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15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殷代很多时候诸王常以鬼神、排序等意思的字取名,如辛、乙、丁等;而周代诸王多用文、武、成、康等字为名号,并在青铜器铭文中也涉及“懿德”、“天德”、“敬德”等内容。这一变化反映了( )A、文化的传承受到严重挑战 B、王权打破了当时的宗教权威 C、贵族的人伦观念明显淡化 D、政治生活中德治观念的加强2. 春秋以前,地方民众多聚族而居,由族长进行管理。春秋战国时期,乡里民众逐渐打破了血缘聚居的形式,其管理者也由政府任命的乡长、里长及伍长所代替。据此可知,当时( )A、郡县制度普遍推行 B、宗法观念日益消亡 C、行政管理日趋严密 D、统一进程不断加快3. 荀子在《君道》中指出,中国古代执政者的“乐民”“爱民”,只不过是“求其为己用,为己死”,以及“求兵之劲,城之固”而已。据此可知,荀子认为民本思想的实质是( )A、驭民工具 B、人民理性 C、以德治民 D、君民共治4. 有学者认为,秦始皇分全国为三十六郡,每郡置守,掌民政;置尉,掌兵事;置监御史, 掌监察,“这种制度是仿效中央政府的”。据此可知,在秦朝( )A、君主专制制度创立 B、三省彼此牵制监督 C、“三公"分工明确 D、地方自主权力过大5. 如图所示,反映的主题是( )A、科举与社会流动 B、察举与加强集权 C、察举与社会流动 D、科举与公平公正6. 汉代察举制最初规定各郡国岁举二人。东汉和帝时改以人口为标准,郡国人口满二十万每年举孝廉一人,满四十万每年举孝廉两人,以此推之;后又规定少数民族杂居的边郡地区、人口满十万每年即可举孝廉一人,不满十万每两年举孝廉一人。上述做法( )A、保证了选官的公平公正 B、利于缩小各地区经济文化差距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政权稳定7. 唐太宗总结隋朝覆灭的教训时指出:“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古人云:‘百姓不足,君孰与足?’但使仓库可备凶年,此外何烦储蓄。” 材料所反映的唐太宗的治国理念是( )A、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B、文德治国,崇儒尊孔 C、用法宽简,完善法制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8. 关于宋代交子在四川的出现,史学界一般认为是铁钱太重阻碍了贸易的正常发展;后来有研究者认为,“李顺作乱,遂罢铸,民间钱益少,私以交子为市”;后又有学者提出,宋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大大促进钞币的产生。据此可知,关于交子在四川最先出现的认识( )A、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B、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C、后期学者研究比先前观点可信 D、缺少考古实证均无科学价值9. 某著名学者指出,行省弥补了传统郡县制的不足,元中央在郡县制的基础上另加行省之类的高层督政组织于中央与路府州县之间,并以其内部特有的机制,使军事、财赋、监察三位一体的行省高层督政区成为比较成熟、稳定的建制。该学者意在说明行省制( )A、细化了中央与地方权力 B、聚集境内财富以提供中央需要 C、消除了地方割据的根源 D、借助分权与集权加强中央集权10. 明朝洪武年间“各府州县皆置东南西北四仓,以贮官谷”,以起到“遇有水旱饥馑,以贷贫民,民受其惠"的作用,但到宣德年间出现了“仓廒废弛,谷散不收,甚至掩为己有”的状况。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社会经济严重衰退 B、基层组织管理不善 C、民间义仓大量出现 D、政府管理监督不力11. 1912年2月12日,以隆裕太后名义发表的《清帝逊位诏书》说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据材料可知( )A、外国压力是促使清帝退位主因 B、清政府要将行政权交全国国民 C、全国拥护共和的人数已占多数 D、清帝和平退位符合南北方利益12. 新中国的诞生开启了中国法制建设新纪元。下列立法( )
1950年4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废除男享女卑的封建婚姻制度,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
1950年6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工会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有组织和教育工人积极生产、发挥工人阶级领导作用的职责。
1950年6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A、具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B、巩固了人民民主革命成果 C、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D、奠定了新中国政治建设的基础13. 古代雅典克利斯提尼建立了一种全新的组织,这种组织已不是血族团体的族籍,而只是经常居住的地区;现在要以划分的,不是人民,而是地区;居民在政治上已变为地区的简单的附属物。克利斯提尼的这一举措( )A、推动了雅典民主进程 B、扩大了雅典公民范围 C、奠定了民主政治基础 D、依据财产来划分地域14. 在希腊文里,“公民”(Polites)一词本身就源自城邦(Polis),意为“属于城邦的人”。亚里士多德说:城邦的含义就是为了要维持自给生活且具有足够人数的一个公民集体。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A、城邦公民的基础逐步扩大 B、自然经济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保障 C、城邦与公民互为存在条件 D、城邦公民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15. 查士丁尼的《法学阶梯》引述了塞维尔皇帝和安多宁皇帝的批复写道:“虽然朕不受法律束缚,可是朕是遵照法律而生活的。”查士丁尼认为:“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上述罗马皇帝的言论( )A、表明皇帝的威严源自法律 B、显示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C、有助于罗马弘扬法治精神 D、印证了罗马法系统完整16. 阿拉伯半岛统一前,阿拉伯人每年要到麦加附近举行赛诗会,诗人朗诵自己的作品,获胜的诗用金水抄写在麻布上,挂到古庙的墙上,宛如一串明珠挂在脖子上,人们称之为“悬诗”。下列有关“悬诗”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主要反映了阿拉伯贵族的社会生活状况 B、体现了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方的文化桥梁 C、包含着来自波斯、埃及和伊拉克的故事 D、对后世西欧文艺复兴的文学发展影响深远17. 俄罗斯的标志性建筑——莫斯科红场上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属于典型的拜占庭风格;俄罗斯的造型艺术,尤其是圣像画别具特色,与拜占庭的圣像画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眼睛的画法是最为突出之处;俄罗斯的国徽,也渊源于拜占庭文明。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 )A、俄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宗教影响 B、俄罗斯的兴起晚于拜占庭 C、拜占庭与俄罗斯有相同的历史传统 D、拜占庭融合与创新的文明18. 1500—1800年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 B、欧洲人对美洲不断的探险和征服 C、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 D、欧洲人移民到美洲分布越来越广泛19. 1878年,保皇派总统麦克马洪同意共和派组阁,并且坦言:“1875年宪法已经确立了一个议会制共和国,不能将行使解散众议院之权树立为治国的体制”。这最能说明( )A、麦克马洪已经转变为共和派 B、法国面临着复辟君主制危险 C、君主派和共和派的斗争激烈 D、走向共和成为历史发展必然20. 图为殖民扩张和收缩的周期示意图(1700—1975年),其中两个殖民收缩期出现的相同原因是( )A、工业革命加速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B、民族自决原则开始确立 C、启蒙思想指导各殖民地争取独立 D、战争削弱了宗主国力量21. 无论是苏俄内部还是列宁,他们都认为新经济政策是“暂时”的退却,但列宁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却产生了不同看法,他将新经济政策看作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列宁认识的变化( )A、肯定了市场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B、指明了苏俄革命发展的方向 C、得益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D、适应苏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22. 有学者指出:“经过二战时期战时经济对计划的刚性需求和细化安排,计划经济变成了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一种不可更改、天条铁律般的固定模式。不仅备战经济、战时经济如此,就是战后和平年代的经济,亦复如此。”这一观点可用来说明( )A、计划体制阻碍战时工业发展 B、走市场经济道路具有一定必要性 C、战后经济深受传统体制掣肘 D、经济领域完全背离马列主义原则23. 下表所示为1971~1977年美、日两国在新加坡制造业方面的累计投资额(单位:亿新元)。这反映了新加坡( )1971 年
1972 年
1973 年
1974 年
1975 年
1977年
美国
5.01
8.4
9.92
10.82
11.18
13.66
日本
1.08
1.37
2.37
3.54
4.54
6.33
外国对新加坡制造业投资额
15.75
22.83
26.59
30.54
33.8
41.45
A、充分利用本国的自然资源 B、殖民地化程度提高 C、坚持开放的工业化建设道路 D、经济依赖对外贸易24. 在1945年4月至6月成立联合国组织的旧金山会议上,由于中小国家特别是拉美国家代表以及美国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争取,对纳粹德国大屠杀暴行的揭露,联合国宪章草案增加了七项人权条款。这些条款( )A、清除了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 B、体现了人文关怀意识 C、协调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矛盾 D、确保了人权制度进步25. 史学界普遍认为冷战爆发是基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而导致的美苏双方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也有学者从战后英苏利益冲突的角度出发,认为是英国政府出于国家安全考虑而制定了“联美反苏”政策,美国加入后,因实力雄厚取得反苏阵营的领导权。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两种观点之间相互矛盾故都不能成立 B、英国诱因观点不具有普遍性难以成立 C、客观历史事实的认定基于不同的解释 D、多视角的分析开阔了史学研究的视野26. 《金融时报》专栏作家吉迪恩·拉赫曼评论道,他曾以为欧洲找到了正确的道路——生活方式的超级大国,但现在忽然发现了这一战略的巨大缺陷——欧洲负担不了如此舒适的“退休生活”。该评论( )A、指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性 B、看到欧洲推行福利政策阻力重重 C、揭示了高福利政策存在的弊端 D、希望欧洲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27. 美国1964年民权法规定:任何人均有权在公共场所或地方享有自由,不得因种族、肤色、宗教或出身国籍受到任何形式的歧视或隔离。对这一法案的出台,理解正确的是( )①美国社会对黑人的歧视仍广泛存在 ②美国黑人进行了长期的民权斗争
③在法律上开始承认黑人的公民权 ④触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28. 下表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两场改革。据此可知,这两场改革都( )英国
撒切尔夫人改革
严格控制政府财政支出;大规模推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革社会福利制度,削减福利开支;紧缩银根,提高利率。
美国
里根改革
大规模减少个人和企业所得税;实行货币紧缩政策;削减社会福利规模,扩大私人和地方经营规模。
A、走上了自由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B、是二战后人民民主斗争的结果 C、消除了国民经济“滞胀”现象 D、调整了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方略29. 20世纪70年代,刚果(金)总统蒙博托·塞塞·塞科在他的宣言中宣布了国家主义理论,并在更改国名为扎伊尔的同时,蒙博托要求国民取非洲化姓名,很多城市也更改欧洲殖民者所取名称。这反映了( )A、刚果政府权力扩大 B、民族主义情绪高涨 C、冷战意识影响非洲 D、非洲殖民体系瓦解30. 2023年2月,土耳其、叙利亚发生强烈地震后,中国政府第一时间向土、叙两国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派出救援人员21批次、308人次,提供土耳其急需的救灾物资,加快落实对叙利亚的粮食援助项目。中国政府此举( )A、体现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 C、确保了受援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D、增进了同周边国家间的友好关系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其中31题16分,32题每题13分,33题11分,共40分。
-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统治者提出“以文化成天下”,这得到宋代士绅的积极响应,他们常常通过蒙学读物等日常读物的传播。蒙学读物主要指在民间流传的训诲劝诫文献,如《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这些读物因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为基层民众接受教育提供方便的同时,把上层人士的诸如等级伦理、社会道德等广泛地传递到民众之中,也加强了社会教化的力度和广度。
材料二 下面两张图分别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央官员的知识结构与地缘分布。
注:无功名是指绿林、行伍、生意、学徒等出身的官员;旧功名是指拥有传统功名的官员;新功名是指具有新式教育背景的官员,包括国内新式学校毕业和有留学经历的官员。
籍贯
任中央官员人数
占中央官员总数的百分比
名次
浙江
131
13.77%
1
广东
108
11.36%
2
江苏
81
8.51%
3
西藏
4
0.42%
21
黑龙江
4
0.42%
21
北京
2
0.21%
22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宋代日常读物繁盛的原因,并谈谈你对日常读物在宋代国家统治中扮演的角色的认识。(2)、提取材料二表格中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官员组成结构的信息,结合所学予以说明。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大津巴布韦附近的山上有许多花岗岩岩石,这些岩石由于日夜光照的温差而自然分裂成平整的石片。如果人们在岩石上烧火,然后突然往上面浇水,岩石也会整整齐齐的裂开。大津巴布韦的人就用这个办法取得平整的石片。然后用硬槌修饰成石砖,而不必施用水泥黏合。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围墙平整且稳固,高高耸立而坚固不倒。路口处再用木头和硬梁修建,起初房子是建在山上,久而久之也在谷地里建房子。当时的人依靠简单的刀耕火种为生,既没有灌溉也不用人工施肥,一旦耗尽了原先耕地的地力就迁到别的森林地带去。然而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耕种的土地必然越来越多,休耕土地的数量越来越少,原来的农业周期被打乱了。这样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愚化、过度放牧和人口大量涌入新地区,这种现象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这就注定了大津巴布韦必然要被废弃。
材料二:中国古代既是粮食大国,又是“饥荒之国”,形成了独特的粮食安全观念。历代统治者都认为仓储是“天下之大命”,在安定人心、抵御灾荒、平抑粮价、调节丰歉和恢复生产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不遗余力地加以建设。封建社会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商品生产和流通。中国古代粮食流通思想围绕“政府还是市场”这一主题展开,从西周的官定粮价,到春秋战国的“平粜”,再到西汉、北宋政府的全面干预,复到较为平稳的政府市场互补,以至于乾隆时期明确的市场主导,经历了一个在曲折反复中逐渐彰显自由市场意识的过程。粮食安全的最基本含义就是降低农业灾害风险,保障粮食供应,在《周礼·地官·司徒》中的“荒政十二书”一节集中体现了先秦时期的荒政思想,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仓储救荒理论和灾荒预防理论。
——摘编自吴宾等《试论中国古代的粮食安全观》
(1)、根据材料一分析大津巴布韦的建筑特色,结合所学知识阐明这一特色的原因,并分析大津巴布韦最终被度弃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粮食安全观的基本内容。33. 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人类历史进程,也带来了观念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科学家虽然仍有不少发明,但他们固守原有工业革命时期的旧有技术,无视电力技术的应用,使得电力、化工等新兴工业发展缓慢。而同时期的美国则非常重视新的技术及其成果,他们特别注重发展应用技术,加强在这方面的技术研究和引进。一战期间,美国借助自己和平的环境及其优越的待遇,大量吸收欧洲及世界各地的著名科学家,为美国的快速发展集聚了大量人才。
——【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等著《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人们的时空观与科技发展、社会进步有密切的关系。……无线电的发明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使信息传播最大限度地克服了时空限制,使人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如今,发生在遥远地区的种种事件,都比任何时候更直接、更为迅速地对我们发生着影响。“全球化”作为一种改变现状的变化范式,已经成为了替代“现代化”的一种话语和社会想象。
——韩斌《媒介技术发展与人类时空观演变》
完成下列要求: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技术进步促进人类时空观念变迁”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