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历史一模考前复习卷(二)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10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历史事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如表中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挖掘出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门齿化石
中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
B
《周易》中记载神农氏播种五谷
西周出现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
C
良渚遗址发现了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D
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甲骨文是世界上已知年代最早的文字
A、A B、B C、C D、D2. “始皇帝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派屠睢为主将、赵佗为副将率领五十万大军平定岭南,……秦人南伐之初即占领番禺一带的广东地区并留军驻守,……随即秦王朝在番禺(今广州)设南海郡治,以任嚣为郡尉统管一郡的政治、军事、监察,下辖番禺、龙川、博罗、四会四个县……。”(百度百科《赵佗》),材料反映出秦朝治理地方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行省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3. 【因果联系】晋武帝为了拱卫皇室,大封同姓诸王,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这说明“八王之乱”发生的原因是( )A、连年不断的混战局面 B、西晋采取分封制,诸王权力过大 C、晋惠帝的昏庸无能 D、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4. 如图示意图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对某一地区实行的有效管辖。该地区是( )
A、新疆 B、西藏 C、台湾 D、青海5.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的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解读如图中国历史时间轴,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秦汉时期,时代特征是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②是隋唐时期,时代特征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③是辽宋夏金元时期,时代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④是明清时期,时代特征是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社会变化6. 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大约在14世纪传到朝鲜和日本,15世纪传到欧洲。1460 年意大利建立了欧洲第一家印刷厂。此后欧洲各国的印刷厂便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材料说明活字印刷术( )A、推动了中国社会的体制变革 B、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C、开创了中外交通的全新局面 D、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7. 某同学进行单元复习时整理了部分典型图片资料,由此判断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8.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其危害是( )①帝国主义向中国输出资本,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②清政府丧失西北和东北大片领土
③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开始渗入中国内地
④导致严重的民族危机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9. “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下列最能体现毛泽东“灵活性”的是( )A、发动武昌起义 B、领导南昌起义 C、发动秋收起义 D、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0. 1919年上海书业商会的停业公告说:“各同业均于5月9日停业一天,一方对于欧洲和会表示吾国民之决心,一方对于北京学生表示敬意”。该商会旨在声援( )A、五四运动 B、九·一八事变 C、一二•九学生运动 D、西安事变11. 1992年2月,上海《文汇报》连续发表《坚持“一个中心”》等评论文章,同时《人民日报》也刊发了《改革的胆子再大一点》等社论或文章。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A、“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提出 B、“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C、邓小平“南方谈话”的鼓舞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12. 1985年,国家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具体做法是企业上缴利润增长1%,职工工资总额可相应增长0.3%-0.7%。自1956年以来30年固定不变的工资制度开始出现变化,这一变化( )A、有利于增强员工积极性 B、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C、改变了企业所有制结构 D、使员工收入分配平均化13.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如图中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起点的标志性事件是( )A、A B、B C、C D、D14. 2023 年 3 月,郑州博物馆 2023 年度大展——“大河文明展 ”正式启幕,共同讲述了大河孕育的 璀璨文明故事。其中来自两河流域的文物是( )A、古棺 B、楔形文字泥板 C、哈拉帕陶罐 D、兽面纹圆鼎15. 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在1814年写道:“没有人比我更意识到我们应该向拿破仑表示感激,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滋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这位意大利爱国者意在表达( )A、赞扬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君主统治 B、支持拿破仑大军横扫欧洲 C、高歌拿破仑传播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D、拿破仑帝国巩固了法国大革命成果16. 在大英图书馆的珍品展厅里,一张黑粗泛黄的羊皮纸,静静地躺在玻璃板下幽暗的光影里。这张单薄的羊皮纸,就是距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的《大宪章》。《大宪章》使英格兰逐渐确立的是( )A、教俗贵族的特权 B、“王权有限”和“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 C、君主制度的王权 D、“君权神授”的“议会主权”的原则17. 它从19世纪40年代西欧工人运动中的一个小小学派,发展到席卷全球,成为当今信奉者最多、力量最强、影响最大的思想体系,根本原因在于它把科学性和革命性内在地、不可分割地结合在这个理论本身中。“它”是指( )A、人文主义 B、启蒙思想 C、马克思主义 D、三民主义18. 1916年11月,罗曼·罗兰在《战时日记》中写道:“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来,它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材料中所说的“奔向奴役和毁灭”开始于( )A、 萨拉热窝事件爆发 B、《凡尔赛和约》签订 C、慕尼黑会议召开 D、德军突袭波兰19. “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既没有刻意去争取对共产主义的支持,也没有激烈去发表反美、反西方的言论。但他达到了此行的重要目的,使许多代表相信了他是一个心怀善意、通情达理而真挚诚恳的人,并相当成功地使人相信了中国共产党奉行和平的政策。”这段材料表明周恩来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周恩来的人格魅力 B、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C、倡导“求同存异”方针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 “此界变得越来越小,因为通信和交通越来越方便。没有国家可以孤立存在。”“这个此界....这样的舞台.使各国的命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成为世界经济海洋中的孤岛。”这两则材料共同说明经济全球化( )A、冲击了发展中国家的国家主权 B、使得各国经济相5依存性进一步加强 C、带来了日益增多的全球性问题 D、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21. 下图为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状况图。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发展的特征是( )A、战后繁荣,持续发展 B、经济危机,地位下降 C、通货膨胀,债务加重 D、信息化和全球化22. 为了解释天空和地球上的运动物体的行为,他假设了一种神秘的力量——地球引力。他认为地球引力按照一种荒谬而令人欣慰的简单数学方程在空间发挥作用。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他”的科学发现( )A、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B、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 C、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 D、为电动机的发明创造了理论基础23. 《新全球史》中写道:“世界开始重建,而另一战争也开始了。曾经击败德国和日本的联盟也解体了,在很短的时间里,关国和苏联及其各自的盟国在冷战中已经摆好了作战的姿势,开始了主要在政治、经济和宣传层面的对抗。”它表明( )A、反法西斯联盟在战后迅速解体 B、二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相互对峙 C、冷战主要是军事上的对抗 D、冷战的目的是遏制苏联24. 世界历史波澜壮阔,大国兴衰构成重要篇章。回眸其中一国的演变历程,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②③①25. 2017年11月13日《生物科学)杂志刊载的一篇文章称,全球人均可用淡水量减少了26%,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鸟类和鱼类的数量减少了29%,林地损失近3亿英亩,此外,全球碳排放量和平均气温持续上升。这表明人类在发展中面临着( )A、恐怖主义问题 B、贫富分化问题 C、环境恶化问题 D、毒品泛滥问题二、材料分析题
-
26. 古代农业是立国之本,固国之本。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如下图
图一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图二春秋末期穿有鼻环的牛尊 图三都江堰
材料三 文帝重视农业,十三年下诏全免田租。景帝元年复收田租之半,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文帝时,丁男徭役减为“三年而一事”,算赋也由每年百二十钱减为四十钱。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
材料四 (东晋建立后)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土地……荆城(今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根据材料一,指出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并谈谈农业发展对当时产生的影响。
(1)、材料二图一、图二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图三都江堰由谁主持修建?该水利工程的作用是什么?(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初的治世统治局面的名称,并概括文帝、景帝发展农业的措施。(3)、根据材料四,简述东晋建立后江南地区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原因。(4)、综上所述,归纳影响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27. 国共两党关系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巨大。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1924 年1月,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国民党新的党纲,同意共产党人以个人的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的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这样国民党同共产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材料二读下面两幅图片
材料三我们亲爱的将士们:“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为争地盘吗? 不是。为泄私愤吗? 也不是……我们主张的核心是集合全国各党各派的力量,以民众的总动员,去抗日救国。”
——《张、杨告东北军、十七路军将士书》
材料四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企图恢复抗战前“一党专制,一人独裁”的局面,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合法地位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激烈的较量。但是国民党始终不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随后,通过三年的军事较量,中国共产党终于推翻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赢得了执政党的合法地位,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1)、根据材料一回答: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共同目标是什么? 取得了什么成果?(2)、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反映了国共两党怎样的关系? 从“南昌”到“井冈山”,表明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3)、材料三中的“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 这一事件的和平解决有何意义?(4)、材料四中“谈判桌上的较量”指的是哪一事件?28. 中苏两国都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但结局迥然不同。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9年到1933年这次全球经济危机……震掝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也充分暴露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而苏联却在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1928-1932年)的指导下,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一时之间,“计划”成了最时笔的名词。
一《大国崛起》
【材料二】
【材料三】苏联的领袖们并没有像罗曼.罗兰期待的那样,及时发现和纠正包括高度计划经济体制在内的一些政策弊端,以至于积重难返,丧失了让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机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的原因。(2)、分析图一,概括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的变化情况,说明其变化的原因。(3)、分析图二,说明1937年苏联工业在世界上的位次,并分析其形成这种变化的原因。(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高度计划经济体制”确立的标志。有人认为这种体制的存在毫无意义,给后来的苏联带来严重后果,请结合此说法予以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