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复习卷(二)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09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国歌是(  )
    A、《马赛曲》 B、《黄河大合唱》 C、《毕业歌》 D、《义勇军进行曲》
  • 2.  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人民政权进行的斗争有(  ) 
    ①抗美援朝 
    ②西藏和平解放 
    ③土地改革 
    ④三大改造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3.  如图歌曲是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志愿军战士们经常吟唱的一首歌曲,从歌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志愿军将士怎样的精神内涵(  ) 
    A、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B、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C、当家作主后的喜悦之情 D、敢为人先的革命首创精神
  • 4.  下面人物中曾经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是(  )
    A、朱德 B、彭德怀 C、刘伯承 D、陈毅
  • 5. 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民国宪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6. 贾英廷在《天安门的共和国记忆》一文中说:“……然真正之庆典,迄今尚无一个朝代、一个国家,如新中国这般宏伟,举行如此盛大的开国大典。真可谓开天辟地,史无前例。中国历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篇章。”其中,“从此翻开崭新的篇章”不包括( )
    A、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C、已经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 7. 20世纪50年代,大批青年踊跃报名参加志愿军;大批铁路员工、汽车司机和医务人员志愿到朝鲜担负战勤和运输工作。这反映出人民群众( )
    A、庆祝新中国工业体系的建成 B、力争实现西藏和平解放 C、投身抗美援朝巩固新生政权 D、响应政策接受义务教育
  • 8. 关于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有深切体会,其中符合当时情景的是(     )
    A、农民甲说:“实行土地承包,收成比往年高很多!’ B、农民乙说:“今年多收了三五斗,还要向地主交租!” C、农民丙说:“加入农村合作社就是好,集体力量办大事!” D、农民丁说:“我们总算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 9. “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绝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这是一位英雄的绝笔诗,其应写于(     )
    A、十年内战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抗美援朝时期
  • 10. “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强敌压至鸭绿江边我国已难以安定从事建设领土主权和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为挽救危局,中共中央毅然决定(   )
    A、进行北伐战争 B、发动南昌起义 C、组织淞沪会战 D、开始抗美援朝
  • 11. ”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冉冉升起,乐队奏起了《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广场上响起暴风雨般的欢呼声,欢庆新中国的诞生。”这个场景描述的是( )
    A、庆祝西藏和平解放 B、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C、隆重举行开国大典 D、庆祝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
  • 12. 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必然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造成下表中1957年到1960年我国粮食人均数量(单位:千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1949年

    1957年

    1960年

    1962年

    1970年

    人均数量

    202

    263

    212

    228

    289

    A、三大改造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一五计划
  • 13. 新华网2014年3月17日报道,习近平主席重访兰考,参观了焦裕禄纪念馆,下列称号与焦裕禄相符的是

    A、“铁人” B、两弹元勋 C、“党的好干部” D、战斗英雄
  • 14.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下列哪一法律文件出自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15. 观察下图,造成新中国成立后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是(   )

    A、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B、工业上开展“大跃进” C、工业公私合营的开展 D、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 16. 王老吉凉茶创立于清道光年间,至今近两百年历史。1956年公私合营,王老吉与知名度颇高的嘉宝栈、常炯堂等八家企业合组“王老吉联合制药厂”,继续生产王老吉凉茶等产品。下图是当时的广告,可以用来研究(    )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 17. 制作时间轴可以帮助我们梳理历史线索,下列时间轴包含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前期建设的4个发展历程。对以下4个发展历程分析正确的是( )

    A、a阶段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奠定初步基础 B、b阶段中中国的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C、c阶段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建设初级阶段 D、d阶段中国民主法治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 18. 1954年2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号召发扬工人王祟伦的工作精种,提前完成国家计 划。与此同时,广大农民积极交纳农业税和交售粮棉;知识分子、工程技术人员努力大显身手;大批高等学校和各类专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自觉服从国家分配。材料反映了 ( )
    A、“一五”计划目标超额完成 B、新生人民政权得到巩固 C、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D、人民积极投身国家建设
  • 19. 有经济学家认为,按照国际工业经济一般的衡量标准,中国从1953年到1991年,用38年时间就达到或接近了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水平。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在这一时期( )
    A、经济建设不断推进 B、对外开放日益扩大 C、市场经济逐步完善 D、城乡差别显著缩小
  • 20. 据统计,1953-1957年,我国的国家预算收入中,由农业及副产品收购、加工、销售、运输等利润和税收间接构成的财政收入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40%。农业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提供农业剩余产品,降低了工业发展成本。这一状况的出现(    )
    A、表明三大改造已经基本完成 B、突出了农业的主导地位 C、说明农业发展支持了工业化 D、体现了一五计划的成就
  • 21. 大寨原是山西省的一个贫穷小山村。新中国建立后,大寨人民开山凿坡,修造梯田,粮食亩产增长了七倍。1963 年,当地遭受百年不遇的洪水灾害,党支部书记陈永贵带领社员自力更生,重建家园。其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开天辟地,敢为人先 B、英勇顽强,舍生忘死 C、艰苦奋斗,奋发图强 D、实事求是,敢闯新路
  • 22. 下图是画家王信创作于 1954 年的宣传画。该作品体现出(   )

    A、土地改革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B、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C、人民参与社会主义改造的热情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
  • 23. 小明将1952- 1957 年间我国部分主要工业品产量变化情况(见下表)汇总后,分享给本班同学用于开展自主探究活动。该材料可直接用于探究的学习主题是(  )        

     

    1952年

    1957年

    1957年比1952年增长的百分比(%)

    135万吨

    535万吨

    296

    生铁

    193万吨

    594万吨

    208

    发电量

    72.6亿度

    193亿度

    166

    煤炭

    6649万吨

    13000万吨

    96

    原油

    43.6万吨

    146万吨

    235

    水泥

    286万吨

    686万吨.

    140

    A、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B、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
  • 24. 据图可知,”一五”计划的主要目标是( )

    A、发展中国外交事业 B、完成土地改革 C、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D、推进改革开放
  • 25. 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B、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C、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D、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二、材料分析题

  •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材料二: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明确规定:“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取消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开办的宣传机关,立即统制对外贸易,改革海关制度。”

    (1)、材料一中会议通过的什么文件起到了临时宪法作用?
    (2)、材料一中“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根据材料二,说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的具体含义。
  •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毛泽东《中国人民志愿军应当和必须入朝参战》

    材料二: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剂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场战争?被誉称为“最可爱的人”的是哪支部队?写出保家卫国的英雄的名字一个?这场战争中锻造出了什么精神?
    (2)、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个历史事件?此事件摧毁了什么制度?
    (3)、“创业难,守业更难”。在建国之初,以上两个事件所起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 28. 中国现代化的核心是工业化,国家独立自主的核心是工业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

    ——摘自1953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

    材料二: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

    中国前30年的工业化推行的是粗放型、封闭式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战略,工业化推进主要靠计划机制、政府主导,较少利用市场机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工业化道路和发展战略开始转换。工业化的发展战略转变为有重点的协调发展战略,尤其是注重发展农业、基础产业和第三产业。1978年以来,农村工业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前30年我国农村工业化几乎停滞不前,从而严重阻碍了整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 

     ——摘编自谭险峰、龚亚香《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工业化道路的比较分析》

    (1)、 据材料一并结合近代史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的标志。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建立的工业结构的特点,归纳“一五”计划顺利完成的历史意义。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工业化道路发生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