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卷(一)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13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考古人员在回忆遗址考古时说:“当发掘到第四层时,发现一小层一小层像夹心饼干似的夹层,总厚度四五十厘米。”轻轻揭起“它们原来是稻叶、稻谷、谷壳、焦谷、稻秆等水稻的遗物”。据此可推断出该遗址位于( )A、云南省元谋县 B、陕西西安半坡村 C、北京市周口店 D、浙江余姚河姆渡2. 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源于齐国和鲁国这两个重要的诸侯国。齐国是姜子牙因其辅佐周武王有功而取得的封地,鲁国是周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地。可见周初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A、功臣 B、宗亲和功臣 C、宗亲 D、前朝君王的后代3. 商鞅变法具体规定:凡一户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禁止父子兄弟(成年者) 同室居住。这一规定(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有利于增殖人口征发赋役 C、推动了土地所有制形成 D、健于贯彻儒家的礼仪制度4. 周天子把国都附近的地区划为王畿(jī),由王室直接统辖。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分封给许多诸侯,各建邦国。诸侯主要有三种类型:一为周王的同姓(姬姓) 亲属;二为功臣;三为古帝王之后,实际是其他一些较强大的部落或方国的首领。诸侯对天子保持着臣属的关系,要承担各种义务。由此可以看出,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 ( )A、拱卫皇室,防止外族侵入 B、巩固原来商朝的地区 C、保证兵源充足 D、加强对全国的统治5. 晓敏同学在百度上搜素主题学习资料,找到以下内容,据此判断她学习的主题是( )
【外文名】: The Silk RoA.D. 【开创期】:西汉
【终点】:大秦(欧洲古罗马) 【引进物种】:葡萄 石榴 核桃 苜蓿等
A、海上丝绸之路兴盛 B、丝绸之路上的交往 C、中原物种丰富 D、有效管控西域6. 董仲舒在给汉武帝所上《天人三策》中说:君主受命于天,就要奉行天道。天道,就是使国家走向大治的途径。而儒家的仁义礼乐,是推行天道的具体方法。汉武帝采纳此建议的根本目的是( )A、使儒学居于主导地位 B、巩固汉朝统治 C、改善国家的财政状况 D、培养儒学人才7. 如图选自某书的部分章节目录。据此判断,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人物是( )第二章 消灭项羽,建立汉朝
第三章 确立典章,设立制度
第四章 休养生息,发展经济
A、秦始皇 B、汉献帝 C、汉高祖 D、汉武帝8. 《三国志》关于曹操将汉献帝接到许县这--历史事件有不同记载。《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载为”奉天子以令诸侯”;《三国志·魏书·毛玢传》载为”奉天子以令不臣”;而《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却载为”挟天子以令诸侯”。这表明( )A、历史评价无法做到公正客观 B、历史人物具有多面性 C、立场不同影响对历史的叙述 D、历史真相具有模糊性9. 清朝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写到:“盖(孝文)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此话属于( )A、历史事实 B、一手史料 C、史料解释 D、历史评价10.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这一时期的特征,各民族之间加强了交往、交流与交融,区域的开发尤其是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有着显著的进步,这些都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与此研究主题相关的内容有( )①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②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③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11. 学完清朝的历史以后,某班同学在微博上发表评论说:“清朝的读书人简直没法活了,一不留神,就因为写的文章触犯法律而被抓起来了!”他评论的是清朝哪项措施造成的后果( )A、焚书坑儒 B、文字狱 C、八股取士 D、文化专制12. 明太祖在位期间通过廷杖大臣、废丞相、设锦衣卫、惩治贪赃枉法的元勋等……正是由于这些举措,使得明朝276年时间内,没有外戚专权或军阀割据,党争现象亦未形成似唐末党争的祸乱。这段材料说明( )A、强化君权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稳固统治 B、明太祖在位时期君主权力发展到了顶峰 C、明太祖在位时期社会安定国家长治久安 D、明朝时期的大臣权力过大危害国家统治13. 明朝洪武初年,全国当时人口共有六千五百万人,万历年间明朝人口达到峰值,实际人口在一亿四千万左右。清朝时期,人口数量进一步增长。其中的原因有( )A、明清社会安定毫无任何动乱 B、国家积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C、玉米、甘薯等外来农作物传人中国 D、占城稻开始由越南传人中国14. 17世纪末,噶尔丹在沙俄的支持下于内蒙古地区发动大规模的武装叛乱。三次率军亲征,多次打败噶尔丹的清朝皇帝是( )A、乾隆 B、雍正 C、康熙 D、嘉庆15. 侯杨方《盛世启示录》中记述:“康熙二十一年……康熙帝航行于松花江,巡视至吉林乌喇(今吉林省吉林市) ……此次行程非常艰难……冬雪之时,沙结冰坚;夏雨,泥深淤阻……”康熙帝此次行程的任务是( )A、抵御沙皇俄国入侵 B、解除东南沿海的倭患 C、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D、册封“班禅额尔德尼”16. 中国拓展自己的海上力量,是受最内在的动机所激发,而绝非一次探险。作为一个新建王朝,明朝需要威望,而威望的实现则是需要外国访客带着货物到中国,然后中国人把它们作为象征性的“贡品”接收下来。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尽管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但他们还是在追求一种外交上的认可。与此有关的历史( )A、郑和下西洋 B、玄奘西游 C、鉴真东渡 D、文成公主人藏17. 明朝的商品经济相当活跃,许多富人携带重金,积极从事商贸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一批以地域为核心的商人集团,这些人称为( )A、商帮 B、举人 C、贡生 D、机户18. 史载,清代“朱仙镇,天下四大镇之一也。食货富于南而输于北,由佛山镇至汉口镇……由权口镇至朱仙镇……朱仙镇最为繁夥,景德镇则窑器居多耳”。这反映出( )A、清朝工商业繁荣 B、农耕技术不断衰退 C、小农经济的破产 D、放弃重农抑商政策19. 1771年,他们历时近半年,行程上万里,战胜了沙俄等军队不断的围追堵截,承受了极大的民族牺牲,终于实现了东归壮举。材料中的“他们”指( )A、回部 B、土尔扈特部 C、维吾尔族 D、女真族20. 皇帝通过考试等途径选拔官吏。凡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论出身如何,都有经过考试成为官吏的机会。该制度正式诞生在 ( )A、隋文帝时期 B、隋炀帝时期 C、唐太宗时期 D、唐玄宗时期21. 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工具,“形似纺车,四周缚以竹筒,依靠水力旋转,转动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昼夜不息,并能把低水引用到高地灌溉”。它是( )A、秧马 B、曲辕犁 C、简车 D、楼车22. 宰相魏征去世后,唐太宗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已过。今魏征殂逝,遂亡- ~镜矣!”由此可以印证唐太宗( )A、爱民如子 B、虛怀纳谏 C、提倡节俭 D、重视文教23. 关于禁军之策,宋神宗阐述:禁军二十二万,“京师十万余.诸道十万余”,使京师之兵与诸道之兵“内外相制”,天下因此安定百余年。这一策略( )A、导致了武将专权 B、分割了宰相权力 C、提高了文官地位 D、加强了中央集权24. 白居易在《隋堤柳》中写道:“西自黄河东至淮,绿阴一千三百里……戈舟未过彭城阁,义旗已人长安宫。”与诗句描绘相关的是( )A、贞观之治 B、大运河开通 C、安史之乱 D、隋朝的统一25. 《清史稿·圣祖本纪》中曾记载“康熙二十三年正月,罗刹踞雅克萨、尼布楚二城,饬断其贸易,萨布素以兵临之。”该事件指的是 ( )A、土尔扈特部回归 B、抗击沙俄的侵略 C、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D、郑成功收复台湾二、材料分析题
-
26. 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技术之变】
材料一 下图是考古工作者发掘出来的战国时期的文物
材料二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
【政治之变】
材料三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立有军功的人,不论其出身门第、阶级和阶层,都可以享受爵禄) 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 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拏(奴隶)。
—《史记·商君列传》
【制度之变】
材料四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部分)
二十六年(前 221年)
为始皇帝……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二十七年
巡陇西、北地……治驰道
二十八年
器械一量,同书文字
三十二年
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匈奴,略取河南地
三十三年
略取陆梁地, 为桂林、象郡、南海
【以史为镜】
(1)、依据材料一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有何变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项水利工程是如何造福人类、功垂千古的。(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提到此事件的相关措施(至少写两条措施)。(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回答,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在地方创立了什么制度? 概括秦始皇巩固统一采取的经济和军事措施。(5)、结合以上材料,请你谈谈面对重大变局,国家如何做方能脱颖而出?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统一天下后,有大臣上交分封子弟功臣镇守疆土,但是秦始皇以“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共宁息,岂不难哉”的理由否决了提议。继而采纳了李斯实行郡县制的建议,“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材料二: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
材料三:西晋初年,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后来,晋武帝又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这些出镇的宗室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
(1)、 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否决分封制的理由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初期中央政府面临的什么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3)、根据材料三,指出晋武帝认为曹魏政权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为此,他采取的做法为西晋王朝的统治带来了什么危害?(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两种地方行政模式的认识。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太祖洪武二年夏四月,时倭寇出没海岛中,数侵掠苏州、崇明,杀略居民,劫夺货财,沿海之地皆患之。
——《明史纪事本末》
材料二:本朝顺治十八年,海寇郑成功逐荷兰夷据之,伪置承天府,名日东都;设二县,曰天兴、万年。其子郑锦(郑经)改东都日东宁省,升二县为州。康熙二十二年讨平之,改置台湾府,属福建省,领县三。
——《清一统志·台湾府》
材料三: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时间
事件
1653年
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五世达赖喇嘛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封号
17世纪后期
康熙帝三次亲征,平定蒙古族准噶尔部叛乱势力
1713年
康熙帝册封西藏另一位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1727年
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18世纪中期
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
(1)、 结合所学知识,针对材料一中所说的严重的倭患,明王朝是如何解决的?结果如何?(2)、根据材料二写出郑成功的历史功绩。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他?材料中“台湾府”的设置有何意义?(3)、根据材料三,归纳清朝对边疆地区管理的主要方式。这反映了这一时期怎样的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