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二)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11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某历史学习小组将“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整合成一个学习单元。该单元的学习主题应该是唐朝的…………( )A、建立与统一 B、巩固与发展 C、繁荣与开放 D、兴盛与衰亡2. “(唐代)文武将吏, 擅自署置(部署、设置, 常指选用官吏), 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宦官与外戚的矛盾 D、中央与地方的矛盾3. 右图为某历史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时绘制的思维导图,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是( )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民族关系发展与社会变化4. 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一般被泛称为“五胡”。“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这反映了隋唐时代( )A、民族矛盾尖锐 B、民族交融加强 C、民族杂居相处 D、中外交流频繁5. 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社会现实,下列诗句中最能反映唐朝“开元盛世”之景象的是( )A、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6. 观察如图唐朝墓葬出土的文物,这些出土文物说明( )
A、唐代没有统一的货币 B、中国唐代墓葬出土的文物多样
C、唐代中外贸易十分繁盛 D、证明唐代与欧洲、阿拉伯交往密切7. 读图,它主要反映了唐都长安( )
A、布局严整对称 B、街道宽阔整齐 C、建筑规模宏伟 D、商业繁荣发达8. 如表是关于隋炀帝的大事年表(部分),据此可知隋炀帝( )605年
即位:一游江都;下诏营建东都洛阳;下令开凿大运河
607年
出洛阳游长安等地;下诏大修长城
608年
出塞巡长城
609年
出洛阳西巡,破吐谷浑
610年
二游江都
612-614年
连续三次攻打高句丽
615年
赴太原,巡北塞,在雁门被突厥围困
616年
三游江都
A、不问政事 沉迷享乐 B、励精图治 巩固统一 C、厉行节俭 从善如流 D、好大喜功 不恤民力9. 下列表格中,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选项
历史史实
历史解释
A
大运河的开通
加强了我国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B
科举制的创立
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C
唐蕃和亲
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D
《大唐西域记》
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A、A B、B C、C D、D10. 下表是唐太宗李世民重用的部分大臣,从中可以看出李世民( )人物
尉迟恭
魏征
马周
长孙无忌
身份
降将
太子李建成的旧臣
大臣常贺的幕僚
外戚
A、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B、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C、勤于政事,开创盛世 D、吸取教训,提倡节俭11. 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下列诗句中,能反映唐玄宗统治前期盛世景象的是(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12. 如图是唐高宗章怀太子墓的壁画《马球图》,它描绘了唐代宫廷马球运动的场景。作为史料,该图可用于说明唐代( )A、对外交往成效显著 B、宫廷生活奢靡无度 C、夜市生活丰富多彩 D、精神风貌刚劲豪迈13.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认为“安禄山的势力,是唐室用中国财富豢养成的胡兵团。此种胡兵团,只吮吸了唐室的膏血,并没有受到唐室的教育。他们一旦羽翼成长,自然要扑到唐室的内地来”。以上材料认为“胡兵团扑到唐室的内地来”的原因是( )A、皇帝荒废朝政 B、节度使权力膨胀 C、军队战斗力弱 D、农民负担过重14. “她是宋代的一位女词人。她的词风委婉、细腻、清秀,在当时产生了较大影响。”“她”是( )A、李清照 B、苏轼 C、辛弃疾 D、关汉卿15. 宋代在知州以外,于诸府州设“通判某州军事”一官,知府知州的公文命令必须经通判的联署方能生效,通判还可直接向朝廷奏事。这表明通判的作用是( )A、制约地方长官 B、控制财政大权 C、提高行政效率 D、牵制宰相权力16. 某同学在学习中绘制了四幅中国古代史上政权并立局面示意图,其中绘制正确的是( )A、 B、
C、 D、17. 如图所示文化中心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南方社会安定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南方政权强于北方18. 美国学者柯睿格1947年对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题名小录》和宝祐四年(1256年)《登科录》进行统计,得出“半数以上的进士来自平民家庭”的结论。这一发现可以证明科举取士( )A、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B、是古代选官的主要制度
C、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创作 D、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19. 实现富国强兵,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开始了变法图强,其措施中使官僚地主不能隐瞒土地,从而增加国库收入的措施是( )A、募役法 B、农田水利法 C、方田均税法 D、保甲法20. 江南地区在汉代时“地广人稀、刀耕火种”,发展到宋代时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景象。这一变化表明了( )A、耕地面积的增加 B、科学技术的突破 C、对外贸易的发展 D、经济重心的南移21. 印刷术尚未普遍应用的年代,文献的传播基本依赖手抄,手抄耗时长且较难保证与原文本一模一样,印刷术的普及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这反映出印刷术( )A、推动了文化出版业的产生 B、促进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C、提升了文献传播的质量和效率 D、产生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22. 这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朝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它占三个……说起(这一时期)文人优雅淡定、含蓄从容的诗意生活,更是让人羡慕不已。 因此,它被人们誉为“文人的乐园”。这个“朝代”是(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23. 在边疆战事中,北宋屡战屡败,每年被迫送出大量钱物。到北宋中期,政府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与此同时,土地兼并剧烈,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为了摆脱统治危机,宋神宗采取的措施是( )A、任用商鞅进行变法 B、任用范仲淹主持改革 C、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D、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24. 忽必烈接受了汉族儒臣提出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他还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他的这些举措( )A、结束了草原的分裂混战 B、有助于元朝统一全国 C、确立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D、消除了各民族间的矛盾25. 宋代城市中的瓦舍每天都有商业性的蹴鞠、花鼓、杂技、相扑、舞剑等项目表演。 由此可见,当时( )A、体育锻炼成为时尚 B、商业活动受到限制 C、传统建筑技艺高超 D、都市娱乐生活丰富二、材料分析题
-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他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同时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在政治上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他发展经济,改革税制……使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
一—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册》
材料二:
材料三:(唐太宗)平东突厥后,将突厥降众安置内地,让他们保持原有的生产和生活习惯,仍以其酋长担任都督等职,统治原有的部众实厥首领在长安被任为五品以上将军、中郎将的官员有一百多人,“殆与朝士相半”(几乎与朝廷官员一半对一半)。定居长安的突厥人将近一万家之多,吐谷浑平定以后,仍以慕容氏为可汗,把弘化公主嫁给诺曷钵可汗。……由于唐太宗大量吸收了各民族的代表人物参加政权,密切了民族关系,促进了各族人民的交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隋唐时期•下册》
材料四:唐朝时大量朝鲜人、日本人、印度人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也传播他们自己的文化。唐代僧人不畏艰险,传佛学佛者,络绎不绝。玄奘(602-664年),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贡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鉴真(688-763年),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除了传授佛法,还介绍了中国的建筑技术、雕塑技术、医药等知识,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3卷)
(1)、 根据材料一,归纳“盛世”和“鼎盛”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2)、 以上图片共同反映了唐朝怎样的时代特征。根据图三,指出唐朝的社会风气。(3)、 以下表述是从上述材料信息中得出的,请填“√”;违背了上述材料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填“×”;是上述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填“O”。A.唐太宗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尊奉为各民族的“天可汗”。
B.唐太宗时,中原与各少数民族之间交往的方式保持固定不变。
C.唐太宗的民族政策促进了各族人民的交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4)、 根据材料四,分别指出玄奘、鉴真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贡献。(5)、 综上,谈谈你的认识。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贞观、显庆年间,唐朝曾三次派王玄策出访印度。 除了官方的使节往来外,民间自发的商贸、文化交流活动也极为频繁,李勉做广州刺史时,广州每年来华的外国商人,至少也在80万以上。 阿拉伯旅行家麦斯俄迭说:“广府城人烟稠密,仅仅统计伊斯兰教人、基督教人、犹太教人和火袄教人,就有20万。”
材料二: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材料三:唐朝是中国古代外交非常活跃的时期,唐朝的社会经济繁荣景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唐朝又以兼容并包的开放政策吸纳外来文化之精华,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灿烂的中华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友好邻邦,使中国成为东方文化的渊源,形成了中华文化圈。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表现。(2)、材料二中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 他的一生和佛学密不可分,他为后世留下的经典著作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概括唐朝外交活跃的原因。 “灿烂的中华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友好邻邦”,请以唐朝时期中日文化交流的史实加以说明。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太祖)一日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 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赵恒《劝学诗》
材料三: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唐代藩镇割据的历史经验,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夺地方、强干弱枝的极端,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宋代是外患最多的时期之一,而北宋统治者抵抗无力,至于南渡偏安,其中地方无实力,易于虚弱瓦解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摘编自林英男《唐宋时代地方行政体制和强干弱枝传统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说宋太祖为了防止“君弱臣强”采取了哪些措施。(2)、材料二反映出宋朝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 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产生了何种影响?(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北宋这些措施对宋朝产生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