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学文化常识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15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为了更加深刻地理解诗歌内容,小可对诗人信息及写作风格进行了整理,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登幽州台歌》的作者是初唐诗人陈子昂。他被誉为“诗骨”“一代文宗”,诗风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 B、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诗风沉郁顿挫,著有“三吏"“三别”,被尊为“诗圣”。 C、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擅长说理与修辞,风格警辟精绝。 D、陆游,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就是出自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
  • 2. 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统一》诗的作者是匈牙利诗人聂鲁达,他曾获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漫歌》等。 B、《萧红墓畔口占》诗的作者戴望舒被称为“雨巷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C、《风雨吟》诗的作者芦荻,原名陈培迪,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桑野》《驰驱集》等。 D、卡之琳是“新月派”代表诗人,与李广田、何其芳合称“汉园三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鱼目集》《慰劳信集》《雕虫纪历》等。
  • 3. 选出下列关于课外名著《红星照耀中国》说法有误的是(   )
    A、纪实作品《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 B、《红星照耀中国》中的故事的发生地延安曾被当时的西方媒体视为“土匪聚集的地方”。 C、1937年,《红星照耀中国》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时曾易名为《西行漫记》。 D、《红星照耀中国》通过一个中国士兵的所见所闻,客观地报道了当时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
  • 4. 根据以下诗句判断,陶渊明五个儿子的年龄加起来总和是( )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陶渊明《责子》)

    A、五十三岁 B、六十三岁 C、六十六岁 D、七十八岁
  • 5. 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

    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B、“令尊”“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家严”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令堂”

    是对别人母亲的尊称,“家母”是对人称自己的母亲。

    C、五月初五端午节,相传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节日,有吃粽子、赛龙舟等风俗。 D、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歌”中的“秋处露秋寒霜降”一句,依次对应的节气为:立秋、

    处暑、寒露、秋分、大寒、霜降。

  • 6.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济南的冬天》的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 B、《核舟记》中“天启壬戌秋日”一句中的“天启壬戌”是天启壬戌年,为干支纪年法。 C、《愚公移山》中“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是指汉水南岸,“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像《陈太丘与友期》中的“尊君”与“家君”,前者尊称对方的父亲,后者谦称自己的父亲。
  • 7.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风、雅、颂、赋、比、兴合称《诗经》的“六义”。 B、“一车炭,千余斤”“能以径寸之木”“一食或尽粟一石”中的“斤”“寸”“石”都是重量单位。 C、杜甫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代表作有“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別》《垂老別》。 D、《马说》《小石潭记》和《记承天寺夜游》都是“唐宋八大家”的作品。
  • 8.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书,即书信,古人称书信为“尺牍”“信札”,书是一种议论性文体,多用于记事陈情或写景。如《诫子书》《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等。 B、《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C、马致远,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他的《天净沙·秋思》是被誉为“秋思之祖”的小令,这支小令,只有一个曲牌,一韵到底。 D、“鸿”一种体积硕大的鸟,有“大”之意;“儒”春秋时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熟悉诗书礼乐而为贵族服务的人,后泛指读书人。鸿儒,指博学的人。
  • 9.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首,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道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C、古人为诗文集命名,或以作者的姓名、字、号等命名,或以谥号、书斋、官职、居官地或郡望、出生地等命名。如《韩昌黎文集》是以郡望命名的。 D、贺敬之的《回延安》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特色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 10. 下列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十二生肖中,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亥为狗。 B、“气冲斗牛”中的“斗”“牛”都是星宿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名称即来源于此。 C、唐诗“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其中“钧”与“锱铢必较”“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锱”“铢”“仞”都是古代的重量单位。 D、科举制度创自隋唐,明清时期逐渐走向僵化。乡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试的第一名叫贡员,殿试的第一名叫状元。
  • 11. 《断章》作者属于哪个诗派(  )
    A、新月诗派 B、九叶诗派 C、朦胧诗派 D、七月诗派
  • 12. 作为广元市传统民间绣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麻柳刺绣具有重要的社会影响。下列选项中,可用来描写刺绣的一副对联是(    )
    A、翻转折叠演万象,撕烫剪刻话春秋 B、丹青一色无限意,妙笔七彩有声诗 C、疏影帘栊对绣屏,鸳鸯织就话巧手 D、戏中现千秋功业,台上映万代春秋
  • 13. 下面文学常识或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雨水是立春过后的第一个节气,气温回升,降雨增多。此时的降雨对谷类作物的生长发育很有作用,所以俗话云“春雨贵如油”。 B、清明节,又称踏春节、三月节、祭祖节,是我国古代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古时,清明节的习俗有祭祖、喝雄黄酒、踏青等。 C、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都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体裁。其中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如《战国策》;纪传体是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如《史记》,国别体则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如《左传》。 D、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孕育出了无数伟大的诗人。李白是盛唐诗坛的代表诗人,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想象丰富,语言瑰丽活泼,风格豪放飘逸,他被称为“诗仙”。
  • 14. 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鲁迅小说《故乡》中的杨二嫂,法国作家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克拉丽丝,俄国作家契诃夫笔下因一个喷嚏而丧命的小公务员切尔维亚科夫都是文学作品中小人物的经典形象。 B、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舍生取义”“一鼓作气”分别出自北宋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儒家经典《孟子》、国别体史书《战国策》中的《曹刿论战》。 C、记是一种文体,可以写景、叙事,多为议论:“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或记述功德的文字;“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D、易安(李清照)诗风婉约;幼安(辛弃疾)词风豪放;昌黎(韩愈)之才,堪称“百代文宗”;“诗佛”王维,“诗中有画”;少陵野老,落笔即成“诗史”。
  • 1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气冲斗牛”中的“斗”“牛”都是星宿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名称即来源于此。 B、习主席讲话时曾引用唐诗“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其中的“钧”与“锱铢必较”“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锱”“铢”“仞”都是古代重量单位。 C、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代表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D、鼎最初是炊具,后被视为传国重器,成为国家和权力的象征,亦有变革之义。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
  • 16. 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马克·吐温,美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课文《登勃朗峰》也是他的作品。 B、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其中《父亲的病》一文记录了他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 C、剧本是戏剧演出的文本依据,在读剧本时,可以采用梳理主要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关注舞台说明等策略来帮助领悟剧本精髓。 D、谦辞和敬辞如今仍在广泛使用,例如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常说“拙见”,请教他人时多说“赐教”,询问别人的姓名常用“贵姓”。
  • 17.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作品《童年》中,外祖母、小茨冈、格里戈里等人,都曾经给予阿廖沙力量和支持,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手法上常用“赋”“比”“兴”,句式上常用四言短句。 C、清代吴敬梓笔下的范进、现代著名文学家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作为读书人,虽然他们最终的命运不同,但这两个人物形象都能反映出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D、我国戏曲剧中人物由生、旦、净、丑等不同行当来充任。我国古代的年龄也有特定的称谓:总角和垂髫代指童年,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弱冠指男子二十岁。
  • 18. 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社日是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春秋两祭,同时也借以开展敲社鼓、饮社酒等诸多活动,陆游《游山西村》中“箫鼓追随春社近”描写的就是这一场景。 B、帝王年号纪年是我国古代使用比较普遍的一种纪年方法。“晋太元中”“庆历四年春”“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崇祯五年十二月”都以年号纪年。 C、鲁迅的作品有小说、杂文,课文《社戏》《故乡》《孔乙己》,选自小说集《呐喊》;《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D、《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普希金、《变色龙》作者契诃夫、《列夫·托尔斯泰》作者茨威格、《谈教养》作者利哈乔夫,他们都是俄罗斯诗人、作家。
  • 19. 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爱国是一种无上的情怀,不过表现的形式会有所不同。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流露出的是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杜甫在《春望》中表现出的是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祖国的黯然神伤;《最后一课》中的韩麦尔先生为亡了国不能使用祖国的语言而哽咽。 B、《醉翁亭记》一文通过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宏伟抱负和高远志向。 C、小说通过刻画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媚上欺下,揭露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腐败;法国小说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又让我们认识了嫌贫爱富、虚伪自私的菲利普夫妇。 D、劝说是一门艺术。晏子以退为进,运用类比,挫败楚王污蔑齐人为盗的阴谋;邹忌以家庭琐事设喻,委婉规劝齐王纳谏除弊;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以恳切的言辞,反复规劝刘禅继承先帝遗志,修明政治,忠言而不逆耳。
  • 20.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明清科举制度中,乡试中举,第一名称解元,第二至十名称亚元。 B、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六更,每更约两小时。 C、谪,指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 D、中原,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如《出师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中的“中原”是指整个黄河流域。
  • 2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辩论是“智商”的交锋,也是“情商”的考验。站在辩论场上进行唇枪舌战时,既要耳聪目明、能言善辩,也要保持良好的仪态风度 B、“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文中的纪年历法,是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就是俗称的“阳历”。 C、《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当友人怒骂“非人哉”时,七岁的陈元方回应“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是针锋相对的应对典型。 D、“宋词”是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按风格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 22.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项是(    )
    A、在我国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代指国家,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B、范进参加了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考中的人称为“举人”。 C、雨果,法国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代表作有小说《但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D、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背影》是他写的一篇回忆父亲的小说。
  • 23.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诸侯的封地叫“国”,卿大夫的封地叫“家”。 B、庠序:古代圈养牲畜的地方。商叫序,周代叫庠。 C、河,古代多指黄河。江,古代多指长江。 D、萧墙:国君宫门内正对着门的照壁。
  • 24. 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朋友”一词在传统文化里枝繁叶茂,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有着不同的称谓,如: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则称之为“金兰之交”。 B、《陈涉世家》选自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史记》,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古代座次安排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如: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为侍坐。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李商隐的《无题》。这一句诗运用比喻表达了爱情的坚贞。句中的“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 25. 下列文学常识及传统文化知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金色花》一文借助奇妙的想象,文中的“我”变成一朵金色花,和母亲玩起了捉迷藏,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调皮、可爱的孩子,一个慈祥、疼爱孩子的母亲,展现了泰戈尔作品“爱、欢乐、光明”这个永恒的主题。 B、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记录,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比如:“弱冠”指男子二十岁;“而立”指三十岁;“不惑”指四十岁等;像我们这样十三四岁的少男少女,都可以叫“豆蔻年华”。 C、古人在称谓上有尊称和谦称的区别,所谓尊称即指对他人敬重的称呼,如:“尊君”指对方父亲,“令媛”指对方女儿;谦称即指对自己以及与自己有关的人与事的谦虚的称呼,如:“犬子”指自己的儿子。 D、用典是古诗中常见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手法,唐代诗人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就曾化用陶渊明闷坐菊花丛中,痛饮刺史王弘送来之酒,至醉而归的典故,以此来表达自己心中的那份惆怅与凄凉。
  • 26.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左传》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B、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开篇先写塞外雪景,再写天气奇寒,为送别渲染了特定环境,最后写送别朋友,山回路转中不见其踪影,隐含着对老朋友离去的不舍之情。 C、成语“妄自菲薄”出自诸葛亮的《出师表》;“不求甚解”出自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峰回路转”出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D、《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通过现身的说法表明:知识的积累、精神的充实是学子读书的必备条件。
  • 27.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出师表》“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中“有司”一词出自《史记·孝武本纪》,解释为“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B、《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题目。 C、《朝天子·咏喇叭》这首词表面上吟咏喇叭,实际上是借物咏怀,讽刺和揭露了清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的痛恨情绪。 D、《孔乙己》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冷漠麻木的精神状态以及社会对不幸者的冷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