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重点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15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在古代中国,姓或氏是身份与权力的象征。春秋时期,统治者才有姓,氏则是统治者颁给有功、有土地或有职官的贵族;战国时期,平民开始有僭越或冒用姓氏的情况。但秦汉以后,姓氏普及于一般平民。秦汉以后姓氏普及的原因是( )
    A、华夷族群的认同 B、登录户籍的需要 C、人口迁徙的频繁 D、统一国家的建立
  • 2. 图1为北周时期鎏金银胡瓶,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具有波斯风格。图2为唐代凤头壶,工匠们把胡瓶的口沿、流、盖作成凤首,将手柄刻上龙首等中国人喜爱的纹样。这反映了( )

    A、佛教中国化的趋势不断加强 B、中华文化因包容而发展 C、民族交融推动唐代文化进步 D、西域文化因交流而盛行
  • 3. 宋景德四年(1007年)《亲试进士条例》规定:“试卷,内臣收之,付编排官,去其卷首乡贯状,别以字号第之;付封弥官誊写校勘。”元祐年间苏轼知贡举,本欲录取门生李廌,但李廌却名落孙山。对此,苏轼曾作诗云:“与君相从非一日,笔势翩翩疑可识。”由此可见当时( )
    A、科举受到新旧党争的影响 B、科举竞争日益激烈 C、科举取士被权贵阶层垄断 D、科举制度更加完善
  • 4. 清代学者储大文说:“元代分省建置,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合浙东、浙西为一,而钱塘之险失;汉中隶秦,归州隶楚,又合内江、外江为一,而蜀之险失。”该学者意在强调元朝行省制(   )
    A、导致中央集权受到严重威胁 B、促使南方经济实力有所增强 C、改变了山川形便的区划原则 D、推动了监察区演变为行政区
  • 5. 明初,田税一律征收粮食,称为本色。洪武九年(1376年),朱元璋下令天下郡县税粮均可以布、绢、棉花等实物和银钱代纳,称作折色。折色的推行( )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利于改变经济结构 C、推动赋税制度变革 D、加重百姓赋税负担
  • 6. 下表关于1517年葡属马六甲总督派员出使中国的相关记载,可以用来说明( )

    文献记载

    文献出处

    “……船上满载胡椒。葡人欲往广东,中国官吏不许,(舰

    队指挥官)强驶入内河,放炮举敬礼。

    16世纪葡萄牙历史学

    家巴罗斯著《亚细亚》

    “蓦(蓦然)有大海船二只,直至广城怀远驿,称系佛郎机国进贡……以其人不知礼,令于光孝寺习仪三日,而后

    引见。”

     

    《筹海图编》引时任广

    东按察佥事顾应祥语

    A、中西实力对比逆转 B、中国国门被迫打开 C、西学东渐由此开启 D、朝贡体系受到冲击
  • 7. 康熙五十一年,颁布诏令“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于雍正二年为始,(直隶省)将丁银均摊地粮之内,造册徵(征)收”。至雍正七年,全国14个省份陆续效仿推行。这一系列变化说明( )
    A、政府加强对户籍的管理,便于赋役征发 B、赋税由征收粮食布帛开始变为征收银两 C、资产作为征税标准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 D、人口的急剧增长使得资源危机日益显露
  • 8. 清代在内外蒙古、新疆、青海、 西藏和东北地区等地设置特别行政区,采取和内地不同的行政管理办法,例如对内蒙实行盟旗制度,在西南推行改土归流政策。这里特别行政区的设置( )
    A、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B、进一步加强君主的专制权力 C、解决了少数民族的叛乱问题 D、极大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 9. 下图是1835年某地出版的一本语言教材,收录有372个常用词条,大多数来自英语,少数来自葡萄牙语、瑞典语、马来语和印度语。这本书最可能是供何地的商人学习外语之用?( )

     

    A、南京 B、上海 C、广州 D、厦门
  • 10. 1898年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北魏孝文帝变法,尚文明,魏国以治,此变而得者也。商鞅变法,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王安石变法,专务剥民,宋因以致乱,此变而失者也。”上述言论的目的是( )
    A、总结历史上变法的经验教训 B、推进洋务运动的开展 C、为戊戌变法的实施提供指导 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 11. 20世纪初,清政府先后公布两份宪法性质的法令。

    1908年8月《钦定宪法大纲》

    1911年11月《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凡立法、行政、司法皆归(君上)总揽;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令批准都不得见诸施行;凡一切军事皆非议院所得干涉;宣战、媾和、缔约“由君上亲

    裁”……

    皇帝之权以宪法所规定者为限;皇帝继承之顺序,于宪法规定之;皇帝对内使用军队“须依国会议决之特别条件”;国际条

    约非经国会之议决不得缔结……

    对后者的合理解释是( )

    A、政治改革的重大突破 B、拉拢立宪派的政治欺骗 C、应对时局的被动之举 D、清末“新政”改革的继续
  • 12. 北洋政府逐步确立了较为完备的文官纠弹制度,设立行政监察机构——肃政厅,专门纠弹官吏失职等违法案件。从当时的纠弹实例来看,被纠弹的大多是地方官吏,最高为巡按使,最多的是县知事。文官纠弹制度的建立(    )
    A、解决了军阀割据问题 B、加强了对官员的监督 C、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D、巩固了基层民主制度
  • 13. 毛泽东在1927年3月发表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认为“所有各种反对农民运动的议论,都必须迅速矫正。革命当局对农民运动的各种错误处置,必须迅速变更。这样,才于革命前途有所补益”。这( )
    A、确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B、明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C、初步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 D、体现了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 14.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某次会议中提出:“……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红军的基本任务,是创造根据地,钳制和相机消灭敌人,配合友军作战。”这次会议召于( )

    A、 B、 C、 D、
  • 15. 新中国初期,中国对于国际体系的态度是某种“拒绝”或“观察”;新时期改成“加入”与“适应”:现在变成“争取更大发言权、承担更多义务”,由体系外的“反对者”到体系内的“参与人”再到体系中的“较强者”。与上述观点相对应的外交成就是( )
    A、参加万隆会议、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推动《巴黎协定》生效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入二十国集团、中非合作论坛成立 C、“一边倒”、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共建“一带一路” D、“另起炉灶”、全方位外交、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16. 从1985年起,国家对企业、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进行了工资制度改革。企业的工资改革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实行以职务工资为主的结构工资制,把职工的工资同本人肩负的责任、贡献和成绩密切结合起来。这反映了(   )
    A、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 B、按劳分配原则的形成 C、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D、国内消费市场的扩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4分,共52分。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封邦建国”虽然以姬姓贵族为主,但是为了稳定大局,也分封一些异姓贵族……姬姓诸侯国的封国沿着殷周交通路线分布,大体与黄河流域主要农业生产区相吻合。异姓诸侯国封地集中在边远地区,控制东、北、南三方的戎狄蛮夷部落。周朝也分封了一些旁系姬姓贵族到较远

    地区,深入到原来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扩大中原文化的影响。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它职,不得携带

    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课考郡守,郡守课考县令长。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材料三: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掌、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

    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时期分封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朝郡县制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它集中体现了初唐法制指导思想的基本精神,是唐朝开国三十多年来法制建设经验的总结。德,这里主要是指君主要以“宽仁治天下”;礼,主要是指以封建纲常对臣民进行教化。

    ——张思远《浅谈唐朝法律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材料二:“宋法制因唐敕、令、格、式而随时损益,因有编敕,一司一路一州一县又别有敕”宋人毕仲游对此评价说:“建隆编敕不过数百条,而天圣编敕,则倍于建隆;庆历编敕又倍于天圣:嘉祐编敕,复倍庆历,至于熙宁、元丰之敕,乃益增于嘉祐几千条,而引用此例以相附著者,至不可胜计。”宋仁宗天圣年间,开始设置详定编敕所,简称敕局,掌将历年所颁敕令统一整理,删编成册,使之成为正式法令。

    ——摘编自李敏昌《论宋代法律制度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初唐法制指导思想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并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法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所反映的时代风貌。
  •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广州贸易体系下的外商行为规范

    材料   1757年,清政府封闭了江、浙、闽海关,只留粤海关一口通商,广州十三行的行商开始成为对外贸易的代理人。清廷认为,贸易只是中国给予洋人的一项特权而非他们的固有权利,而这种皇恩的施与必须依照他们的良好行为来决定,并逐渐制定了以下行为规范。

    1.外国兵船须停江外,不得进入虎门。

    2.妇人不得混入商馆,铳炮枪及其他武器均不得持入。

    3.所有航路引水人及买办等,概须我国澳门同知之特许登录;非受买办之直接监视,不许外国船舶与其他商民之交通。

    4.外人不得与我国官吏直接交涉,除非经过公行之手续。5.外人不许泛舟江上,惟每月初八、十八及二十八三日,得游览花地海幢寺一次,每次不得超过十人。不准赴别处村落墟市游荡。6.外人买卖,须经公行之手,即居住商馆者,亦不许随意出入,防其与奸商有秘密交易之行为。7.通商期已过,外人不得在广州居住。即在通商期内,货物购齐,亦须装载而归,否则,可往澳门。8.外国船舶,得直接航行黄埔,徘徊河外,不得寄泊他所。9.不准购买中国书籍、学习中国语言文学。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你对上述行为规范的认识。(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中学开展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研究性学习,下表是三个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 

    组别

    材料

    结论

    汉代组

    汉代赋税主要包括:按土地征收的“租”和按人口征收的“赋”。田租方面,汉文帝为鼓励百姓从事农业,实行三十税一的税率,并成为西汉定制。口赋、算赋是向百姓征收的人头税,更赋是徭役的代替税。即代役钱。

    ——据漆侠《中国改革史》

    汉代赋税征税标准以土地为主。

    唐代组

    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

    ——据《资治通鉴》

    两税法有利于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

    明代组

    嘉靖末行一条鞭法……条鞭之利于一时者少,而害于后世者大矣……税额之积累至此,民之得有其生也亦无几矣。

    ——据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中国古代的赋役改革每进行一次,百姓负担就加重一次。

    (1)、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每个小组的结论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2)、 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的趋势,并结合清代史实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