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14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 有学者认为:从“中国之中国”到“亚洲之中国”,以及从“亚洲之中国”到“世界之中国”,中国历史经历了两次转型,这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221年)和近代时期(1840-1949年)。从“亚洲之中国”到“世界之中国”的转折性事件是( )A、郑和下西洋 B、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抗日战争2. 1860年,英军随军牧师罗伯特麦吉这样写道:“一个也不留,一栋房屋也不剩,让这里再无宫殿的痕迹吧。现在,咱们回北京去,大功已告成。”他描述的是(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林则徐在虎门销毁鸦片 C、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D、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3. 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列强和封建势力已经结合在一起,成为凶恶的敌人,单纯的农民战争遇到这样的敌人,就不能不失败。”这说明太平天国( )A、失败的原因是清政府的打压 B、肩负反帝反封建双重使命 C、缺乏正确的革命理论的指导 D、把反侵略作为革命的侧重点4. 李鸿章在《试办织布局折》中指出,“盖土货多销一分,即洋货少销一分,庶漏卮可期渐塞。”,“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这表明洋务企业( )A、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 B、促进了民族工业的产生 C、旨在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D、起到抵制经济侵略的作用5. 有学者把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民族危机形容为“引狼入室”,其中以西方列强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扩大资本输出尤为突出。在《马关条约》中与之有关的条款是( )A、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6. “《马关条约》的签订,强烈地触动了中国人的民族觉醒。”由此次“觉醒”而直接触发的“公车上书”( )A、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C、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D、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7. 吴玉章曾说:“上海成立了天足会,我和我的二哥便成为反对缠足的激进分子,我的大哥也同情我们,⋯⋯但是我的大嫂却无论如何也听不见我们的话,竟自把女儿的脚给缠上了。唉,变什么法?维什么新?就在自己家里也行不通。”这一材料可用来说明( )A、维新变法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B、民主共和的观念未能深入人心 C、是否缠足关系维新变法的成败 D、变法违背了中国历史发展潮流8. 毛泽东指出: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从笼统排外的感性认识到彻底认清帝国主义和封建阶级的理性认识的转变。代表“感性认识”的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9.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赔款,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空前规模的勒索。一纸条约,等于一张卖身契。中国人民从此陷入了无休止的还债深渊。”这纸“条约”是( )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 C、《望厦条约》 D、《辛丑条约》10. 下图人物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下列属于他的历史功绩的有( )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②中国同盟会,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③导北伐战争,沉重打击了国内军阀和帝国主义
④创办黄埔军校,培养革命骨干力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11. 历史学家金冲及评价辛亥革命时说,辛亥革命使中国人抛弃了对皇帝的崇拜,促使人们去想以前不敢想的问题,发表以前不敢说的主张。这旨在强调辛亥革命( )A、促使国人思想观念的转变 B、促进近代生活习俗的变迁 C、推动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 D、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12. 1918年,桂、滇各系军阀控制广州的非常国会,改组护法政府,孙中山被架空。1922年,陈炯明炮击总统府后,孙中山化装离粤,开始考虑与共产党合作的可能。由此可见,孙中山的思想转变( )A、是国民大革命发展的结果 B、有利于三民主义的提出 C、源于曲折的革命经验总结 D、促进共产主义思想传播13. “袁世凯时代,各省的督军还多多少少对中央保持着一点服从,还能给中央上缴一点钱粮税款,但是袁世凯死后,这种事情就没有了,中央政府从此政令难出都门。……所以就国家重建而言,袁世凯的失败意味着中国也输了。”由此可见,北洋军阀割据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后果是( )A、军阀混战不休 B、中央政府无力控制地方 C、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D、中央政府陷入财政困难14. 近代以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新式报刊不断涌现,它们报道当时发生的重大事件,分析国内外时局,是今天我们研究近代中国社会的重要史料来源。以下刊物可作为研究“新文化运动”的是( )A、《民报》 B、《新青年》 C、《时务报》 D、《国闻报》15. 历史的学习要了解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联系,下面两幅图片所代表的史事之间的联系是( )图1 图2
A、图2与图1交替发生,相互影响与促进 B、图1为图2的爆发奠定了经济基础 C、图2推动了图1的发生与发展 D、图1为图2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16. 五四运动中,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工人罢工,不是仅在北京、上海等少数地区,而是全国性的。据此可知,五四运动时期( )A、运动中心不变 B、斗争对象改变 C、斗争任务改变 D、群众普遍觉醒17. 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回顾历史,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举为中央局书记的是( )A、毛泽东 B、何叔衡 C、陈独秀 D、李大钊18. 国民革命时期,国民党提出的“打倒列强,除军阀”口号,正是五四运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口号的直接传承,也切合民间大众的民族主义情绪。这说明二者的共同任务是( )A、反对官僚资本主义 B、建立民主政治 C、反帝反封建 D、反对大地主大资产阶级19.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于湘赣边界发动秋收起义,在攻打长沙受挫后,他果断改变计划,决定到敌人力量薄弱的山区寻找落脚点,这是中国革命发展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新起点”是指中国共产党( )A、从进攻大城市转为向农村进军 B、开始领导国民革命运动 C、从领导农民斗争转为领导工人运动 D、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20. “八一勋章”(见下图)是经全国人大批准,授予在中国工农红军时期(1927年8月1日-1937年7月6日),参加革命战争有功而无重大过失将领的勋章。下列人员中最有可能获此勋章的是( )
A、指挥广州起义的领导人黄兴 B、枣宜会战中牺牲的张自忠上将 C、接受解放军和平改编的傅作义 D、领导革命军发动南昌起义的贺龙21.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发表宣言,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并提出要“打倒国民党”。七七事变后,中共通电呼吁“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中共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际形势的缓和 B、中日民族矛盾上升 C、红军实力的壮大 D、第五次反“围剿”的胜利22. “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段文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七七事变 B、东三省沦陷 C、南京大屠杀 D、旅顺大屠杀23. 下图是1940年下半年发生在华北的对日军的一场大规模进攻,它打击了侵略者,树立了中国人民抗战的信心。这次战役是(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淞沪会战 D、长沙会战24. 中国抗日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抗战时期,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达3500多万,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美元。材料直接反映了中国的抗日战争( )①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直接抗击了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
③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重大牺牲 ④得到了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25. 假如你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1945年”“毛泽东”“弥天大勇”“心系天下之安危”等关键词,最有可能的查阅到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西安事变 C、重庆谈判 D、跃进大别山26. 1948年12月5日密云解放,12月6日怀柔解放……12月15日大兴解放……为了战争的胜利,北京郊区人民表现出了极大的革命热情和勇于牺牲的精神,“宁肯自己麻烦千遍,也不让解放军一事为难”。子弟兵一到,老百姓主动热情地问寒问暖、烧水做饭、缝缝洗洗,胜似亲人。材料体现了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A、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B、解放军战士的英勇善战 C、国民党统治不得民心 D、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27. 解放战争时期,标志着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胜利已成定局的史实是( )A、解放南京 B、三大战役的胜利 C、转战陕北 D、挺进大别山28. 下表是1915-1919年中国纱厂盈利指数统计表。造成这种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是( )年份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盈利指数
-4.38
7.61
36.93
21.43
70.56
A、张謇等著名企业家资金雄厚 B、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的推动 C、“实业救国”新思潮的推动 D、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29. 2017年2月11日,上海市举办了“起步——中国现代出版”专题展,以纪念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创办120周年。下列图片中,适合展示的是( )A、土地改革房产证 B、商务印书馆褒奖状 C、京师大学堂 D、中共七大代表证30. “起来⋯⋯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进!”每当我们学校星期一升国旗,唱起这首催人奋进的歌曲时,我们都会联想到一位著名的音乐家。他是( )A、冼星海 B、聂耳 C、周立波 D、赵树理二、非选择题(31题14分,32、33题各13分,共40分)
-
31.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阶级为了民族的生存和国家的兴亡,以各种形式展开了挽救危亡、振兴中华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种由战争而造成的变化意味着中国主权的丧失。从香港和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为资本主义因素的发生和发展让出了地盘。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于是出现了《海国图志》《瀛寰志略》。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
——摘编自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1861年)
材料三 光绪帝按照康有为提出的办法,发布了一系列的变法令,主要内容有:发展农业、工业、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等等。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摘编自陈兰村等著《新编中华上下五千年》
材料四 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在不掌握权力的情况下,靠不停地向皇上条陈奏折,由皇帝颁布诏书的形式进行变法,结果失败。……维新阵营其实还是先前的士大夫群体,他们虽然有了一些新观念、新思想,但阶级的局限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找到变法、变革的真正力量。
——摘编自《回顾戊戊重温历史》
(1)、根据材料一,写出该战争的名称,并概括这场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曾国藩上该奏折的背景及其根本目的?(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变法内容主要反映了哪一阶级的愿望与要求。其中,最能体现该阶级利益的是哪一项内容?(4)、根据材料四,概括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03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的一系列演说中,反复称我们有必要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并在“革命成功之日,效法美国选举总统,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的“共和”政制构想及其特征》
材料二 辛亥革命不但是一次政治革命,也是一次文化革命,一次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阶级旧文化的革命。民国政府成立之后,大力推行“剪辩易服”“废止缠足”等法今,传统的婚姻习俗和社交礼仪也发生改变。在教育方面,平民教育、美感教育、科学教育等各种教育思潮此起抗伏,教育逐渐走向现代化和科学化。
——摘编自《辛亥革命与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模式探析》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非常重视对辛亥革命的纪念。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于1924年刊登3篇文章纪念辛亥革命,192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发表《为辛亥革命纪念告民众书》,揭示了国民党“自绝于辛亥革命的事业”的反动本质。此后一段时期,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的纪念基本处于停止状态。1937年10月,中国共产党《战斗》刊发“双十特辑”纪念辛亥革命,呼吁“党无分派系、地无分东西”,“对外抗战、对内民主”,完成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愿。
——摘编自《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的纪念》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的辛亥革命纪念活动既有重申和重演的特征,更是从现实出发,赋予纪念活动的时代内涵,胡锦涛在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我们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终结两岸对立,抚平历史创伤,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摘编自《论新中国成立以来对辛亥革命的纪念活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对“共和”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在政治上为共和作了哪些努力?(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也是一次文化革命”的理由。(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共产党从1927年10月到1937年10月对纪念辛亥革命所持态度的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中国共产党所持态度变化的原因。(4)、根据材料四,指出新时代背景下的辛亥革命纪念活动被赋予了怎样的时代内涵?33. 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党的诞生】
材料一
自6月5日起的几天内,上海就有六七万工人举行声援学生的罢工。随后,北京、汉口、南京等地工人相继罢工,工人阶级成为斗争的主力……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表现出的伟大力量,使一些革命知识分子开始同工人建立联系。这一联系,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独立斗争】
材料二
第一个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开始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夺取全国政权之前在小块红色区域内建设和执掌政权的伟大尝试,毛泽东和边界党组织注重充分调动农民积极参与政治的热情,开创了组织农民参与政治活动的艰辛实践。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抗日救国】
材料三
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和运用了麻雀战、地雷战、地道战、破袭战等许多独特的战法,使日寇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的军队从最初的约4万人,……发展到近百万之众。除了中国共产党战略战术运用的成功之外,中国共产党在敌后能够与农民打成一片,取得其拥护和支持,至为关键。
——摘编自杨奎松《抗战期间国共两党的敌后游击战》
【解放中国】
材料四
经过了东北的辽沈战役、华东的淮海战役、华北的平津战役,国民党反动派剩下的最大的军队就是放在长江以南的这一战线上,他们再没有比这更大的有组织的军队。渡江战役歼灭了敌人四十多万,就表示国民党再没有有力的抵抗了。这胜利在政治上表示了反动的南京政府的灭亡。
——摘编自邓小平《从渡江到占领上海》
(1)、中共一大召开于哪一年?根据材料一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人阶级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在五四运动中表现出的伟大力量:说明这一伟大力量所产生的影响。(2)、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了哪一著名论断?根据材料二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的名称及其意义。(3)、根据材料三文字,指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发展壮大的原因。(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改革对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根据材料四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最重要成果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