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复习卷(一)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14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科举制度下选官范围相较于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要广泛得多,不分世庶,向全社会开放。唐文宗时的宰相段文昌、王播都是寒门贫士,都是通过进士及第入仕的。这说明科举制度(   )
    A、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B、提高了底层人民的素养 C、导致了社会等级的分化 D、打破了选官的门第限制
  • 2. 陆游《书愤》中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这里的“大散关”是哪两个政权分界线的一端(   )
    A、金与南宋 B、辽与北宋 C、元朝与南宋 D、北宋与西夏
  • 3. 学完清朝的历史以后,某班同学在微博上发表评论说:“清朝的读书人简直没法活了,一不留神,就因为写的文章触犯法律而被抓起来了!”他评论的是清朝哪项措施造成的后果( )
    A、焚书坑儒 B、文字狱 C、八股取士 D、文化专制
  • 4. 明朝洪武初年,全国当时人口共有六千五百万人,万历年间明朝人口达到峰值,实际人口在一亿四千万左右。清朝时期,人口数量进一步增长。其中的原因有( )
    A、明清社会安定毫无任何动乱 B、国家积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C、玉米、甘薯等外来农作物传人中国 D、占城稻开始由越南传人中国
  • 5. 明太祖在位期间通过廷杖大臣、废丞相、设锦衣卫、惩治贪赃枉法的元勋等……正是由于这些举措,使得明朝276年时间内,没有外戚专权或军阀割据,党争现象亦未形成似唐末党争的祸乱。这段材料说明( )
    A、强化君权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稳固统治 B、明太祖在位时期君主权力发展到了顶峰 C、明太祖在位时期社会安定国家长治久安 D、明朝时期的大臣权力过大危害国家统治
  • 6. 马戛尔尼曾邀请清军将领福康安检阅英国使团卫队演习新式武器操练,福康安竟拒绝说:“看亦可,不看亦可。这火器操作,谅来没有什么稀奇!”福康安的话语反映出(    )
    A、清统治者盲目自大,鄙薄科学技术 B、清朝科学技术先进,不屑学习西方 C、清朝实行文化专制,提倡重文轻武 D、清朝军队武器先进,远超英国水平
  • 7. 史载,清代“朱仙镇,天下四大镇之一也。食货富于南而输于北,由佛山镇至汉口镇……由权口镇至朱仙镇……朱仙镇最为繁夥,景德镇则窑器居多耳”。这反映出( )
    A、清朝工商业繁荣 B、农耕技术不断衰退 C、小农经济的破产 D、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 8. 中国拓展自己的海上力量,是受最内在的动机所激发,而绝非一次探险。作为一个新建王朝,明朝需要威望,而威望的实现则是需要外国访客带着货物到中国,然后中国人把它们作为象征性的“贡品”接收下来。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尽管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但他们还是在追求一种外交上的认可。与此有关的历史(    )
    A、郑和下西洋 B、玄奘西游 C、鉴真东渡 D、文成公主人藏
  • 9. 观察下图唐朝墓葬出土的文物,这些出土文物说明( )

    A、唐代没有统一的货币 B、中国唐代墓葬出土的文物多样 C、唐代中外贸易十分繁盛 D、唐代与欧洲、阿拉伯交往密切
  • 10. 宰相魏征去世后,唐太宗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已过。今魏征殂逝,遂亡- ~镜矣!”由此可以印证唐太宗( )
    A、爱民如子 B、虛怀纳谏 C、提倡节俭 D、重视文教
  • 11. 下图中的路线示意的是( )

    A、遣唐使来华 B、元朝修建的陆路交通网 C、玄奘西行 D、鉴真东渡日本
  • 12.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隋炀帝开凿了大运河 B、隋炀帝三次征辽东 C、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爆发 D、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 13. 从630-895年的二百六十多年间,日本朝廷一共任命了十九次遣唐使。这些人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 )
    A、传播日本文化 B、弘扬中国文化 C、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D、求取印度佛经
  • 14. 从下表中可读出的信息包括...................... ( )

    政权名称

    存亡时间

    国君身份

    后梁

    907-923 年

    宣武节度使

    后唐

    923-936 年

    河东节度使

    后晋

    936-947年

    河东节度使

    后汉

    947- 950 年

    河东节度使

    后周.

    951-960年

    邺都留守

    ①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合称五代

    ②五个政权的开国国君都是手握重兵的武将

    ③这些政权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④表中五个政权先后出现,政局相对较稳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5. 今天,世界上很多地方的人称中国人为“唐人”,称华人在其他国家或地区聚居的地方叫“ChinaTown"(唐人街),这主要是因为( )
    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B、唐朝时正式开始对外交往 C、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 D、唐朝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 16. 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人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 ( )
    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 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人仕 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 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
  • 17. 总结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请你对隋唐时期的历史进行主题概括,最能体现这一时代特点的是 ( )
    A、动荡与变革 B、分裂与融合 C、繁荣与开放 D、交往与冲突
  • 18. 天宝初年,边镇兵力达49万人,安禄山一人更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这三地之间地域相连,兵力又于诸镇之中最强,拥兵15万,实力强大。相反,中央禁军仅有12万。材料反映了唐玄宗后期( )
    A、形成外重内轻局面 B、政治稳定、经济繁荣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励精图治、重用贤能
  • 19. 据唐末陆龟蒙《耒耜经》记载:(它)首先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使犁架变小变轻,操作灵活且节省人力和畜力。这里记载的生产工具(    )
    A、诞生于隋朝的江南地区. B、促进了大运河的开凿 C、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杰作 D、使农业生产得到发展
  • 20. 《马可·波罗行纪》记载:“(泉州)乃不少船舶辐辏之所,诸船运载种种货物至此,然后分配于蛮子全境。所卸胡椒甚多,若以亚历山大运赴西方诸国者衡之,则彼数实微乎其微,盖其不及此港百分之一也。”这说明元代泉州(   )
    A、海上贸易繁荣 B、外国使节增多 C、造船技术发达 D、文化生活丰富
  • 21. 北宋中期,蔡襄指出:“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土也。”这反映出北宋治国的特点是( )
    A、休养生息 B、兵民合一 C、重文轻武 D、外重内轻
  • 22. “水机轮转,众兜汲水,日夜不息……”反映出唐代在农业生产方面使用的生产工具是( )
    A、秧马 B、曲辕犁 C、筒车 D、耧车
  • 23. 自606年开始,中国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并以此影响着教育和整个社会……观察家默德赫斯评论说:“该制度是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该制度”诞生于( )
    A、隋文帝时期 B、隋炀帝时期 C、唐太宗时期 D、武则天时期
  • 24. 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农历四月,郑成功率领2.5万名将士及数百艘战船,从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向台湾进军。荷兰殖民长官在被围8个月后的1662年(清康熙元年)投降,台湾宝岛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收复台湾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
    A、实现了国家统一 B、促进了台湾的开发与发展 C、捍卫了国家主权 D、台湾成为祖国海防的保障
  • 25. 下列表格中,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

    选项

    历史史实

    历史解释

    A

    安史之乱

    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B

    玄奘西行

    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C

    郑和下西洋

    堪称航海史上的壮举,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D

    闭关锁国

    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A、A B、B C、C D、D

二、材料分析题

  • 26.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非常反对历史上某些“贵中华,贱夷狄”的陈腐观念,他开明地认为:“夷狄亦人,其情与中夏不殊。”他把“抚九夷以仁”当作“君之体”,宣称“我今天下主,无问中国及四夷,皆养活之。” ——《从唐代边塞诗看唐代的民族政策》

    材料二:宋、辽双方订立“澶渊之盟”。宋与辽的边界开设“榷场”,宋辽互市……终宋仁宗、宋英宗之世, 契丹固守盟好,互市不绝。

    ——《宋王朝边疆民族政策的创新及其历史地位》

    材料三:历代王朝与周边民族的关系,其中的一种关系是:历代王朝设立行政机构对周边民族进行直接管理,并将少数民族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国家各级管理机构中来。

    ——《怎样看待历代王朝和周边民族的关系》

    材料四: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 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2017 年 10 月 18 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采取的民族政策。请举一例史实对该政策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辽开放“榷场”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元朝的史实说明历代王朝设立行政机构对周边民族进行直接管理。
    (4)、根据材料四,当今应树立怎样的民族观念。
  • 27.  经济发展是国家发展的基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唐朝前期,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在农业方面,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 
    材料二当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那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材料三清朝前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土地得到开垦,许多荒山旷野改造成农田,边远地区也得到了开发。……在庄稼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以上均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唐朝“发明并推广”的重要的生产工具。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我国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你从材料中找出依据。
    (3)、 材料三中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是从何处引进的?清朝前期农业生产的发展有何作用?
  • 28.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为《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吐蕃求婚使者的场景。 
     
    材料二: 
     
    材料三: 

    (1)、 材料一中唐太宗将哪位公主嫁到了吐蕃?唐蕃和亲为吐蕃带来怎样积极的意义?
    (2)、 你认为在哪个朝代的官方文书中能见到材料二中的“宣政院印”?这一机构的设置有何重要影响?
    (3)、 材料三反映了清朝与哪一地区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为了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辖,当时的中央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4)、 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古代历史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方式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