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复习卷(二)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14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北宋皇帝宋真宗曾赋诗《劝学诗》:“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这说明宋朝注重发展( )A、文教事业 B、科技创新 C、强化皇权 D、控制地方2. 看历史故事是我们青少年了解历史的一个重要途径。“黄袍加身”的故事反映的历史史实是 ( )A、唐朝建立 B、黄巢起义 C、北宋建立 D、清军人关3. 假如你是《清明上河图》所描绘场景中的一位市民,你向能做的事情是( )A、欣赏蹴鞠表演 B、观看京剧演出 C、购买《红楼梦》 D、品尝烤红薯4. 南宋时期,一位外国商人运送一批货物到广州销售,他抵达广州后应该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A、市舶司 B、澎湖巡检司 C、宣政院 D、广州十三行5. “这部巨著按时间先后叙述史事,它的内容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倍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作为历史的借鉴,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加强统治。”这部巨著应该是( )A、《资治通鉴》 B、《三国演义》 C、《齐民要术》 D、《农政全书》6. 李攸《宋朝事实》中记载:“川界用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据此可以推测北宋前期( )A、制瓷业规模扩大 B、商业贸易繁荣 C、造船技术的提高 D、海外市场扩大7. 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造成“外州无流财”的局面,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A、派文臣担任州县长官 B、设置转运使 C、频繁调动州县长官 D、设置通判8.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太祖时“惩藩镇之弊,分遣禁旅戍守边城……故将不得专(独自掌握)其兵”。 由此可见,这一举措的根本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训练武将领兵 C、增强军队实力 D、节省军队开支9. 宋太祖在位17年科举取士347人,宋太宗在位22年,通过科举考试共录取进士1 457人,宋太宗时期科举录取人数相当于整个唐朝取士的总和。宋太宗提高科举录取人数的影响是( )A、为文官政治提供了人才保障 B、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C、使世家大族控制了中央政权 D、分割了宰相的军政财政权力10. 以下对元朝行省制度叙述正确的有( )
①行省下依次设置了路府州县 ②今浙江地区是由中书省管辖
③行省制度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④行省制度管辖全国所有区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 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辽、西夏、金有战有和。对此, 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2. 文旅融合唤醒城市记忆。下列城市名片可以唤醒南宋都城记忆的是…( )A、秦俑故乡,丝路源头 B、繁华汴水,精彩开封 C、六朝古都,金陵风韵 D、千古宋城,梦回临安13. 北宋的山水画大气磅礴,南宋的只有“残山剩水”。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作者的主观意识 B、宋代重文轻武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南宋偏安一隅14. 宋太宗诏:“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 若为内患, 深可惧也。 帝王用心, 常须谨此。 ”宋代统治者的这种认识造成了( )A、内乱频仍, 国势衰弱 B、重文轻武,积弱不振 C、外戚宦官,横行不法 D、变法受阻,积弊难除15. 明朝时期,我国商业发达,商人资本雄厚,除了江南徽州府商人组成的徽商外,还有哪个地方的商人形成了著名的商帮?( )A、陕西 B、山东 C、山西 D、江西16. 以下对葡萄牙攫取在澳门居住权这一史实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攫取时间为1553年 B、葡萄牙政府在澳门设置了守澳官 C、澳门主权仍属中国 D、对澳门实施全面管理的是明政府17. 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下图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它们共同说明( )A、朱元璋关心老百姓的生活 B、朱元璋鼓励发展棉纺织业 C、朱元璋重视加强国家统一 D、明朝百姓服饰都统一规范18. 某班同学在学习《明朝的统治》一课时,准备编写一个关于朱元璋的历史课本剧,剧本中不应该出现的是( )A、定都应天府 B、取消中书省 C、设立 “三司” D、成立东厂19. 右图所示的历史现象最早出现在(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20. “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反映了( )A、魏晋以来权贵子弟把持高官朝政 B、隋时开始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C、唐朝时将诗赋作为科举考试内容 D、明朝时采取八股取士的弊端21. 下表是部分原产美洲的物种向中国传播的情况。据此推断,明清时期引进美洲的物种( )品种
传入中国的时间
备注
玉米
16世纪
明后期引进,清初普及
马铃薯
17世纪
清初福建《松溪县志》上已有种植马铃薯的记载
A、消除了农业大国的粮食问题 B、增加了人们生活的食物来源 C、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D、促进了中外贸易的不断扩大22. “郑和这次远航共有船只六十二艘每船可容千余人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只要不抢掠宝船的货物,或先向郑和的舰队进行袭击,郑和是不使用武力的。”材料表明“郑和这次远航”的特点不包括( )A、规模较大 B、利润丰厚 C、技术先进 D、和平交往23.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促进北疆开发和各民族交往的纽带。明长城东起______西至______。( )A、辽东、临洮 B、山海关、嘉峪关 C、居庸关、嘉峪关 D、鸭绿江、嘉峪关24.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日益严重,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当时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 以上描述反映了明末农民起义发生的( )A、原因 B、经过 C、结果 D、影响25. 明朝是中国古代继汉唐之后的又一个黄金时期。明代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A、赋税沉重 B、土地兼并严重 C、连年天灾 D、阶级矛盾尖锐二、材料分析题
-
26. 制度变革影响社会的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摘自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
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得调动军队。
——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为了巩固统治,朱元璋在积极恢复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在政治上采取一系列措施,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以强化皇权。
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严厉限制海上贸易;又强迫山东至广东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1)、 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科举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与魏晋南北朝相比,隋朝选拔官吏的权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 材料二结构图反映的制度名称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中书省”的职能是什么?(3)、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朱元璋为了“强化皇权”废除了元朝的哪两项政治制度?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等,表明清朝实行的对外政策是什么?清朝统治者实行这一政策的政治原因有哪些?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浩如烟海,诗词文赋争相辉映,璀璨夺目。随着古代历史的发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也发生着变化,到明清时期,大体上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
材料二:中国古代重大科技成果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所占比例表
时间
东周一西汉
东汉一魏晋
南北朝一隋唐
宋一明中叶
所占比例
50%
62%
71%
58%
——根据上海人民出版社《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编制
材料三:作者以“天工开物”命名他的书,是要通过技术从自然资源中开发物产,强调天工(自然力)与人类活动相协调。书中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在南北各地实地调查的资料,并将与食、衣有关的农业置于首位。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发生如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 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最突出的时期,举一项11-16世纪中国“引领着全世界”的科技发明,并概括其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3)、写出《天工开物》的作者,根据材料三说出该书的哪些思想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005年,宋辽达成“澶渊之盟”。宋真宗应允每年向辽输纳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约为兄弟之国。
——摘编自《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1141年,宋金达成“绍兴和议”,主要条款是:一、南宋称臣于金,并且要“世世子孙谨守臣节”;二、宋金两国,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为界,宋的唐、邓二州皆属金国;三、南宋每年向金国输纳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
一一摘编自《中国史纲要》
材料三:熙宁、元丰(宋神宗的年号)之间,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
——摘编自《宋史》
(1)、 材料一、二中的“宋”分别指哪个政权?(2)、 材料二中的“和议”导致我国出现了怎样的局面?请评价材料一和材料二中两个盟约共同的利与弊。(3)、根据材料三,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