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卷】同步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表里的生物》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11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运用
-
1. 读拼音,写词语。
sān xián
hóng liàng
qīng cuì
chǐ lún
jù jué
kǒng bù
zhèng shí
xī shuài
2.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蝎(xiē jiē)子 钵(bō běn)子 狗吠(fěi fèi)
柔和(huó hé) 蝈蝈(gō guō) 蒙(mēng méng)着
蜇人(zē zhē) 丑恶(è wù) 单调(diào tiáo)
清脆(cuì chuì) 钉(dīng dìng)住 似(sì shì)的
3. 填空。(1)、“鸿”用音序查字法应该先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鸿”在字典里有两个意思:①大雁;②大。“鸿毛”应取第()种解释。(2)、“鼎”字共有画,第六画的笔画名称是。4. 生字扩词脆: 拦: 玻: 璃:
恶: 怖: 蟋: 蟀:
5. 在横线上填上表示动物恰当叫声的词。狼 马 鸟 狗 狮 龙
虎 猿 蛙 蝉 鹤 牛
6. 给句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A.器物上部有遮蔽作用的东西。
B.动物背部的甲壳。C.由上向下地遮掩;蒙上。
D.由上而下按压(印)。(1)、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2)、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3)、文件看完后盖上图章。7. 课文综合回顾。《表里的生物》写了小时候的“我”认为 , 所以对极为好奇,猜测。在看了表里的世界之后,“我”。在探究表里的生物时,“我”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将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疑惑→ 证实猜想→解决问题
二、阅读鉴赏
-
8. 课内阅读。
我小时候住在一座小城里,城里没有工厂,所以也没有机器的声音。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可是父亲怀里的表有时放在桌子上,不但它的秒针会自己走动,而且它坚硬的表盖里还会发出清脆的声音:嘀嗒,嘀嗒……没有一刻的休息,这声音比蝉鸣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
(1)、用一句话概括第一段的大意。(2)、画线的句子使用了分号,分号前后两句话之间的关系是( )。A、并列 B、因果 C、转折 D、选择(3)、“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这句话的作用是( )。A、总领全文 B、点题 C、引起下文 D、对比(4)、小时候,“我”有一个观点——“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我”是怎样得出这个观点的?从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9. 阅读追赶风筝的孩子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两个孩子猛追着在晴空中越飞越远的一只断线风筝……
“你俩要是带翅膀的小天使就好了!”
“快变成一只能远走高飞的老鹰吧!你们就准能把风筝逮住!”……
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竟哈哈大笑地挖苦这两个气喘吁吁的孩子。
“对,人们为什么不能像鸟儿似的长出一双翅膀在空中飞翔呢?”
一个“飞”向天空的幻想在这两个幼小的心灵里萌发了。从此,他们开始留心观察鸟类高飞和滑翔时双翅的变化,并精心制作各种会“飞”的玩具。他俩长大后,仍然继续研究飞翔的原理。
科学的幻想经过人们的勤奋努力,终于变成了现实。1903年,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诞生了。这架螺旋桨飞机的发明家,正是二十年前,奋力追逐飘荡在空中断线风筝的两个美国孩子——莱特兄弟。
(1)、填空。①“追赶风筝的孩子”是指。
②“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这句话中“这番情景”是指。
(2)、短文说“科学的幻想经过人们的勤奋努力,终于变成了现实。”莱特兄弟的科学幻想是。(3)、莱特兄弟的幻想变成了怎样的现实?三、小练笔
-
10. 小练笔。
你有过像文中“我”这样的经历吗?接着写一写。
儿时的我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还记得小时候看到奶奶戴着眼镜读报,我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