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4年中考数学核心素养专题十 几何图形的探究型问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10 类型:二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如图,用同样规格的黑、白两色正方形瓷砖铺设矩形地面,请观察下列图形,探究在第n个图中,黑、白瓷砖分别各有多少块( )

    A、4n+6n(n+1) B、4n+6n(n+2) C、n(n+1)4n+6 D、n(n+2)4n+6
  • 2. 小红在“趣味数学”社团活动中探究了直线交点个数的问题.现有7条不同的直线ln(n=1,2,3,4,5,6,7),其中l1、l2互相平行,l3、l4、I5三条直线交于一点,则他探究这7条直线的交点个数最多是( )
    A、17个 B、18个 C、19个 D、21个
  • 3. 在图1所示的3×3的网格内有一个八边形,其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均为1.经探究发现,此八边形可按图2的方式分割成四个全等的五边形和一个小正方形①.现将分割后的四个五边形重新拼接(即图2中的阴影部分),得到一个大正方形ABCD,发现该正方形中间的空白部分②也是个正方形,记正方形①得面积为S1 , 正方形②的面积为S2 , 且S1S2=32 , 则大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 )

    A、3 B、2 C、5 D、6
  • 4. 图1是用钢丝制作的一个几何探究工具,其中△ABC内接于⊙G,AB是⊙G的直径,AB=6,AC=2.现将制作的几何探究工具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图2),然后点A在射线OX上由点O开始向右滑动,点B在射线OY上也随之向点O滑动(如图3),当点B滑动至与点O重合时运动结束.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点C运动的路程是(   )

    A、4 B、6 C、4 2 ﹣2 D、10﹣4 2
  • 5. 将一张长宽分别为 4cm2cm 的长方形纸片 ABCD 按如图方式折叠,使点 AC 分别落在长方形纸片内的点 A'C' 处,折痕 BEDF 分别交 ADBC 于点 EF(0cm<AE<2cm) ,且满足 A'BEC'DF .喜欢探究的小明通过独立思考,得到两个结论:①当点 EA'C'F 在一条直线上时, A'E=23cm ;②当 AEB=60° 时,四边形 A'EC'F 是菱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①正确,②错误 B、①错误,②正确 C、①,②都正确 D、①,②都错误

二、填空题

  • 6. 何老师在一次“探析矩形折叠问题”的公开课上,与同学们一起对折纸进行了如下探究:已知正方形ABCD边长为1,G是AB边的中点,E是射线DC上的一个动点.

    (1)、如图① ,若点E在线段DC上且点E与点C不重合,连结BE , 将BCE沿着BE翻折,使点C落在DG上的点M处,连结CM延长交AD边于点F且CFDG , 则EH·CF的值为
    (2)、若点E与点C不重合,以点C为圆心,线段GE的长为半径作C , 当C与线段DG只有一个公共点时,CE的取值范围是.
  • 7. 如图,把图(a)称为二环三角形,它的内角和∠A+∠B+∠C+∠A1+∠B1+∠C1;把图(b)称为二环四形边,它的内角和∠A+∠B+∠C+∠D+∠A1+∠B1+∠C1+∠D1⋯⋯;依此规律,请你探究:二环n边形的内角和为 度.(用含n的式子表示)

  • 8. 活动探究:我们知道,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如已知ABC中,A=30°AC=3A所对的边为3 , 满足已知条件的三角形有两个(我们发现其中如图的ABC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则满足已知条件的三角形的第三边长为

  • 9. (问题探究)如图1, a//b ,直线 MNa ,垂足为 M ,交 b 于点 N ,点 A 到直线 a 的距离为2,点 Bb 的距离为1, MN=1AB=5 ,则 AM+BN 的最小值是;(提示:将线段 BN 沿 NM 方向平移1个单位长度即可解决,如图2所示.)

    (关联运用)如图3,在等腰 RtABC 和等腰 RtDEF 中, ACB=DFE=90°EF 在直线 AB 上, BC=2DF=4 ,连接 CECF ,则 CE+CF 的最小值是.

       

  • 10. 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拿出如图所示的矩形纸片ABCD , 其中ABBC=712 , 他们将纸片对折使ADBC重合,展开后得折痕MN , 又沿BM折叠使点C落在C'处,展开后又得到折痕BM , 再沿BE折叠使点A落在BM上的A'处,大家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结论.就这个图形,请你探究DEAE的值为

     

三、实践探究题

  • 11. 实践与探究

    (1)、操作一:如图①.已知正方形纸片ABCD,将正方形纸片沿过点A的直线折叠,使点B落在正方形ABCD的内部,点B的对应点为点M,折痕为AE.再将纸片沿过点A的直线折叠,使AD与AM重合,折痕为AF.则∠EAF=度.
    (2)、操作二:如图②,将正方形纸片沿EF继续折叠,点C的对应点为点N.当点N恰好落在折痕AE上,则∠AEF=         度.
    (3)、在图②中,运用以上操作所得结论,解答下列问题:

    ①设AM与NF的交点为点P.求证:AP=EF:

    ②若AB=43 , 则线段EF的长为         

  • 12. 【问题呈现】

    CAB和△CDE都是直角三角形,∠ACB=∠DCE=90°,CBmCACEmCD , 连接ADBE , 探究ADBE的位置关系.

    【问题探究】

    (1)、如图1,当m=1时,直接写出ADBE的位置关系:
    (2)、如图2,当m≠1时,(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说明理由.
    (3)、【拓展应用】当m=3AB=47DE=4时,将△CDE绕点C旋转,使ADE三点恰好在同一直线上,求BE的长.
  • 13. 操作探究题
    (1)、已知AC是半圆O的直径,AOB=(180n)°n是正整数,且n不是3的倍数)是半圆O的一个圆心角.

    操作:如图1,分别将半圆O的圆心角AOB=(180n)°n取1、4、5、10)所对的弧三等分(要求:仅用圆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交流:当n=11时,可以仅用圆规将半圆O的圆心角AOB=(180n)°所对的弧三等分吗?

    探究:你认为当n满足什么条件时,就可以仅用圆规将半圆O的圆心角AOB=(180n)°所对的弧三等分?说说你的理由.

    (2)、如图2,o的圆周角PMQ=(2707)° . 为了将这个圆的圆周14等分,请作出它的一条14等分弧CD(要求:仅用圆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 14. 数学活动课上,同学们以“等腰三角形的旋转”为主题,开展如下探究活动:

    (1)、【操作探究】如图1,ABC为等边三角形,将ABC绕点A旋转180° , 得到ADE , 连接BEFBE的中点,则EBC=;连接AF , 则AFDE的数量关系是
    (2)、【迁移探究】如图2,将(1)中的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30° , 得到ADE , 其他条件不变,求出此时EBC的度数及AFDE的数量关系.
    (3)、【拓展应用】如图3,在RtABC中,AB=AC=2BAC=90° , 将ABC绕点A旋转,得到ADE , 连接BEFBE的中点,连接AF . 在旋转过程中,当EBC=15°时,线段AF的长为:
  • 15. 某班“数学兴趣小组”在学习“勾股定理”章节的内容后,遇到这样的问题: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CB中, CA=6CB=8 ,点D是边CB上的一个动点(不与B、C重合),连接AD.若 ADB 是等腰三角形,求线段CD的长.

    方法一:小敏利用刚学习的勾股定理进行解决,当 ABD 为等腰三角形时, AD=BD ,设 CD=x ,则 BD=8x ,所以 AD=BD=8x ,在直角三角形ACD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得, 62+x2=(8x)2

    解得 x=74 .故当 ABD 为等腰三角形时,CD的长为 74 .

    方法二:小聪提前预习了函数这一章节的内容,他尝试利用函数的方法探究并解决该问题.

    下面是他的探究讨程,请你补充完整.

    (1)、根据点D在PC上的不同付置,画出相应图形,测量出线段CD、AD的长度,得出下面的表格:

    CD

    0

    1

    2

    3

    4

    5

    6

    7

    8

    AD

    6

    6.1

    6.3

    6.7

    7.2

    7.8

    8.5

    9.2

    a

    ①表格中 a 的值为.

    ②小聪分析得知不用测量BD的值,因为CD与BD满足关系式:.

    (2)、将CD的长作为自变量x,AD的长为x的函数,记为y,在下面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关于x的图象,并写出该函数的一条性质:  ▲  .
    (3)、继续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画出小聪所需的其他函数图象,并结合图形直接写出,当 ABD 为等腰三角形时,线段CD的长度的近似值(精确到0.1).

  • 16. 如图,半圆O中,AB=8cm , 点M为AB上一点,AM=6cm , 点P为半圆上一个动点,连接PMAP , 过点A作ANPM , 垂足为N.小明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对线段APANNM的长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

    下面是小明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

    (1)、设AP的长度为xcmAN的长度为y1cmNM的长度为y2cm , 对于点P在半圆O上的不同位置,通过画图、测量,得到了线段APANNM的长度的几组值,如下表:

    x/cm

    0

    1

    2

    3

    4

    5

    6

    7

    7.5

    7.64

    7.78

    7.90

    8

    y1/cm

    0

    0.99

    1.99

    2.97

    3.92

    4.82

    5.61

    5.90

    5.56

    5.18

    4.46

    3.30

    0

    y2/cm

    6

    5.91

    5.65

    5.21

    4.53

    3.56

    2.12

    0.24

    2.25

    3.01

    4.0

    5.00

    6

    请计算,当PMAB时,AP=cm

    (2)、利用表格中的数据,在如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画出(1)中所确定的函数y2关于x的函数图象;
    (3)、观察函数图象分别写出函数y1y2的一条性质;
    (4)、当ANM等腰三角形时:

    ①通过计算可知:AN=NM=cm

    ②通过进一步探究函数图象可知:AP长度的近似值为cm . (保留一位小数)

  • 17. 课本呈现:如图1,在射门游戏中,球员射中球门的难易程度与他所处的位置C对球门AB的张角(C)有关.当球员在CD处射门时,则有张角C=D . 某数学小组由此得到启发,探究当球员在球门AB同侧的直线l射门时的最大张角.

    问题探究:

    (1)、如图2,小明探究发现,若过AB两点的动圆与直线l相交于点CD , 当球员在P处射门时,则有ACB>APB

    小明证明过程如下:

    设直线BP交圆于点E , 连接AE , 则ACB=AEB

    AEB=           +EAP

    ACB=          +EAP

    ACB>APB

    (2)、如图3,小红继续探究发现,若过AB两点的动圆与直线l相切于点F , 当球员在F处射门时,则有AFB>ACB , 你同意吗?请你说明理由.

    (3)、问题应用:如图4,若BOC=45°OB=102米,A是中点,球员在射线OC上的P点射门时的最大张角为45° , 则OP的长度为米.

     
    (4)、问题迁移:如图5,在射门游戏中球门AB=10CD是球场边线,DE=25ADC是直角,EFCD . 若球员沿EF带球前进,记足球所在的位置为点P , 求APB的最大度数.(参考数据:sin67°1213cos67°513tan67°2.4tan23°512tan42°1213 . )
  • 18. 几何探究题

    (1)、发现:在平面内,若 AB=aBC=b ,其中 b>a

    当点A在线段BC上时,线段AC的长取得最小值,最小值为

    当点A在线段CB延长线上时,线段AC的长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

    (2)、应用:点A为线段BC外一动点,如图2,分别以ABAC为边,作等边△ABD和等边△ACE , 连接CDBE

    ①证明: CD=BE

    ②若 BC=5AB=2 ,则线段BE长度的最大值为

    (3)、拓展: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 (20) ,点B的坐标为 (70) ,点P为线AB外一动点,且 PA=2PM=PBBPM90° .请直接写出线段AM长的最大值及此时点P的坐标.
  • 19. 某数学兴趣小组运用《几何画板》软件探究y=ax2(a>0)型抛物线图象.发现:如图1所示,该类型图象上任意一点P到定点F(0,14a)的距离PF,始终等于它到定直线l:y=14a的距离PN (该结论不需要证明).他们称:定点F为图象的焦点,定直线l为图象的准线,y=14a叫做抛物线的准线方程.准线l与y轴的交点为H.其中原点O为FH的中点,FH=2OF=12a . 例如,抛物线y=2x2 , 其焦点坐标为F(0,18),准线方程为l:y=18 , 其中PF=PN,FH=2OF=14

    (1)、【基础训练】请分别直接写出抛物线y=14x2的焦点坐标和准线l的方程:
    (2)、【技能训练】如图2,已知抛物线y=14x2上一点P(x0 , y0)(x0>0)到焦点F的距离是它到x轴距离的3倍,求点P的坐标;
    (3)、【能力提升】如图3,已知抛物线y=14x2的焦点为F,准线方程为l.直线m:y=12x3交y轴于点C,抛物线上动点P到x轴的距离为d1 , 到直线m的距离为d2 , 请直接写出d1+d2的最小值;
    (4)、【拓展延伸】该兴趣小组继续探究还发现:若将抛物线y=ax2(a>0)平移至y=a(x-h)2+k(a>0).

    抛物线y=a(x-h)2+k(a>0)内有一定点F(h,k+14a),直线l过点M(h,k14a)且与x轴平行.当动点P在该抛物线上运动时,点P到直线l的距离PP1始终等于点P到点F的距离(该结论不需要证明).例如:抛物线y=2(x-1)2+3上的动点P到点F(1,258)的距离等于点P到直线l:y=238的距离.

    请阅读上面的材料,探究下题:

    如图4,点D(-1,32)是第二象限内一定点,点P是抛物线y=14x2-1上一动点.当PO+PD取最小值时,请求出△POD的面积.

  • 20. 直线在同一平面内有平行和相交两种位置关系,线段首尾连接可以变换出很多不同的图形,这些不同的角又有很多不同关系,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这些奇妙的图形吧!

    【问题探究】

    (1)、①如图1,若ABCD , 点P在ABCD内部,B=55°D=30° , 则BPD=

    ②如图2,若ABCD , 将点P在ABCD外部,求BPDBD之间数量关系(不需证明);

    ③如图3,写出BPDBDBQD之间的数量关系:(不需证明).

    (2)、如图4,五角星ABCDE , 请直接写出A+B+C+D+E=
    (3)、如图5,将五角星ABCDE去掉一个角后,BC+D+E+P+Q是多少?请证明你的结论.
  • 21. 在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上,小红以“矩形的旋转”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
    (1)、操作判断

    小红将两个完全相同的矩形纸片ABCDCEFG拼成“L”形图案,如图①.

    试判断:ACF的形状为

      

    (2)、深入探究

    小红在保持矩形ABCD不动的条件下,将矩形CEFG绕点C旋转,若AB=2AD=4

    探究一:当点F恰好落在AD的延长线上时,设CGDF相交于点M , 如图②.求CMF的面积.

    探究二:连接AE , 取AE的中点H , 连接DH , 如图③.

    求线段DH长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 22. 数学综合实践课上,同学们以“等腰三角形的旋转”为主题,开展如下探究活动:

    (1)、【操作探究】如图1,△ABC为等边三角形,将△ABC绕点A旋转180°,得到△ADE,连接BE,F是BE的中点,连接AF.

    ①写出图1中一个等于90°的角

    ②图1中AF与DE的数量关系是

    (2)、【迁移探究】如图2,将(1)中的等边△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30°,得到△ADE,其他条件不变.探究AF与D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拓展应用】如图3,在△ABC中,∠BAC=90°,AB=AC,BC=22 , 将△ABC绕点A旋转,得到△ADE,连接BE,F是BE的中点,连接AF.在旋转过程中,当∠EBC=15°时,直接写出线段AF的长.
  • 23. 综合与实践

    问题情境:数学活动课上,王老师给同学们每人发了一张等腰三角形纸片探究折叠的性质.

    已知AB=ACA>90° , 点EAC上一动点,将ABEBE为对称轴翻折.同学们经过思考后进行如下探究:

    独立思考:小明:“当点D落在BC上时,EDC=2ACB . ”

    小红:“若点EAC中点,给出ACDC的长,就可求出BE的长.”

    实践探究:奋进小组的同学们经过探究后提出问题1,请你回答:

      

    问题1:在等腰ABC中,AB=ACA>90°BDEABE翻折得到.

    (1)、如图1,当点D落在BC上时,求证:EDC=2ACB
    (2)、如图2,若点EAC中点,AC=4CD=3 , 求BE的长.

    问题解决:小明经过探究发现:若将问题1中的等腰三角形换成A<90°的等腰三角形,可以将问题进一步拓展.

    问题2:如图3,在等腰ABC中,A<90°AB=AC=BD=42D=ABD . 若CD=1 , 则求BC的长.

  • 24. 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某兴趣小组拟做以下探究.

    RtABC中,C=90°AC=BC , D是AB边上一点,且ADBD=1n(n为正整数),E是AC边上的动点,过点D作DE的垂线交直线BC于点F.

    (1)、【初步感知】

    如图1,当n=1时,兴趣小组探究得出结论:AE+BF=22AB , 请写出证明过程.

    (2)、【深入探究】

    ①如图2,当n=2 , 且点F在线段BC上时,试探究线段AE,BF,AB之间的数量关系,请写出结论并证明;

    ②请通过类比、归纳、猜想,探究出线段AE,BF,AB之间数量关系的一般结论(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

    (3)、【拓展运用】

    如图3,连接EF,设EF的中点为M. 若AB=22 , 求点E从点A运动到点C的过程中,点M运动的路径长(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 25. 实际问题:

    婚礼上有116名宾客,地面上水平放置了一个长方体蛋糕,要保证这116名宾客都能分得蛋糕(忽略大小,水平切割的方向只能与地面平行,垂直切割只能与地面垂直),小明说我10刀即可完成任务,你认为小明是怎样切这个蛋糕才能完成任务.

    问题探究: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从最简单的长方形分割开始研究.

    探究一:用一条直线分一个长方形,最多可以分成几部分?

    如图1所示,一条线来分多出1部分,最多分成1+1=2部分;

    探究二:用2条直线分一个长方形,最多可以分成几部分?

    如图2所示,第2条线与第一条线相交,多出2部分,最多分成1+1+2=4部分;

    探究三:用3条直线分一个长方形,最多可以分成几部分?

    如图3所示,第3条线与前2条线相交,多出3部分,最多分成1+1+2+3=7部分; 

    探究四:用4条直线分一个长方形,最多可以分成几部分?

    如图4所示,第4条线与原来3条线相交, 多出4部分,最多分1+1+2+3+4=11部分;

    (1)、探究五:用5条直线分一个长方形,第5条线与原来4条线相交,多出部分,即最多分成部分;
    (2)、探究六:用n条直线分一个长方形,最多可以分成部分;(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3)、探究七:我们可以将开始提出的问题转化为切割长方体,借助以上探究长方形切割的结论如何将长方体切割成14块?

    我们只需要在探究三的基础上,先在长方体中竖直切割3刀最多分成7块,平行于地面切一刀,此时4刀可切成7×2=14块.

    探究八:如何用最少的切割次数,将一个长方体蛋糕切割成44块,请说明切割过程,无需画图;

    问题解决:

    (4)、婚礼上有116名宾客,地面上放了一个长方体蛋糕,要保证这116名宾客都能分得蛋糕(忽略大小,水平切割的方向只能与地面平行,垂直切割只能与地面垂直),小明说我10刀即可完成任务,你认为小明是怎样切这个蛋糕?请说明切割的过程,无需画图.
  • 26. (规律探究)如下图,是由若干个边长为1的小正三角形组成的图形,第(2)个图比第(1)个图多一层,第(3)个图比第(2)个图多一层,依次类推.

    (1)、第(9)个图中阴影三角形的个数为;非阴影三角形的个数为
    (2)、第n个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与非阴影部分的面积比是441∶43,求n.
    (3)、能否将某一个图形中的所有小三角形重新拼接成一个菱形,如果能,请指出是第几个图形,如果不能说明理由.
  • 27. 综合与探究

    数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使数和数轴上的点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揭示了数与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是“数形结合”的基础.小明在一条长方形纸带上画了一条数轴,进行如下操作探究:

    (1)、操作1:折叠纸带,使数轴上表示 1 的点与表示 1 的点重合,则表示数 2.5 的点与表示数的点重合.
    (2)、操作2:折叠纸带,使数轴上表示 1 的点与表示 3 的点重合,则表示 a2+2 的点与表示数的点重合.
    (3)、操作3:如图,在数轴上剪下6个单位长度(从 1 到5)的一条线段,并把这条线段沿某点向左折叠,然后在重叠部分的某处剪一刀得到三条线段,发现这三条线段的长度之比为1:1:2,则折痕处对应的点表示的数可能是几?
  • 28. 【问题探究】

    (1)、如图1,AB直线a,点E在AB上,点C、D在直线a上,连接ECED , 请利用直尺在射线CP上找一点M,使得SMCD=SECD
    (2)、如图2,在菱形ABCD中,AB=4DCB=60° , E为线段BD延长线上一点,连接AECE , 点E到AB的距离为33 , 求CE的长;
    (3)、【问题提出】
    如图3,有一个四边形板材ABCDADBCABAD . 现李师傅要从这块板材中裁出一个部件,他先在四边形ABCD上画了一个正方形AGED , 点G在AB上,在CB上截取CF=GE , 连接AFAEF即为所要裁的部件.测出C、G之间的距离为2mAE=AF=2m , 请你帮助李师傅计算出所裁部件AEF的面积.
  • 29. 实践与探究
    (1)、操作一:如图①,对折矩形纸片ABCD , 使ADBC重合,折痕为EF . 把纸片展平后,将矩形纸片ABCD沿过点D的直线折叠,使点A落在EF上,点A的对应点为点A' , 折痕为DP , 连结CA'

    ①当矩形ABCD是正方形时,A'DC                  ▲                  三角形;

    ②当A'D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时,求边AB与边AD之间的数量关系;

    ③若点P、A'、C共线,求证:PBCCA'D

    (2)、操作二:如图②,在矩形ABCD中,AB=10AD=8 . 先将矩形纸片ABCD沿过点D的直线折叠,使点A落在矩形ABCD的内部,点A的对应点为点A' , 折痕为DP . 然后沿过点D的直线折叠,使点C落在直线DA'上,折痕为DG , 点C的对应点为点C' . 再将矩形沿过点G的直线继续折叠,折痕为GH , 点B的对应点为点B' . 我们发现,点H的位置不同,点B的位置也不同.当点B'恰好与点C' . 重合时,线段AH的长为

  • 30. 【结论理解】“善思”小组开展“探究四点共圆的条件”活动,得出结论:对角互补的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共圆.该小组继续利用上述结论进行探究.

    (1)、【问题探究】如图1,在矩形ABCD中,点E为CD上一点,将△BCE沿BE翻折,点C的对应点F恰好落在边AD上,做经过F、E、C三点的圆,请根据以上结论判断点B点(填“在”或“不在”)该圆上;
    (2)、如图2,四边形ABCDO的内接四边形,ABC=ADCAB=BC=52CD=6 , 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3)、【问题解决】如图3,四边形ABCD是某公园的一块空地,现计划在空地中修建ACBD两条小路,(小路宽度不计),将这块空地分成四部分,记两条小路的交点为P,其中ADPBCP空地中种植草坪,ABPCDP空地中分别种植郁金香和牡丹花.已知AB=CDBD=150mAC=100mBAC+BDC=180° , 且点C到BD的距离是40m , 求种植牡丹花的地块CDP的面积比种植郁金香的地块ABP的面积多多少m2
  • 31. (问题提出)

    在由 m×n(m×n>1) 个小正方形(边长为1)组成的矩形网格中,该矩形的一条对角线所穿过的小正方形个数与m,n有何关系?

    (问题探究)

    为探究规律,我们采用一般问题特殊化的策略,通过分类讨论,先从最简单的情形入手,再逐次递进,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1)、探究一:

    当m,n互质(m,n除1外无其他公因数)时,观察图1并完成下表:

              

    图1

    矩形横长m

    2

    3

    3

    5

    4

    5

    公矩形纵长n

    1

    1

    2

    2

    3

    3

    矩形一条对角线所穿过的小正方形个数f

    2

    3

    4

    6

    6

    结论:当m,n互质时,在 m×n 的矩形网格中,该矩形一条对角线所穿过的小正方形的个数f与m,n之间的关系式是

    (2)、探究二:

    当m,n不互质时,不妨设 m=kan=kb (a,b,k为正整数,且a,b互质),观察图2并完成下表:

    图2

    a

    2

    3

    3

    5

    2

    3

    b

    1

    1

    2

    2

    1

    1

    k

    2

    2

    2

    2

    3

    矩形一条对角线所穿过的小正方形个数f

    4

    6

    8

    6

    结论:当m,n不互质时,若 m=kan=kb (a,b,k为正整数,且a,b互质).在 m×n 的矩形网格中,该矩形一条对角线所穿过的小正方形的个数f与a,b,k之间的关系式是

    (3)、(模型应用)

    一个由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长为630,宽为490的矩形网格中,该矩形的一条对角线所穿过的小正方形个数是个.

    图3

    (4)、(模型拓展)

    如图3,在一个由48个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组成的长方体中,经过顶点A,B的直线穿过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是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