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关埠镇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14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璞鼎查签约后回到英国兴奋地告诉资本家,他已为他们的生意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这个世界是这样的广阔,倾兰开夏全部工厂的出产也不够给她一省的衣料。璞鼎查乐观的主要依据是( )A、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B、林则徐被清政府查办 C、五口通商,协定关税 D、英国获得2100万银元的赔款2. 下图体现的主题是( )A、揭示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 B、闭关自守与打开国门 C、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D、侵略与抗争3. 光明中学五班历史兴趣小组正在进行包含“《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信息的主题式学习。由此判断,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B、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C、中国各阶层救国图强的实践历程 D、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4. 1839年,一位在广东的外国人说:“鸦片是在最彻底的手段下被销毁了……全部事务的处理,在人类历史上必将永远是一个最为卓越的事件。”外国人口中的“最为卓越的事件”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虎门销烟 C、太平天国运动 D、收复新疆5. 甲午中日战争导致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传统的世界秩序崩溃,触发当时在东亚地区角逐的英国和俄罗斯等帝国主义列强展开领土分割竞争的契机。材料表明此次战争( )A、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引发变法维新运动 C、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导致列强惧怕中国人民的觉醒6. 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戊戌变法的内容( )A、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B、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C、设立翻译馆,派遭留学生出国深造 D、训练新式军队7. 孙中山流亡海外期间,先后到过欧美、日本等国。每到一国,他都深入了解西方资产阶级国家的政治制度,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时也在思考中国的革命道路和方式,深感建立一个全国性政党的重要性。这个最终建立起来的全国性政党是( )A、兴中会 B、光复会 C、华兴会 D、中国同盟会8. 与地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直接相关的史实是(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美国提出“门户开放” C、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D、清朝签订《望厦条约》9. 1915年末,袁世凯决定第二年登基。蔡锷与梁启超宣誓讨袁,一个用枪,一个用笔来捍卫共和。云南、贵州相继宣布独立。袁的两员大将段祺瑞和冯国璋均称病,婉拒就任征讨护国军的统帅。材料表明( )A、复辟帝制不得人心 B、军阀割据争抢地盘 C、维新人士领导讨袁 D、二次革命武装反袁10. 打破了封建旧文化的统治地位,进一步打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传播了西方民主、自由精神,对钳制当政者专制冲动,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作出了重大贡献。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 )A、推动了东西方全面融合 B、带领中华民族走出苦难 C、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基 D、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11. 观察下列图片,从图中的信息可以归纳得出( )A、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 B、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主力 C、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D、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12.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此材料最能反映( )A、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B、五四运动取得了重大胜利,传播新思想新文化 C、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D、五四运动是中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13. 下面是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中党员成分的统计图(部分)。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党的基层组织不断扩大 B、革命道路由城市转向农村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 D、革命任务发生了巨大改变14. 有学者认为,孙中山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始终没有自己的军队,只有拉拢、依靠一派军阀去攻打另一派军阀”,这使他“深感必须有自己的军队才有出路”。因此孙中山( )A、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宗旨 B、创办了黄埔军校 C、组成中国国民党 D、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5. “南昌起义诞新军,喜庆工农始有兵。革命大旗擎在手,终归胜利属人民。”这首诗说明南昌起义( )A、是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B、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C、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D、取得了北伐的重大胜利16. 有一首歌谣唱道:“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这首歌谣反映了( )A、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红船精神 B、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 C、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抗战精神 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17. 1936年12月,中共中央在一份指示中有这样的分析:“由于这一发动结束了“剿共”的内战,使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反而得到早日的实现,使全国的抗日救亡的统一战线反而更迅速的实际建立起来。”这份“指示”针对的历史事件是( )A、“七七事变” B、“一二•九运动” C、“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D、“西安事变”18. “(1931年9月18日)晚上十点,一枚炸弹在沈阳郊外的南满铁路路段爆炸,事实上炸弹的损害微乎其微,并没有中断正常的铁路运营,但日本巡逻队声称爆炸过后中国士兵从野地里开火,所以别无选择,只得还击‘自卫’。”以上材料旨在说明( )A、日军的炸弹威力很小 B、东北地区的铁路运营被日本人控制 C、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九一八事变 D、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19. 《拉贝日记》(1937年12月14日)中记录到:“开车经过市区,我们才晓得破坏的巨大程度。车子每经一二百米就会压过尸首,那些都是平民的尸首。我检查过,子弹是从背后射进去的,很可能是老百姓在逃跑时从后面被打死的。”这记录的是( )A、割占香港岛 B、南京大屠杀.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皖南事变20. 1938年4月,美国驻华大使詹森注意到:经此战役,国民党政府变得更加团结了,人们由悲观的情绪转变成了某种顽强的乐观主义,开始觉得未来并非完全没有希望。人们“情绪转变”是因为( )A、武汉会战消耗了日军力量 B、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C、台儿庄战役取得了胜利 D、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敌人21. 下图为地道战漫画(改绘),此漫画( )A、反映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险恶阴谋 B、反映了敌后战场军民反侵略斗争的智慧 C、是研究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口述史料 D、是以诙谐幽默的画风揭露了战争的残酷22. 第三次长沙会战结束后不久,美国宣布向中国提供5亿美元贷款以作军费使用,并授予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指挥官薛岳一枚美国助章。随后,英、英两国又主动向中国提出要废除西方列强与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归还上海、厦门等地的公共租界,取消领事裁判权。这说明该战役的胜利( )A、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B、彻底扭转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C、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23. 抗战时期蒋介石在一封电报中说:“贵军此一战,毙敌遍野,忠勇之气,益寒敌胆。”这一战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抗战的士气。这一战是(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大捷 D、枣宜会战24. 在抗日战争时涌现出了“狼牙山五壮士”,血洒疆场的左权将军,壮烈殉国的张自忠上将,回民义勇队,加班生产、支援前线的工人,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的妇女等英雄人物。这( )A、使日军陷入全民族抗战之中 B、鼓舞了军民解放中国的热情 C、展现了敌后战场的高昂士气 D、是正面战场积极抗战的证明25. 毛泽东说:“历史走到今天,总算出现一次和平民主的机会,我们不能放弃这个机会。重庆是刀山火海,我也得去啊!”这表明他赴重庆谈判是为了( )A、争取国内和平民主 B、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C、达成国共第二次合作 D、商讨成立人民政权26. 从1946年1月到6月,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发动的大小进攻共计4365次,累计使用兵力达21万人次,侵占解放区城市40座、村镇2577处。这表明( )A、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达到最高峰 B、国民党公然违背双十协定 C、解放区军民开展自卫反击 D、共产党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27. 美国学者胡素珊认为:“中国共产党将自己的利益与中国绝大部分人口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从而获得了群众的拥护。坚实的群众基础满足了它对粮食和人力的需要,使它与国民党作斗争时充分的供给。”下列政策措施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实行耕者有其田 B、实行地主减租减息 C、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 D、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28. 《古城新情调》一文中写道:“解放就是光明的到来,解放亦是生活的向上,王府百货店挂上庆祝和平解放的大标语”。文中所描述情景发生的时间地点是( )A、淮海战役胜利后的徐州 B、辽沈战役胜利后的沈阳 C、渡江战役胜利后的南京 D、平津战役胜利后的北平29. 科举制被废除后,新式学堂的数量明显增加,有学者统计,1905年有新学堂8277所,1906年达到23862所。1915年94所专科学校中学习西万方文化农、工医类学校29所,学生4763人,占专科学生总数19.8%。这反映出( )A、旧式学堂已经完全废除 B、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开始起步 C、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 D、民主科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潮30. 近代以来,新式报刊报道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分析国内外时局,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下列报纸在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是( )A、 B、 C、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4分,第32小题14分,第33小题12分,共40分。
-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起义,次日拂晓式昌首义宣告成功,截至12月下旬,内地十八省除了直隶、甘肃、河南均已脱离清廷。至次年2月12日,清帝明诏退位,共历时125天。从战事角度看,实打实的仅出现在武汉地区与南京地区,其他不是规模很小就是呈现一边倒。以最惨烈的武汉之战为例,起义军伤亡不到8500人,清军伤亡估计更少。
——摘自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共自诞生以来,就非常重视对辛亥革命的纪念。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于1924年10月8日开设“双十特刊”,刊登3篇文章纪念辛亥革命,文章着重阐述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及纪念辛亥革命的目的。1927年10月10日,中共发表了《为辛亥革命纪念告民众书》,揭示了国民党“自绝于工农民众”“自绝于他过去的革命历史,自绝于辛亥革命的事业”的反动本质。此后一段时期,中共对辛亥革命的纪念基本处于停止与失语状态。1937年10月,中共《战斗》杂志刊发“双十特辑”纪念辛亥革命,呼吁“党无分派系、地无分东西”,“对外抗战、对内民主”。完成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愿。
——摘编自周斌《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的纪念》
(1)、根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贡献。(2)、根据材料二中图1、图2的内容,归纳出辛亥革命取得的两大重要成果。(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对“纪念辛亥革命”所持态度的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中国共产党态度变化的原因。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五四运动后,《新青年》编辑部从北京迁回上海,上海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以此为阵地进行社会革命和唯物史观的宣传。1920年七八月间上海的马克思主义者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促使革命思想和全市工人运动有效的结合,并积极推动北京、武汉、长沙等地共产主义组织的成立,为正式建党做准备……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摘编自熊月之《中共“一大”的历史空间》
材料二 长征开始后,广大干部、战士眼看第五次反“围剿”开始以来,红军多次失利,现在又几乎濒于绝境,这与前四次反“围剿”胜利发展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照。他们由此逐渐觉悟到,这是排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贯彻执行错误的军事指导方针的结果。在这种形势下,召开一次政治局会议总结经验教训,纠正领导上的错误的条件已经成熟。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
材料三 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极其重要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代表大会。它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路线纲领和策略,克服了党内的错误思想,使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规律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从而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这次大会作为“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而载入史册。它为党领导人民去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基础。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的有利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重要意义。(2)、根据材料二,概括遵义会议召开前的国内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的地位。(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共七大召开的作用。(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这三次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共同影响。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2)、请依据材料二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160字左右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