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2.《孔雀东南飞》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07 类型:同步测试

一、语言文字运用1.根据下文,写一个“三段论”推理。

  • 1.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从遗传学的分离律观点看,纯种水稻品种的第二代是不会有分离的,只有杂种第二代才会出现分离现象。今年它的后代既然发生分离,那么可以断定去年发现的性状优异稻株是一株“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

    大前提:

    小前提:

    结论:

二、文言小题

  • 2. 下列加点词从词义上看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便可白公姥     ②贵贱情何薄      ③昼夜勤作息     ④蹑履相逢迎

    ⑤仍更被驱遣     ⑥我有亲父兄      ⑦何不作衣裳     ⑧逼迫兼弟兄

    ⑨勿复怨鬼神     ⑩否泰如天地

    A、①⑥⑧⑨/②③④⑤⑦⑩ B、①②④⑥⑧⑨/③⑤⑦⑩ C、①⑥⑧/②③④⑤⑦⑨⑩ D、①③⑥⑧/②④⑤⑦⑨⑩

三、小阅读

  • 3. 面对“被遣”,兰芝精心打扮,下列分析不属于“起严妆”作用的一项是(   )
    A、表明兰芝对焦仲卿的恋恋不舍,写出了她欲去而不忍离去的微妙心理。 B、表明兰芝不甘示弱,其严妆是对焦母无声的抗议与示威。 C、写出兰芝的美丽,突出她坚忍刚强、从容自如的性格。 D、预示兰芝已经做好了“举身赴清池”的准备。

四、文言文阅读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吏,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节选自《孔雀东南飞》)

    (1)、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仕宦于台阁 B、亦自缢于庭树 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D、何言复来还
    (2)、下列各项中对有关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红罗复斗帐”中“斗帐”,帐子像倒置的斗的样子,所以称为“斗帐”;“箱帘六七十”中的“帘”同“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B、“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中的“纨素”,洁白精致的绢;珰,耳坠。“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中的“床”这里指供人睡卧的器具。 C、“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中的“初七”指农历七月七日,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祭织女以乞巧。下九,古人以农历每月的十九为下九,这一天,妇女常置酒欢聚,嬉戏娱乐。 D、“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中的“人定”十二时辰之一,即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这里指夜深人静的时候。
    (3)、下列各项对原文所做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节选部分兰芝的诉苦,表现了她对仲卿的信赖,也交代了矛盾冲突的背景。仲卿求母失败,刘、焦之间的话别,反映了仲卿的无能、兰芝的软弱。 B、第2段写兰芝诉苦简练而有层次,意在反映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为故事的悲剧性蓄势,有利于激起读者对兰芝的同情。 C、第9段写兰芝临别“严装”,又用铺陈手法表现了兰芝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的性格。突出以兰芝的“精妙世无双”,又为下文太守的儿子求婚作了铺垫。 D、刘兰芝聪明、善良、爱劳动、重感情、忠于爱情。面对封建家庭制的专横和凶残,她无所畏惧。她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
    (4)、把阅读材料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②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5)、根据文本焦母所述的内容,请简要概括焦母驱遣刘兰芝的理由?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拙庵记

    宋濂

    京口徐君德敬,为中书勾管,居京师处一室,不垩不华,仅御风雨,环庋图书,置榻其中,宴坐诵古人言。宾客不交,请托不通,自号曰“拙庵”。袭封衍圣公鲁国孔侯希学,书“拙庵”字以遗之,德敬复征文于余。

    余,天下之拙者也。德敬岂若余之拙乎?世之人舌长且圆,捷若转丸,恣谈极吐,如河出昆仑而东注。余则不能。人问以机,以不知;人示以秘,瞪目顾视,莫达其旨;人之所嘉,余纵欲语,舌大如杵,不可以举;人之所讳,余不能止,开口一发,正触禁忌。他人有识洞察纤微,揭首知尾,问白意缁。未入其庭,已觇其形;始矙其貌,已尽其肺肝。福来荧荧,出身以承:祸方默默,预防而避匿。余梦梦不知,愦愦无所思。人之笑吾,吾以为喜;人之怒吾,吾径情而直趋。此二者,乃吾所大拙。德敬岂有之乎?

    然吾亦有不拙者。圣人既没千载,至今道存于经,岳海崇深,茫乎无涯,窅乎无涂。众人游其外而不得其内,舐其肤而不味其腴。吾则搜摩刮剔,视其轨而足其迹,入孔孟之庭而承其颜色。斯不谓之巧不可也。周公既亡本摧末弊而世以不治吾握其要而举之德修政举礼成乐备是不谓之巧不可也。而德敬岂有是乎?

    盖人有所拙者必有所巧,有所巧者必有所拙。拙于今必巧于古,拙于诈必巧于智,拙于人者必巧于天;苏、张巧于言而拙于道,孟子拙于遇合而巧于为圣人之徒,晁错号称智囊而拙于谋身。余诚乐吾之拙,盖将全吾之天而不暇恤乎人也。

    今德敬居位处势,诵古人之言而以拙自晦,其殆巧于天者欤?巧于智者欤?巧于古者欤?然则德敬之巧也大矣,过于人也远矣,乌可以不记?

    (节选自《宋濂散文选集》)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周公既亡本/摧末弊而世/以不治/吾握其要而举之/德修政举礼/成乐备/是不谓之巧不可也 B、周公既亡/本摧末弊而世/以不治吾/握其要而举之德/修政举/礼成乐备是/不谓之巧不可也 C、周公既亡本/摧末弊/而世以不治吾/握其要而举之德/修政举礼/成乐备是/不谓之巧不可也 D、周公既亡/本摧末弊/而世以不治/吾握其要而举之/德修政举/礼成乐备/是不谓之巧不可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京师,京城的统称。关于京城,古代还有都下、国都、都城、帝京、辇毂下等称呼。 B、衍圣公,孔子后裔的封号。汉朝孔子后代始有封号,宋仁宗确定改封世袭衍圣公。 C、谢,意为“推辞、拒绝”,与《孔雀东南飞》中“阿母谢媒人”的“谢”意思不同。 D、遇合,臣子逢到赏识自己、善用其才的君主。也指宾主相得甚欢,相遇彼此投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的“拙”首先是不善言辞,拙于表达,不能和别人顺畅交流,不会说别人爱听的话,甚至会因为不知禁忌而得罪人。 B、作者的“拙”还表现在缺乏见识上,不会像别人那样精明机敏,趋福避祸,而是如同生活在梦中一般,不会看人的脸色。 C、作者的“巧”在于对圣人之道的不懈追求,揣摩圣人之意,谨慎甄别选择,沿着圣人开辟的道路前进,探究儒学的真谛。 D、“巧”与“拙”的关系是辩证的,徐德敬的居处自称“拙庵”,其言行看似古拙实则大巧,体现的是超越常人的大智慧。
  •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颜率。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于齐。”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夫存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实也。愿大王图之。”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将以救周,而秦兵罢。

    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解之。”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颜率曰:“不可。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之下,沙海之上,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于叶庭之中,其日久矣。若入楚,鼎必不出。”王曰:“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颜率曰:“弊邑固窃为大王患之。夫鼎者,非效醯壶酱甄耳,可怀挟挈以至齐者;非效鸟集乌飞,兔兴马逝,漓然止于齐者。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颜率曰:“不敢欺大国,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齐王乃止。

    (节选自《战国策•东周策》)

    注①醯壶酱甄:醋瓶子或酱罐子。②漓然:流动的样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 B、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 C、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 D、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存危国”的“危”指危险,和《蜀道难》中“危乎高哉”的“危”取不同义。 B、“使陈臣思”的“使”指让,和《将进酒》的“莫使金樽空对月”的“使”取相同义。 C、“相保也”的“相”指相互,和《孔雀东南飞》中“好自相扶将”的“相”取相同义。 D、“疾定”的“疾”指快,和《屈原列传》中“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的“疾”取不同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颜率为了让齐国发兵救援东周,承诺将九鼎送给齐国,齐王非常高兴,马上同意了派遣五万大军救助东周,秦兵果然撤退。 B、当齐王准备向周君索要九鼎,让东周兑现诺言时,周君忧心忡,颜率再次请求出使齐国,并为周君解除了忧患。 C、颜率再次出使齐国,面对齐王,他首先主动表达对齐国相助之恩的谢意,接着表示东周愿意献九鼎给齐王。 D、颜率强调齐王提出的搬运九鼎路线的不可取及搬运艰辛等客观因素,致使齐王心悦诚服,自动放弃了谋取九鼎的念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鼎者,非效醯壶酱甄耳,可怀挟挈以至齐者。

    ②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

    (5)、凭借一人之力,化解国家危难,本文中颜率的说辨艺术和《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烛之武的说辨艺术有何相似之处。
  •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东轩记

    苏辙

    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泛溢,蔑南市,登北岸,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漘,水患尤甚。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种杉二本,竹百个,以为宴休之所。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暮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旦则复出营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每旦暮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以颜子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米盐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升斗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

    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睎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福,宜其不可得哉!

    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独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伏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

    (选自《古文辞类纂》,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 B、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 C、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 D、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败刺史府门”与“于是从散约败”(《过秦论》)两句中的“败”含义不同。 B、“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与“吾家读书久不效”(《项脊轩志》)两句中的“效”含义不同。 C、“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与“感君区区怀”(《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区区”含义相同。 D、“独幸岁月之久”与“幸可广问讯”(《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幸”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最初,作者想把东轩当作宴乐之所,特意种上了杉、竹;后来,每天出入时看到东轩只能哑然自笑,笑中含有苦涩之意。 B、之前作者难以理解颜回为何要受困于贫贱,认为这样的生活连看门人或打更人也不如;到了筠州后,才改变这一看法。 C、士人未听闻大道之前,易沉迷名利、儿女之乐;等到修炼成为有德者,才能真正拥有看轻贫困、傲视权势的颜氏之乐。 D、文章以建造东轩开头,以怀思东轩收尾,中间由自身不得安于东轩引出对颜回安于陋巷的议论,文脉贯通,思路严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

    ②使得归伏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

    (5)、苏辙觉得自己未能实现颜氏之乐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