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同步经典题(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09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苏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领袖,它解体的直接影响就是让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感到不安。中国应该以此为戒,从思想建党、组织建党、作风建党和形象建党等方面加强党的建设。这段话是针对苏联解体对我国某方面的影响作出的论述。“某方面”指的是( )A、执政党的建设 B、经济发展 C、国家安全 D、领土主权2. “民主德国经济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60年已经跻身于世界上10个最发达工业国家的行列。……匈牙利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与集体农业耕地到1960年已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90%。”材料评述的是( )A、农业集体化成就 B、罗斯福新政意义 C、华约成立影响 D、苏联模式推广3. 在某位同学的复习笔记里写着如下内容,该同学的笔记上①处应该填的内容是( )A、新中国掀起学习苏联的热潮 B、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C、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与挫折 D、亚非拉国家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4.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在上台后都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特点有( )
①都在一段时间内收到了一定成效
②从长期而言,都以失败而告终
③都没有解决苏联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
④都导致苏联解体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5. 有学者认为,“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可以说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总统的新政很相似”。二者的相似之处是( )A、为了应对令人痛苦的危机 B、压缩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C、帮助本国渡过了严重危机 D、提出“政治多元化”的主张6. “冷战消失了...为具有更加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开启了大门。”“冷战消失了”的标志性事件是(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美苏争霸 D、苏联解体7. 有学者认为:从总体上看,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在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是浅层次的,形式的变化远大于内容,它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基本框架,也没有形成系统的改革理论,政策的调整和改革措施的选择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该学者认为赫鲁晓夫的改革( )A、存在严重偏差且毫无方向 B、因循守成确保国家稳定 C、最终导致苏联衰落和解体 D、缺少军事上的支持保障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和东西方“冷战”的加剧,苏联强行将东欧各国纳人自己已有的固定模式的轨道。这种“固定模式”的特点是( )A、高度集中 B、计划与市场结合 C、自由放任 D、多种所有制并存9. 20世纪80年代,东欧各国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改革又出现失误,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经济发展速度放慢,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社会动荡不安……与此同时,苏联也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材料叙述了东欧剧变的( )A、 原因 B、过程 C、目的 D、影响10. 帕尔默指出:“在1991年,一场几乎是不流血的革命在世界共产主义的心脏发生了,毁灭了1917年十月革命的成果。”这里“不流血的革命”是指( )A、北约东扩 B、苏联解体 C、东欧剧变 D、两德统一11. 导致表中变化趋势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1951~1980年苏联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
年代
增长率
年代
增长率
年代
增长率
1951~
1960年
10.25%
1961~
1970年
6.45%
1971~
1980年
4.95%
A、美苏争锋的影响 B、苏联模式的制约 C、历次改革的失败 D、华约组织的瓦解12. 戈尔巴乔夫及其同伙上台后奉行“人道的民族的社会主义”路线,全盘否定苏联社会主义体制和社会主义历史,造成政治、经济、社会和民族关系的混乱,最终导致苏联解体。我们能从中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崩溃 B、改革要结合本国国情循序渐进 C、解体的根源是执行错误的政治改革 D、戈尔巴乔夫缺乏掌控大局能力13. “(二战)的胜利却向苏共高层证明了工业化和集体化的正确性,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则又强化了这种体制……至戈尔巴乔夫时期,强大的阻碍机制致使经济改革举步维艰,并最终使其转向政治领域,加速了苏联剧变的历史进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赫鲁晓夫的改革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 B、二战的胜利证明了苏联模式的正确性 C、苏联解体的根源在于苏联模式的弊端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摆脱了体制的束缚14. 某同学搜集了“镰刀斧锤星旗”(苏联国旗)和“白蓝红三色旗”(俄罗斯国旗)的图片,对苏联解体这一历史事件开展探究性学习,其最重要的探究价值在于( )A、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性 B、剖析美苏争霸局面的形成 C、理解世界国际化趋势的发展 D、了解苏(俄)国旗的演变二、材料分析题
-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苏联)农业总产值已经接近1940年的水平,其中,籽棉、甜菜、肉、蛋、奶的产量一度超过了战前水平;但是,粮食生产停滞不前,长期处于落后状态,1950年全苏联的粮食产量仅有8120万吨,比1940年还少1440万吨....1950年后,苏联的工业生产增长速度下降,工业消费品供应严重不足,农民负担沉重...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缓慢。
【材料二】苏联历史上有过三次改革:列宁最早发现问题,他力主“新经济政策”的改革,但有所保留;赫鲁晓夫冲破斯大林的“寒冬”进行思想“解冻”,但他也曾“进两步,退一步”;戈尔巴乔夫于“左、右”夹击中采取“中间立场”,最终左右为难、无力前行。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50年前后,苏联经济出现了什么问题。你认为苏联出现该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寒冬’”的显著特征。为什么说戈尔巴乔夫“最终左右为难.无力前行”?(3)、从苏联的发展和解体过程中,你得到了哪些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