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14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 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1929年, 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头骨化石的地点是( )

    A、 B、 C、 D、
  • 2. 文物承载着历史的信息。运用图中所示文物可研究( )

    A、早期人类起源 B、原始农耕生活 C、远古炎黄联盟 D、早期国家产生
  • 3. 传说中黄帝已能挖掘水井;考古材料证实,我国已发现的古代第一口水井是距今约7000年前的河姆渡遗址的水井。据此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A、黄帝传说真实可信 B、先民已具有利用水源的能力 C、长江流域文化领先 D、部落联盟实力强大影响深远
  • 4. 中国流传着大量古代先民事迹的神话与传说, 比如“大禹治水” “精卫填海” “愚公移山”等,这些神话或传说共同彰显了古代先民( )
    A、顽强不屈,愈挫愈勇的奋斗精神 B、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高尚品德 C、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D、公而忘私,乐于助人的奉献精神
  • 5. 《三字经》有云: “夏传子, 家天下; 四百载, 迁夏社。 汤伐夏, 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这段话反映的主题是 (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早期国家的更替 C、华夏认同观念的扩展 D、早期文明的起源
  • 6.  如图是汉字“鱼”字演变的简单历程,据此可知(  )
    A、汉字是我国唯一文字 B、汉字的演变由简到繁
    C、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 D、汉字部来源于象形字
  • 7. 《孟子·告子》载: “一不朝, 则贬其爵; 再不朝,则削其地; 三不朝, 则六师移之。 ”其中的“爵”(如图所示) 通常被认为是饮酒器,也是饮酒礼上尊卑关系的象征,进而被用来代表品位序列,逐渐形成了“五等爵”制。这反映了( )

    A、冶炼技术的提高 B、铸造工艺的完善 C、等级制度的发展 D、分封制度的崩溃
  • 8.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 不过十亩”, 到战国时“一夫挟五口, 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铁器牛耕使用 B、公田变为私田 C、国家走向统一 D、封建制度确立
  • 9. 春秋时期,郑灵公赐宴甲鱼汤却偏偏不给公子宋,公子宋大怒,用手指在鼎里蘸了蘸,尝到味道后才退下,郑灵公发怒扬言要杀死公子宋,却反被公子宋带人杀死。这反映了当时( )
    A、经济发展遇到阻碍 B、王室衰微 C、旧有制度遭到破坏 D、诸侯争霸
  • 10. 文物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望山楚墓出土了勾践剑和夫差矛。与这两件文物相关的成语是 ( )
    A、退避三舍 B、纸上谈兵 C、朝秦暮楚 D、卧薪尝胆
  • 11. 《史记》记载: “守冰(李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 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 有余则用溉浸, 百姓飨其利”。 “此渠”指( )
    A、灵渠 B、都江堰 C、郑国渠 D、大运河
  • 12. 如图是某同学学习春秋战国时期思想而收集的一幅漫画。与其观点一致的思想家是( )

    A、儒家的孔子 B、道家的老子 C、法家的韩非子 D、墨家的墨子
  • 13. 秦始皇规定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 “诏”, 印章称“玺”,其他人都不许使用,对皇帝的名字也要避讳。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巩固统治 B、满足虚荣心 C、统一文字 D、规范度量衡
  • 14. 有学者认为,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虽有曲折,历史大势终归是要回到统一国家的正轨上来。他意在说明( )
    A、秦朝暴政的表现 B、商鞅变法的意义 C、秦灭六国的过程 D、秦朝统一的意义
  • 15. 《里耶秦简》记载了秦朝有一名叫小款的男子因触犯法律而被判处罚金11271钱,因无钱偿还被遣往洞庭郡迁陵县充当戍卒,按照当时人工作一天的报酬是8个钱计算,他要服役近三年零十一个月,其所述现象表明秦朝( )
    A、赋税负担沉重 B、思想控制严重 C、违法现象频发 D、刑法细致严苛
  • 16. 西汉初年规定,女子到了适婚年龄而不嫁,要加罚五倍人头税。学者解释说,罚女子是为了迫使女子出嫁以增加人口,恢复凋敝的经济。这一做法( )
    A、体现了汉初的暴政 B、促成“文景之治”盛世 C、削弱了诸侯国力量 D、带来“光武中兴”局面
  • 17. 汉武帝时加赐恩惠,使诸侯王得以施恩惠于子弟,多数疆域广大的诸侯国被划分出去了若干个小侯国。此“恩惠”指(   )
    A、实施推恩令 B、建立刺史制度 C、铸造五铢钱 D、实行盐铁专卖
  • 18. 在中国的历代帝王中,唯一一个同时拥有“定鼎帝王”(即开国皇帝之意)与“中兴之君”两项头衔的是(   )
    A、汉高祖 B、汉景帝 C、光武帝 D、孝文帝
  • 19. 如图的陶院落(模型) 是出土于广州东郊的东汉随葬品。 豪强大族把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 院内有供临窗眺望的谯楼, 有手持兵器的武士。 这可以反映出当时( )

    A、自然灾害频发 B、社会动荡不安 C、经济恢复发展 D、武士生活安逸
  • 20. 张骞通西域后,汉武帝把郡县乡的行政体制覆盖到新开地区;同时在这些地区修筑军事要塞,形成严密的边防体系和军事保障。这一措施有利于(   )
    A、维护丝绸之路的畅通 B、国家控制经济命脉 C、减轻农民赋税和徭役 D、加强南北沿线交通
  • 21. 《汉书·地理志》记载某路线“从徐闻(今广东徐闻县)、 合浦(广西合浦县) 出发, 经南海进入马来半岛、暹罗湾、孟加拉湾, 到达印度半岛南部的黄支国和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 ”史料说明汉代开辟了( )
    A、通往夷洲的道路 B、海上丝绸之路 C、通往西域的道路 D、陆上丝绸之路
  • 22. 《后汉书·方术列传》 记载: “吾有一术………一曰虎, 二曰鹿, 三曰熊,四曰猿, 五曰鸟。 亦以除疾, 兼利蹄足, 以当导引。 ”材料所述成就的创造者是 ( )
    A、张仲景 B、华佗 C、李斯 D、扁鹊
  • 23. 如表是一部作品的目录(部分) 。 该作品是( )

    五帝本纪第一

    夏本纪第二

    共12本纪

    吴太伯世家第一

    齐太公史家第二

    共30世家

    伯夷列传第一

    管晏列传第二

    共70列传

    A、《齐民要术》 B、《春秋》 C、《九章算术》 D、《史记》
  • 24. 北宋诗人王周的怀古诗曰: “若使曹瞒忠汉室, 周郎焉敢破王师。 ”诗中“破王师”发生在 ( )
    A、官渡 B、荆州 C、赤壁 D、淝水
  • 25. 魏、 蜀、 吴三国鼎立期间, 虽然兼并战争仍旧继续进行, 但这种局部统一和之前东汉末年众多军阀割据混战的状况相比, 仍是又前进了一步。 “又前进了一步”是指 ( )
    A、为以后全国统一奠定基础 B、避免出现军阀混战的状况 C、促进三国疆土的继续扩展 D、南北社会经济的同步发展
  • 26. 西晋末年以来,北方人口大量南移,广泛散布于长江中下游各地区,并在各地形成新聚落。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   )
    A、八王之乱 B、经济重心南移 C、农民起义 D、自然灾害频繁
  • 27. 如图所反映的事件( )

    A、为统一北方准备条件 B、使用火烧粮仓的计谋 C、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D、使北方再次陷入混乱
  • 28. 东晋时与西方的大秦、波斯和中南半岛上的国家有往来贸易。南朝时, 对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贸易增多,与东南亚地区的交往更加频繁。这体现了东晋南朝时 ( )
    A、社会比较安定 B、边远地区得到开发 C、海外贸易发展 D、积极进取开疆拓土
  • 29. 北魏孝文帝模仿汉制“立孔子庙于京师(平城)”,并亲赴鲁城(曲阜)孔庙祭祀, 曾下诏:严令取消民间“求财求子消灾去病”的孔庙祭祀活动,重续了国家对孔庙的管理制度。孝文帝的主要目的是( )
    A、强化孔庙教育功能 B、增强政权的合法性 C、强化鲜卑族的习俗 D、恢复百家争鸣局面
  • 30. 魏晋时期, 书法艺术进一步发展,如钟氏小巧、胡氏豪放、王羲之“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这一发展主要得益于( )
    A、书法实用功能的增强 B、竹简布帛的应用 C、国家一统局面的形成 D、纸张使用的推广

二、综合题: 本大题3小题, 第31小题14分, 第32小题12分, 第33小题14分, 共40分。

  • 31. 墓葬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等社会发展状况的反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周时代宗法制盛行,它强调同族之间的血缘关系。在这种制度下,死者同族而葬。王室家族墓地既葬历代国君,也陪葬关系密切的大贵族。 《周礼》记载“先王之葬居中” “凡诸侯居左右以前, 卿大夫居后” 。

    ——摘编自李如森、刘云伟《试论战国族坟墓制度的崩溃与衰亡》材料二

    战国时期墓葬信息表(部分)

    墓葬名称

    墓主身份

    墓道数

    面积(m²)

    金村大墓

    周天子

    1

    148.6

    固围村魏国墓地

    魏王

    2

    756

    胡庄韩王陵

    韩王

    2

    954

    邯郸赵王陵

    赵王

    2

    1600

    材料三

    “独立陵园制”的确立当以秦始皇陵园为标志,汉代进一步完善化。 这些皇陵不与继任者共享墓地, 一陵独尊, 占地规模往往十分巨大,秦始皇陵的陵区甚至达到五十多平方公里,过去是无力营建这种规模墓葬的。

    —摘编自赵化成《从商周“集中公墓制”到

    秦汉“独立陵园制”的演化轨迹》

    材料四

    刘恒(汉文帝) 曾说, 霸陵(汉文帝陵墓) 的陪葬品只能是陶器, 不能用金银铜锡等奢侈物品做装饰。霸陵不起封土(不在地面垒封土, 依山为陵) , 不要烦扰百姓。他甚至将节俭的理念写入遗诏, 嘱咐后人厉行薄葬, 清静恭俭。

    ——纪录片《帝陵·西汉帝陵》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入葬商周王室墓地的基本条件。指出影响王陵与陪葬墓的位置安排的主要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表格所反映的历史信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独立陵园制”出现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文帝霸陵的特点,谈谈霸陵反映出的治国思想。 
  • 32.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的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社会政治经济急剧变动的时代,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争鸣辩论,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为丰富珍贵的思想宝库。

    材料二

    战国时期,楚威王听说庄子贤能,派人重金邀请,承诺让他当宰相。庄子笑着对楚使者说: “千金是厚禄;宰相是高官。你却没见过用来祭祀的牛吗?好吃好喝供养几年,然后穿着漂亮的衣服送进宗庙里面去(宰杀)。……我宁愿(当一只野猪)快乐地在泥潭里面打滚,没有国事烦扰。”

    —编译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材料三

    战国时期,孟子见梁惠王,梁惠王问:“天下怎样才会安定?”孟子回答: “定于一(统一)。”梁惠王又问: “什么样的人能统一?”孟子回答 :“不嗜好杀人的人能统一。夏天遇到干旱,禾苗干枯。 此时若下一场大雨,禾苗便重现勃勃生机。这种生命本能的力量,没人能够阻止。如今天下的各国君主,没有一个尊重生命的人。如果有的话,天下百姓就会翘首企盼这样的人出现。真能如时雨润物般仁爱百姓的话,百姓就会源源不断地投奔而来,就像江河由高处向低处奔流一样自然,有谁能阻挡呢?”

    —编译自《孟子☒梁惠王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百家争鸣”争论的共同问题。并分析“争鸣”现象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庄子所属的思想学派,并归纳庄子的主要思想。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的政治主张及其历史意义。 
  • 33.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在秦国范围内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编译自刘向《战国策》

    材料二

    如图所示为四方古印文, 它们均是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见证。

    材料三

    (孝文帝)又引见王公卿士, 责留京之官曰:“昨望见妇女之服, 仍为夹领小袖(少数民族旧俗)。……卿等何为, 而违前诏?”

    ——摘编自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上)

    (1)、材料一中的“商君”指的是谁?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教民耕战”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四方古印文,提炼有效的历史信息(至少两点)。 
    (3)、材料三中的孝文帝属于哪一民族?留京官员违背了他的哪项诏令?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