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卷(五)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13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不久前推出了《中国考古大会》节目。其中有一场“探秘东方人类的故乡——周口店”直播活动。以下直播活动中,我们可以用作对北京猿人进行科学研究的是( )A、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的导览图 B、博物馆讲解员下发给学生的任务单 C、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有关新闻报道 D、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烧石和烧骨2.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此时,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他们之间相互批驳又相互影响,这一思想繁荣的局面被称为“百家争鸣”。由此可以看出( )A、社会变革推动思想繁荣 B、百家争鸣推动社会进步 C、百家争鸣导致时局动荡 D、社会变革导致诸侯混战3.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这一时期的特征,各民族之间加强了交往、交流与交融,区域的开发尤其是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有着显著的进步,这些都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立了基础。与此研究主题相关的内容有( )
①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②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③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 下列文物有助于了解商朝历史的是( )A、打制石器 B、司母戊鼎 C、蹴鞠铜镜 D、青花扁壶 5. 从周文王开始,武王,周公、成王、康王等几代统治者不断分封姬姓亲族、同盟亲戚以及一些结为亲戚的东方贵族。这是为了( )A、加强王权,君主专制 B、“以藩屏周",巩固疆土 C、打击贵族,增强国力 D、结束割据,中央集权6. 历史图片蕴涵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如图图片反映的是哪一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 )
A、元谋人 B、半坡居民 C、北京人 D、河姆渡居民7. 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状况,能体现盛唐气象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 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至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这项政策应该是( )
A、重农抑商 B、重文轻武 C、和亲会盟 D、闭关锁国9. 据如图可知,当时唐朝( )《全唐诗》目录(摘录)
送金少卿副使归新罗张籍
送新罗人及第归贯休
哭晁衡李白
同崔载华赠日本聘使刘长卿
天竺国胡僧水晶念珠无名氏
A、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B、科举制度正式确立 C、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D、尚武风气盛行一时10. 积水潭是元朝大运河的码头,南方的粮食、木材经此进入大都。“川陕豪商,吴楚大贾,飞帆一苇,径抵辇下。”米市、面市、缎子市、皮帽市、帽子市、鹅鸭市、珠子市、珍宝市、柴炭市、铁器市皆在这一带。这一商业布局体现出( )A、北京仿照长安坊市分开 B、元朝南北物资交流频繁 C、大都重回全国经济重心 D、元朝政府推行重商抑农11. 1644年,清朝摄政王多尔衮逼退李自成的起义军进入北京,大张旗鼓地为明朝皇帝和皇后发丧,并极力称赞那些在动乱中丧生的明朝官员。多尔衮此举的主要意图在于( )A、尊崇明朝皇室和官僚 B、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 C、树立清朝的正统地位 D、瓦解农民军抵抗意志12. 观察下表,导致表中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变化表
货物
旧税率(%)
新税率(%)
棉花
24.19
5.56
棉纱
13.38
5.56
斜纹布
14.92
5.56
A、通商口岸的开放 B、小农经济的破产 C、纺织工业的发展 D、协定关税的影响13. 新文化运动开始后,在陈独秀、胡适等人的倡导下,白话文成为时尚。学校开始使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学者们还编写了许多白话书信,用民众通行的语言讲述新时代的思想,白话文逐渐普及。这一过程反映出( )A、新道德战胜了旧的封建礼教 B、文学革命推动了思想启蒙 C、民主与科学改变了黑暗政治 D、新式教育取代了传统文化14. 有人用“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来形容洋务运动,这一运动没能挽救腐朽的清王朝,但在客观上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下列选项中最能促成“柳成荫”的是( )
A、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B、创建了三支近代海军,增强了海防力量 C、修建了铁路,极大地提高了交通运输能力 D、创办大生纱厂,成为实业救国的典型代表15. 鸦片战争以后,欧美各国在对华倾销商品的同时,通过不平等条约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农产品:甲午战争以后,欧美各国控制中国的金融,在中国投资铁路、矿务,开办工厂,巩固不平等条约的特权。下列选项对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欧美各国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B、甲午战争以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欧美各国侵华方式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D、甲午战争以后,欧美各国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16. 1980年,我国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划海南岛为经济特区;1992年,决定开放内地部分省会城市、沿江沿边城市;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以上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 )A、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B、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C、体制改革走向深入 D、扩大开放融入世界17. 2023年3月4日,一年一度的“两会”拉开帷幕,“两会”指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哪一制度的确立( )A、社会主义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8. 下表是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在位时统治者的行为和职责。据此可以推断古巴比伦( )国王汉谟拉比
国王任命的总督
基层公社的首领
下令并严厉监督总督兴修水利,在位的好几个年份都作为“开凿河渠之年”而载入史册
分管各城市和州的军事、行政、税收、司法和水利灌溉
管理公社的土地、分配水流、管理市场、管理税收和司法等
A、重视发展农业 B、法律体系严密 C、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D、商品经济活跃19. 有位美国学者说:“发现新大陆后,欧洲将文明带往美洲,使今天的美洲得以享有进步的生活。所以,海外拓殖运动对未开发国家是有好处的。”与这位学者的说法相矛盾的史实是( )A、亚洲的香料、丝绸更加顺利地输往欧洲 B、美洲的古文明被毁灭,土著居民大量灭绝 C、新大陆的作物传入亚洲,增加了粮食作物的种类 D、促进东西文化交流,扩展彼此视野20. “14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直领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这种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是( )A、西欧庄园 B、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C、租地农场 D、封君与封臣21. 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发展,使工业产值迅猛提高,从而将出口贸易提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扩大海外市场就成为各大国的急务。于是,殖民扩张急剧加强,世界大片领土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这说明,工业革命( )A、使人类迈进工业化、城市化的社会 B、扩展了资本主义制度 C、预示着工业资产阶级将成为新的执政者 D、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22. 反映美国历史的著作《光荣与梦想》描述了1929年经济大危机时期的民生状况,文中写道:“千百万人只因像畜生那样生活,才免于死亡。”当时可能发生在普通工人身上的事情有( )①失业②饥寒交迫③流离失所④工资大幅度提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3. 198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157个决议,美国只有24次是居于得胜的一方。有19个决议案,唯有美国投了反对票。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B、苏联在综合国力上赶上美国 C、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作用增强 D、欧盟与日本挑战美国霸主地位24.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法两国竞相使用新式武器:德军广泛采用了喷火器、毒气弹和超大口径火炮,法军则试验了轻机枪和400毫米超级重炮,战争伤亡人数急剧上升。通过这段材料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具有反侵略性质 B、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C、德国的武器装备领先于法国 D、新式武器的使用加重了战争的危害25. 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也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当时的俄国并不具备取得社会主义革命最终胜利的条件 B、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欧和北美资本主义国家 C、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引发了俄国革命 D、为了战胜敌人,苏维埃政府宣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二、材料分析题
-
26. 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工业提供资金、燃料。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1)、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目的和民用企业的特点。(2)、材料二中,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的关键是什么?后来变法的结果如何?(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辛亥革命“将树砍断了”的含义。在20世纪初,中国人民为了清除材料三中所说的“树墩”,进行了哪些努力?27. 外交,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外交活动,既要靠外交智慧,更要靠国家实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影响,国际政治舞台上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材料二:国际上,中国的核国家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承认,日本崛起为美国经济的竞争者。在国内,自由派政治家和学者普遍呼吁重新评估对华政策,商界人士强烈渴望开展对华贸易……尼克松结束了遏制政策,转而采取一项新政策,让中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以便更容易地遏制苏联。在这样一种“新颖”的外交格局中,美国将独占鳌头,扮演世界领导者的角色。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被形容为“梅开三度”(见图一);2021年3月,中美高层战略对话,杨洁篪怒怼美国(见图二)。
图一
图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哪国代表团时首次发出“中国的声音”?该“声音”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说明美国主动与中国改善关系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中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主要标志性事件。(3)、材料三图一中甲处事件距今恰好50年,它是哪一历史事件?图二中杨洁篪的霸气表态从根本上说明了什么问题?(4)、结合以上材料和问题,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8.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图1古代亚非文明示意图
材料二表1古代东西方交流简表(部分)
年代
主要交流活动
公元前138一前126年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沟通汉与西域、中亚的联系
公元97年
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抵波斯湾返回
公元166年
罗马使者经海路到达中国,带来象牙、犀角等物
阿拉伯帝国时期
阿拉伯人将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0到9的计数法、棉花、食糖等传到欧洲
——根据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地图册和教材整理
材料三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为此,我愿提出4点主张。
第一,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第二,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第三,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
第四,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
命运共同体》(节选)(2019年5月15日)
(1)、根据图1,写出古代亚洲大河流域三大文明的名称。(2)、根据表1指出,谁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做出卓越贡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谁主要担当了沟通古代东西方文化的角色?(3)、根据材料三指出,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提出的4点原则主张是什么?(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