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一)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11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武则天于684年下令:凡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开垦土地),家有余粮”者升官。这反映了武则天( )
    A、创立殿试制度 B、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C、严惩贪官污吏 D、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 2. 宰相魏征去世后,唐太宗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已过。今魏征殂逝,遂亡- ~镜矣!”由此可以印证唐太宗( )
    A、爱民如子 B、虛怀纳谏 C、提倡节俭 D、重视文教
  • 3. 皇帝通过考试等途径选拔官吏。凡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论出身如何,都有经过考试成为官吏的机会。该制度正式诞生在 ( )
    A、隋文帝时期 B、隋炀帝时期 C、唐太宗时期 D、唐玄宗时期
  • 4. 观察下图唐朝墓葬出土的文物,这些出土文物说明( )

    A、唐代没有统一的货币 B、中国唐代墓葬出土的文物多样 C、唐代中外贸易十分繁盛 D、唐代与欧洲、阿拉伯交往密切
  • 5. 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工具,“形似纺车,四周缚以竹筒,依靠水力旋转,转动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昼夜不息,并能把低水引用到高地灌溉”。它是(    )
    A、秧马 B、曲辕犁 C、简车 D、楼车
  • 6.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隋炀帝开凿了大运河 B、隋炀帝三次征辽东 C、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爆发 D、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 7. 从下表中可读出的信息包括...................... ( )

    政权名称

    存亡时间

    国君身份

    后梁

    907-923 年

    宣武节度使

    后唐

    923-936 年

    河东节度使

    后晋

    936-947年

    河东节度使

    后汉

    947- 950 年

    河东节度使

    后周.

    951-960年

    邺都留守

    ①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合称五代

    ②五个政权的开国国君都是手握重兵的武将

    ③这些政权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④表中五个政权先后出现,政局相对较稳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8. 今天,世界上很多地方的人称中国人为“唐人”,称华人在其他国家或地区聚居的地方叫“ChinaTown"(唐人街),这主要是因为( )
    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B、唐朝时正式开始对外交往 C、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 D、唐朝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 9. 天宝初年,边镇兵力达49万人,安禄山一人更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这三地之间地域相连,兵力又于诸镇之中最强,拥兵15万,实力强大。相反,中央禁军仅有12万。材料反映了唐玄宗后期( )
    A、形成外重内轻局面 B、政治稳定、经济繁荣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励精图治、重用贤能
  • 10.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这是杜甫《无家别》一诗中描绘的凄惨景象,导致这一景象的历史事件是 ( )
    A、八王之乱 B、隋末农民起义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
  • 11. 《大唐西域记》记载葱岭的环境时说:“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通过这一记载,我们可以( )
    A、感悟玄奘西行的精神内涵 B、感受鉴真东渡的艰难过程 C、分析张骞通使西域的目的 D、总结乾隆平定回部叛乱的成果
  • 12. 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人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 ( )
    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 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人仕 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 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
  • 13. 据唐末陆龟蒙《耒耜经》记载:(它)首先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使犁架变小变轻,操作灵活且节省人力和畜力。这里记载的生产工具(    )
    A、诞生于隋朝的江南地区. B、促进了大运河的开凿 C、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杰作 D、使农业生产得到发展
  • 14. 关于禁军之策,宋神宗阐述:禁军二十二万,“京师十万余.诸道十万余”,使京师之兵与诸道之兵“内外相制”,天下因此安定百余年。这一策略(    )
    A、导致了武将专权 B、分割了宰相权力 C、提高了文官地位 D、加强了中央集权
  • 15. 《马可·波罗行纪》记载:“(泉州)乃不少船舶辐辏之所,诸船运载种种货物至此,然后分配于蛮子全境。所卸胡椒甚多,若以亚历山大运赴西方诸国者衡之,则彼数实微乎其微,盖其不及此港百分之一也。”这说明元代泉州(   )
    A、海上贸易繁荣 B、外国使节增多 C、造船技术发达 D、文化生活丰富
  • 16. 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大约在14世纪传到朝鲜和日本,15世纪传到欧洲。1460 年意大利建立了欧洲第一家印刷厂。此后欧洲各国的印刷厂便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材料说明活字印刷术(    )
    A、推动了中国社会的体制变革 B、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C、开创了中外交通的全新局面 D、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 17. 《元史》记载“宣政院……掌释教(佛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这表明( )
    A、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B、元朝设置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 C、宣政院掌管全国的行政和宗教事务 D、元朝设立统--的边疆地区管理机构
  • 18. 北宋中期,蔡襄指出:“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土也。”这反映出北宋治国的特点是( )
    A、休养生息 B、兵民合一 C、重文轻武 D、外重内轻
  • 19. 宋代经济远较唐代发达,城市繁荣,商业兴盛。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 )

    ①北宋出现纸币“交子”

    ②北宋东京消除了居民区与商业区的界限

    ③宋朝重视科举考试

    ④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商标广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0. 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元朝开创了(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司制 D、行省制
  • 21. (2分)“长天飞沙壮士血在狂号,原野飞花壮士怀抱冷傲,一代天骄千秋知我名号……”这是电视剧《成吉思汗》的主题歌。下列史实中与“一代天骄”有关的是(  )
    A、统一蒙古 B、建立元朝 C、开凿运河 D、灭亡南宋
  • 22.  每逢佳节倍思亲。苏轼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总是毫无掩饰地表现在他的“佳节”诗文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以上诗句最有可能写于(  )
    A、春节 B、元宵节 C、清明节 D、中秋节
  • 23.  北宋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瓦子”,大的瓦子,可容几千人。南宋临安的文化娱乐业更为发达,城中有大瓦、中瓦、下瓦等多处。城外还有十多处瓦子。以上材料可以说明宋朝(  )
    A、百姓生活幸福 B、都市生活繁华 C、边境和平安定 D、科学技术高度发展
  • 24.  如图展示了指南针发展历程。中国航海开始使用指南针始于(  ) 

    A、唐初 B、宋朝末年 C、明初 D、清朝中期
  • 25.  “在国内外市场同时得到开拓、商业规模远远超迈前代的情况下,原先具有神奇魅力的铜钱这种交换手段,因其分量重又价值低而显得力不从心……,于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在北宋前期的川蜀地区率先登上商品交换的历史舞台。”纸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铜钱分量重、价值低 B、北宋时期造纸业发达
    C、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D、北宋政府的强力推动

二、材料分析题

  •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材料二:唐朝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见下图)。

    材料三: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1)、 材料一中的唐诗描绘了唐朝什么样的情景?这种盛世局面的出现与统治者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
    (2)、请分别写出材料二中图一和图二中生产工具的名称,并选择其一说明其进步之处。
    (3)、材料三中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为后世留下的经典著作是什么?
  •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唐时期,对外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向西经陆上“丝绸之路”可以通往印度、伊朗、阿拉伯以至欧非许多国家;海路方面可达今天的韩国、日本和波斯湾。唐政府在广州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政府还鼓励外商来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在中国居住、任官,和中国人通婚。宋元时期,与前代相比,中外交通有了很大的发展。宋元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两宋海外贸易超过前代,由于陆路和海路的畅通,中国的创造发明输往西方,天文、历法、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入欧亚各国,对欧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明清时期,一方面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另一方面,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日益尖锐,甚至发展成为大规模的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史》(全一册)2003年第1版

    材料二:中国的对外贸易,历史悠久。官府控制下的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朝贡贸易即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占有重要地位。这种朝贡贸易,往往“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2)2007年第3版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隋唐至宋元时期,陆路和海路交通的畅通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在对外贸易方面采取的相同措施。
    (3)、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古代官府控制下对外贸易的最大特点。列举一个符合这一贸易特点的典型事例。
  • 28.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材料一:唐朝的商业十分繁荣,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唐都长安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城中有东、西两市,是主要的商业区,这里商铺林立;城内所建100多个坊,是居民区,居住人口达百万。……宋代商业日益繁盛,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宋元时期市井音乐生活最活跃的场所设在市镇贸易中心的“瓦肆”“勾栏”。艺人们迎合城镇中下层听众的需求,创造了许多群众喜好的说唱曲种。部分专业艺人和艺人班社还发扬隋唐散乐百戏传统,采用化装演示故事人物的形式,融合说唱、歌舞器乐艺术为一体来进行演出,从此开辟了中国戏曲音乐表演艺术的先河。 

    ——摘编自伍国栋《中国古代音乐》

    材料三:元朝的民族融合并不是单向的,而是民族之间互相影响。在多民族共居的情况下,蒙古人、色目人带来了他们的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同时他们主动学习儒家文化,涌现出一大批少数民族诗人、艺术家。各族人士通过婚姻、请文酬答、宴会雅集等交流,深化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在文化面貌和生活习惯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摘编自陈彩云《元朝强化了中华民族一体格局》

    问题:

    (1)、 以下表述从上述材料得出的,请涂“A”;违背上述材料表达意思的,请涂“B”;上述材料没有涉及的,请涂“C”。 
    ①我国古代唐宋时期许多大都市店铺林立,商业繁荣。  
    ②宋元时期的文化艺术成就得益于东、西两市的功能区域划分。  
    ③行省制是13世纪以来中国的主要行政模式,起源于元朝,明清两朝得到发展。  
    (2)、 据材料一分析,宋代城市商业活动与唐朝相比有何变化?
    (3)、 根据材料二,概括宋元时期市井音乐的特点和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
    (4)、 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朝民族交融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