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五)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12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的歌声多么响亮”每当我们听到《歌唱祖国》这首歌时,我们心中都无比激动。以五星红旗为国旗的决定是在下列哪次会议上通过的( )A、开国大典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2. 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事件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解放战争的胜利 C、国民政府的成立 D、新中国的成立3.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歌曲展现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的目的是( )A、抗美援朝,保卫朝鲜 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抗美援朝,保护祖国 D、抗英援朝,保家卫国4.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一决策出自( )A、《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5. 如图是我国1949-1960年粮食产量变化示意图。对1952年粮食产量上升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三大改造的完成6. 《人民日报》曾经刊载文章写道:“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该文章评价的是( )A、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7. 长津湖战役中,“冰雕连”的一位战士写下绝命诗:“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绝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做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据此可知,“冰雕连”肩负的神圣使命是( )A、解放全中国 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向工业化进军 D、建设现代化钢铁长城8. “土地改革对总的农业生产力的贡献究竟有多大,这个问题仍可以争论。总之,这个运动的主要成就是政治上的。”材料旨在强调土地改革( )A、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巩固了断生的人民政权 C、加速了农村城镇化 D、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9. 2023年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出席会议,与委员共商国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策一届全体会议讨论的主题是( )A、推翻南京国民政府 B、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D、改变中国工业落后面貌10. 下表所示为新中国成立前后人民的心声,他们共同表达了( )姓名
身份
心声
巴金
文学家
我们怀着快乐的、感激的心来迎接这个伟大的日子
季羡林
大学教授
我们都觉得从此河清有日,幸福来到了人间
张均范妻子
上海妇女
人民政府的婚姻法帮助我们妇女翻身,脱离苦海
A、人民对新国家的认同 B、完成国家统一后的喜悦 C、人民富起来后的自信 D、农民翻身做主人的感激11. 如图表为“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表”,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是( )时间
成分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0
A、所有经济成分所占比例均有增长 B、合作社经济主要体现在工业领域 C、经济成分变化的实质是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 D、通过建立合作社方式使资本主义经济成分消失12. 表中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取得是在( )工业领域:建成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
交通领域:修建兰新、兰青、包兰铁路
科技领域: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A、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改革开放新时期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13. 1955年12月,青岛市公私合营首先从绸布业开始实施并顺利完成。公私合营的实质是( )A、把私有制转变成为公有制 B、把我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C、建立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D、把资本家改造成为社会生产者14. 1958年,为了完成不断上升的生产指标(如图),全国各地出现了用各种土办法大炼钢铁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 B、苏联撕毁了合同 C、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D、自然灾害的影响15. (历史解释)1954年底,我国手工业合作组织达到4.17万多个,当年产值11.7亿元,相当于1953年产值的2.3倍。到1956年,全国手工业合作社已有10多万个,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这表明( )A、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B、公私合营取得显著成效 C、手工业合作化适应了生产发展 D、“一五”计划进展顺利16. 下列时间轴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历史,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
A、①段出现“大跃进”等“左”的错误 B、②段主要任务是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C、③段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④段是文化大革命时期17.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河南林县人民经过几年苦战,开凿太行山,引漳河水入境,修建了“人造天河”红旗渠,彻底告别“水缺贵如油”的历史,创造了人间奇迹。这体现了林县人民( )A、防风治沙的决心 B、公而忘私的品格 C、勇攀高峰的视野 D、艰苦奋斗的精神18. 如图所示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性质的三次变化,据图示你可以推断,图中③处对应的是( )
A、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 C、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D、在全国完成了土地改革19. 为改变河南兰考的落后面貌,他带领全县人民生产自救,真正实践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他是( )A、焦裕禄 B、袁隆平 C、邱少云 D、邓稼先20.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包括( )A、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B、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C、祖国统一、科技发达、社会和谐 D、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21. 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1987年召开的中共十三大( )A、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C、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的开放战略 D、明确概括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22. 自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一直是改革的“试验田”、开放的“窗口”,承担着为改革开放先行探索的使命,地区生产总值从1980年的2.7亿元增至2019年的2.7万亿元,年均增长20.7%,实现了由一个边陲小镇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性跨越,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重大贡献。据此可知,深圳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科技长期保持领先地位 B、国家政策推动 C、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推进 D、地理位置优越23. 1979年10月《人民日报》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份经济类报纸。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双百”方针的提出 B、国企改革取得显著的成效 C、经济特区的建立 D、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24.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创业路上,有一座城市的大名由来已久,因为这座城市不仅是近代我国“看”世界的“窗口”,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这座城市位于如图的位置是( )
A、A B、B C、C D、D二、材料分析题
-
25. 新中国的筹备与建立
材料一: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提出统一战线和政党理论。1924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是中国共产党关于“统一战线、政党合作”最早探索,政党协商理论在我国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突破。为了落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实行“三三制”政权,实现了政治协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1948年,毛泽东号召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和新中国成立等问题,民主党派人士纷纷从全国各地汇聚在香港、河北平山和哈尔滨就建国问题进行协商。
——摘编自胡丹丹《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共同纲领》从起草到最后通过,修改的次数不计其数,是中国共产党和各界民主人士充分协商、达成共识的过程。是中国共产党接受委托起草初稿,交给各方讨论,形成定稿,再提交新政协筹备会常务委员会讨论,直至最后通过,体现了程序的正当性。《共同纲领》中许多重大的政策,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国情进行大胆创造。它描绘出一个比较清晰而完整、具体的新中国的蓝图,是中国有史以来中国人民的第一部大宪章,奠定了新中国的基本格局。
——摘编自牛翠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一次会议研究》
材料三:

①开国大典受阅照片
②开国大典上军乐队演奏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影像
③开国大典受阅式上的“功臣号”坦克
④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⑤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升起的第一面国旗
⑥《人民日报》报道1949年《首都十月一日之夜》内容(1)、 以下是依据材料一绘制的政治协商会议在中国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括补全第一第二阶段内容。
(2)、 依据材料二,概括《共同纲领》制定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共同纲领》的作用。(3)、将材料三中史料进行分类。(填序号)属于文献材料: 属于实物材料: 属于图像材料:
(4)、 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说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26. 自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就在为争取祖国的独立自主而前赴后继,不懈追求,这一梦想终于在70年前得以实现。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毛泽东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1953年,我国开始了以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中心的大规模经济建设。这一年,党正式提出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总路线。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材料三:经过新中国几十年的工业化建设,我国的现代化工业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2018年,我国工业增加值规模约达30万亿元,继续保持世界首位。工业化建设对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材料四:工业废物若不经妥善处理,如未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而排放到环境中,超过环境自净能力的容许量,就对环境产生了污染,破坏生态平衡和自然环境,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民健康。
(1)、 材料中提到“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有什么伟大历史意义?(2)、 材料二中的“一化”主要发展目标是什么?评价“三改”的实质和意义是什么?(3)、 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工业化建设的意义是什么?(4)、 请你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为我国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一些合理化建议。27. 新中国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实现了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同时,新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在探索中曲折前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摘自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中共八大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下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变化。材料一中的”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你如何理解这句话?(2)、材料二中的纪念邮票反映的是”一五”计划取得的成就,请你再列举出两例。(3)、材料三的时间轴中B段”变革”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在C和D这两个时间段内,党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失误?(4)、材料四中”中共八大”是在哪一年召开的?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5)、在新中国的建设与探索中,既有成功也有失误。请你从中总结出经验教训。28. 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题目。材料一:1984年,邓小平视察了深圳、珠海、厦门经济特区后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对外影响。”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第9课课后活动
材料二: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村是较早冲破旧体制限制,自发采取“包干到户”的地区。1982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第一次肯定“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责任制。此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中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调动了农民个人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实践证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适应中国农业特点、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一种较好的经济形式。
——《中国关键词》网站“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2)、根据材料二归纳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一谈你从我国改革开放中获得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