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卷】同步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为人民服务》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11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运用
-
1. 下列词语书写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严竣 泰山 鼎盛(dǐng) 答应(dā) B、迁移 目标 追悼(dào) 兴旺(xīng) C、治度 责任 鸿毛(hóng) 彻底(chè) D、哀思 寄托 铭记(mín) 剥削(xuē)2. 下列各组词语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A、改正—错误 改进—方法 改善—条件 改变—环境 B、解决—问题 解除—警报 解散—队伍 解放—思想 C、发表—问题 发扬—传统 发现—意见 发展—生产力3.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意思是( )A、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 B、人都是要死的,或者死得如泰山一样重,或者死得如鸿雁的毛一样轻。 C、人总是要死的,或者死得像泰山,或者死得像鸿雁的毛。4. 读 《为人民服务》,选择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 )。A、“五湖四海”是指五个湖四个海,形容面积很大。 B、“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是司马迁说的。 C、“精兵简政”这条意见是毛泽东早就提出来的。5. 下列关于课文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课文开头鲜明地提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B、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论点讲了“如何对待死”“如何对待批评”“如何对待困难”“如何对待死去的同志”四个方面的问题。 C、课文是一篇演讲稿,是毛泽东同志193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D、“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中“完全”“彻底”两个词不仅体现了用词的严谨性,也是作为领袖向全党全军树立的高标。6. 查字典填空。
“鼎”用部首查字法查部,第十笔是;用音序查字法先查 , 再查。“鼎”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古代烹煮用的器物;②比喻三方面并立;③大力;④正当,正在;⑤借指王位、帝业;⑥树立。请为下列词语中的“鼎”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并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三国鼎立 鼎力相助
人声鼎沸 鼎盛时期
革故鼎新 问鼎中原
7. 课文内容回顾。《为人民服务》是同志于 1944 年 9 月 8 日在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依次讲了三个方面的意思:一是;二是;三是。(填序号)
A.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全国人民团结起来
B.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
C.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二、阅读鉴赏
-
8. 课内阅读
为人民服务(节选)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找出选段中引用的一句话,并写出句子的含义。(2)、把选段中的最后一句话改成因果关系的句子。(3)、找出这段话的中心句。(4)、新时代中,像张思德同志这样为人民服务的人层出不穷,如、、、等。9. 课外阅读。纪念白求恩(节选)
毛泽东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的。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1)、用一句话概括出第1自然段的中心观点。并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的句式,写出作者是如何一步步论证自己的观点的。
(2)、第2自然段中,作者将与进行了对比,这属于对比论证。运用对比论证的好处是。(3)、“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中的“精神”是指( )。(多选)A、国际主义精神 B、共产主义精神 C、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D、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4)、毛泽东为什么说“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三、语言表达
-
10. 小练笔。
仿照课文第2自然段的写法,根据提示,采用引用名言、古诗或列举人物事例等方法,对“勤奋学习”这个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1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