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08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将下列各小题唯一正确答案选出,并将其代号填涂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中;每小题2分,共 60分)

  • 1. 有学者指出:美索不达米亚人的人生观带有恐惧和悲观的色彩,但埃及文明是自信而乐观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两河流域会爆发毁灭性的、不可预测的洪水,而尼罗河则是温和的、可预测的。据此可知( )
    A、地理环境是影响人类文明的重要条件 B、社会心理是决定人类文明的重要因素 C、古埃及文明比两河流域文明更有活力 D、古埃及文明比两河流域文明更加先进
  • 2. 下表是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在位时统治者的行为和职责。据此可以推断古巴比伦(    )

    国王汉谟拉比

    国王任命的总督

    基层公社的首领

    下令并严厉监督总督兴修水利,在位的好几个年份都作为“开凿河渠之年”而载入史册

    分管各城市和州的军事、行政、税收、司法和水利灌溉

    管理公社的土地、分配水流、管理市场、管理税收和司法等

    A、重视发展农业 B、法律体系严密 C、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D、商品经济活跃
  • 3. 《梨俱吠陀》诗:“当他们分割普鲁沙时……其口为婆罗门,由其双臂造成罗惹尼耶,其双腿变成吠舍,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这首诗( )
    A、证明了人类如何产生 B、反映了种姓制度的等级性 C、描述佛教的等级制度 D、阐释了伊斯兰教的顺从性
  • 4. 雅典人认为他们的身体“是给他们的城邦使用的,好像不是他们自己的一样”:亚里斯多德也声称,“我们不应假想任何公民可私有其本身,我们毋宁认为任何公民都应为城邦所公有。”这表明古代雅典( )
    A、充分保护公民权益 B、强调公民公共意识 C、限制贵族滥用权力 D、维护城邦独立自治
  • 5. “此前习惯法是口耳相传、含混不清的,司法官使用习惯法时任意曲解,平民深受其苦。《十二铜表法》的出现,使刑事诉讼的定罪量刑和民事诉讼的裁决有了确定和公开的法律条文作为准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断。”这说明《十二铜表法》( )
    A、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B、使贵族和平民享有平等的权利 C、促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D、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罗马平民利益
  • 6. 古希腊雕塑成果丰硕,下面两幅图是其中的代表作品。这些艺术杰作体现了古希腊 ( )

    A、共和政体趋向完善 B、崇尚人体的力与美 C、男女政治权利基本相同 D、思想统一促进城邦发展
  • 7. “一个拥有9个封臣的封君本人也许就是更高一级封君的封臣,而更高一级的封君又是另一个更大关系网络中的封君手下的一名封臣。”这一现象说明(   )
    A、大小封建主都是国王的直接附庸 B、小封建主通过服劳役和耕种的方式向国王效忠 C、大小封建主之间构成领主与附庸的关系 D、各阶层之间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 8. 在中世纪的西欧,佃户们一生被局限在庄园内,他们通过劳作来提供满足自己、家庭以及领主生存需要的生活必需品,这样一成不变的生活状态在当时的情形之下正是他们所需要的。对这一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西欧庄园, 自给自足 B、庄园法庭,保障权利 C、庄园土地,集体共有 D、庄园发展,强化王权
  • 9. 10—11世纪的欧洲,随着手工业的发展,为了更方便地购买原料、组织生产和销售产品,手工业者和商人自发聚集到港湾、河口、城堡、寺院、交通枢纽和行政中心附近,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墙的矗立,这些地方逐渐演变为城市。据此可知,西欧中世纪的城市( )
    A、产生于罗马帝国的废墟上 B、是工商业者的聚集地 C、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 D、是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 10. 西欧中世纪大学里的学生和老师大多是外来人口,几乎不享有城镇的任何政治和民事权利,他们组成“同乡会”或行会,借此享有一些保护性特权,如免税收、免兵役、免受普通法院管辖等。材料强调了“同乡会”或行会(   )
    A、开展同行间的学术交流 B、联络同乡之间的友谊 C、维护学生和老师的权益 D、完全脱离教会的控制
  • 11. 《查士丁尼法典》所确定的概念和原则具有措辞严格、确切和结论明晰的特点,尤其是它提出的自由民在“私法”范围内的形式上平等、契约以当事人之合意为生效的主要条件和财产无限制私有等原则,为后世法律奠定了基础。材料旨在说明该法典( )
    A、内容和立法原则影响深远 B、奠定了近代西方民主制的基础 C、使罗马的法律体系更完善 D、使罗马建立起完善的民主政治
  • 12. 大化改新后,班田制下的农民占总人口的70%以上,各地的手工业和商业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由此可知,大化改新( )
    A、推动了日本阶层流动 B、提高了农民社会地位 C、促进了日本经济发展 D、扩大了荒地开发面积
  • 13. “阿拉伯帝国在政治上经常分裂,但在文化上却建立了非常广阔的阿拉伯文化区。这个文化区,既有古代东方文化的韵味,又有西方文化的气质。”这说明( )
    A、阿拉伯数字是由阿拉伯人创造的 B、阿拉伯帝国汇聚了东西方的文化 C、阿拉伯帝国经济繁荣、国家富庶 D、强大的阿拉伯帝国持续了上千年
  • 14. 恩格斯指出:“伊斯兰教这种宗教是适应于东方人民,特别是阿拉伯人的。也就是说,一方面适合从事贸易和手工业的市民,另一方面也适合于贝都因游牧民族。”这表明伊斯兰教( )
    A、解决了阿拉伯半岛的民族矛盾 B、是阿拉伯人民生活的精神支柱 C、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D、满足了各个阶层的心愿和诉求
  • 15.  中世纪的欧洲,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和壮大,成为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富裕农民、骑士等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这反映了欧洲(    )
    A、思想文化逐渐僵化 B、外交领域走向开放 C、政治制度趋向专制 D、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 16. “中世纪晚期,西欧少数商人占据着生产资料,他们向乡村手工业者提供原料、甚至生产工具,并预付部分工资,最后收回制成的产品,并投放到市场出售。材料反映了( )
    A、租地农场的产生 B、手工工场的产生 C、新航路的开辟 D、工厂制度的确立
  • 17. “一些西欧商人绕过行会,自己购买原材料提供给手艺人。在支付原材料和雇用人力上压低价格,出售产品时抬高价格,以确保投资回报的最大化。”材料反映当时西欧( )
    A、生产的资本主义化 B、封建行会的发展 C、工厂制度逐步形成 D、庄园经济的兴起
  • 18. 14世纪,玻璃镜风靡欧洲,相比之前的铜镜,玻璃镜让人们能够看清自己,认识自己的独特性,极大地影响了个人的自我认同,这反映了( )
    A、宗教束缚的摆脱 B、禁欲观念的消亡 C、人文主义的兴起 D、实用主义的流行
  • 19. 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了( )

    A、世界观念形成 B、三角贸易建立 C、列强殖民扩张 D、世界市场产生
  • 20. 据统计,新航路开辟后,仅西班牙在1500-1650年间就从美洲搜刮了 1.6万吨白银和180吨黄金。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
    A、促进了全球物种的大交换 B、促使西班牙成为“海上马车夫” C、有助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D、推动美洲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 21. 詹姆士一世鼓吹“君权神授”,声称国王是上帝派到人间的最高权威,有无限的权力。他生活极度腐化,挥霍无度,征收苛捐杂税,压榨人民,农民要求取消地租,获得土地,革命运动随之兴起,且越演越烈。材料反映的信息主要是( )
    A、国王的权力受到了极大限制 B、农民阶级是反对国王的主力军 C、议会已能行使国家最高权力 D、专制统治使英国社会矛盾激化
  • 22. 1701年,议会又颁布了《王位继承法》,限定了国王的继承顺序和宗教信仰,重申国王必须遵守法律。这样就将议会在光荣革命中缔造国王,用法律固定下来。这一法律文献的颁布旨在( )
    A、强调法律至上 B、捍卫议会主权 C、反对专制王权 D、主张信仰自由
  • 23. 对下面年代尺解读最全面、最准确的是( )

    A、欧洲资产阶级革命 B、殖民扩张与反殖民斗争 C、拿破仑对外战争 D、西方国家民主化进程
  • 24. 历史学家赫夫特·奥斯古德认为:“独立战争不是一场革命,而只是一种维护自治权利的运动,假如英国政府不推行侵犯民主自治权利的政策,独立战争是不会爆发的。”作者意在强调这场战争( )
    A、颁布了《独立宣言》 B、具有民族解放的性质 C、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 D、建立了联邦制共和国
  • 25.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将立法、征税、军事、外交等权收归联邦政府,但凡没有明文列举给中央的权力还必须把它们保留给各州。这说明美国意在通过 1787年宪法实现( )
    A、国民的自由平等 B、中央政府内部的分权 C、全国普选制确立 D、中央与地方适度分权
  • 26.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拿破仑在其所有征服地区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这里,作者主要强调拿破仑对外战争( )
    A、导致了拿破仑帝国覆灭 B、压榨和掠夺了当地人民 C、动摇了欧洲的封建秩序 D、具有侵略性和非正义性
  • 27. 导致下图中英国煤产量不断增长的关键发明因素是( )

    A、珍妮机 B、蒸汽机 C、发电机 D、内燃机
  • 28.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进行购买,更多商家进行出售……比较陈旧和简单的制造业模式被廉价但有时是高质量的工厂产品取代。上述材料反映了工厂制度产生是由于( )
    A、科学理论的发展 B、工业革命的完成 C、蒸汽动力的使用 D、市场需求的增加
  • 29. 美国学者海尔布隆纳在其著作《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中表示:要探索人类社会的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人类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所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
    A、揭示了社会发展普遍规律 B、得到各阶层一致认可 C、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精华 D、反对用暴力夺取政权
  • 30. 根据《宣言》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这反映出《共产党宣言》(    )
    A、其传播与工业革命之间有紧密联系 B、是超越时间和地域的永恒真理 C、其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D、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

二、综合题(31 题 12 分, 32题 14分,33题14分, 共 40分)

  •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9世纪前后,欧洲耕地面积不断扩大、耕作技术也不断提高, 突出表现在三圃制的广泛推行,导致农业剩余产品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在封建主的领地内……成批的手艺人出走,到适合他们生产和生活的地方居住。他们把生产的手工业品卖到农村,买回粮食和原材料。社会分工逐渐加强并得以深化,城市在此基础上也进一步发展。

    —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

    材料二:新的农作物也传到美洲,包括小麦、燕麦和甘蔗……美洲向非洲和欧亚大陆输出本地农作物,如玉米、马铃薯、烟草、西红柿、甘薯以及南瓜。全世界的农业社会可以获得更多样化的农作物,可以种植在最适合的区域内。由此带来的一个影响,就是全球农业革命——这场革命是接下来两个世纪人口增长的基础。

    —摘编自[美]大卫·克里斯蒂安等《大历史》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影响农业产量的因素。
    (2)、指出与材料二中农作物交流相关的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归纳农作物交流的影响。
  • 32.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4世纪,欧洲的历史开始进入了近代文明的黎明期。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工商业已经有了长足发展,一些城市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开始走上政治舞台,他们需要新的意识形态,为他们所追求的政治、经济利益辩护,他们需要新的学术、新的文化,为他们所做的一切给予支持。这样,一种完全崭新的近代精神就产生了。

    ——央视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

    材料二:社会秩序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它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它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

    ——卢梭

    材料三:资产阶级私有制是建立在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剥削之上的,无产阶级的目的就是要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夺取政权,实现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和政治民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无产阶级手里,并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共产党人应努力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1)、据材料一,简析文艺复兴发生的原因,并结合所学指出“一种完全崭新的近代精神”的内核。
    (2)、据材料二概括卢梭的主要思想主张,并指出美国的哪一历史宣言集中彰显了其观点。
    (3)、概括材料三的主要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该思想是如何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
  • 33. 纪念邮票是为纪念重大事件或重要人物而专门发行的邮票,具有时代性和政治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下图。

    材料二:下表为某研究小组收集的与工业革命有关的纪念邮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纪念邮票中的人物撰写一段解说词。(要求:包括人物的生活时代、主要贡献、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从三个小组收集的邮票中,任选一个小组, 自拟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