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08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有学者认为,尧禹和“尧舜禹时代”是两个既有联系又不相同的概念,尧舜禹或许不一定可以一一据实,但以尧舜禹为代表的这个“时代”是肯定存在的,因为在考古学上,明显就存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一般称之为“龙山时代”,甚至还存在更早一些的“仰韶时代”。这说明( )A、我国有文字可考历史从商朝开始 B、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C、历史传说具有一定的考古学意义 D、世袭制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2. 如图所示文物可用于研究我国史前时期( )A、先民的审美观念 B、国家的政治形态 C、汉字的基本结构 D、青铜的冶炼技术3. 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现,让夏朝由传说成为信史。这说明( )
①传说故事毫无史学研究价值②考古发现是重要的史料来源
③实物资料可以证实文献记载④文献资料所载历史完全可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 商朝时期的一些文字都含“贝”字(如表)。据此判断,贝在商朝应该是( )甲骨文
对应汉字
贝
买
贯
宝
A、货币 B、礼器 C、食器 D、酒具5. 《中国古代衣食住行》一书中收录了一组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名称及其功能(如图)。据此可知,当时青铜器( )
A、象征皇权 B、功能单一 C、工艺简单 D、种类丰富6. 春秋时期,鲁国国君朝觐周王仅3次,而朝齐、晋、楚三国竟达33次之多。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周王室地位已经衰落 B、鲁国到王都路途遥远 C、鲁国国君是春秋霸主 D、周王不是鲁国的宗亲7. 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下图)。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政治:
商鞅变法
经济:
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思想:
百家争鸣
A、民族关系的发展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统一国家的建立 D、社会大变革的时代8. 李冰在了解岷江水势走向及当地地理状况的基础上,组织人力在玉垒山的山脊上开了一条山口,让一部分氓江水从东部流走,顺应地势引导水势,既分流泄洪,又增加了灌溉面积。这说明都江堰的修建( )A、展现了统一国家的力量 B、凝聚了古人的生态智慧 C、方便了河道航运的发展 D、推动了大一统局面出现9. 《淮南子·人间训》的典故“塞翁失马”,讲述了边塞一老翁丢了一匹马。过了些日子,这匹马竟然带着一匹好马回来了。与其寓意相近的思想是(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C、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D、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10. 在某展厅,小明读到了“从分封到县郡”“从青铜器到铁器”“从贵族到士人”的导览内容。据此判断本展厅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B、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 C、魏晋时期的北方民族交融 D、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11. 如果生活在都城咸阳,当地人购买生活用品最有可能使用以下哪种货币( )A、A B、B C、C D、D12. “郡县治民,从制则天下安矣。”这是因为秦朝的郡县制度(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结束了列国纷争 C、强化了皇权专制 D、化解了阶级矛盾13. 《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的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A、严刑峻法 B、休养生息 C、盐铁官营 D、重文轻武14. 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这反映了他们主张( )A、以农为本 B、戒奢从简 C、兴修水利 D、重农抑商15. 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诏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诸侯)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该措施( )A、使世袭制开始代替禅让制 B、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础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废除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16. 秦代焚书坑儒重在“禁”,采用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强制解决意识形态问题,激起了强烈反抗。汉代尊崇儒术重在“尊”,把儒家经术作为国家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基本内容,将其贯穿于教育和入仕途径之中,从而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由此可知( )A、教化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 B、教育引导是理政的唯一途径 C、入仕途径决定社会稳定与否 D、儒法结合是强化皇权的根本17. 如图所示:图片反映的主要历史人物具有坚强信念和开拓精神,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主要贡献是( )图:张骞出西域
A、联络大月氏与汉朝夹击匈奴 B、使中国丝绸由海路运到欧洲 C、开辟了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 D、使西域正式归属了中央政权18. 西汉末年土地兼并现象十分严重,农民“无立锥之地”;王莽改制,加重掠夺,激起各地农民起义;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毒害、敲诈百姓,“民不堪命,纷纷起义”。据此可知( )A、两汉农民起义爆发原因完全相同 B、两汉始终朝政混乱,社会动荡不安 C、农民起义根源在于阶级矛盾激化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动摇了西汉统治19. 佛教用语逐渐融汇到汉语中,如“五体投地”、“现身说法”、“大千世界”、“因果”、“皆大欢喜”等。唐代诗人王维,字摩诘,源自佛教《维摩诘经》。这说明( )A、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 B、佛教是乔达摩·悉达多创立的 C、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 D、佛教和道教都起源于中国本土20. 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在方田(以边线长短求田地面积的方法)、商功(测算器物体积)和股章中提出了很多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和勾股定理的应用。这表明,《九章算术》( )A、全面总结数学成就 B、内容表达通俗易懂 C、深刻影响东方数学 D、紧密关联生产生活21. “出于不进则退的忧虑,三路军阀都致力于境内的经营与治理,在一段时间内使社会形成了比较稳定有序的状态”。据此可知,三国时期( )A、社会处于大分裂的状态 B、局部统一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C、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D、战争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流22. 学习历史需要掌握历史纪年方法。赤壁之战发生的公元208年也可以表述为( )A、公元2世纪初 B、公元2世纪末 C、公元3世纪初 D、公元3世纪末23. 魏晋南北朝时期,游牧民族的乳制品深受中原人喜爱。胡人发明的“胡床”也广为流行,高足家具在中原兴起,逐渐改变了汉人席地而坐的习惯。这一现象说明了( )A、乳制品在全国普及 B、民族之间交流交往 C、国家实现完全统一 D、中原地区经济发达24. 以下示意图反映出( )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C、魏晋时期政权并立 D、统一趋势不断加强25. 东晋南朝时期,除了大小城市中列肆贩卖摆摊设点的正规”市”之外。还有农民临时集市的”草市”,军队设的”军市”,与周边民族进行贸易的”互市”等,星罗棋布,遍布各地。这反映当时( )A、商业贸易活动的频繁 B、长期分裂局面的结束 C、市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D、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26.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民族交融和南北经济的发展,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创造出璀璨的科技文化。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科技”成就的是( )A、《伤寒杂病论》 B、《齐民要术》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27. 广东客家人先民来自中原,他们先后经历了五次南迁。第一次在东晋时期,客家人避开沿江膏腴之地,逐空荒而居,不与当地土著发生经济利益冲突,而且多向江南的岗阜地区发展,种植麦、菽。据此可知,客家先民南迁( )A、促进了南方地区的开发 B、加剧了南方的阶级矛盾 C、导致了封建国家的分裂 D、有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28. 下图所示历史阶段的主题是( )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民族关系发展与社会变化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29. 《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按照该标准,下列各项中属于研究秦朝的原始史料是( )A、电视剧《大秦帝国》 B、孟姜女哭长城传说 C、《资治通鉴》的记载 D、秦始皇陵的兵马俑30.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
被称为“天下第一草书”
B
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这项成果落后世界近百年
C
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
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著作
D
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丰富了中国文化
A、A B、B C、C D、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6分,第32小题14分,第33小题10分,共计40分。
-
3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刻有文字的甲骨 图2: 统一文字材料二:孔子开创了民间自由讲学的先河,一个中国学术思想史的黄金时代便开始出现,它光芒四射,灿烂夺目,成为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最富丽的时代。
——李定一《中华史纲》
材料三:观察图3和图4
图3 图4(1)、文字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回答问题:据图1中的文字指出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最早的朝代;写出图2中颁行全国的通用文字名称。(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回答问题:在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黄金时代”的名称。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历经传承与发展,在谁统治时期被确立为正统思想。(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写出图3著作的作者,并指出该书在我国历史上地位;图4的人物被后人称为医圣,请写出一项与他有关的成就。(4)、说一说我们作为中学生应怎样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2. 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因此,发展经济是每个国家的重要举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时期出现了冶炼生铁的先进技术。铁器使大规模开垦荒地成为可能。牛耕渐趋普遍起来,与铁器的使用相配合,方可发挥出它的功能。
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指江南出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
——《宋书》对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的描述
材料三:西汉以来,在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上,中西往来密切。
中国输出西方的物品和技术
西方输入中国的物品和文化
①大量的丝织品和漆器
②凿井、冶铁等技术
①中亚的葡萄、黄瓜、胡萝卜等农作物
②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手工业品
③罗马的杂技、印度的佛教
(1)、根据材料一,请指出春秋后期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大为提高的主要表现。(2)、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两个表现(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江南地区在东晋南朝时得以开发的原因。(4)、根据材料三,写出“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的名称。有学者认为,这条道路活跃了商业、璀璨了文化,是东西方交流的友谊之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33. 按照唯物史观的指导,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考察历史,是历史学习的基本素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大一统”理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天下一统,即国家领土的完整。第二,政治一统,即天下统一于一个国家、一个君王。第三,思想一统,有共同的核心价值。第四,民族一统,华夏族与周边民族融为一体。
——摘编自何星亮《“大一统”理念与中国少数民族》
问题:从秦汉两个朝代中任选一个,根据材料拟定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两个朝代中任一个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试论结合、逻辑清晰、行文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