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11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

  • 1. 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一种思维的工具;不仅塑造了我们的社交方式,也塑造了我们的认知方式。 当我们在说流行语的时候,流行语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我们的思维活动。

    现在的网络流行语,当然有新鲜、活泼、接地气的优点,但也存在三个明显的缺点: 浮夸化、标签化和浅薄化。浮夸化就是追求夸张的语义表达,动不动就封“王”称“霸”,说“神”道“仙”,语不惊人死不休。标签化就是把复杂的社会现实、复杂的人物事件,都粗线条地划分为有限的类别。浅薄化就是不追求形义配合的深层语言趣味,而只进行形式上的浅加工,能夺人眼球就够了。谐音梗就是浅薄化的一个典型例子,每年通过谐音的方式会产生大量的流行语,比如蓝瘦香菇(难受想哭)、集美(姐妹)、雨女无瓜(与你无关)等等,究其实质只是换了一个别字记音,和修辞中巧妙的谐音双关不可同日而语。

    特殊的网络传播方式是造成流行语缺点的一个重要原因。借助网络,今天流行语发展出一种病毒式的传播方式,其使用率呈几何级数增长,传播速度之快令人难以想象。一个新鲜的说法,可能会在一夜之间就传遍整个互联网络。但是,传播快也带来了一个负面影响——缺少了时间的过滤和积淀,泥沙俱下,鱼龙混杂。流行语本是语言生活中的一个常见现象,在任何时期都是普遍存在的,网络时代之前的流行语往往是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春节联欢晚会中流传出来的,经过长期的口耳相传或者文字媒体的广泛引用才能流行起来,所以留下的一般都是“文质兼美”的精品。如果说从前的流行语是久经考验的“经典款式”,一用忘不了;那么现在的流行语就是“新潮产品”,尝个鲜就很快下架了。在这种形势下,浮夸化诉诸强烈的情感表达,标签化夺人眼球地凸显特征,浅薄化立竿见影地无厘头搞笑,这都是促进快速传播的高效手段。

    网络流行语的这些缺陷肯定会对使用者的思维方式产生深远影响。如果长期使用浮夸的流行语,就会养成一种过度夸张的思维习惯,用情感的宣泄来代替理性的明辨。对习惯使用网络语言的一代人来说,似乎所有的东西都是被放大的,好像说出的任何话语都是加上一个感叹号的,都是以“哇哦”“哇塞”这样的一种情绪表达出来的,但是对精微细腻的思想感情却缺少了识别和表达的能力。

    热衷于到处套用网络流行语,也很容易简化思维活动,采用“贴标签”的方式去和对象打交道。仔细辨析的话,就可以发现标签的类型就那么几组,只不过是换了一个热点事件就换一个新表达,比如“社畜”“996”“打工人”流行的时间不同,但都表达了一个核心意思,并没有太多观念上的创新。在人际交往中,按照这样简单分类的方式去评判对象,我们就不愿意去深入体会一个人身上的复杂性和全面性, 而是用“海王”“内卷”“后浪”一下子就对号入座了。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网络语言暴力频繁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即使在赞扬别人的时候也不例外,所有和疫情斗争的人都是“逆行者”,不再去思考“逆行”的动机、过程和压力,不再去思考不同逆行者的细微差异。网络流行语里的人物都是扁平的,不是立体的。显然,这种语言使用方式对我们认识世界和社会、处理人际关系都是有很大危害的。

    浅薄化则会带来追求快速反馈、放弃深度思考的习惯。使用者希望话语一经使用就引发别人的关注,用最低的成本去求取最大的收益。长此以往,我们的语言就会粗鄙化,我们的思考也会肤浅化。别字代替双关,搞笑代替幽默,哈哈一笑之余没有可回味的东西,还会对这种快速刺激逐渐上瘾,放弃对精致事物的追求。就像长期用鸡精做菜,会带来口感的迅速提升,但久而久之就败坏了味蕾,不能体会真正鸡汤的醇厚了。

    流行语的诞生、传播和消亡,本来是语言正常的新陈代谢,这种新陈代谢一直在进行着,但是网络时代极大提升了流行语变化的速率,我们要留心的不仅是它们对语言规范的影响,更要警惕它们对思维方式的冲击。慎重对待语言,就是慎重对待我们的思想。

    (徐默凡《当我们说流行语时,我们在想些什么》,选自《咬文嚼字》2021年第5期)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用流行语是一种常见的社交方式,但因为语言也是思维工具,所以使用流行语的过程也是体现人类认知的过程。 B、“集美(姐妹) ”一词将“姐妹”以夸张的语义表达方式呈现出来,以达到搞笑的效果, 体现了网络流行语存在的浮夸化特点。 C、网络流行语往往会缺乏之前从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春节联欢晚会中流传出来的流行语所带有的“久经考验” “文质兼美”的优点。 D、在语言更迭速度很快的网络时代,规范使用网络语言不但体现了我们良好的语言使用习惯,更维护了我们的思维方式。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现在存在的网络流行语存在明显的浮夸化、标签化、浅薄化的缺点,所以其带有的新鲜、活泼、接地气的特点很难产生意义。 B、流行语可以借助网络以病毒式的方式迅速传播,一夜爆红,广为大众知晓,但也常常使得流行语的质量缺陷因为缺少时间的考验而暴露、放大。 C、大量持续地使用浮夸类型的网络流行语,会降低人理性思考的能力,情感的宣泄在一定程度上会折损语言带有的细腻情感表达。 D、赞美义无反顾挺身而出的勇者为“逆行者”固然是好,若仅是不假思索地称呼,而不去仔细探究其背后因果差异,是不利于我们的思考的。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5段观点的一项是( )
    A、网络上,人们动辄“寻死觅活”,“哭死”“笑死”“累死”的表达随处可见,一天下来不知道要“死去活来”多少次。 B、“亚历山大”本为一个外国人名,在网络流行语中也可意为“压力山大”,即感到压力像山一样大。 C、“神仙”代表着尘世无法企及的无上神通,但在网络语言中,常见“学神”“男神”“女神”,连报道中也可见“神展开” “神转折”的用语。 D、使用“网红”一词来指称所有在网上走红的名人,并常对其带有“哗众取宠”“轻浮浅薄”“不择手段博取流量”的贬义指代。
    (4)、在整本书阅读的学习中,小宁掌握了用思维导图整理文本思路的方法,现在他学以致用,完成了本篇文章的思维导图,请你填出图中的空缺部分。

    (5)、你的同学小波是一位网络冲浪爱好者,你总能从他口中听到“绝绝子”“柠檬精”“冲鸭”等流行语,甚至在他的书面表达中也常常可见这些词汇。如何改掉这一不良习惯?请你结合文本为他提供合理建议。
  • 2. 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采蒲台

    孙犁

    越过平原,越过一条大堤,就是白洋淀水乡了。

    这里地势低下,云雾很低,风声很急,淀水清澈得发黑色。芦苇万顷,俯仰吐穗。

    自从敌人在白洋淀修起炮楼,安上据点,抢光白洋淀的粮食和人民赖以活命的苇,白洋淀的人民就无以为生。鱼米之乡,变成了饿殍世界。

    正二月间,正是环境残酷、白洋淀的人们没法生活的时候,县里派我到这一带组织渔民斗争,就住在采蒲台。

    ①采蒲台是水淀中央的一个小村庄,平常敌人扫荡不到。支部书记把我领到紧靠水边的曹连英家去住下。

    每天,天不明,这一家人就全起来了。 曹连英背上回子,沿着冰上的小路,到砸好的冰窟窿那里去掏鱼。小红穿一件破花布棉袄,把苇放在院里,推动大石磙子来回碾轧。她整天在苇皮上践踏,鞋尖上飞破,小手冻得裂口。轧完苇,交娘破着,她提上篮子去挖地梨。直等到天晚了才同一群孩子沿着冰回来,嘴唇连饿带冻,发青发白;手指头叫冰凌扎得滴着血。娘抬头看见,眼里含着泪说:“孩子饿了,先去吃块糠饼子吧!开了凌,我们拿上席到端村去卖,换些粮食。”

    小姑娘嚼着冰硬的饼子说:“粮食,粮食,什么时候我们才有粮食吃呀。”说完,她望着我。娘笑着说:“对,跟同志要吧! 他是咱们的一个指望,他来了,我们就又快过好日子了!”

    我看在眼里,也酸酸地难过,就说:“开了凌,我们去弄些吃喝来!”说着,连英也背着回子回来了,把鱼倒在筛子里,说:“淀里起风了,凌就要开!”

    这一晚上,我听见小红在外间屋地下一边编席一边唱:

    眉子细,席子白,

    八路同志走了你还要来。

    你们远出在外,

    敌人,就上咱的台阶!

    你快快打回来,

    你快快打回来!

    风越刮越大,整整刮了一夜。第二天,我从窗口一看, 淀里的凌一丝也不见,全荡开了,一片汪洋大水,打得岸边劈劈拍拍地响。

    这天正是端村大集,各村赶集的小船很多。小红和她母亲,也要带着编好的席、织好的网,到集上去换粮食,我也跟着到集上看看。

    赶集的人很多,那些老乡们都是惊惊惶惶的。我跟着小红娘到了席市。

    席一捆一捆并排放着,卖席的妇女都眼巴巴望着南边大梢门那里,等候着那收席的汉奸出来。

    很久不见有人出来。巳牌时以后,那个收席的大官员,本街有名的地主豪绅冯殿甲家的大少,外号“大吉甲”,才前呼后拥地出来。他一手拿着一个丈量席子的活尺,一手提着黑色印桶。

    收席的像员大将,站在席边,把尺丈一抛说:“五百!”

    小红的娘吃了一惊,抬起头来说:“先生,这样的席五百一领呀?”

    收席的说:“这是头等价钱!”

    小红的娘叹口气说,“先生,你说小米子多少钱一斗啊?”

    “我买的是你的席,我管你小米子多少钱一斗?”收席的愣着眼说,“不卖?好,看第二份!”

    他从她的席上踏过,就来看第二家的席。小红的娘呆呆地坐在自己的席上。

    第二家卖席的是个年轻人,五百一领,他哭丧着脸答应了,收席的就啪啪地在席上打上印记,过去了。年轻人一边卷着自己的席,一边回头对小红的娘说:“谁愿意卖呀! 可是你不卖就是死路一条,除了他这里,你没有地方去买苇,他又不让别的客人来收席!大嫂,我看你还是卖了吧!”年轻人弯腰背起他那一捆席,到梢门口里换票去了。

    背席进去的人,手里捏着一沓票出来换苇或是换米去了。太阳已经过午。小红的娘抬头看见了我,她许是想起家里等着她弄粮食回去,就用力站起来,一步一步挪到收席的汉奸那里说:“你收了我那一份席吧!”

    “你不是说不卖吗?怎么样,过了晌午,肚子里说话了吧,生成的贱骨头!”

    小红的娘卖了席,背进去换了一沓票出来。

    ②我到梢门口那里一望,看见院里和河码头上,敌人收的苇席,垛得像一座座的山。我心里想:这一捆捆的、一张张的席都是这一带的男女老幼,不分昼夜,忍饥挨冻,一尺一寸织成了的。敌人收买席子的办法是多么霸道!这些卖席的人,竟像是求告乞讨,买席的一定要等到他们肚里饿得不能支持的时候,才肯成交。这还不如明抢明夺!他们设下一层层的圈套拴得老百姓多么紧!

    晚上,就召集人们开会。

    支部书记说:“同志,你知道,我们这围村子不大,却是个出鱼米的富庶地方。自从敌人在端村、关城、同口一带安上据点炮楼,扒大堤破坏了稻田,人们就没有粮食吃。我们这里出产好苇,远近驰名,就是织席编篓,也吃穿不尽。敌人和汉奸们又下令,苇席专收专卖,抢了席子去,压低席的价钱,把人们逼到绝路上来了。③端村大街,过去是多么繁华热闹!现在一天要饿死几口人!再有一年工夫,我们这水淀里就没有人了!”

    我说:“我们要组织武装,寻找活路。我们把村里的枪支修理一下,找几只打水鸭的小船,组织一个水上游击队, 先弄敌人的粮食,有了粮食,什么也就好办了。”

    游击小队组织起来,一共有十只小船,二十个人。我们就在村南一带去年没有收割的大苇塘里驻扎,每天拂晓和黄昏演习。

    ④有一天,小红在淀里顺着标志收鱼篓,看见敌人一只对糟大船过来,她绕着弯飞快地来告诉我们。我们在大苇塘附近, 第一次袭击了敌人, 夺回一大船粮食, 分给采蒲台的人们吃。

    直到现在,白洋淀还流行着这首描写了真实战斗情况的歌:

    队长下命令,

    弟兄往前冲,

    不怕流血,

    不怕牺牲。

    打得他们见了阎王。

    盒子大枪敛了一大舱;

    嘿!

    一大船粮食送进大苇塘!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天天不明, 曹连英一家就都起来干活。这一部分的描写不仅表现了劳动人民勤劳坚韧的品质,还反映了当时百姓生存艰难。 B、对“收席大少”语言、动作的描写,塑造了贪婪蛮横、趾高气扬的汉奸形象,生动刻画了其为虎作伥、鱼肉百姓的丑恶嘴脸。 C、从卖席年轻人的话语中可看到敌人收席子的霸道一面,这和后文“我”的心理活动相一致,都直接表现了敌人的狡诈和阴险。 D、小说以“我”的第一人称视角展开叙述,展现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生存环境和人物面貌,富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以及地方色彩。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子①交代了住所的地理位置和具体情况,“水淀中央”“扫荡不到”“紧靠水边”都有助于“我”隐蔽在群众中。 B、句子②描写了敌人收的苇席堆叠如山的画面,也反映普通百姓在面对敌恶势力时饱受压迫、麻木不知反抗的情状。 C、句子③通过对比端村大街过去和现在的景象,突出了人民的苦难现状,表现了支部书记的愤慨和与敌抗争的决心。 D、句子④通过对小红动作的描写,不但展现了她勤劳、机智、勇敢的一面,而且体现了军民之间深厚的信任和默契。
    (3)、小说以白洋淀流行的歌为结尾,请结合文本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4)、本篇小说与《百合花》都以诗意的方式叙写战争,请分析两篇小说的相同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

  • 3.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材料一: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

    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①。而辙也未之见焉。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节选自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有删改)

    材料二: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岂不以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 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人皆许与气义。此畴曩②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君侯制作侔③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之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幸推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李白《与韩荆州书》,有删改)

    【注】①方叔、召虎:都是周宣王时大臣,曾先后出征,建立战功。②畴曩:过去,往昔。

    ③侔:相等。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 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且A人非B尧舜C 谁能D尽善E白 F 谟猷G筹画H安能自矜?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习”指全面学习,和《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通习”含义相同。 B、“吐握”的“吐”和《短歌行》中“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的“吐哺”含义不同。 C、“诸侯”一词原来可指古代帝王所分封的各国君主,选文中这里指代了地方高官。 D、“下车”在这里意为官吏到任,这和现代汉语中的常用的“下车”一词含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辙认为人应当了解广大的天地以增益自我,所以他游历四方。此外,他还希望能够一睹贤人风采,得到韩太尉的赐教。 B、为了得到赏识,苏辙赞美韩太尉有周公、方叔的风范,李白称韩荆州是国家才能最优秀的人,二人全都极尽阿谀谄媚之词。 C、李白在文中一一列举了王子师、山涛等前代被人称赞的举荐人才的例子,是希望韩荆州也能和那些人一样可以举荐自己。 D、在文章的最后,李白以青萍宝剑、结绿美玉为喻,希望韩荆州能够像善相剑的薛烛、善识玉的卞和那样发现自己的才能。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②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5)、材料二的第2、3段中,李白是如何向韩荆州推荐自己的?
  • 4.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戏答元珍花时久雨之什①

    (宋)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①欧阳修于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降职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本诗作于次年春。元珍,丁宝臣,字元珍,时为峡州军事判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目表明这是首酬答诗,是作者在收到元珍写的《花时久雨》一诗后的回赠之作。 B、首联先以“疑”字起句,又以“未见花”作答,前后映衬,因果相连,富有意趣。 C、颔联描写残雪压枝、冻雷阵阵,一派肃杀,和前文的春风不至、山花不开相呼应。 D、全诗最后一句是诗人在安慰自己,山城野花虽然晚开放,但无须过多在意和嗟叹。
    (2)、本诗题中带有“戏”字,意为游戏之作,但有人认为此诗也流露了作者的失意、落寞之感,并非“戏言”。请结合全诗谈谈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 5. 名篇名句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的《师说》中, 写士大夫这一类人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2)、涉江采芙蓉》中,“”两句表明主人公与思念之人分隔两地,充满无奈、悲伤。
    (3)、用典是诗歌创作的常见手法,曹操的《短歌行》善化《诗经》中的诗句为己用,请你举出例子:“”。

三、语言文字运用。

  • 6. 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①根据抖音发布的《2023抖音唐诗数据报告》显示,②过去一年,近百万名网友在抖音发布短视频分享唐诗之美,③其中有不少文学“大咖”。④他们的讲解扩大了短视频内容的含金量,⑤保证了输出持续的高质量作品,⑥将经典古诗词携带的文化基因融入更多人的血脉,⑦使得短视频也成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破圈”传播的利器。此外,⑧这些知名学者提出了不少有关使用新媒体传播古诗词的建议。

    位学者强调,给公众讲诗词,A____:“学术性是为了诗词研究的高度,那么趣味性则是为了传播的广度。过度强调学术性,可能会让有些观众一头雾水,觉得离自己太远了;但也不能为了流量一味强调趣味性,让诗词的内涵受损。”

    另一位学者建议传播者遵循三个原则:“首先,传播者要真的喜欢,不能以商业利益为首要目的;其次,要传播自己擅长的内容,否则极容易翻车; 再次,B____,以正能量净化网络空间。”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文中第一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 7. 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艾舍斯特推起窗,探出身子去。暮色已经浓了。农场的房屋和水车护架都模模糊糊了,呈现着淡蓝色;苹果园只剩一片黑魆魁的荒野;空气里闻得出厨房里烧木柴的炊烟味儿。有一只独自还没有归巢的鸟意兴阑珊地嘁嘁喳喳叫着,仿佛看见夜色而吃惊似的。马棚里传来一匹正在喂食的马的鼻声和蹄声。远处隐现着荒原。更远处还没有亮足的羞怯的星星,白晶晶地镶嵌在深邃的蓝色天空里。一只颤声的猫头鹰呼呼地叫着。艾舍斯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多美的夜,出去走走多好啊!一阵没有钉蹄铁的马蹄声打小路上传来,三个模糊的黑影走过——是黄昏出来遛放的小马。它们的脑袋,黑糊糊、毛茸茸的,映露在大门上端。他把烟斗一敲,落下一阵火星,马儿立刻往旁里退避,接着便逃跑了。一只蝙蝠鼓着翅膀飞过,发出几乎听不见的“支波、支波”声。

    (1)、文中有不少重叠形式的词汇,请你分析加点的“模模糊糊”“哦哦喳喳”和“模糊”“喊喳”相比,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2)、请你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写景艺术。
    (3)、下列选项中的破折号用法和文中一致的是( )
    A、“小林——,我来了!”他一边大喊着一边跑向远处。 B、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当地政府部门一直高度关注着孤寡老人的居住情况。 C、坚强,勇敢,严以律己,富有正义感——这一切都集中体现在了他的身上。 D、新年的钟声已然敲响,这意味着新的一岁——农历龙年已经到来。

四、写作。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曹植《求自试表》

    真正的伟大,就在于拥有脆弱的凡人的躯体却具有不可战胜的神性。——塞涅卡

    人类既是渺小、短暂的存在,又常常能绽放不一样的光彩。对此,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你们有什么样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