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历史一模考前复习卷(三)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10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面对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权更迭、生灵涂炭的乱局,不同流派的知识分子提出了不同的治世药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各个学派彼此对立,互不相容 B、是一百位思想家的争论 C、造成了社会的动荡不安 D、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 2. 从图片中提取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信息不能从图中直接提取的是(  )

    A、为了防御匈奴的进攻而修建 B、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C、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D、秦朝的都城在咸阳
  • 3. 《三国志》关于曹操将汉献帝接到许县这--历史事件有不同记载。《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载为”奉天子以令诸侯”;《三国志·魏书·毛玢传》载为”奉天子以令不臣”;而《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却载为”挟天子以令诸侯”。这表明( )
    A、历史评价无法做到公正客观 B、历史人物具有多面性 C、立场不同影响对历史的叙述 D、历史真相具有模糊性
  • 4. 北宋中期,蔡襄指出:“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土也。”这反映出北宋治国的特点是( )
    A、休养生息 B、兵民合一 C、重文轻武 D、外重内轻
  • 5. 从湘军中先后“走出”的36位督抚大员,如曾国藩,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 李鸿章,官至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 左宗棠,官至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等。这一局面的形成( )
    A、反映汉族地主势力的崛起 B、开始冲击了清朝皇权权威 C、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D、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 6. 作家雪珥说:“不过,令英法郁闷的是,其手下败将,此时却不费一枪一弹,与中国签订了《瑗珲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一口气割去了 10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收获了远超过英法的红利。”“手下败将”指的国家是( )
    A、印度 B、日本 C、德国 D、俄国
  • 7. 有学者在论及近代中国某一事件时曾用了这样一则比喻:“马体牛用。让马去犁地,让牛去奔跑。”并补充说,“他们一直认为中国的文化与体制是最优秀的,只不过船不坚炮不利罢了。”该学者在此( )
    A、批评了清廷的封闭保守 B、指出了洋务新政的局限 C、剖析了维新变法的根源 D、讽刺了尊孔复古的荒谬
  • 8. 变法的发生使长期积聚的矛盾找到了宣泄的突破口,很快造成“人思自奋,家议维新”,“而耳目既开,民智骤进”的局面。这表明戊戌变法( )
    A、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 B、推动了民主政治进程 C、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引发近代教育改革
  • 9. 史载,清代“朱仙镇,天下四大镇之一也。食货富于南而输于北,由佛山镇至汉口镇……由权口镇至朱仙镇……朱仙镇最为繁夥,景德镇则窑器居多耳”。这反映出( )
    A、清朝工商业繁荣 B、农耕技术不断衰退 C、小农经济的破产 D、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 10. 关于禁军之策,宋神宗阐述:禁军二十二万,“京师十万余.诸道十万余”,使京师之兵与诸道之兵“内外相制”,天下因此安定百余年。这一策略(    )
    A、导致了武将专权 B、分割了宰相权力 C、提高了文官地位 D、加强了中央集权
  • 11. 下列表格中,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

    选项

    历史史实

    历史解释

    A

    安史之乱

    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B

    玄奘西行

    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C

    郑和下西洋

    堪称航海史上的壮举,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D

    闭关锁国

    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A、A B、B C、C D、D
  • 12. 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农历四月,郑成功率领2.5万名将士及数百艘战船,从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向台湾进军。荷兰殖民长官在被围8个月后的1662年(清康熙元年)投降,台湾宝岛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收复台湾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
    A、实现了国家统一 B、促进了台湾的开发与发展 C、捍卫了国家主权 D、台湾成为祖国海防的保障
  • 13. 建构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图中横线处的主题表述最恰当的是 (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B、盛世局面形成与发展 C、兼容并包的社会新风貌 D、西北边疆的巩固措施
  • 14. 1901年美国杂志《PUCK》发表了一幅漫画《亚洲的潜在忧患》,刀上的文字是Awakening of china(中国人的觉醒),只要悬吊大刀的绳一断……,从漫画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是:( )

    A、列强团结一致并开始联合绞杀义和团 B、中国的民族意识觉醒引起列强的担忧 C、列强彻底放弃侵略并瓜分中国的野心 D、义和团运动使列强在华利益备受威胁
  • 15. 下列是部编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某单元的目录,该目录所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

    第4课洋务运动…………………………………20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24

    第6课戊戌变法…………………………………28

    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32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C、两次鸦片战争的烽烟 D、从天朝上国时代步入不平等条约时代
  • 16. 公元前5世纪中叶,罗马共和国颁布了适用于罗马公民的《十二铜表法》。罗马帝国时期,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以便实施于分散在帝国各处的各族人民。由此可见,罗马法律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统治区域不断扩大 B、古希腊文化广泛传播 C、民主制度达到鼎盛 D、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
  • 17. 公元前18世纪某国王就宣布:“从今往后,任何一个受害者都可以走到我所立的这座'公正之主'石碑前,亲自读碑上内容,或者听别人念其中的条款,让我的石碑使他看清他所面临的纠纷,认清他所当得到的权利,从而获得安慰。”这些石碑上的“条款”来自( )
    A、《查士丁尼法典》 B、《汉漠拉比法典》 C、《权利法案》 D、《资本论》
  • 18. 某班研究性学习展示活动中呈现了下面的材料。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

    ①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              ②生产技术不断革新促进了棉纺织业发展

    ③以上发明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④以上发明者都是理论素养深厚的科学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9. “14世纪前后,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逐步强大起来。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为发财致富,尽情享受人世的生活,必须冲破教会设置的各种清规戒律,于是文艺复兴运动兴起。“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
    A、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 B、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C、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 D、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内容
  • 20. 虽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果丰富了美国老板杰克的生活,但在当时他不可以( )
    A、用电脑上网查阅商业信息 B、搭乘飞机出国考察 C、驾驶汽车欣赏纽约的夜景 D、打电话约生意伙伴一起聚会
  • 21. 在20世纪初的欧洲,“每个国家都想得到更多的财富,每个国家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在1914年战争开始的几个星期……最爱好和平,最心地善良的人,也像喝醉了酒似的两眼杀气腾腾。”导致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按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

    ①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和对峙

    ②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欧洲列强矛盾和冲突加剧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垄断组织

    ④萨拉热窝事件

    A、②③④① B、②③①④ C、③②④① D、③②①④
  • 22. 下图是明治初年著名思想家福泽谕吉给予“黑船事件”的评价。其中“烈火”指的是( )

    A、对西方侵略极端仇恨 B、对君主专制统治反感 C、汲取西洋文明的热情 D、向外侵略扩张的欲望
  • 23. 《新全球史》中写道:“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农奴制)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使俄罗斯社会在19世纪最后十年发生了转型。”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
    A、农奴制阻碍当时俄国发展 B、沙皇专制统治结束 C、使俄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D、目的是保持俄国大国地位
  • 24. “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这段话旨在说明全球化……………( )
    A、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利益 B、导致英美两国走向衰落 C、对各国都是机遇与挑战 D、导致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 25. 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新科技,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力争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对此,最准确的流程图是( )
    A、科技革命经济实力政治格局 B、政治格局科技革命经济实力 C、经济实力科技革命政治格局 D、科技革命政治格局经济实力

二、材料分析题

  • 26. 唐宋时期,经济繁荣,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根据相关材料,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任务一:图片解读——技术进步

    任务二:史料解读——社会风貌

    任务三:数据解读——社会发展

    唐宋两朝南北方人口对比表


    南方


    北方


    朝代

    人口

    占全国人口比例

    人口

    占全国人口比例

    唐朝天宝年间(742-756)

    2080万

    40%

    3120万

    60%

    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

    5500万

    65.5%

    2900万

    34.5%

    ——根据邹逸麟,谭其骧《中国历史时期人口的分布和迁徙》整理统计

    (1)、根据_上面图片信息,请分别指出图一工具和图二作物的优点。并概述图三纸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2)、唐诗和宋代著述对研究唐宋社会状况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根据下列问题作答。

    ①杜甫《忆昔》诗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反映的是哪一盛世景象?

    ②元稹《法曲》诗句:“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反映了唐朝怎样的社会风气?

    ③吴自牧《梦粱录》:“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以上从哪几个方面记述了宋临安城商业繁荣的景象?

    (3)、 上表数据反映了从唐朝到北宋的社会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 27. 2023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毛泽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许多大事件中,我们都可找到毛泽东同志的身影。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一杆大旗迎风扬,镰刀斧头闪金光。跟着领袖毛委员,浩浩荡荡上井冈。工友农友团结一条心,根据地建立在农村,嘿,在农村。嘿,革命永远向前进,向前进。

    ——湖南民歌

    【材料二】会议以后,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好像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迂回曲折,穿插于敌人之间,以为我向东却又向西,以为我渡江北上却又远途回击……弄得敌人扑朔迷离,处处挨打,疲于奔命。

    ——刘伯承《回顾长征》

    【材料三】日本的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是退步、野蛮的,失道寡助;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正义的,得道多助。日本是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中国是大国,能够支持长期战争。中国既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抗日战争是持久战……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摘自毛泽东《论持久战》

    【材料四】现在抗日战争已经胜利结束,中国即将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当前时机极为重要。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国内政治上军事上所存在的各项迫切问题,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以期实现全国之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

    ——摘编自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在重庆机场的讲话

    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此后,中国革命走上了一条什么样的新道路?写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

    (1)、材料二中的“会议”是指哪一次会议?为什么这次会议后,“我军”“好像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
    (2)、根据材料三,毛泽东对中国的抗战形势作出怎样的判断?举例说明划线句子的观点。
    (3)、针对“目前”最迫切的问题,材料四认为应该通过何种方式解决?
  • 28. 探究中外政治思想文化发展的进程和重要内容,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较好的贯彻。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无产阶级,现今社会的最下层,如果不炸毁构成官方社会的整个上层,挺起胸来。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四:了解人类文化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认识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相互关联,体现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视野和胸怀,初步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逐步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具有为家乡、国家和世界发展贡献力量的远大理想和责任担当。 

     ——摘自《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 

     请回答: 

    (1)、材料一的两位思想家中,推崇英国政治制度的是谁?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英美两国政治制度的不同点。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该“宣言”发表的历史意义。列举该“宣言”发表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史实(举一史实即可)。 
    (3)、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代中学生应具备怎样的世界视野和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