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13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考古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材料
结论
A
广州增城金兰寺遗址发现面积约500 多平方米
的史前贝丘堆积
原始社会已出现贝币
B
广州黄埔陂头岭遗址发现一批新石器时代的
储粮窖穴,最大的窖穴深达 5.2 米
新石器时代阶级分化明显
C
广东博罗横岭山先秦古墓群出土的随葬编钟,
形制与中原出土的同期编钟大致类似,花纹则 有明显差异
先秦时期南北文化存在交流
D
广东博罗银岗村西周至战国时期的古窑场遗址,出土器类有罐、鼎、豆、杯、钵、碗、盒、
纺轮、珠、环、垫、印模、动物模型等
先秦时期当地的手工制造业主要服务于基层消费市场
A、A B、B C、C D、D2. 春秋后期,齐国管仲学派提出“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大治”,又认为礼义廉耻是“国之四维”。这说明管仲学派 ( )A、主张刑主德辅 B、强调严刑峻法 C、倡导礼法并用 D、认同礼法合一3. 下图是内蒙古和林格尔出土的汉墓壁画拓片。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牛耕技术在边疆地区普及 B、庄园经济得到发展 C、家庭式劳作方式占据主导 D、社会环境动荡不安4. 《新唐书》记载:“(两税法施行后)天下便之,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诫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据此可知,两税法的实施( )A、保障了吏治清明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缓解了土地兼并 D、解决了政府财政危机5. 北宋朝廷非常重视官员的救灾能力,将灾后“振恤困穷、不致流移”作为官员考核和升迁的重要标准。《宋刑统》中规定,主司应上报灾情却隐瞒或是妄言,则“杖七十,覆检不以实者,与同罪”。由此可知,宋代( )A、官员考核制度趋于完善 B、法律严苛现象日渐加剧 C、社会秩序稳定备受重视 D、社会救济体系逐渐建立6. 明朝初期沿用元朝制度,将手工业者编入匠籍,长期处于禁锢的状态,不能转业或是离开。明朝中后期实行匠籍改革,规定身隶匠籍者在缴纳征银之后就可自由从事工商业。这一改革( )A、推动了赋役制度的重大变革 B、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C、得益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D、反映了工匠人身依附的减弱7. 1864 年,总理衙门规定:“(广州)同文馆学生如三年学成,驻防满汉旗人应准作为翻译生员,准其翻译乡试(选举翻译举人的考试),并文乡试。其汉人世家子弟,应准作监生,一体乡试,并均准充翻译官。”这一规定( )A、加速了学堂选官制度的建立 B、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 C、推动了新式学堂教育的普及 D、旨在应对晚清局势的变化8. 1928 年 12 月,南京国民政府颁布《海关进口税则》,打破了过去均一税则和值百抽五的固定税率,把进口货物分为 7 类,税率从 7.5%—27.5%各不相同。这一举措( )A、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B、建立了完善的关税制度体系 C、缓解了经济危机的冲击 D、收回了列强在华的经济特权9. 1937 年 5 月《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规定:“年满 16 岁的,无宗教、民族、财产、文化的区别,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采取普遍、直接、无记名的投票选举制”,在实际投票中,采用“画圈”“画杠”“画点”“投豆”“烧洞”等投票方式。这( )A、体现了民主制度的多样性 B、推动了根据地的民主建设 C、确保了选举结果的公正性 D、延续了古代基层治理传统10. 1983 年,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试行国有企业“利改税”的第一步,即实行税利并存的制度,国家先征收一定比例的所得税,然后对税后利润采取多种形式在国家和企业之间合理分配。1984 年,国务院决定试行第二步利改税,完全以税代利,税后利润全归企业留用。这一改革( )A、增强了企业自我改造的能力 B、加快了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 C、推动了国家个税制度的调整 D、促进了国家财经工作的统一11. 有学者指出:“中美洲人驯化了玉米和豆类,但不知道中东人种了小麦和豌豆。南美人学会如何栽培马铃薯和驯养羊驼,但也不知道在墨西哥或地中海东部又发生了什么事。中国最早驯化的是稻米、小米和猪。……从这些最早的出发点,农业开始传播。” 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A、地理环境决定农业起源 B、文明区域性阻碍物种传播 C、农业革命是同时发生的 D、农业起源多元及独立发展12. 以下是西欧国家不同时期政治结构前后变化的示意图。从图 1 到图 2 的变化反映了( )A、西欧王权的强化 B、城市自治的削弱 C、民族国家的形成 D、庄园制度的出现13. 1531年,尼德兰的安特卫普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商品交易所。该交易所取消了过去周期性交易的时间限制成为长期交易场所;除了现货交易,从北欧运抵的鲱鱼已经可以按照品牌和商品等级进行远期交货的合同贸易,未收获的谷物、未开剪的羊毛等都可以在这里进行交易。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价格革命推动西欧社会转型 B、商贸中心转向大西洋沿岸 C、商业革命激发经营方式创新 D、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和扩大14. 《拿破仑法典》中有 1000 多个条文规定了契约之责,如第 1134 条规定“原料的取得,商品的流通,工人的雇佣,都必须通过契约,买卖、交换,一切均可以自由经营” 。据此可知,该法典( )A、凸显了普通法系的优势 B、确立了法国的成文法体系 C、有利于共和体制的巩固 D、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要求15. 英、美两国贵金属储备和货币流通量对比表年份
英国贵金属储备
(百万英
镑)
英格兰银行货币流通量(百万
英镑)
贵金属储备/货币流通量(%)
美国黄金储备(百万美元)
美联储货币流通量
(百万美
元)
黄金储备/ 货币流通量(%)
1914
47
33
142.4
1526
2560
59.6
1919
86
413
20.8
2707
4012
67.5
1929
147
362
40.6
3997
3935
101.6
1931
140
355
39.4
4173
4034
103.4
据上表可知,当时( )
A、原有世界货币体系面临挑战 B、国际金本位制彻底崩溃 C、美国经济霸权地位开始确立 D、世界政治格局发生调整16. 二战后,英国率先构建了包括家庭津贴、养老、疾病、失业、伤残和死亡等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此后,瑞典、挪威、法国、德国和澳大利亚等国都建成了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这一制度( )A、促进了资本主义阵营的扩大 B、消除了各阶层贫富差距问题 C、反映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D、利于解决经济“滞涨”问题二、材料题(本题共 3 道大题,共 52 分)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主要以察举、征辟方式选官,荐举选拔标准有三,“一曰德不当其位, 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在察举、征辟之外还实行“任子”方式,这是世袭制在汉代的反映。隋唐五代的科举选官,受选地域由城市趋向广大乡村,受选者的社会地位越来越低,受选对象数量日渐增多。同时,限制条件也增添了许多新内容,如唐代的任用标准增加了身、言、书、判等条件。隋唐以后,科举考试选官逐渐成为主流的官员选拔方式。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1906 年,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发表演说:“将来中华民国宪法,必需设独立机关,专掌考试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定了他的资格,无论那官吏是由选举的抑或是委任的,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1916 年,他说:“吾今主张五权分立制以救三权鼎立之弊。”1924 年,孙中山提出:“凡候选及任命人员,无论中央和地方皆须经中央考试,铨定资格者方可。”
——摘编自魏春明《论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及影响》
材料三 1993 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发布,标志着现代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
诞生。经过了 20 年人事制度改革和公务员制度推行,政府相继出台了数十个与之相配套的《暂行规定》、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使公务员管理的各个环节做到了有法可依,国家行政机关人事制度法规体系初步形成。公务员制度建立了“公开、竞争、择优、平等”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逢进必考原则,公务员招考录用制度稳定运行。
——摘编自成业、于勇《经济发展中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历史变迁与现状》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与汉代选官制度相比,隋唐选官制度的进步性。(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述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的特点。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官员选拔制度的认识。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750 年英国城镇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 21%,1851 年增加到 52%,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同时,城市的数量不断增加,1851 年,英国已有 580 多座城镇,十万人以上的城市已有 7 个,移民人数约 1790 万人。这时期推动城市增长的因素有很多,如大型纺织和钢铁工业,海外贸易和服务业的急速扩张,铁路的延伸等,制造业城镇、港口城镇和休闲城镇层出不穷。英国的近代城市化并无先例可循,此时的英国又是处在自由主义时期,城市化发展产生了区域的非均衡性、城市基础设施不足和组织混乱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摘编自彼得·克拉克《欧洲城镇史》
材料二 20 世纪中后期,在城市化发展水平较高的西方发达国家中出现了逆城市化的趋势。这里的“逆”,并不是指城市人口的农村化,而是指大城市中心人口过度聚集,开始逐步向城市周边迁移,同时城市中心的部分工业、商业等经济活动也向周围蔓延扩散。随着逆城市化现象的发展,城市周围农村地区发展迅速,而城市中心出现了衰退趋势。
——摘编自曹立杰《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逆城市化研究》
材料三 1978 到 2017 年,中国城镇人口从 1.7 亿增长到 8.1 亿,中国经历了大规模快速城镇化过程。1984 年 10 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出台《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要求“城市政府应该集中力量搞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强各种公用设施的建设,进行环境的综合治理。”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根据实际,合理控制人口密度。建设一批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郊区新城,推动多中心、郊区化发展。同时,有序推动数字城市建设,提高智能管理能力,逐步解决中心城区人口和功能过密问题。”
——摘编自《百年党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城市化的特点和原因。(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逆城市化现象出现的背景(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治理的经验。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国家的职能是国家发挥作用的具体体现。封建国家的统治职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对劳动人口的编制;二是施行平籴、和买等调剂社会经济的政策,但主要是对人民进行剥削,赋税、专卖和货币都是重要的剥削手段;三是组织军队用于保卫统治集团和统治阶级对内镇压、对外扩张;四是树立统治阶级的思想文化体系;五是监察。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卷
根据材料,选取中国古代任一朝代,围绕“国家统治职能”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包含所选朝代,并至少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史实准确,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