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1月)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14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1831年, 清朝刑部上奏称: “现今直省地方,俱有食鸦片烟之人,而各衙门尤甚, 约计督抚以下, 文武衙门上下人等, 绝无食鸦片烟者,甚属寥寥”这表明当时( )A、政府查禁鸦片走私 B、官员普遍吸食鸦片 C、民众深受鸦片危害 D、禁烟运动遇到阻碍2. 如表为《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口货物税率变化表》,表中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货物
旧税率
新税率
棉花
24.19%
5.56%
棉纱
13.38%
5.56%
斜纹布
14.92%
5.56%
A、闭关锁国政策的延续 B、鸦片走私的冲击 C、《南京条约》的签订 D、自然经济的解体3. 如图建筑遗址见证( )A、英军占领广州 B、英法联军暴行 C、日本割据台湾 D、八国联军侵华4. 1852年,太平天国进入湖南后,东王杨秀清和西王萧朝贵联衔发布《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作为自己的政治主张。这里“胡”主要指( )A、清朝统治者 B、蒙古族贵族 C、外国侵略者 D、天主教神甫5. 1861年4月,清朝某官员在评价某部文献时说“其中所言,颇有见识……皆是效法西人所为……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这部文献最有可能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革命军》 D、《猛回头》6. 1875年,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留学生出国时曾宣言: “此去西洋,应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所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取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可见,他们当时出国留学的目的是( )A、学习西方民主制度 B、寻求强国御侮之路 C、形成思想解放潮流 D、推动文学革命精神7. “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把这一认识付诸行动的是( )A、设江南制造总局 B、办京师同文馆 C、成立轮船招商局 D、创办大生纱厂8. 如图为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爱国将领邓世昌壮烈殉国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9. 清代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消。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该诗“哭”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0. 如表中这些学会宣传的主要观点是( )名称
地点
备注
强学会
北京
由康有为发起
上海强学会
上海
创办《强学报》
南学会
长沙
由谭嗣同等倡建
蜀学会
成都
创办《蜀学报》
A、维新变法 B、扶清灭洋 C、自强求富 D、民主共和11. 一传单抄本说: “弟子同心苦用功,遍地草木化成兵。愚蒙之体仙人艺,定灭洋人一扫平。”该传单抄本来源于( )A、太平天国 B、义和团 C、反割台斗争 D、三元里抗英12. “它”是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以海外中国人为主的一个全国性的革命政党,也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兴中会 B、光复会 C、华兴会 D、中国同盟会13. 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吴玉章曾说: “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当作疯子。……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辛亥革命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中外反动势力 C、辛亥革命极大地解放了人们思想 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14. “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 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 ”该“时局”指( )A、辛亥革命 B、二次革命 C、北洋军阀混战 D、北伐胜利进军15. 陈独秀说: “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想,由空想而实际行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材料中所说的“革命之新的方向”指 ( )A、维新变法 B、实业救国 C、资本主义道路 D、社会主义道路16. “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从此,中国共产党引领革命的航船,劈波斩浪,开天辟地。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与“小小红船”相关的是(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八七会议 D、中国工农红军长征17. 中国共产党在1923年二七大罢工失败后认识到,工人阶级如果没有强大的同盟军,如果没有革命的武装力量,在一个毫无民主权利的国家,凭着赤手空拳,要推翻那些武装到牙齿的反动势力是办不到的。这直接推动了( )A、第一次国共合作 B、南昌起义的爆发 C、秋收起义的爆发 D、井冈山根据地建立18. 孙中山说:“今天开这个学校的希望,就是要从今天起,把革命的事业重新创造,要这学校的学生来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学生,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这所学校指( )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黄埔军校 D、北京大学19. 如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 其中,“五角星”象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八一”二字是为了纪念( )A、中共成立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20. “将他们 (博古、 李德) ‘轰’ 下了台, 这样重大的决定, 不是经共产国际提出, 而是由中国共产党自己做出, 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 ”该史事发生在 ( )A、长征期间 B、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C、古田会议 D、遵义会议21. 下表为不同报刊对西安事变的报道。 据此可知 ( )报刊
标题内容
《大公报》
张学良竟率部叛变,蒋委员长被留西安
《西北文化报》
争取中华民族生存,张扬昨发动对蒋兵谏
《东京日日新闻》
中央、张学良正面冲突, 张学良最后的劝告,交涉断绝, 中央武力讨伐迈进
A、西安事变受到全国支持 B、各方力求事件和平解决 C、三个报道观点基本一致 D、报道叙述受到立场影响22. 1937年7月15日, 中共递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中指出:“……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 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 并待命出动, 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这宣言( )A、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 B、促进国民大革命实现 C、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障23. 1937年11月28日 《泰晤士报》报道“此次两军作战, 双方伤亡惨重, 但十周之英勇抵抗, 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 此前所未闻者。……上海一隅之抵抗, 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影响。 ”报道中描述的战役( )A、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C、取得了在正面战场的最大胜仗 D、使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战略彻底破灭24. “破公路呀割电线,控铁路呀打据点,炮火连天震山川,打得那鬼子心胆寒,消灭那鬼子千千万,胜利的捷报到处传。”民歌反映了( )A、平型关大捷 B、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25. 抗战时期,丰子恺以强烈的民族感情和高度的政治热情,创作漫画《众擎易举》,作品旨在彰显 ( )A、绘画艺术水平高 B、正面战场的影响 C、团结抗日的意义 D、青铜艺术的成就26. 抗战时期的一份文件显示,八路军打完胜仗后, “一个同志进村做饭,想向老乡借一副桶,老乡说: ‘抗战以来,没见过打三天三夜的仗,敌人在山上,你们也敢冲敢打。真辛苦了,现在大家伙儿都不在,无法慰劳你们。别说找一副桶,就是找十副桶也没问题! ’ ”该文件能够说明,抗战时期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日益巩固 B、减租减息政策得到农民支持 C、中国共产党深得民众的拥护 D、日寇在敌后战场陷入了孤立27. 1945年8月28日, 《大公报》记者报道: “毛泽东先生来了! 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毫无疑问,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 ”该“大喜事”指 ( )A、转战陕北 B、挺进大别山 C、平津战役 D、重庆谈判28. “此战是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 中共中央军委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组成战略突击队,采取无后方的千里跃进的进攻样式,威胁国民党首都南京和武汉两大重镇。”材料描述的是( )A、内战爆发 B、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南京的解放29. 如图如图是1848年《新华日报》(太岳版)号外, 由标题《我军攻克张家口,消灭傅匪七个师》,可见报道的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30. 郭沫若在《少年时代》中描述中国废科举前后的情况说: “以前是读古书的,现在不能不注意一些世界大势了。 以前是圣贤书外无学问的,现在不能不注意些科学知识了”。由此看来,废除科举制度( )A、使民主与科学思想深入人心 B、阻碍了传统文化的进步 C、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D、有利近代新式教育发展二、综合题:本大题3小题,第31小题12分,第32小题14分,第33小题14分,共40分。
-
31. 瓦德西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的联军统帅,对中国有多方研究了解。 《瓦德西拳乱笔记》一书收录自1900年8月至1901年11月期间,瓦德西所写日记、笔记,给德皇的奏议、函电、报告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文化在四百年以前,常有若干方面比较欧洲为优。但自彼时以后,遂成停顿不进之象。尤其是对于火车、轮船所引起之世界巨大变迁,未能加以理会。……至于官吏人员,则为腐败之气所充塞,毫无精神之可言。但吾人在此却有一事不应忘去者,即中国领土之内……共有人口四万万,均系属于一个种族,并且不以宗教信仰相异而分裂,更有“神明华胄”之自尊思想充满脑中。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更加以备具出人意外之勤俭巧慧诸性,以及守法易治。……倘若中国方面将来产生一位聪明而有魄力之人物为其领袖,更能利用世界各国贡献与彼之近代文化方法,则余相信中国前途,尚有无穷希望。
——《瓦德西拳乱笔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知识,指出《瓦德西拳乱笔记》一书的产生背景。(2)、根据材料中的历史信息,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并用具体史实加以阐释。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条理清楚)32. 海是近代中国“光明的摇篮”。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材料一
上海港一开放,西方列强纷至沓来,争先恐后进行殖民贸易。1853年,英国对华贸易50%以上在上海进行,标志着上海取代广州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首要港口。上海开埠后, 出现了一些规模较大的京货店、广货店,专门经营北京和广州的商品。帝国主义先后在上海投资建立了最早一批外资工业一一船舶修造业、打包业、加工工业、轮船业、码头仓栈业等,上海逐渐发展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中心城市。轮船业的兴起,推动上海港口区域向租界地区移动。租界城区成为上海城市的代表和象征,原本的“东南都会”——老县城则成为租界的附庸。
——摘编自黄婷《开埠初期的上海港与上海城市发展(1843-1914)》
材料二
五四运动后, 《新青年》编辑部从北京迁回上海。上海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以此为阵地,进行社会革命和唯物史观的宣传。1920年7—8月,上海的马克思主义者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并积极推动北京、武汉、长沙等地的共产主义组织的建立,为正式建党作准备。早期的上海党组织发挥了“临时中央”的作用。 1921年,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座城市从此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舞台。
——熊月之等《历史记忆:中共“一大”的历史空间》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海会址
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 从这里出征, 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
——习近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知识,归纳上海“开埠”的主要背景。概括“开埠”对近代上海发展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的原因。(3)、材料三中, “我们党”诞生的标志和意义分别是什么?33. 近代报刊记录了时代的变迁,也影响着社会发展。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材料一:
清政府在经历两次战争的失败后,推行了洋务运动。在此期间,第一批国人自办报刊在中国大地上次第诞生,创办者对洋务派所举办的“自强新政”予以积极鼓吹。……康有为、梁启超在“公车上书”后开始了办报活动。他们办的报纸致力于介绍西方新知识,评论国内外形势,为变法维新制造典论。
梁启超主持的《时务报》, 痛陈中国面临危亡的紧迫形势, 系统地宣传了改良派要求变法和设议院、重民权、发展民族经济等主张。新文化运动使中国的报刊事业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批以反对封建思想、 宣传新思潮为中心的报刊开始出现,在中国报刊界形成了一个反封建的思想斗争热潮。
——摘编自刘兴豪《报刊舆论与中国近代化进程》
材料二:
材料三:
《良友》画报于1926年诞生于上海, 不仅在国内拥有众多的读者, 在国外也享有很高的声誉, 尤其受到华侨们的欢迎。 以下是《良友》画报的部分封面人物介绍。
出版日期
1936年2月
1936年11月
1937年1月
1937年4月
1937年11月
1937年12月
1938年2月
1938年3月
封面人物
陈燕燕
白杨
陈云裳
李绮年
蒋介石
冯玉祥
朱德
李宗仁
人物身份
女明星
女明星
女明星
女明星
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军事委员会委副员长
第八路军总司令
第五战区司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归纳报刊杂志对社会发展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图1和图2两份报刊宣传的主张有何不同?(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良友》画报在1936—1938年间封面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变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