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14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我们之所以称其为“人”,其主要依据是( )
    A、《韩非子》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 B、考古发掘出粗糙的石质工具 C、考古发现他们可以吃烧熟的食物 D、其长相和现代人一样
  • 2. “彩陶”是中国原始社会中卓越的工艺创造,从下图所示文物的饰纹上可以得知( )

    A、先民具有朴素的审美观念 B、政治形态已发生变化 C、我国绘画艺术处领先地位 D、青铜的冶炼技术发展
  • 3. 传说中的黄帝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20世纪70年代,甘肃省临夏市东乡县林家村北的林家遗址中,出土了距今约5000年的中国最早的铜刀。由此可知( )
    A、传说都是真实的历史 B、传说中蕴含着历史信息 C、传说没有来源不可信 D、传说反映了农业的发展
  • 4. “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这首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    )
    A、奴隶制早期国家建立 B、社会等级制度的确立 C、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D、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
  • 5. 据统计,历年出土商代青铜容器达数千件,兵器、车马器和工具等更以万计,其中许多青铜器构思精巧、雕镂精美、造型逼真。这表明商朝( )
    A、统治阶级残暴、殉葬盛行 B、青铜工艺简单、功能单一 C、青铜种类丰富、工艺高超 D、饮酒之风盛行、分布广泛
  • 6. 殷墟出土了大量的贝,商朝时期的一些文字都含“贝”字(如下表)。据此判断,贝在商朝应该是( )                                                                                                            

    甲骨文

    对应汉字

    A、货币 B、礼器 C、食器 D、酒具
  • 7. 西周将地区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室的子弟、亲戚及功臣,组成一种新的由多个不同族氏居民混居在一起的共同体。这一举措在客观上( ) 
    A、加速西周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B、弱化了血缘在政治中的作用 C、为华夏民族形成提供了条件 D、促进了氏族部落的快速壮大
  • 8. 公元前8世纪,郑庄公命人一再抢收东周王畿内的庄稼,导致“周郑交恶”;后来因郑庄公不再向周王朝纳贡,周桓王举兵伐郑,王师大败,周桓王被射中肩膀,狼狈而逃。这反映了( )
    A、郑国在诸侯国中实力最强 B、周王室的统治秩序遭到破坏 C、郑庄公成为春秋霸主之一 D、诸侯争霸战争破坏农业生产
  • 9. 《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大败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与以上信息相关的史实是( )
    A、长平之战 B、春秋争霸 C、楚汉之争 D、桂陵之战
  • 10. 下列一组图片直接反映了我国古代( )

    ①打制石器

    ②磨制石器

    ③青铜农具

    ④铁农具
    A、生产工具的变革 B、社会制度的变化 C、冶炼技术的进步 D、科技水平的提高
  • 11. 有学者认为:都江堰的开凿使成都平原渠河纵横;灌溉之利与航运之便,使成都成为古代著名的繁华都市之一。该学者旨在强调( )
    A、成都平原在古代的地位 B、成都平原水旱灾害减少 C、都江堰工程技术水平高 D、都江堰产生的社会功效
  • 12. 下列选项中,对表格内容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诸子百家代表及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部分)

    法家:注重法治

    墨家:“兼爱”“非攻”

    儒家:仁、礼、为政以德、仁者爱人

    和谐、法治、爱国、诚信、友善

    A、百家争鸣流派众多 B、诸子思想影响深远 C、百家争鸣禁锢思想 D、古今思想南辕北辙
  • 13. 蔡元培说:“孔子学问文章,政治事业,朗如明日。灿如星辰,果足为万世师表。”下列属于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的原因是( )
    A、主张仁政,反对战争 B、实行礼治,明确尊卑 C、开办私学,有教无类 D、整理典籍,编写《论语》
  • 14. “历史人物评价辩论赛”中,刘铭同学说:“秦始皇忘记了最主要的事:民心和民力。”以下最能为他的观点提供史实依据的是(    )
    A、刑罚残酷、修筑长城 B、自称始皇、巩固统一 C、兼并六国、完成统一 D、北击匈奴、统一岭南
  • 15. 作为语言精华而存在的成语,蕴含的历史信息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对学习历史很有帮助。下列成语与陈胜、吴广起义有关的是( )
    A、退避三舍 B、揭竿而起 C、破釜沉舟 D、四面楚歌
  • 16. 《汉书·刑法志》记载:“高后元年(公元前187年),乃除三族罪(一人犯罪,株连三族)。”这反映了当时统治者实行政策是( )
    A、轻徭薄赋 B、休养生息 C、以法治国 D、释奴为民
  • 17. 为加强对社会经济的管理,汉武帝改革了“制盐”“冶铁”行业的管理方式,此后能够在盐铁产地进行合法生产的是( ) 
    A、中央政府 B、地方郡县 C、诸侯王国 D、民间商人
  • 18. 下表为汉代公卿中儒生占比情况统计表,造成表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时期

    汉惠帝

    汉武帝

    汉元帝以后

    公卿中儒生占比

    11.1%

    40%

    70%-80%以上

    A、百家争鸣的推动 B、对外交流日益加深 C、公卿垄断教育资源 D、儒学主导地位确立
  • 19. 东汉和帝幼年即位,窦太后临朝称制,窦氏一族把持朝政,“权贵显赫,倾动京师”。汉和帝不甘为傀儡,与宦官密谋铲除了窦氏一族,宦官因功封侯,也开始把持朝政。这反映出东汉后期( )
    A、地方势力威胁中央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军事实力大幅提升 D、文化教育事业昌盛
  • 20. “杏林”是中医学界的代称,其体现了一种价值标准,包含着“亲、善、诚、信、中、和”的丰富内涵,这正是杏林文化延续至今的生命力所在。现在中医已经迈出国门,走向世界。要了解中医,可以阅读的书籍是( )
    A、《水经注》 B、《大明历》 C、《道德经》 D、《伤寒杂病论》
  • 21. 美国学者德克·卜德评论道:“它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样估计都不过分。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比受许多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材料中的“它”是指(    )
    A、“麻沸散” B、造纸术 C、印刷术 D、道教
  • 22. 下图的我国古代朝代更迭示意图中①②③分别是( )

    A、魏 西晋 前秦 B、魏 西晋 张楚 C、魏 西晋 陈 D、魏 南晋 陈
  • 2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他们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交流日益密切,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材料表明了推动民族融合的直接因素是( )
    A、孝文帝改革 B、人口的迁移 C、社会的动荡 D、江南的开发
  • 24. 西晋这场绵延十六年之久的统治阶级之间的大厮杀,造成数十万人被杀,上百万人流亡,洛阳、邺、长安等繁华城市被摧毁殆尽。上述材料中的“大厮杀”指的是( )
    A、“国人暴动” B、大泽乡起义 C、“八王之乱” D、黄巾起义
  • 25. 东晋于咸和年间取消客籍户,将南迁人口一律编入正式户籍。此后,江南地区逐渐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了“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的状况。材料意在表明(   )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C、南方统治者的重视 D、民族融合趋势增强
  • 26. 中国古代史上有一些著名的战役,深刻影响历史进程。对下列战争评价恰当的是( )

    选项

    战役

    评价

    A

    牧野之战

    导致夏朝的灭亡、商朝得以建立

    B

    漠北战役

    汉军遭受重创,对匈奴不得不实行和亲政策

    C

    赤壁之战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D

    淝水之战

    导致前秦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

    A、A B、B C、C D、D
  • 27. 迁都是一个朝代的重大事件。历史上的迁都因为各种原因,主动或者被动迁移都城。其中为了接受先进文化而主动迁都的是( )
    A、周平王迁都 B、盘庚迁都 C、晋室南迁 D、北魏迁都
  • 28. 它的内容十分丰富,为平民百姓总结出来一些生产和生活经验,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这里的“它”指的是( )
    A、《洛神赋图》 B、《华佗传》 C、《齐民要术》 D、《大明历》
  • 29. 山东临沂有灿烂的人文景观,城内的“洗砚池”“晒书台”等遗址,留下了东晋“书圣”的不朽作品,这位“书圣”是( )
    A、钟繇 B、颜真卿 C、顾恺之 D、王羲之
  • 30. 飞天是我国石窟艺术中最富舞蹈美感的形象之一。以下飞天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

    大同云冈石窟中北魏早期的飞天舞姿雄健,具有游牧民族的审美特色

    北魏迁都洛阳后开凿的龙门石窟中,飞天的服饰、舞具都有中原汉风

    A、书法艺术成熟 B、北方民族交融 C、江南经济开发 D、南北政权对峙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三题:31题12分,32题14分,33题14分,共40分)

  • 31. 随着历史发展,“大一统”的内涵逐渐丰富,“大一统”的观念深入人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地图观史

    材料二 史料说史

    秦半两钱

    内蒙古赤峰、陕西临潼等地均有出土

    衡器八斤铜权

    陕西西安、咸阳、临潼等地均有出土

    说明:史料主要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

    材料三 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政治行为并列存在的,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在此过程中,在经历过战争重重洗礼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的飞跃。

    ——黄朴民《从分裂到统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一到图二的历史发展趋势,并说明原因。
    (2)、材料二所示图片属哪种类型的史料?它们见证了秦朝巩固统治的哪两项措施?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容变化。
  • 32. 农业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只能依靠采集和渔猎获取生活资料,这种攫取性经济……已很难满足人们对基本生活资料的需求。到了新石器时代,人们在长期的采集活动中,逐渐认识到一些植物的生长规律,并最终发明了农业。农业使人类开始定居生活,学会了石器的磨制和钻孔技术,学会了陶器的制作和牲畜的饲养,提高了生产力,改善了生活条件。在黄河、长江流域等适合农业的地区,母系氏族公社迅速地发展和繁荣起来。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文帝二年诏曰:“农,天下之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

    ——《汉书•文帝纪》

    汉景帝命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终始。……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汉书•景帝纪》

    材料三:

    耧车车是西汉时发明的播种工具。一般由牲畜牵引,后面有人扶着,同时完成开沟和下种两项工作。据东汉崔惠《政论》的记载,耧车由三只楼脚组成,即三脚耧车。

    曹魏时,经过发明家马钧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翻车可用手摇、脚踏、风转或畜转驱动。车身斜置河边或池塘边。下链轮和车身一部分没入水中,驱动链轮,叶低着沿槽刮水上升,到长槽上端将水送出。如此连续循环,把水输送到需要之处,可连续输水,功效大大提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农业产生的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列举新石器时代在黄河、长江流域的典型人类文明遗址。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位皇帝统治时出现的盛世,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重视农业生产的主要措施。
    (3)、根据材料三,分别指出耧车和翻车的功能,并概括它们的共同作用。
  • 33. 恰当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请参与体验。

    方法一【归纳笔记——构建知识框架】

    笔记一

    时期:夏商周时期

    时代特征: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内容:

    1.夏商周的更替

    2.青锏器与甲骨文

    3.商鞅变法

    4.百家争鸣

    笔记二

    时期:三国西晋南北朝时期

    时代特征: 

    内容: 

    3.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学习内容

    诸侯争霸、秦朝的建立、官渡之战、国人暴动、黄巾起义、光武中兴、江南地区的开发、道教产生

    北魏孝文帝改革

    方法二【辨析史料——强化历史解释】

    时间

    对商鞅变法评价

    参考文献

    西汉

    思想家董仲舒:“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译:富有的人拥有宽阔的土地,贫穷的人连立足之地都没有)。”

    《汉书·食货志上》

    1912年

    毛泽东:“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译:把因懈怠懒惰而致贫的人收为奴仆)。”

    《毛泽东早期文稿》

    方法三【研学参观——提高历史认识】

    ①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兵马俑)

    ②韩城司马迁祠

    ③张骞纪念馆

    示例:④霍去病墓

    【示例】主题: 边疆管理

    材料:④ 霍去病墓

    理由: 研学参观霍去病墓,有助于我们了解霍去病多次北击匈奴,功勋卓著的史实,从此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使西汉政府加强了对边疆管理,维护了社会的安定。

    (1)、根据方法一中的笔记归纳类型(笔记一),从提供的学习内容中选取2个信息,完成笔记二的填写。
    (2)、根据两位历史人物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提炼出他们对变法措施及影响的看法。(不得照抄材料
    (3)、根据以上研学活动参观基地提供的历史信息,请在“民族大一统”、“中外交通”、“史学文化”、“边疆管理”等研学主题中任选一个,仿照示例格式,开展研学活动。(要求:不可抄写示例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