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07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为了纪念著名的物理学家欧姆,用他的名字作为单位的物理量是(  )
    A、电阻 B、电压 C、电功 D、电流
  • 2. 如图所示的三个轻质小球,a球带负电,则c球的带电情况是(  )

    A、b球一定带正电荷 B、c球一定带负电荷 C、c球可能带正电荷,可能不带电 D、无法确定
  • 3. 如图所示,以下发电方式中,不属于清洁能源发电的是(  )
    A、
    风力发电
    B、
    燃煤发电
    C、
    潮汐发电
    D、
    太阳能发电
  • 4. 如图所示,小明用手将排球向上垫起,排球离手后上升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受到向上的力 B、机械能保持不变 C、重力势能逐渐减小 D、动能逐渐减小
  • 5. “珍爱生命,安全用电”,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小明用湿的抹布去擦台灯 B、不能一边充电一边打电话 C、发现有人触电,应立即用手将其拉开 D、多个大功率用电器使用同一插座
  • 6. 在下列情况中,人对物体肯定做功的是(  )
    A、搬运工将货物从地面搬到高为1.5m车上 B、东京奥运会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时 C、足球被踢出后在草地上滚动的过程中 D、小明提着书包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行走
  • 7. 选取一根粗细均匀的铅笔芯,连接成图所示电路。固定左夹子,沿水平方向移动右端夹子,观察到小灯泡的亮度发生了变化,此实验可以说明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是(    )

    A、长度 B、温度 C、材料 D、横截面积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 8. 水烧至沸腾时,壶盖不断向上跳动,此过程中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  , 与汽油机的 冲程能量转化相同,在加热过程中水的比热容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9. 如图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 (选填“电流”或“电阻”)关系的装置;两个密封容器中空气的质量应  , 相同时间内电流通过电阻R2与R1产生的热量之比为 

  • 10. 如图所示是电子体重秤实物图和原理图,R1为压敏电阻,其阻值随人体质量的增大而减小,R2为定值电阻。体重表相当于一个 表(选填“电压”或“电流”),当测体重时,人的质量越大,体重表的示数越  , R1两端的电压越 

  • 11. 电动汽车在行驶时,电能主要转化为 ;而电动机产生的热量很难回收,这是因为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是具有 的。有人认为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可以使发电机发电,从而永远运动下去,这种说法违背了 定律。
  • 12. 核能属于 (选填“可再生能源”或“不可再生能源”)。核电站利用核反应堆中铀核 (填“裂变”或“聚变”)时产生的内能,通过汽轮机做功,带动发电机发电。用水做冷却剂给核反应堆的堆芯降温,其原因是水的 
  • 13. 如图甲所示电路中,电流表A1与A2指针指示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通过灯L1电流是 A,通过灯L2电流是 A。若L1灯丝断了,L2的亮度将 (选填“变亮”、“变暗”或“不变”)(不考虑温度对灯丝的影响)。

  • 14. 如图,这是一种塔式起重机,已知起重机上的滑轮组在匀速起吊660kg的物体时,其机械效率是60%,g取10N/kg。物体上升2m时,滑轮组所做有用功是 J,动滑轮总重力为 N(忽略绳重及摩擦);若增加起吊物体的质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作图题:本题7分。

  • 15. (2分)如图所示,有一个接线开关控制一只螺丝口白炽灯,请将它们合理地接入电路。

  • 16. 请根据图甲所给的电路图,将图乙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 17. (2分)在如图所示电路的“〇”里填上适当的电表符号,要求:闭合开关S,两灯均能发光。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 18.  

    (1)、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时测量工具必不可少。请写出一种这个学期所学过的测量工具以及测量的物理量名称。测量工具:;物理量名称:
    (2)、小明观察记录了家里本月末电度表的读数如图1所示,又在电费单上查到上月末电能表示数为83.4kW•h,小明家这个月消耗的电能为 kW•h,该电能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 A。
    (3)、如图2所示,图甲中电压表的分度值为 V,读数为 V;若使用前出现如图乙所示的情况,为了测量电压,应先进行的操作是 
  • 19.  小明同学在探究“不同燃料燃烧的放热能力”和“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他设计了如图甲、丙两组实验装置:

    (1)、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应选用(选填“甲”或“丙”)组器材;
    (2)、在甲组实验中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应加入初温和相同的水和煤油,实验中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的目的是:使水和煤油在相同时间内
    (3)、水和煤油温度随时间变化如图乙所示,根据图乙可判断出a物质是(选填“水”或“煤油”),煤油与水的比热容之比为
    (4)、如图丙组实验中,小明称取相等质量的水装入相同规格烧杯中。再取质量相等的酒精和碎纸片,放入两个燃烧皿中,直到酒精和碎纸片完全燃烧。通过比较(选填“加热时间”或“升高的温度”)来比较水吸收热量多少;
    (5)、小明认为通过实验数据能计算出酒精和碎纸片的热值。你认为他的计算结果与真实值相比(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 20. 现有两节新的干电池、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若干。在利用“伏安法”测量定值电阻R1阻值的实验中:

    (1)、请你按图甲所示的电路图,以笔画划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电路连接完整
    (2)、实验前为了保护电路,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端(选填“A”或“B”);
    (3)、闭合开关,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发现电流表始终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其原因可能是____(填符号)
    A、滑动变阻器断路 B、R1断路 C、R1短路
    (4)、排除故障后,当电压表示数为2.7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则通过R1的电流大小为。它的阻值是Ω。
    (5)、本实验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是为了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 21. 如题图所示是质量为50kg的小伟在单杠上做引体向上时的情景,他连续做5次引体向上花时间为12s,每次身体上升的高度为0.6m,用时约1s。g取10N/kg,求小伟:

    (1)、每次身体上升时平均速度;
    (2)、受到的重力:
    (3)、完成5次引体向上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
  • 22. 如图所示,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1阻值为20Ω,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A1的示数为0.5A,电流表A2的示数为0.2A。求:

    (1)、电源电压U是多少V?
    (2)、电阻R2的阻值是多少Ω?
    (3)、5min内电流通过R1产生的热量是多少J?

六、综合能力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空2分,共18分。

  • 23.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智轨”电车

     2023年9月6日下午,全球首列氢能源“智轨”电车(三编组)正式亮相马来西亚,这是我国全球首创、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绿色轨道交通工具。“智轨”电车以胶轮取代钢轮,无需铺设有形轨道,采用激光雷达感知技术、毫米波雷达感知技术等环境感知手段,获得安全防护信息。

    “智轨”电车(三编组)创新采用了70MPa储氢系统和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还配备钛酸锂电池,用于回收制动能量,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

    “智轨”电车部分参数如表:(三编组即三节车厢编组)

    项目

    参数

    车重

    满载

    51 吨

    最大载客量

    100 人/节

    300 人

    储氢罐

    每节编组

    1 个

    车轮

    每节编组

    4个

    续航

    满氢满电综合续航

    245 km

    锂电续航

    35km

    (1)、激光雷达感知与毫米波感知都是通过信号发射端向环境发射电磁波,然后信号接收系统接收到来自环境 (选填“反射”或“折射”)回来的信号而获得车辆周边环境的信息。
    (2)、“智轨”电车制动时,锂电池回收制动能量的过程是 能转化为电能,并最终转化为 
    (3)、若“智轨”电车(三编组)满载时,每个车轮接触地面面积为250cm2 , 则电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 Pa。
    (4)、已知某燃油公交车(满载60人),平均油耗为30L/100km,汽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2.5kg/L。某两地区相距为18km,若启用“智轨”电车(三编组)替代5辆公交车运送300人时,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为 kg。(只考虑单程)
    (5)、已知常温条件下,氢气在70MPa压强下的密度为39.00kg/m3 , 氢燃料的热值为1.4×108J/kg;若氢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为50%,能耗为3.6×106J/km,试估算“智轨”电车(三编组)三个储氢罐最多能储存 kg氢燃料,每个储氢罐的容积约为 L。
    (6)、在进行“智轨”电车续航测试实验时,电车分别以35km/h和70km/h匀速直线行驶7km,已知电机功率P与汽车速度v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速度35km/h匀速直线时电车的功率为 kW;35km/h和70km/h行驶时的能耗之比为 。(电车能耗指的是消耗的能量与里程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