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特色专题:三态变化综合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07 类型:一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我国的航天科技领先世界,如图所示是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的“神舟”号载人飞船的返回舱。返回舱与大气层剧烈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为保护航天员的安全,设计师在返回舱的表面涂有一层“特殊”材料,当返回舱进入大气层与空气剧烈摩擦时, 该“特殊”材料会发生下列哪些物态变化( )A、熔化、汽化、液化 B、熔化、凝固、汽化 C、熔化、升华、凝华 D、熔化、汽化、升华2. 目前,格力等冰箱部分极冻室采用了“过冷水”技术,可以让“过冷水”在零下5度也不会结冰,这样将肉放在里面,既可以达到了冷藏保鲜的目的,又可以拿出来后快速切割,进一步方便了家庭烹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冷水比普通水的凝固点低 B、过冷水的密度大于普通水的密度 C、的过冷水处于固态 D、的过冷水处于固液共存态3. 某研究人员为了探究冰和水的体积与温度的关系,在一定环境下将1 g的冰加热,分别记录其温度和体积,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A、水凝固成冰时体积会变小 B、水和冰都遵从热胀冷缩的规律 C、温度高于4 ℃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密度越来越大 D、水有反常膨胀的现象,即在某温度附近升温时水的体积减小4. 根据以下几种物质的熔点,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物质
金
银
钨
钢
固态水银
固态氢
固态氦
熔点/℃
1064
1083
3410
1515
-39
-259
-272
A、电灯的灯丝用钨制成,不易熔化 B、纯金掉进铜水中会熔化 C、水银温度计在-40℃已经失效,不能使用 D、在-256℃时,氢气是固态5. 如图是自然界中关于水的物态变化过程及其对应的条件,其中由甲状态到乙状态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 B、升华 C、汽化 D、液化6. 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雪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B、“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清明时节雨纷纷”,雨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D、“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7. 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②夏天,自来水管“出汗”
③秋天,草丛上凝结出露珠
④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干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8. 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中的甲、乙和丙分别是水的三种状态,它们三者之间转化过程的吸热、放热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是水蒸气 B、由甲到丙是升华过程 C、露的形成是由甲到乙的过程 D、由乙到甲的过程有两种形式9. 水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通过吸热、放热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间转化,如图所示。已知甲是液态水,则( )A、乙是冰 B、丙是水蒸气 C、由丙到甲的过程放热 D、由丙到乙是升华过程10. 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 )A、B、
C、
D、
11. 物体M通过适当处理,出现三种常见的不同物态(甲、乙、丙),如图所示( )A、甲为气态 B、乙变丙需要吸收热量 C、丙变甲需要吸收热量 D、丙为液态12. 如图所示是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乙的熔点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B、甲对应石蜡,乙对应海波 C、甲在第10min时是固态 D、甲在ab段不断吸热13. 物质M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所示,其中由甲到乙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凝华 B、汽化 C、熔化 D、液化14. 水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通过吸热、放热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间转化, 如图所示。已知甲是水, 则( )A、乙是冰 B、由丙到甲的过程放热 C、由乙到丙是凝华过程 D、由乙到丙的过程物体内能增加二、填空题
-
15. 干旱时需要人工降雨,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干冰进入冷云层,就很快 成二氧化碳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于是空气中水蒸气便 成小冰晶,这些小冰粒下降遇到暖气流就 成雨点降落到地面三个空填物态变化名称。16. 2023年12月11日,保定迎来一次大降雪天气。为保证市民出行安全,环卫工人会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撒盐后冰雪熔点会(选填“提高”或“降低”),利于熔化和清除。如图所示,烧杯内盛有正在熔化的盐与冰水的混合物,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浸入其中,试管中的冰将(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试管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17. 在火箭升空的过程中,以(选填“飞船”或“发射塔”)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如图所示,物质M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则甲的物态为。18. 无论是盛夏还是寒冬,在装有空调的汽车玻璃窗上常附有小水珠,夏天(选择“内侧”、“内、外侧”或“外侧”)。冬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 (选择“内侧”、“内、外侧”或“外侧”)。北方冬天,窗户上的冰花是 (填一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19. 水的三种状态分别是、水和水蒸气。在大自然的水循环中,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变为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温度降低水蒸气成小水滴或成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20. 固态、液态和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如图是某种物质三种状态的微观模型,其中图乙表示物质的态,图甲状态为 态。21. 如图所示是水循环示意图。图中 ① 处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同时伴随着 (选填“吸“或“放“)热; ② 处水蒸气有的 形成小冰晶,有的 形成小水滴,形成干姿百态的云,同时伴随着 (选填“吸”或“放”)热; ③ 处温度较高时冰晶会 变成水滴,与空中下落的水滴一起形成雨。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运动着、变化着,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22. 如图是某一单元知识网络图,请按要求进行填空。(1)、在 A 处填写一种物体的状态:A(2)、物态变化 B 的过程是 。(填“吸热”、“放热”)(3)、填空:C (填一个自然现象),D (填物态变化名称)。23. 依据表中提供的数据(1个标准大气压下)可知:水银在-40℃时的状态是 (选填“固态”、“液态”或“气态”);酒精的凝固点是 ℃;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长城站的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可达﹣88.3℃,在南极长城站测量室外气温时应选用温度计(选填“酒精”或“水银”)。
物质
熔点
沸点
酒精
﹣117℃
78.5℃
水银
﹣38.8℃
357℃
24. 所有的气体都可以被液化,但每一种气体都有一特定的温度,在这个温度以上,无论怎样压缩,气体都不会液化,这个温度叫临界温度。临界温度是物质以液态形式出现的最高温度,各种物质的临界温度不同,有的高于常温,如水是374℃,酒精是243℃,因此在常温下它们通常以液态出现;有的低于常温,如氧是-119℃,氢是-240℃,所以我们时常认为它们是气态的。由以上知识可知:(1)、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和。(2)、氧气和氢气的混合物,采用降温液化的方法分离,首先液化的是。(3)、氧气的沸点是﹣183℃,氮气的沸点是﹣196℃,氦气的沸点是﹣269℃,采用液化空气提取这些气体,当温度升高时,液态空气汽化,首先分离出来的是。三、简答题
-
25. 夏天,小林为了解渴,从冰箱里拿出一支冰棒,小林发现冰棒包装纸上粘着白花花的“粉”;一剥去包装纸,冰棒就冒“烟”;他把这支冰棒放进茶杯里,不一会儿,茶杯外壁会出“汗”。请提出相关的物理问题并做出回答。
示例:
问题:冰棒包装纸上粘着白花花的“粉”是怎样形成的?
回答: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霜。
问题1:?
回答:。
问题2:?
回答:。
四、实验探究题
-
26. 某物理兴趣小组在学习物态变化知识时做了如下实验:(1)、如图甲所示,在密封的碘锤内放入适量的碘颗粒,将碘锤在热水中加热,你会看到碘锤内出现 , 这种物态变化叫做 , 这个过程需要 (填选“吸收”或“放出”)热量;停止加热,并给上方的顶部加几滴冷水,观察发现碘锤(选填“上”或“下”)端内壁出现碘颗粒较多。(2)、接着同学们利用干冰做了相关实验: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向水中放入一小块干冰,观察到水中很快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气,如图乙所示。水面上的大量“白气”是 (填“水蒸气”“小水滴”或“二氧化碳气体”),气泡的主要成分是 (填“白气”“二氧化碳气体”或“水蒸气”),此实验中杯中水温会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五、科普阅读题
-
27. 请你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海浩与海雾
2021 年 1 月 7 日受强冷空气影响,某地沿海地区最低气温﹣15℃左右。受冷空气影响,海面云雾升腾,宛若仙境。大海突然“开了锅”,一时间“海浩”的视频便在全国微信传开。网查,所谓“海浩”现象是在极寒天气中才会出现的一种奇观。当比海水温度低得多的寒冷空气流经温暖的海面,引起海水强烈蒸发,水气遇到强冷空气后迅速凝结为冰晶,呈现出“白茫茫云雾”的现象,形成了“浩气”。根据相关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和已有文献资料表明:过冷的水蒸气在有凝结核的情况下,﹣30℃以下可以凝结成冰雾, ﹣10℃以上凝结的都是水雾,﹣30℃至﹣10℃之间凝结的冰水混合雾。因此中国海洋大学气象学系海雾研究团队认为有关“海浩”现象是冰晶组成的说法,缺乏观测依据。 我国海洋大学的专家认为,此次出现的大气现象应当是海面的水气遇到冷空气后迅速凝结为微小液滴,漂浮于海面附近而形成雾,此次现象规范的名称应该是平流蒸发雾。
一个标准大气压
沸点/℃
凝固点/℃
酒精
78
﹣117
水
100
0
水银
357
﹣39
(1)、文章中描述的真正的“海浩”现象时水蒸气遇冷发生的 现象(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这种物态变化伴随着 的过程(填“吸热”或“放热”),“平流蒸发雾”是水蒸气遇冷发生的 现象(填写物态变化名称);(2)、电视台的新闻播报员在播报新闻时,说“1 月 7 日沿海地区最低气温为负 15 度左右”,小明认为播报员的语言不够科学严谨,“﹣15℃”应该读作;(3)、2021 年 1 月 7 日小明使用一支玻璃泡装有红色水的温度计测量当地室外的温度,没有成功.请你说说他测量失败的原因,并结合材料提出改进意见, 失败原因:; 改进措施: .六、综合题
-
28. 由于今年春季冷空气和暖湿气流的影响,这些天“回南天气”特别严重,每当“回南天气”到来时,家里的墙壁和地板,课室的玻璃窗、黑板和地板都非常潮湿,甚至会“出水”.(1)、关于这些“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出现在玻璃的内壁 B、这是一种液化现象
C、“水”的出现是汽化现象 D、“水”的形成要吸收热量
(2)、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这些“水”是如何形成的:(3)、物态变化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人工降雨时利用干冰 (填物态变化)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的温度降低最终形成降雨;夏天起风时,人感觉凉快是因为风加速了皮肤表面汗液的 (填物态变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