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备战高考·高政二轮复习专练:25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07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3年11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大型文化综艺节目《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该节目通过电影级高质感的拍摄制作,演绎了“唐宋名篇”诞生的历史瞬间,生动再现了宗师的传奇人生。该节目( )
①以鲜明的民族特色文化促进了世界文化的繁荣
②通过运用新媒体技术,大力弘扬我国传统文化
③展现了中国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独特的精神追求
④推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 巴西是中国人心中的桑巴和足球王国,在中国城市中可以见到越来越多的巴西柔术馆。功夫、茶、美食等中国文化元素在巴西广为人知,中国的电视剧、综艺、短视频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巴西年轻人的关注。这反映了( )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构成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文化差异对不同民族的文化创新具有推动作用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需要尊重和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④一国文化不仅属于本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由此可见,我国的文艺工作者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引领思潮,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奠定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
②凝聚力量,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和物质保证
③端正思想,用文化创新满足大众的各种文化需求
④强基固本,有力抵制各种落后和腐朽思想的传播和侵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 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的火灾,为文物安全工作敲响了警钟。2019年4月16日,国家文物局通报了近期文物火灾事故情况,要求各地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加强文物消防安全工作,坚决避免文物火灾事故发生。之所以重视文物安全,是因为( )①文物作为历史的物质遗存,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的重要见证
②文物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重视文物安全根本上在于发掘其经济价值
④重视文物安全有利于展现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 奥运徽章是奥林匹克运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上古神话、四大发明、文房四宝、四季长城、中国传统美食、老北京的冰上时光……这些属于中国人的文化元素,融进北京冬奥会的徽章里。这体现了( )A、民族文化有着维系社会生活的作用 B、文化回归传统才能展示独特魅力 C、文化发展是全面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 D、文化的价值在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6.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春节早已走向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把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2023 年 12月 22日,第78 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 “中国年”升级为“世界年”①印证了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②说明世界各民族文化差异在缩小
③促进了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
④增强了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 2023年6月,以“人工智能时代:构建交流、互鉴、包容的数字世界”为主题的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举办。此次尼山对话的举办,旨在以儒家思想中蕴藏的深邃智慧照鉴数字文明的未来,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开辟新道路。这说明( )①哲学为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提供基础
②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不断发展
③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④文明交流互鉴可以促进人类的文明事业发展进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 第六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以“沟通世界: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为主题,旨在推动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融合、思想融汇、感情融通,为丝路文化交融搭建相通之桥, 合力奏响美美与共的华彩乐章。由此可知( )①在推动文化发展中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
②面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要以我为主③认同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以美美与共
④丝路文化因交流而多彩,因交融而丰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 近年来,中国网络文学作品在题材和类型上呈现多彩的维度。《大国重工》《赘婿》等16部网络文学作品被收录至大英图书馆。截至2022年底,我国累计向海外输出网络文学作品1.6万余部,海外市场规模超过30亿元,遍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华文化不断“走出去”是基于( )①面向世界,以开放心态吸收外来有益成果
②推广传播,让中华文化日益走近世界舞台
③交流互鉴,网络优质作品能激发共情共鸣
④美美与共,中华文化得到海外民众的认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 “中国立国数千年,礼义纲纪,云为得失,皆奉孔子之经,若一弃之,则人皆无主,是非不知所定,进退不知所守,身无以为身,家无以为家,是大乱之道也。”要“冒万死以力保旧俗,存礼教而保国魂。”下列对上述观点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是“文化复古主义”的观点
②是民族虚无主义的表现③是“全盘西化”论的观点
④是守旧主义的表现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11. 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是( )A、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毛泽东思想的确立 D、邓小平理论的形成12. 、2023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以瓷为媒,跨越地域、语言和种族,邀请50余个国家的摊主,与本地陶瓷工作者、非遗传承人及手工艺人一起练摊,互相学习,共同展示,处处散发着景德镇陶瓷文化美美与共的魅力。此次博览会,瓷并不是全部,“瓷+”科技、“瓷+”产业融合元素频频出现,为观众带来一场中外古今融合的艺术视觉盛宴。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的做法( )①以丰富的文化内容展现厚重文化载体
②使文化在交流中多彩,在交融中丰富
③交流中立足国情,保持民族文化本色
④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吸收外来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二、材料分析题
-
13. 《民法典》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凝聚了中华法律文化精华,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
民法典整合了新中国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高度重视“习惯”、“公序良俗”的作用,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本主义”思想,将保护民事权利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特别注重对弱者利益的保护,将诚信确立为民法基本原则……在体系结构上,民法典通过使人格权、侵权责任独立成编,贡献出一个崭新的民法典编纂结构;在立法技术上,民法典详细规定权益保护、平等、意思自治等8项基本原则,这些都是我国民法典对世界民事立法作出的重要贡献,为人类法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了中国经验、贡献出中国智慧。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我国《民法典》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老手艺,在人们的刻板印象中似乎是陈旧的事物,似乎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然而,在近几个月的调研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非遗“老手艺”,遇上了一群“新匠人”。
山东潍坊的国际风筝会办成了“人类想象力大赛”,很多风筝代表性传承人把传统手艺“玩出了国际范儿”,用造型新颖、科技含量十足的风筝赢得国内外游客的赞许;苏绣的青年传承人把传统技艺与新理念相结合,把苏绣扇子做成了手机游戏中的道具,年轻的游戏玩家在游戏中能看到国家级非遗的展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剪纸艺术的青年传承人不仅把剪纸产品卖到全世界,而且开展直播教学,带着网友在镜头前剪纸,一边实现“粉丝”在弹幕和留言区提出的创意,一边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播……新一代的非遗手艺人,正积极地用他们的双手和智慧,为“老手艺”插上时尚潮流的翅膀,为传统的文化记忆赋予当代的审美内涵,让它们重回当代生活。
(1)、结合材料,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分析“新匠人”是怎样让“老手艺”重回当代生活的。(2)、结合材料,就当代青年人如何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两条建议。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当前,国际上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经济、科技优势加紧文化输出。进行文化渗透,推行文化霸权主义。在这样的背景下要保持我国文化发展的自主性,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更加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同时要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自觉”,处理异域文化的态度,要有广大的胸怀和对他国文化的理解,同时要对自己的文化进行反思,明白它的来历,这样才能取长补短。
结合“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的知识,根据材料分析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