜产量的是( )①合理密植②过量浇水③适当延长光照时间④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蔬菜生长过程中,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 )A、硼、锌、铁 B、铁、磷、钾 C、氮、磷、钾 D、锌、磷、氮10.(1)、《晏子使楚》中有“晏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就是说,淮南的橘子移到淮北就不能结出甜美多汁的果实了。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可能是( )A、光 B、水 C、温度 D、病虫害(2)、当你和同学们漫步在绿树成荫、青草遍地的林间小路上,你会感觉到空气特别地清晰和湿润,此时你会想到这是绿色植物的_____改善了空气的质量。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呼吸作用和运输作用 C、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D、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3)、一盆兰花,一个盛有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和一只老鼠共同密封在一个透明的玻璃罩内,将此装置放在阳光下,不一会老鼠死了,引起老鼠死亡的原因是( )A、装置内只有空气,没有食物,老鼠饥饿而死 B、老鼠不能适应兰花的浓烈香味而死亡 C、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老鼠受腐蚀而死亡 D、由于氢氧化钠吸收了二氧化碳,兰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老鼠因缺氧而死11. 如图为“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操作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小题。
(1)、该实验的变量是( )A、酒精 B、光 C、二氧化碳 D、水(2)、图①的实验现象是( )A、遮光部分变蓝 B、未遮光部分变蓝 C、遮光部分变红 D、未遮光部分变红(3)、本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是( )A、②⑦③④⑤⑥① B、②⑦③⑤⑥④① C、②⑦③⑥④⑤① D、②⑦③⑥⑤④①12. “树欲静而风不止,叶飘零而风依行。”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下图是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图。据图回答38—40题:
(1)、上图中2和 3 分别是( )A、二氧化碳、光 B、二氧化碳、叶绿体 C、有机物、光 D、氧气、无机物(2)、为了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有些菜农会在大棚里增施“气肥”。这种“气肥”实质上就是( )A、1代表的物质 B、2代表的物质 C、3代表的物质 D、4代表的物质(3)、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绿色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是有机物的“加工厂” B、农作物种植越密,对光利用越充分,产量就越高 C、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燃料里的能量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积蓄的 D、叶绿素以及其他色素能捕捉光能,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13. 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小题:有人说:“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是‘攀附’着植物的茎蔓才站立在这个星球上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各种生物通过呼吸作用直接或间接的分解这些有机物,为自身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1)、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A、光照充足时,绿色植物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B、绿色植物所有活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完全相反的两个生理过程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维持生物圈中碳一氧平衡起重要作用(2)、下列生产生活中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应用分析正确的是( )A、农田里及时排涝的主要目的是抑制根的的呼吸作用 B、农业生产中,种植密度越大作物产量越高 C、将粮食晒干储存的主要目的是抑制细胞的呼吸作用 D、为提高空气质量,应尽量在卧室内多放置盆栽植物14. 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发源于中国华南地区的水稻,常生活在水滨浅滩。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可使水稻躲避大部分杂草的侵扰。因为陆生植物一般不能耐受淹水环境,淹水后往往会发生烂根并死亡的现象。水稻茎内有气腔,可以直接把氧气运输到根,避免根细胞因缺氧而死亡。但
稗草、莎草、李氏禾等耐涝性强的杂草却能在稻田中生存。要去除它们,还需施加除草剂或进行人工管理。
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能在盐(碱)浓度0.3%以上的盐碱地生长,且产量较高。近年来,由袁隆平院士领衔的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致力于“海水稻”开发,通过基因测序技术,筛选出天然抗盐、抗碱、抗病基因,通过杂交育种技术,计划在3年内培育出可供产业化推广的耐盐水稻品种。耐盐碱的“海水稻”,将成为今后促进荒芜土地开发,提升粮食产量的重要手段。
(1)、陆生植物淹水后烂根的主要原因是过多的水( )A、破坏了植物的蒸腾作用 B、抑制了植物的光合作用 C、阻断了植物营养的运输 D、抑制了根细胞的呼吸作用(2)、水稻茎内的气腔,是其适应水生生活的结构特点。下列植物最可能存在气腔的是( )A、桑树 B、睡莲 C、广玉兰 D、桂树(3)、稻田中水稻和稗草的关系是( )A、寄生 B、捕食 C、竞争 D、互利共生(4)、盐碱地一般不适合植物生长,其原因是( )A、土壤溶液浓度高于植物根毛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吸水 B、土壤溶液浓度高于植物根毛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C、土壤溶液浓度低于植物根毛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吸水 D、土壤溶液浓度低于植物根毛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失水(5)、水稻对浅水环境的适应和海水稻的选育分别属于( )A、自然选择,自然选择 B、人工选择,人工选择 C、人工选择,自然选择 D、自然选择,人工选择15. 如图,图1表示蚕豆植株叶片在适宜环境条件下的某种生理活动简图,其中,A、B、C分别表示相应的物质.图2是蚕豆叶不同切面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⑤表示相应的细胞或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A,B,C分别表示二氧化碳、有机物(淀粉)和氧气,则此生理过程可以表示蚕豆叶肉细胞中的(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扩散作用(2)、若A,C分别表示氧气和二氧化碳,则此生理过程可以表示蚕豆叶肉细胞中的(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扩散作用(3)、若C表示水,则此生理过程可以表示蚕豆植株的(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扩散作用16. 请阅读下面的资料,回答下列小题。金鱼藻是多年生草本沉水植物,将其植株剪切成段,在营养充足的条件下就能长成新植株,可用作饲料及水族箱布景。
(1)、下列植物产生新植株的方式与资料中金鱼藻繁殖不同的是( )A、玉米种子繁殖 B、苹果嫁接繁殖 C、红薯块根繁殖 D、月季扦插繁殖(2)、生物小组同学探究环境因素对金鱼藻光合作用的影响,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装置可以研究光照强度对金鱼藻光合作用的影响 B、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增加水中二氧化碳含量 C、收集产生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相同时间内,LED灯管调至第3级时产生气泡最多(3)、水族箱内放置金鱼藻,同时给予充足的光照,其目的不包括( )A、可用作鱼的食物 B、有利于光合作用,增加水中的氧气 C、可以美化水族箱 D、有利于呼吸作用,增加水中的二氧化碳17. 某同学在“观察植物叶表皮气孔”的实验时,发现气孔有的张开,有的闭合,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甲中代表气孔的是( )A、① B、② C、③(2)、气孔张开和闭合可以调节植物蒸腾作用的强度,下列有关蒸腾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B、提高叶表面温度 C、促进根对水分的吸收18. 下图是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小题。
(1)、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是( )A、① B、② C、③ D、④(2)、图中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结构是( )A、① B、② C、③ D、④19. 请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列小题。做好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的调控,是提高大棚作物产量的关键。除此之外,由于大棚是一个密闭空间,很容易积累有毒气体,控制好棚内空气流动和交换也至关重要。
(1)、大棚蔬菜的产量依赖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A、无机盐 B、有机物 C、二氧化碳 D、化学能(2)、白天适当通风是大棚管理的重要措施。以下关于通风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够降低棚内湿度,促进水的吸收 B、通风改变了温度,从而影响作物生长 C、提高棚内氧气浓度,促进光合作用 D、排出棚内有毒气体,减少对作物的伤害(3)、下图所示为大棚内二氧化碳(CO2)的吸收量和释放量随温度变化的规律。请结合图中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在冬季以下做法不能提高作物产量的是( )
A、晚间适当升高温度 B、晚间适当降低温度 C、白天控制温度 D、适当补充二氧化碳(4)、以下调节大棚光照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尽可能增加大棚内的光照强度 B、适当延长棚内蔬菜的光照时间 C、阴天情况下向大棚内人工补光 D、及时清洁大棚膜,提高透光性(5)、大棚种植需要考虑的因素中不正确的是( )A、大棚中没有雨水冲淋,需要合理施肥和灌溉优化土壤 B、大棚种植花果类作物,当根据需要适量引入传粉昆虫 C、大棚是相对高温、高湿、密闭的环境,易发生病虫害 D、大棚种植可以人工控制环境条件,无需考虑种植密度20. 在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实验中,以天竺葵作为实验材料,将其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再把它置于阳光下并对其中一片叶子进行遮光处理,图中长方形阴影部分表示遮光处,周围部分表示未遮光处;①②表示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吸收的物质。回答下列小题。(1)、此实验的变量是( )A、阳光 B、叶片 C、水 D、二氧化碳(2)、图中①、②分别代表什么物质( )
A、淀粉和水 B、二氧化碳和水 C、水和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和氧气(3)、如果接下来的实验操作均准确无误,那么对经过碘酒染色后遮光处与未遮光处颜色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遮光处变蓝,未遮光处不变蓝 B、遮光处与未遮光处都不变蓝 C、遮光处与未遮光处都变蓝 D、遮光处不变蓝,未遮光处变蓝(4)、下列关于此实验的结论描述中,正确的是( )A、绿叶在光下制造氧气 B、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C、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水 D、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21. 下面是“探究绿叶在某种条件下制造淀粉”实验的流程图,回答下列小题。
(1)、a过程的主要目的是( )A、消耗掉叶片中的淀粉 B、消耗掉叶片中的水分 C、消耗掉叶片中的无机盐 D、去掉叶片中的叶绿素(2)、g过程中,叶片遮光部分与不遮光部分的颜色变化情况依次为( )A、变蓝、变蓝 B、不变蓝、变蓝 C、不变蓝、不变蓝 D、变蓝、不变蓝(3)、由此实验可以推断出,光合作用需要( )A、二氧化碳 B、氧气 C、光 D、水(4)、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A、根 B、茎 C、叶 D、花(5)、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A、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B、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C、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D、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22. 某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进行验证植物的有关生理作用,分析回答下列小题。
①盆栽牵牛花植株放在暗处一昼夜后,将植株枝条上长势、大小相同的三个叶片分别置于A.B.C三个透明塑料软瓶内,密封瓶口,设为甲装置,其他处理见图
②将甲装置移到光下6小时
③取下三瓶内的叶片,分别用乙装置脱色
④取出叶片,漂洗后滴加碘液
(1)、乙装置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褪去叶片中的绿色,其中小烧杯中的液体是( )A、自来水 B、酒精 C、肥皂水 D、沸水(2)、实验前,要将栽牵牛花植株放在暗处一昼夜,目的是( )A、消耗叶片内的淀粉 B、使叶内的淀粉到叶片中 C、防止发生化学反应 D、停止光合作用,使淀粉到叶肉细胞中(3)、实验结果将证明,A,B,C三个装置中的叶片,淀粉含量最高的是( )A、A B、B C、C D、B,C23. 图(一)是探究“溶液浓度的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实验.其中甲和乙表示大小相同的萝卜,各从其顶端向下挖一个大小一样的凹槽,并在凹槽内装上等量的不同液体.图(二)表示a、b两个植物细胞中水分子的进出方向.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萝卜乙凹槽里的液体会发生什么变化、萝卜乙发生什么变化?( )A、变多、变硬 B、变少、变软 C、变多、变软 D、变少、变硬(2)、图(一)中萝卜甲的细胞发生什么变化?可以用图(二)中的哪个细胞来表示?( )A、细胞吸水、细胞a B、细胞失水、细胞b C、细胞吸水、细胞b D、细胞失水、细胞a(3)、这个实验说明了:植物吸水还是失水取决于细胞内部和外界溶液的( )A、重量大小 B、体积大小 C、浓度大小 D、温度大小24. 请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列小题。在学农活动中,同学们发现温室大棚的内壁凝结了水珠,根据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大家一致认为除了土壤中水分的蒸发,水还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那么,植物体什么结构与蒸腾作用有关呢?同学们对该问题作出了假设,并通过下图所示实验设计进行验证。
(1)、该同学作出的假设是( )
A、蒸腾作用能促进植物体吸收水分 B、叶片总面积影响蒸腾作用的强度 C、茎在蒸腾作用中起到运输的作用 D、不同植物蒸腾作用主要场所不同(2)、对该设计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加入油层可以防止水分从液面蒸发 B、实验前后液面高度差反映蒸腾作用强弱 C、将1、2、3分别放在不同湿度条件下 D、该实验应该多次重复,结果才更加可信(3)、根据该实验结果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场所 B、叶片数量影响蒸腾作用强度 C、叶片面积影响蒸腾作用强度 D、植物的茎不能进行蒸腾作用(4)、水分又是通过叶片的什么结构散失的呢?大家用显微镜观察了大棚植物的叶表皮结构(如图)。对图中a、b所示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
A、a为气孔,它的开闭由表皮细胞控制 B、b为保卫细胞,其作用是保护植物体 C、所有植物的叶表皮上, a的数量都相同 D、b中水分的吸收和散失控制了a的开闭(5)、关于气孔开闭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气孔开放的数量不仅影响蒸腾作用,也影响光合和呼吸作用 B、气孔关闭会导致光合作用难以进行,所以气孔开放越多越好 C、陆生植物下表皮气孔数多于上表皮,有利于光合作用又保持了水分 D、气孔开闭不仅能影响水分的吸收和运输,还能影响植物表面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