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单元B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12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 1. 选择对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

    始就学( )

    A、于是 B、 C、只,仅仅

二、默写

  • 2.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2)、古代诗歌中抒写思念故乡、眷恋亲友的诗句很多,岑参在《逢入京使》中用“马上相逢无纸笔,”来表达希望把自己平安的消息带给亲人的愿望;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用“此夜曲中闻折柳,”直接抒发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
    (3)、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王维的《竹里馆》中,用拟人的手法,表达自己隐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的诗句是:

三、翻译

  • 3.  重点字词解释。
    (1)、当涉猎     
    (2)、往事耳  
    (3)、但当猎       
    (4)、见往事耳   
    (5)、若孤  
  •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四、语言表达

  • 5. 只要是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作出了贡献,都可以被称为"中国榜样”。请你仿照示例,为表格中另一位人物写一段颁奖词,放入本期公众号推文中。(80字左右)

    感动人物

    事迹

    颁奖词

    林占熺

    为解决“种植食用菌就必须砍树”的世界级难题,他无数次试脸,发明出“以草代木”我培食用菌,并将该技术应用到众多领域。如今,“菌草”已走出国门。为企世界脱贫致富提供了方案。

    示例:他的服中,饱含着帮助全世界贫困民众的憧憬与希望;他心之所向,是将菌草种植技术传播到更多国家!他是“菌草之父”一林占熔。

    张桂梅

    她是一位乡村救师,也是许多学生心中的“妈妈”。她以抱病之身独行在家访的路上。这一走就是 12年,她创办的女子高中历届高中毕业生升学单 100%。12 年未,她走遍了1552名学生的家庭。

     

五、名著导读

  • 6. 右侧已对【片段甲【片段丙】中的画线句作了旁批。请从语言赏析和读者的心得体会两方面,完成【片段乙】中画线句的旁批。

    【片段甲】祥子的脸通红,手哆嗦着,拍出九十六块钱来        “我要这辆车!”铺主打算挤到个整数,说了不知多少话,把他 的车拉出去又拉进来,支开棚子,又放下,按按喇叭,每一个动 作都伴着一大串最好的形容词;最后还在钢轮条上踢了两脚, “听听声儿吧,铃铛似的!拉去吧,你就是把车拉碎了,要是钢 条软了一根,你拿回来,把它摔在我脸上!一百块,少一分咱们吹!”祥子把钱又数了一遍:“我要这辆车,九十六!”

    【片段乙】虎妞没想到事情破的这么快,自己的计划才使 了不到一半,而老头子已经点破了题!怎办呢?她的脸红起来,黑红,加上半残的粉,与青亮的灯光,好像一块煮老了的猪肝,颜色复杂而难看。她有点疲乏;被这一激,又发着肝火,想不出主意,心中很乱。

    【片段丙】冬天过去了,春天的阳光是自然给一切人的衣 服,他把棉衣卷巴卷巴全卖了。他要吃口好的,喝口好的,不必存着冬衣,更根本不预备着再看见冬天;今天快活一天吧, 明天就死!管什么冬天不冬天呢!不幸,到了冬天,自己还活着,那就再说吧。

    【旁批甲】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神 态描写,“脸通红”“手哆嗦”“拍”及语言 表现了祥子买车时的激动心情,突出他  实现买车理想的愿望非常强烈。他是

    一个多么朴实的青年呀!

    【旁批乙】

    【旁批丙】运用心理描写,直白地写出了祥子过一天算一天的心态。此时的祥子已成了行尸走肉,令人扼腕。

六、综合题

  • 7. 学习本单元之后,广东某中学七年级××班开展“星光闪耀”的主题实践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任务一】【板报设计】从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这一系列事件表明我国航天科技人员在“两弹一星”精神的鼓舞下,在科技攻关上已走在世界的前列。学校要出一期以“打开科技之窗”为主题的板报,请你为板报设计两个具体的栏目。

    栏目一:

    栏目二:

    (2)、【任务二】【写墓志铭】1986年7月29日,“‘两弹’元勋”邓稼先逝世。请你仿照例句,为邓稼先写一段墓志铭。

    示例:一生为祖国无私奉献,鞠躬尽瘁,身先士卒。让我们记住他——“‘两弹’元勋”邓稼先。

    (3)、【任务三】【写墓志铭】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1899年2月3日,逝于1966年8月24日。他是我国著名作家,一生创作了很多为世人所熟知的作品,如《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离婚》《猫城记》《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龙须沟》《月牙儿》《我这一辈子》《济南的冬天》《趵突泉》等。1938年3月27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成立,作为富有良知的知识分子,老舍先生义无反顾地加入了“文协”,以笔为枪,把热血洒在纸上。请你仿照任务二例句,为老舍先生写一段墓志铭。
    (4)、【任务四】【写批注】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节选自《骆驼祥子》)

    批注人物:

    批注角度:

七、文言文阅读

  • 8.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

    【乙】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②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勖②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

    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选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注释】①光武:光武帝,刘秀。②勉勖:勉励。③受屈:辩论不过。④拊:抚摩。

    (1)、选出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A、鲁肃过寻阳/权谓蒙蒋钦曰 B、当涉猎/吾谓大弟有武略耳 C、吴下阿蒙/恐不容读书 D、自以为大有所/无 , 不如学也
    (2)、将甲乙两文中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②意性朗悟,学必得之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光 武 当 兵 马 之 务 手 不 释 卷 孟 德 亦 自 谓 老 而 好 学。

    (4)、同一个故事,《三国志》比《资治通鉴》内容更充实,请说说乙文画线句有什么作用。

八、诗歌鉴赏

  • 9. 诗歌鉴赏

    [丁]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井简析其妙处。
    (2)、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3)、理解性默写。

    ①韩愈《晚春》一诗中“”,表现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争奇斗艳的情形。

    ②韩愈《晚春》一诗中通过拟人的修辞写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英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的句子是:

    ③《晚春》一诗中写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句子是:

九、现代文阅读

  • 10.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泥泞中,要把母亲的头巾举起

    ①一直到我五岁,母亲才肯相信当初医生所说的话——我永远不能说话了!

    ②母亲没有任何表情地接受了这个事实。她觉得我除了不能说话之外,并没有其他任何缺陷。

    ③日子依旧平静地过着,我还是不能说话。但不知道为什么,母亲一直不愿把我带到田野里去。直到有一天,我再三“央求”,母亲才带我来到田野。

    ④田野一望无际,远处是一些树,近处是瓜地。瓜地里,那些繁密青绿的叶子组成一面面高大而严实的墙壁,阻挡了外面的世界。田埂上,一些不知名的小草繁茂地生长着,里面还星星点点地夹着开黄花的蒲公英。这场景真的叫人很爽快。

    ⑤母亲把我安置在一块宽宽的田埂上,又把头上那块血红的头巾摘下放到我手里,然后告诉我,等会儿要是听到她叫我,就举起头巾。这时,我才明白母亲不带我来田野是怕我走失。

    ⑥微凉的风中,母亲朝着深深的田野里走去,每隔一会儿,母亲就要大声地呼喊我几次,我马上就把那块头巾举起来。母亲站在阳光下努力搜寻,直到看见那块血红的头巾在汹涌的绿色中摇荡,她才迅速地弯下腰,继续劳作。

    ⑦后来,我看到远处的河塘,想起村里小孩儿手里提着大鱼的情形,顿时心动不已。于是,我翻下田埂,朝着河塘走去。

    ⑧我蹲在河塘边,呆呆地看着手指般大小的鱼儿游来游去,多可爱啊!我学着记忆中那些小孩儿的动作,用双手去捧,结果一无所获。我有些无奈,又有些恼怒,心想:一定要找一个宽大的、能漏水的东西来。

    ⑨我揉捏着母亲的头巾,有些紧张,可一想,这么好的天气,反正是可以晾干的,就双手撑开头巾向水中放去。看着那些鱼儿在头巾里跳动,我的心里乐开了花,我暗自感谢这头巾,嘴角不自觉地浮现出笑意。

    ⑩正当我开心到忘乎所以的时候,母亲的呼喊声又传来了。我不敢将沾满污泥的头巾举起来,心想:母亲呼喊几声后,应该就不会管我了吧。于是,我屏住呼吸,静静地耗着。哪知道,那几声呼喊一过,母亲见我仍没把头巾举起来,就立即停止劳作,奔上田埂,呼喊声也逐渐变得焦急而凄厉,一声接着一声。

    ⑪我心里万分紧张,不知所措。我很想告诉母亲我在这里,不用担心,可我叫不出来。我想要把头巾举起来,可又怕母亲会责罚我。

    ⑫母亲的呼喊声在寂静的田野里越发悲切了,明显地转向哭腔!我再也忍不住,猛地抓起头巾,一股脑儿地把小鱼倒进水里,拼命摇动那血红的头巾,同时“啊啊”地大声叫着,我只想让母亲知道我在这里一切都好,只想让她听见后回去继续安心劳作。

    ⑬没想到脚步声、藤草和人的刮碰声响了起来,急促而杂乱,母亲几乎是疯狂地朝着我的方向飞奔而来。

    ⑭突然,“扑通”一声重重的闷响!

    ⑮我猛地站起身来,迅速拨开草丛:跌倒在泥泞中的母亲,正吃力地向上爬着,她暴露在外的双手和胳膊被划出一条条血痕,混合着汗水的头发凌乱地贴在脸上,母亲就这么真实地呈现在我眼前!

    ⑯我激动万分,紧紧抱住母亲“啊啊”地大哭起来。母亲一边用沾满泥土的双手替我擦着泪水,一边安慰着我。

    ⑰从那以后,我终于知道,生命里不管遇到何等诱惑与伤痛,都要在母亲的第一声呼喊后,迅速地举起那块血红的头巾。因为,这能让母亲少走些泥泞的路。因为,这是对母爱最简单的回应。

    (选自《最阅读》,有删改)

    (1)、请阅读选文第③ ~ ⑯段,补充下面表格。

    段落

    ③~④

    ⑤~⑥

    ⑦~⑨

    ⑩~⑫

    ⑬~⑯

    主要内容

    母亲带“我”到田野

    母亲怕“我”

    走失而呼喊“我”,“我”

    用头巾回应

    A.

    母亲呼喊、寻找“我”,“我”终于回应

    B.

    (2)、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④段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3)、请简要分析选文第15 段画线句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4)、选文中的母亲具有坚强、细心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写出依据。

    坚强:

    细心:

    (5)、“血红的头巾”在文中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回答。
  • 11.  文学类作品阅读

    (三)青  瓦

    徐  吸

    我喜欢青瓦,喜欢它成熟拙朴的青蓝。

    我曾经迷恋于青瓦的制作,看窑厂的工人如何掘地三尺,把细腻柔软的黏土方方整整地挖出来,一片片制成瓦坯,再烧制成瓦。制作青瓦的泥瓦场,活像一个考古现场,本色,有序。做  瓦和做糕点一样复杂,不同的是,制瓦是制造声音的过程。两片成熟的瓦碰在一起,轻重适度, 就会发出悦耳的声音,这是很聪明的声音,而两片糕碰在一起,声音就是傻傻的。所以我现在还认为,烧制青瓦,是化腐朽为神奇的过程。制瓦是瓦坯入窑密封并经过烟熏火燎达到一定火候以后,在关键时刻兜头浇以冷水,瓦被窑窟闷在云雾里,色彩由暴怒的火红变成妖魅的青蓝或青黑。

    待到冷却完毕,就是开窑验货的时候。敲击时涩滞无声的须瓦解,叮当有声的方能得以保 全,好坏但凭声响。 一片片普通的青瓦就这样开始它遮风挡雨的岁月。

    在江南,老街上,老屋房顶上,瓦缝参差,青瓦正反交错有序地叠放在一起。一条条,一垄垄,一沟沟。云归天暝、雨点初落的时候,只要心静就能听到清脆的天籁,藏在深闺也能知晓天 气的变化,老街上的房舍和老街上的人一样是藏不住心事的。

    【A】老街拒绝琉璃瓦,只接受青瓦。琉璃瓦精致,精致得不会喘气,琉璃的天地,会影响人的呼吸视听。琉璃自古就是宫廷的产物,烟雨迷蒙,粉墙飞檐,铺满青石板的老街盖上琉璃,有点自不量力——琉璃只能与珠光宝气捆绑在一起,只能跟大富大贵捆绑在一起。【B】在老街,青瓦跟月色融在一起,跟黄昏、柳色、小家碧玉烘染在一起,这才是绝好的意境

    很喜欢秦观的《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雨细如愁,檐口的青瓦在帘端闲挂银钩。没有了青瓦,江南也许会少了许多生趣,恐怕清平人生的许多闲情逸致也会因此瓦解。

    “瓦解”是一个本色直观的词,支离破碎,无法挽回,人生家国借“瓦”,而道出了残存的意象。

    但瓦解,其实就是玉成,这是一个美妙的过程。儿时在窑厂目睹制瓦,先把土制成圆筒形,而后分解为四,即成瓦。因此,对每一片青瓦而言,瓦解就是脱胎,入窑便是造化,土赋予其形,火锻炼其魂,水造就其魄。

    烦琐的人生,或许也不过如此。就像青瓦一样,不经历这样的过程,也许就不会有呼吸的生命。

    人们大都喜欢玉成,不懂或不喜欢瓦解。老街的青瓦,在这个城市,乃至于在乡村,已经日益稀有了。

    (选自《散文》,有删改)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江南的青瓦的?阅读文本,完成填空。

       ②    ③青瓦的叠放

     (5)青瓦的诗情画意

    (2)、第四段中为什么说“老街上的房舍和老街上的人一样是藏不住心事的”?
    (3)、有人说:“散文是通过自己独有的语言方式把其背后的味道表达出来,如果没有语言个性,散文就没有多大价值。”因此学会品味散文语言,走进散文语言的审美世界,才是真正地走进散文。就此某校老师组织了一堂散文语言赏析课,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方法点拨】

    ①把握语言赏析的角度,尝试揣摩语言风格特点。

    ②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③借助常用修辞手法体会文中重要词句的表达效果。

    【例句分析】

    小红:我觉得文章【A】处文字采用了的修辞手法,从而突出了 , 表达了作者之情。

    小明:我也来试试,【B】处文字写得非常美,作者从的感官角度,抓住色彩来描

    绘,瓦的青、柳的绿与月色的朦胧、黄昏的绮丽,共同营造了

    (4)、作者说:“老街的青瓦,在这个城市,乃至于在乡村,已经日益稀有了。”结合全文内容,理解这句话并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十、写作题

  • 12. 学校微信公众号拟推出“人物”系列推文,任选一个

    栏目写作。

    栏目一:《师者素描》(写身边某位老师)

    栏目二:《    二三事》(填某位同学昵称)

    栏目三:《遇见》(填历史人物、名著中的人物,或自己虚构的人物)

    要求:①按要求拟写题目;②不少于500字;③不得套写、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