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湘教版地理 七下7.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培优训练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14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科技兴农主题】中国南极地区科考站工作人员借助LED灯给植物照明,利用嵌入式温室控制系统等技术,让科考工作者在南极地区也能吃上新鲜的蔬菜瓜果。读南极温室大棚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南极地区建设温室大棚需要克服的困难有( )

    ①大风    ②暴雨    ③严寒    ④湿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我国对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意义有( )

    ①彰显出我国雄厚的综合实力    ②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③了解南极地区常住人口的分布状况    ④为研究世界气候变化提供重要资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2. 北京时间2019年1月19日上午10时47分,中国极地科考船“雪龙号”在执行第35次南极考察任务期间,在阿蒙森海密集冰区航行中,因受浓雾影响,在图中A位置(69°59.9′S,94°04.2′W)与冰山碰撞,船艏桅杆及部分舷墙受损,无人员伤亡。据此并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雪龙号”受损后要到最近的中国南极考察站进行维修,应该去的考察站是( )

    A、中山站 B、昆仑站 C、泰山站 D、长城站
    (2)、去最近的考察站维修时的航向大致是( )
    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东南方向
  • 3. 中山站科考随笔:5月下旬到7月中旬,太阳不再露面,日子在狂风呼啸的黑暗中一天天度过,即便气候如此恶劣,我们仍坚持每天外出记录科研数据。为了解决缺乏新鲜果蔬的问题,我们尝试建立了智慧温室大棚,成功吃上了亲手栽种的新鲜蔬菜,实现了“蔬菜自给”。图16为地球公转轨道图,图1为南极地区示意图,图2为南极地区气候资料图,图3为沿东、西经90°附近南极洲地形剖面图,图4为南极智慧温室大棚结构图。根据图文资料,完成问题。

                                          图1                                                    图2

                                    图3

                        图4

    (1)、科考随笔中记录的5月下旬到7月中旬,中山站(  )
    A、积雪少,降水多 B、有极夜,风力大 C、是暖季,较温暖 D、光照好,冰川少
    (2)、南极地区科考价值体现在(  )
    A、能提供原始、独特的自然环境 B、大量开发煤、铁等矿产资源 C、开展对企鹅、北极熊等极地动物研究 D、开发南极线路,发展旅游业
    (3)、南极洲和北冰洋绝大部分都位于寒带,但南极洲平均气温比北冰洋低得多,其原因是(  )

    ①南极洲纬度位置比北冰洋的纬度低 ②南极洲地势比北冰洋高

    ③南极洲被冰雪覆盖,对阳光反射强 ④南极主体为陆地,热量散失相对较快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4)、南极智慧温室大棚的主体建筑架空高地是为了(  )
    A、接受更多太阳辐射 B、避免积雪掩埋和利于大风通过 C、结构坚固,防止倒塌 D、防止南极冰水融化后淹没温室大棚
  • 4. 中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已经在罗斯海地区完成规划选址。读“我国南极地区科学考察站示意图”,完成下面问题。

    (1)、南极、北极地区相似的方面是( )
    A、光热资源丰富 B、水力资源丰富 C、有人类定居 D、淡水资源丰富
    (2)、罗斯海新站选择在2月份建设的原因是( )
    A、积雪少,降水多 B、有极昼,较温暖 C、有极夜,冰山少 D、光照好,风力大
    (3)、近年来,南极海冰面积萎缩,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板块运动更剧烈 B、全球海平面上升 C、南极地区寒冷加剧 D、全球淡水资源增加
  • 5. 读南极洲略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长城站隔海相望的大洲是非洲 B、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西北方向 C、南极洲年平均降水量少,所以水资源不丰富 D、我国在南极建科学考察站都选择在7月
  • 6.  2022年10月26日,“雪龙2”号极地科考船载着中国南极科考队员从上海启航,正式开启了中国第39次南极考察之行。据此读南极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雪龙2”号极地科考船先后给罗斯海新站、长城站和中山站运送补给,依次经过的大洋是( )
    A、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B、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 C、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D、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2)、下列防止两极地区冰层变薄的措施,合理的有( )

    ①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    ②发展新能源,改曾能源结构

    ③禁止使用化石燃料,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④减少煤炭使用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7. 中国南极泰山站主体建筑造型犹如飞碟,建筑底部架空。泰山站应用了太阳能和风能发电来减少燃油消耗。下图为南极泰山站景观图。读图,完成各小题。

    (1)、泰山站太阳能发电量最多的是( )
    A、3月 B、6月 C、9月 D、12月
    (2)、泰山站主体建筑底部架空是为了( )
    A、抵御台风侵袭 B、防冰雪融水进入 C、防紫外线辐射 D、避免被风雪掩埋
    (3)、我国建设南极科考站有助于( )
    A、研究海冰和冰盖动态 B、开发南极的矿产资源 C、增加我国的淡水储量 D、获取南极的生物资源
  • 8. 随着北极航道的开通,近几年前往北极旅游人数增多,“北极游”逐渐兴起。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北极游”中,可能看到的动物是(  )

    A、 B、 C、 D、
    (2)、“北极游”的兴起,对北极地区的影响可能是(  )
    A、加快冰川积雪融化 B、利于研究原始的自然环境 C、改善生物生存环境 D、利于大规模开采矿产资源
  • 9. “我是南极的主人,我有流线型的躯体,人家说我是身穿白衬衫、黑燕尾服的绅士。我经常站立,前肢退化成游泳的鳍状肢。为了抵御严寒,我皮肤下有厚厚的脂肪保护层”回答下面小题。

    (1)、材料中的“我”是(    )

    A、北极熊 B、企鹅 C、大象 D、袋鼠
    (2)、在“爱护和保卫地球最后一片净土——南极”的主题班会中,小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他哪项说法是正确的(    )

    A、去南极大量捕杀企鹅 B、大规模开采南极矿产 C、把丢弃的垃圾埋在雪地里 D、作为科研基地和平利用
  • 10.  2022年10月26日和31日,中国第39次南极考察队255名队员分两批搭乘“雪龙2”船、“雪龙”船从上海出发,共同执行南极科学考察任务,预计2023年4月上旬返回国内。第39次南极考察将围绕南大洋重点海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等重大科学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完成下面小题。
    (1)、本次任务利用“雪鹰601”固定翼飞机,开展伊丽莎白公主地等区域的冰下地形探测,飞机降落时可能遇到( )不利条件
    A、极昼、强日照 B、缺氧、暴雨 C、酷寒、烈风 D、极夜、沙尘暴
    (2)、多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科学考察站的主要目的( )
    A、体验南极地区极端的气候特点 B、开发世界独特的旅游观光资源 C、开发南极地区丰富的淡水资源 D、开展对特殊自然地理环境的研究
  • 11. 白令海峡位于亚欧大陆与北美洲大陆之间,东临美国的阿拉斯加。读白令海峡及其周边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白令海峡以北的水域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2)、阿拉斯加位于( )
    A、大洋洲 B、南极洲 C、北半球 D、东半球
    (3)、图示大陆北部沿海一带生活着( )
    A、袋鼠 B、北极熊 C、企鹅 D、长颈鹿.
    (4)、北极圈以北区域突出的气候特征是( )
    A、四季如春 B、四季分明 C、寒冷 D、湿热
  • 12. 全球的“农业诺亚方舟”建造在斯瓦尔巴群岛冻土地带的岩石山洞中。那里不易受外界气温变化影响,即使在断电状态下也能使种子处于低温环境中,适宜种子的储藏。同时,这里也是我国黄河站的所在地。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一架飞机沿图中线路从甲地飞往黄河站,其飞行方向大致是( )
    A、向东南 B、向西南 C、向西北 D、向东北
    (2)、斯瓦尔巴群岛成为全球“农业诺亚方舟”的优势条件是( )
    A、临北冰洋,与亚欧大陆为邻 B、气候寒冷,种子不易萌发 C、气候湿润,种子易于保存 D、交通闭塞,以航空运输为主
  • 13. 每年南极海域的暖季是南极磷虾的产卵期。几乎所有的南极动物都直接或间接依赖南极磷虾生存。下图示意1996--2016年南极磷虾的平均密度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正值南极磷虾产卵期的月份是( )
    A、2月 B、5月 C、8月 D、10月
    (2)、  1996--2016年南极磷虾平均密度最低的海域扇区是( )
    A、 B、 C、 D、
    (3)、近年来,南极磷虾平均密度明显降低,带来的影响是( )
    A、企鹅数量减少 B、生物种类增多 C、海洋污染减轻 D、南极冰川面积扩大
  • 14. 中国南极地区科考站工作人员借助LED灯给植物照明,利用嵌入式温室控制系统等技术,让科考工作者在南极地区也能吃上新鲜的蔬菜瓜果。图为南极温室大棚图片。完成下面小题。

    (1)、在南极地区建设温室大棚需要克服的困难有( )

    ①大风    ②暴雨    ③严寒    ④湿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我国对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 )

    ①彰显出我国雄厚的综合实力

    ②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③了解南极地区常住人口的分布状况

    ④为研究世界气候变化提供重要参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综合题

  • 15. 南极地区既是科学考察的宝地,又是现代旅游胜地。读“南极地区示意图及南极旅游注意事项”,完成下列问题。

    大部分人选择从阿根廷乌斯怀亚港出发,乘坐游轮前往南极半岛及周边地区游览。下面是南极旅游注意事项:

    ①时间为11月至次年2月;

    ②带好防风、防寒的衣物;

    ③带上墨镜和防晒霜;

    ④垃圾请埋在雪下,以利于自然界分解;

    ⑤将衣物除尘消毒后再登陆。

    (1)、我国在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中,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罗斯海新站位于昆仑站的方向。
    (2)、从乌斯怀亚港出发去南极旅游选择在11月至次年2月的原因是。在南极旅游注意事项中(填序号)是错误的。在南极旅游,游客可以和“南极主人”——(动物)合影。
    (3)、在南极旅游途中发现“西瓜雪”。“西瓜雪”的出现与当地雪藻在偏暖气候时的大量繁殖密切相关。为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保护极地生态环境,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任答一点即可)。
  • 16. 结合“南极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南极地区环境特点补全框右图中的内容。

     ②

    (2)、当地时间2018年2月7日,中国新站(罗斯海新站)正式选址奠基,科考人员选择在此季节开展工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图中字母A代表洋。长城站位于中国新站(罗斯海新站)的方向。
    (4)、有人呼吁关于极地旅游不应“大力提倡”,而是要“严格限制”,理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