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三中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08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
1. 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 )A、西欧手工工场兴起 B、世界贸易总额骤减 C、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 1843年,中国茶叶的出口关税降低了约48%,南京棉布的出口关税降低了约75%;英国棉花、白洋布的进口关税则降低了约77%。导致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五口通商 B、闭关锁国 C、协定关税 D、战后赔款3. 恩格斯在《英人对华的新远征》中写道:“1841-1842年的远征军在1841年8月21日由香港出发,首先占领厦门,然后占领了舟山岛,把这个岛作为他们以后军事行动的军事基地。”材料中的“远征”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 “县城(上海)坐落在南方,东浦西郊道里长。美界独居河以北,法前英后处中央。”这一现象的出现,可能始于哪一条约签订之后(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5. 阅读如图所示《英国输华商品价值总量》曲线图(单位:英镑),导致19世纪50年代出现转折点的根本原因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自然经济对外国资本主义的抵制作用
C、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D、民族工业的兴起6. 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载体。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1842年8月,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
B、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务派掀起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D、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美国于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7.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了很多民间地理学者,涌现出大批边疆史地著作,如曹延杰的《东北边防辑要》、《西伯利东偏纪要》、《东三省舆地图说》,姚文栋的《云南勘界筹边记》,薛福成的《滇缅划界图说》等等。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官方关注边疆危机 B、地理学研究兴起 C、民族意识日益增强 D、学习西方成为潮流8. “这一选择的结果…牵制了太平天国的兵锋,迫使它敛收金田起义以来的席卷之势。于是,奔腾湍急的农民战争巨流一下子汇成一片以南京为中心的浅滩。”“这一选择”指的是( )A、金田起义 B、定都天京 C、挥师北伐 D、举兵西征9. 张之洞提到:“乙未(1895年)以后,志士文人,创开报馆,广译洋报,参以博议。始于沪上,流衍于各省,内政、外事、学术皆有焉。”其所述现象表明( )A、新式学堂开始创办 B、新型媒体得到发展 C、国民革命蓬勃开展 D、无产阶级力量壮大10. 下表是中国近代某一时期三个新式学校的课程内容,与这三个学堂的设立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应是( )学堂
开设课程
一
《圣谕广训》、《孝经》、船舶驾驶、射击、指挥
二
经学(儒家经典)、化学、天文测算、万国公法
三
学员需通儒家经典、微积分、重学、汽学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11. 洋务运动30年间,由洋务派创建的较大规模企业有10个。海军方面,北洋舰队购置西方先进战舰14艘。国人自办约20余种近代报刊。由此可见,洋务运动( )A、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B、重视海防建设 C、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 D、使国家走向富强12. 鸦片战争后,中国教育进入大变革时代。中国教育近代化开始起步的标志是( )A、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
B、谕令停止科举考试,科举制至此寿终正寝
C、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D、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学堂章程,统一学制13. 1877年,李鸿章奏请总理衙门批准轮船招商局“任意沿海揽载”,总理衙门批复:“除承运官物外,该局华、洋商人货物,概不准在不通商各处起卸。”这说明洋务企业( )A、市场经营受限 B、已分洋人之利 C、垄断海上运输 D、冲击外资企业14.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艰难生存。西方列强在华取得的下列权益中,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影响最大的是(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北京条约》的赔款额度大幅增加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15. 对如图反映的历史现象,解读准确的是( )
A、有识之士开始受到刺痛 B、清政府统治危机空前显现
C、曾国藩预感清朝的危亡 D、日本独霸中国局面的形成16. 据藤村道生《日清战争》,甲午战争期间日军的伤亡情况如表。由此可见( )1894/7/25-1895/5/30
1895/5/31-1895/11/30
合计
死亡者
战死
736人
396人
1132人
伤死
228人
57人
285人
病死
1658人
10236人
11894人
自杀
25人
152人
177人
合计
2647
10814人
13488人
免除服役
负伤
1584人
疾病
2174人
刑罚
36人
合计
3794人
A、技术进步使现代战争异常惨烈 B、医疗卫生条件决定战争胜负
C、日军真正敌人是水土不服 D、腐败落后让清政府葬送战争17. “此次战争导致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传统的世界秩序崩溃,新亚洲霸主产生。触发当时在东亚地区角逐的英国和俄罗斯等帝国主义列强展开领土分割竞争的契机,因此具有世界意义。”材料表明( )A、清政府统治全面走向瓦解 B、中国封建社会完全崩溃 C、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降低 D、中国被迫开始了近代化18. 1895年,有人撰写了一副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对联中的“割地”包括( )A、香港岛 B、九龙司 C、伊犁 D、台湾19.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其危害是( )①帝国主义向中国输出资本,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②清政府丧失西北和东北大片领土
③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开始渗入中国内地
④导致严重的民族危机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20. 近代中国某地的一份布告称:“今洋人诈称通商传教……自道光以来……焚我皇宫, 灭 我属国,既占上海又割台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份布告的发布时间最早应该 在( )A、中英鸦片战争期间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 C、《马关条约》签订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后21. 19世纪末《申报》连续发表:《论议和有十难》《乘机急战说》《和倭统策》等社论,这些社论所涉及的事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2. “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据此可知,戊戌变法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 )A、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 B、削弱了顽固派的势力 C、巩固了儒学正统地位 D、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23. 1898年,《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在当时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术语渐渐成为报纸文章的常用语,许多爱国志士爱用这类术语作为子女的名字。这主要表明《天演论》在当时中国的宣传( )A、 开启了西方学术成果的传播 B、适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 C、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D、阻碍了传统思想的发扬光大24. 维新派对中华民族的愚昧落后深为忧虑,但却不为民愚而悲观失望。在他们看来,中国之所以人才乏绝,并不是“天之不生才也”,而是“教之道未尽也”。维新派这一思想( )A、直接导致了科举制的废除 B、有利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 C、推动思想解放潮流的出现 D、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础25.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发布上谕称:“近畿及山东等省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执干戈以卫社稷,……人人敢死,张我国威。”材料表明义和团运动( )A、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B、具有盲目排外的性质 C、得到清政府一贯支持 D、使变法图强成为共识26. 晚清时期的外交机构经历了从五口通商大臣到总理衙门,再到外务部的变迁,是社会急剧变化的缩影。规定“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的条约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是( )A、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B、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27. 《辛丑条约》第十款规定: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录用。这一规定标志着清政府( )A、加强了对老百姓财富的搜刮 B、丧失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 C、削弱了中国军队整体的实力 D、成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28. 岁月沧桑,百年屈辱,如图这张合影拍摄于120年前的北京城。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再次签到不平等条约。这次条约中,最能反映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内容是( )A、巨额的战争赔款 B、东郊民巷划为使馆界
C、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斗争 D、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29. 近代以来,腐败的清政府多次被西方列强惩罚。如图漫画《在中国的战争》中用德文写道:“我们团结在一起不停地鞭打他。”漫画反映的战争导致( )
A、清廷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中国的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30. 1901年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对列强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来惩办,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二、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3.0分)
-
31.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屡遭侵略的耻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外来侵略的抗争史,更是各阶层人士寻求救国真理,改造和发展中国的探索史。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日幸(到达)西苑,明日幸颐和,何日幸圆明园?四百兆骨髓全枯,只剩一人何有幸?五十失琉球(今台湾),六十失台海,七十失东三省!五万里版图弥蹙(收缩),每逢万寿必无疆。”--1904年报人林白水讽刺慈禧太后70寿辰所作对联
材料二:见图。
材料三:甲午战败,严复觉得中国再不振兴,就要亡种亡国。他认为要救国只有效法西方,进行维新改革,救亡图存,反对外来侵略。随着《马关条约》的签订,康有为等人上书光绪帝,要求变法图强。
请回答:(1)、 材料一中“何日幸圆明园?”“五十失琉球”分别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 面对侵略与灾难,中华民族不怕牺牲、前赴后继,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请仔细辨认材料二图中的四位人物,将图片下方的序号填入表格。历史事件
虎门销烟
收复新疆
黄海海战
百团大战
人物序号
(3)、 在近代化探索过程中,实践严复思想的政治运动是什么?此外,各阶层还进行了哪些探索?(4)、 回首历史,感慨万千。面对百年的沧桑,你有哪些感悟?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7.0分)
-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屈辱沧桑】1997年7月1日,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当天,155声警世钟敲响……从集历史荣誉于一身的见证人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警世之钟,静海寺在华夏子孙心中树起的不仅是一座代表历史的纪念碑,更维系着一种剪不断的民族情结。
——刘妙雄杨波《南京静海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大水法遗址材料二:【抗争探索】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凡天
下田,天下人同耕。
——《天朝田亩制度》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甲午战后,列强对中国的侵凌空前凶猛,中国的反应亦随之激烈。反应有两种类型,动机虽均为自救,而所循途径则大相径庭。一为外察大势,内求诸己,认为必须大事变革,与人并驾齐驱,结果形成政治改制运动;一为昧视时代,仍要返回中国中心之世,与外界绝缘,结果演变为暴力反洋运动。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材料三:在条约关系史上,《辛丑条约》背离对等原则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而且,附件内容多为清帝上谕,这些以承诺国际义务为内容的上谕,通过附件的形式成为了和约的一部分。这一新的方式鲜明地体现了列强对华的强权政治和前所未有的霸道性质。
——李育民《近代中外战争与条约关系(上)》(1)、 材料中“钟的主体高1.842米”的设计与哪一条约的签订有关?图片反映了哪一史实?(2)、 《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的土地分配方式有何特点?图中厂房建立于中国近代哪一运动中?材料中的“政治改制运动”和“暴力反洋运动”各指什么事件?(3)、 材料三中,《辛丑条约》签订于哪一战争后?据材料,分析“这一新的方式”的内涵。(4)、 综上所述,归纳这一时期中国遭受沉重苦难的原因。33.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和影响,中国、日本、韩国三方从各自立场提出了不同看法。
材料一:中国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这次战争促使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激起了全国的感情和抗议,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一种要求改革和进步的觉醒、富强意识的觉醒、爱国主义和自教的觉醒。3年以后,发生了戊戌变法:5年以后,发生了义和团运动:16年以后发生了辛亥革命。
——改编自《甲午战争深刻影响世界历史》材料二:日本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即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的战争。明治维新后,日本认为自身的文明程度已大大提高,而清朝依然守旧落后。
——改编自《日本人眼中的甲午战争: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材料三:韩国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1894年至1895年中国与日本围绕着控制朝鲜展开的战争,战争导致清朝失去了对朝鲜的控制权,而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后,不仅把朝鲜变为其殖民地,还对中国进行殖民扩张,成为东亚霸主。
——改编自《韩国人眼中的中日甲午战争》
(1)、 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三的主要观点。(2)、 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个观点(或独立提出观点)加以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