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历史期中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08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60 分)
-
1. 假如有一天你进入时空隧道,在北京周口店遇见了山顶洞人,你会看到山顶洞人( )
①有贫富差别
②掌握钻孔技术
③有爱美意识
④过着集体生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2. 我们一直对“人从哪里来”充满好奇。要探寻人类起源,最为可信的依据是( )A、文献记载 B、考古发现 C、神话传说 D、调查问卷
-
3. 火的使用经历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从恐惧到认识,从认识到使用,从使用天然火到人工取火。我国古代哪一原始居民掌握了人工取火技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
4. 黄河和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约五六千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居民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
-
5. 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环境的变化 B、氏族公社的形成 C、学会建造房屋 D、原始农业的发展
-
6. 玉林市某中学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进行课题研究,有同学向大家介绍半坡人生活的情况。其中错误的是( )A、生活在黄河流域 B、住半地穴式房屋 C、种植粮食作物水稻 D、使用磨制石器生产
-
7. 有人说:“读懂中国,必须先读懂中国传统文化;读懂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先触摸中国的彩陶。”彩陶,中国历史发展的源,华夏传统文化的根。下列远古居民中能够制造彩陶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
8. 中华民族祭祀黄帝和炎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2022年4月5日上午,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桥山祭祀广场举行。2022年5月26日,在炎帝陵,隆重举行了“以诗为媒致敬炎帝”壬寅年全球华人华侨纪念炎帝诞辰炎帝陵祭祀典礼系列活动。这些祭祀活动的举行主要是因为( )A、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B、炎帝和黄帝在涿鹿之战中打败蚩尤 C、黄帝和炎帝治理黄河水患的贡献较大 D、黄帝和炎帝都教民开垦和种植农作物
-
9. “黄河滚滚波浪翻,九曲蜿蜒十八湾;三过家门皆不入,后人仰瞻会稽山。”这首诗歌颂的人物是( )A、黄帝 B、尧 C、舜 D、禹
-
10. 一个朝代的兴衰与统治者的政策密切相关。从表格可以看出:加速三个王朝灭亡的共同政策因素是( )
统治者
商纣王
秦始皇
隋炀帝
政策
对外征伐,修筑豪华宫殿,征收繁重的赋税,施用酷刑等
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大规模地征调民力徭役和兵役,实行严苛的法律等
纵情享乐,奢侈无度;征发大批的劳动力,营建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等等
A、实行残暴统治 B、加强中央集权 C、实行民族压迫 D、加强文化专制 -
11. 《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幽王为烽火大鼓,有寇至举烽火,诸侯悉至……”这说明分封制下诸侯要承担的义务是( )A、扩大统治范围 B、服从周王调兵 C、向周王进献贡物 D、管理土地和人民
-
12. 如图为二里头一号宫殿复原图,二里头遗址是迄今为止可确认的我国黄河流域最早的王国 都城遗址,有“华夏第一王都”之称。它可以佐证以下哪个朝代的历史( )A、夏朝 B、秦朝 C、隋朝 D、唐朝
-
13. 下列关于夏王朝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B、夏王朝始于约公元前1600年 C、夏王朝是桀建立的 D、夏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结束
-
14. 对商朝以后青铜器的使用和发展状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数量不多,种类也不丰富 B、主要用于饲养家畜方面 C、功能由食器发展到武器 D、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的象征
-
15. 下列关于甲骨文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刻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B、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C、是中国古代体系较完整的文字 D、是目前可考察的古代中国年代最早的文字
-
16.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毛公鼎 D、利簋
-
17. 战国历史的特点,一是“乱”,二是“变”。以下各项中,不属于战国历史的是( )A、商鞅变法 B、长平之战 C、楚庄王称霸 D、三家分晋
-
18. 史书记载,春秋初年的170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就剩下十几个了。材料所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诸侯国的割据混战日益扩大 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加深重 C、历史向着统一的方向发展 D、封建制度正逐步确立起来
-
19.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下列属于经济领域变革的是( )A、少数民族交往密切 B、铁器牛耕出现 C、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D、诸侯争霸称雄
-
20. 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农业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 B、王室衰微,诸侯竞相称霸 C、社会处于动荡的状态 D、弱小诸侯依赖周天子
-
21. “江水初荡潏,蜀人几为鱼。……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李太守”的主要贡献是( )A、奖励耕战 B、修筑都江堰 C、开凿灵渠 D、改进造纸术
-
22. 据《史记》载,商鞅治秦,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商鞅此举( )A、促进军事力量的强大 B、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 C、保护了世袭贵族的利益 D、加大了地方升官的权力
-
23. 郑州市中小学校已普遍开设经典诵读课,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引自《三字经》,其中的“七雄”是指( )A、齐、楚、秦、燕、赵、魏、韩 B、楚、秦、赵、宋、魏、齐、韩 C、晋、楚、齐、韩、赵、燕、魏 D、吴、魏、燕、赵、楚、秦、韩
-
24. “战国”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因战争众多、激烈而得名。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有( )
①马陵之战 ②桂陵之战 ③长平之战 ④牧野之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25. 商周时期,爵是身份的象征,用以排列贵族、士人地位的高下。在商鞅变法中,哪一措施有利于改变爵位世袭与庶民无缘的局面( )A、奖励军功 B、鼓励耕织 C、确立县制 D、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
26. 如图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其3D设计的拟人化熊猫,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此理念源于我国古代的(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
27.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所做的什么事情促进了教育向民间发展,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A、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B、提出“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 C、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规范 D、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
-
28. 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于( )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墨家
-
29. 秦朝由不可一世到土崩瓦解,两千多年来给后人无尽的思考。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有( )
①徭役繁重 ②统一货币 ③罢黜百家 ④刑罚残酷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30. 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上,画有一格“楚河—汉界”,作为红方和黑方的分界线。这是以下棋比喻历史上的楚汉之争。楚汉之争交战双方的结局是( )A、刘邦战胜项羽 B、项羽战胜刘邦 C、陈胜战胜吴广 D、吴广战胜陈胜
二、材料分析题(40 分)
-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 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
材料三
(1)、秦王完成“扫六合”是在何时?“诸侯尽西来”后“秦王”建立起什么样的政治制度?(2)、材料二中的“王”是谁?他改称号的意图是什么?(3)、材料三反映了“王”采取的哪些文化、经济措施?(4)、写出与“王”有关的两项留存后世的宏伟工程。(5)、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实行的确立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措施,写出这些措施对中国历史有何影响。 -
32. 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而建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有关制度的问题。
材料一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卿。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 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史记·五帝本纪》
材料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三
——人教版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四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史记·周本纪》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制度?(2)、材料二中的“天下为家”的该局面开始的标志是什么?(3)、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当时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制度实行的目的。(4)、材料四,春秋时期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了国家政治、使得整个国家处于什么状态? -
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某中学的学校广播站正在播送长篇小说《东周列国志》,为了对这段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某校七年级同学在网络上搜集了一些这一时期的图片,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进来,和同学们一起完成相关问题,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变化的形势
时代的智者
先民的创造
(1)、举出图1所示时期出现的两位霸主(2)、春秋战国时期都出现了混战的局面,这些战争是西周哪一制度埋下的祸根?(3)、图3所示人物是谁?以他为代表的这些智者开启了什么样的文化局面?(4)、图8记录了谁的伟大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