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对环境的察觉(A卷)--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06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
1. 下列对人的嗅觉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不同的人的嗅觉敏感度相同 B、同一个人年龄越大,嗅觉敏感度越灵敏 C、人感冒时,嗅觉灵敏度不变 D、“久闻不觉其臭”说明人的嗅觉的适应性2.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总重量约占体重的16%,成人皮肤面积约为1.5~2平方米。下列有关人体皮肤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排汗和散热等不是皮肤的重要功能之一 B、指尖的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 C、手背上的神经末梢对热比较敏感 D、皮肤内分布着多种不同的感受器3. 我们在采坐电梯时会看到电梯楼层的按钮上有一些突起的小点点,那是专门为盲人所设计的盲文。盲人在按电梯楼层的按钮时,是通过皮肤中哪种感受器来接受刺激的 ( )
A、嗅觉感受器 B、触觉感受器 C、冷感受器 D、温感受器4. 现代社会里,养狗成为一种“时尚”,但遛狗伤人事故也时有发生,超声波驱狗器(如图所示)应运而生。实验结果显示对着狗一按开关,狗好像听到巨大的噪声而躲开,而旁边的人什么也没听见。以下分析中正确的是( )A、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小 B、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声波的频率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频率范围内 C、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 D、人什么也没听见,是因为它发出的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5.如图所示四个声现象中,哪两个可以用相同的声学知识解释(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丁6. 如图所示为耳的结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耳廓属于外耳,负责收集声波 B、鼓膜可以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C、耳蜗内充满了液体和听觉感受器 D、鼓室内的听小骨是固定不动的7. 彩色电视机的图像呈现出的五彩缤纷的画面是由红、绿、蓝三原色混合而成,红绿蓝三种色混合的情况如图所示,若电视机因故障缺蓝色,则电视机画面的色彩将( )A、偏白 B、偏红 C、偏黄 D、偏青8. 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A、图甲中,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B、图乙中,小孔成像活动中,所成的像为实像 C、图丙中,漫反射的光线虽杂乱无章,但是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图丁中,如果逐渐减小入射角,则折射光线将逐渐远离法线9. 平面镜前飞过一小球,小球的运动轨迹如上图所示,则它在镜中像的轨迹应为( )A、①→② B、①→③ C、④→② D、④→③10. 为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有一种眼镜的镜片可以改变(如图甲),它的改变是通过在透明的薄膜中注人或抽出光学液体来实现。图乙是某人看远处物体时的成像情况,此时该人的视力缺陷和矫正时应选择的镜片是( )A、近视眼,镜片Ⅰ B、近视眼,镜片Ⅱ C、远视眼,镜片Ⅰ D、远视眼,镜片Ⅱ11. 如图所示,小易利用激光灯、可折转的光屏、平面镜等器材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屏能显示光路,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B、将左侧光屏向后折转,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C、验证“光路可逆”时必须用两个激光灯 D、验证“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时,入射角不能为0°12. 去年,央视一套播放明星义演,资助聋哑人装人工耳蜗,对耳和听觉产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鼓膜、听小骨、咽鼓管和鼓室组成中耳 B、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 C、鼻咽部感染,病菌可通过咽鼓管引起中耳炎 D、遇到巨大声响时,张口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二、填空题
-
13. 小科做了一个小实验,他准备了三盆水,甲盆装10℃的水,乙盆装60℃的水,丙盆装30℃的水。先将左手放入甲盆,右手放入乙盆。一段时间后,两手同时放入丙盆,结果两手的感觉是左手感到 , 右手感到;说明感受器分别感受不同皮肤温度的刺激,且这些感觉形成于。14. 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如图所示,小明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声音的不同;但对于声音主要是由哪个物体发出的有所疑惑,于是他又找来了薄铁片、薄塑料片和薄木板,用相同的速度先后在梳齿上划过进行对比,发现声音的音色不同,据此判断听到的声音主要是由(选填“梳齿“或“硬卡片”)发出的。而人的听觉是在形成的。15.(1)、学习科学要学会利用书籍的信息进行反思,并从中获取新的信息。如关于声音的速度,课本上是这样描述的:15℃时空气中的是 340m/s”。从描述中反思,我们可以得到:声音的传播速度与和有关;(2)、现代城市主要街道上都会设置噪声监测设备。如图是一款电子噪声监测器,上面的数据单位是“分贝”,某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如图,这个数字表示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16.
一束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发生了光的色散现象,在光屏上依次出现了红、橙、黄、绿、蓝、、紫七种单色可见光;电视遥控器是利用不可见光(选填“红外线”或 “紫外线”)来遥控电视机的,遥控器不对着电视机,而是指向其他不同方向有时也能实现遥控,这是利用了光的(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
17.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中折射光线(用字母表示)是 , 反射角等于度。
三、解答题
-
18.
如图所示物体AB通过凸透镜所成正立、放大的像A′B′,请画出凸透镜的位置,并确定该透镜焦点F.
19. 完成如图所示的光路图。四、实验探究题
-
20. 小吴同学在整理七下科学实验的时候,重新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实验现象,他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按图甲所示,将轻轻接触悬挂在铁架台的轻质小球,悬挂小球的细线保持竖直状态;
②然后用小锤分别轻敲和重敲音叉,观察到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并听到重敲音叉时,响度更大。
(1)、小金认为小吴的实验步骤有误,应该先敲击音叉,然后再让发声的音叉贴近轻质小球,从科学合理的角度我们应该赞同 (选填“小吴”或“小金”)的方案。(2)、选择合理的方案后,观察到重敲音叉时,音叉发出的声音更响,小球被弹开的角度也越大,这个现象可以说明。(3)、通过观察小球被弹开的角度判断音叉的振动幅度,运用了哪一种科学方法?21. 在学习吉他的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以下猜想: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的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了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1,应选用编号为等三根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2,应选用编号为等三根琴弦进行实验。(2)、表中有的材料的规格还没有填全,为了验证猜想3,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编号G处填上所缺数据。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铜
60
0.76
F
铜
80
1.02
B
铜
60
0.89
G
铁
C
铜
60
1.02
H
纤维
100
1.02
D
铜
80
0.76
I
尼龙
100
1.02
E
铜
100
0.76
(3)、随着实验的进行,小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22. 在观察小孔成像特点时,小波发现:光屏到小孔的距离越远,所成的像越大,像的大小与该距离有什么定量关系?于是他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进一步探究:⑴用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拼装在纸板上,小波在A位置看到纸板上的字,如图甲所示
⑵将“F”字样纸板、带小孔的不透明纸板、半透明塑料板(光屏)依次置于光具座的A、B、C位置,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①给二极管通电,随即在光屏上呈现出“F”的像,小波从B位置观察到光屏上呈现的像是图丙中的(填写序号)。
②保持“F”字样纸板,小孔位置不变,只改变光屏到小孔的距离(像距),用刻度尺逐次测量像高,记录数据如表所示:
试验次数
1
2
3
4
像距v/cm
10.0
15.0
20.0
25.0
像高h/cm
2.2
3.3
4.4
5.5
根据表中的数据,请你用一个数学表达式来表示h与v的关系。
于是小波得出结论:小孔成像时,同一物体像的大小与像距成正比,你认为这一结论需要补充的条件是。
23. 墨子对小孔成像的研究比牛顿还要早2000年,墨子的研究表明:实验时像的大小不一。 那么,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某学习小组提出以下猜想:猜想1:与小孔的大小有关
猜想2:与白纸到小孔的距离有关
猜想3: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有关
他们用蜡烛、带小孔的硬纸板、白纸进行实验(如图甲所示)。
(1)、每次实验中白纸上都呈现的是的像。(填“倒立”或“正立”)(2)、为验证猜想 , 该学习小组的成员固定蜡烛、硬纸板和白纸的位置,更换使用如图乙所示3种硬纸板(孔径为1mm、2mm、3mm)依次进行实验,发现像的大小相同。(3)、学习小组在验证猜想3后,将实验结果记录在下表中。实验次数
蜡烛到小孔的距离(cm)
白纸到小孔的距离(cm)
白纸上像的大小
1
5
10
大
2
10
10
中
3
15
10
小
问:①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
②根据表格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
24.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玻璃时都会发生折射现象,但是水和玻璃的折射情况会相同吗?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华选择了光屏、透明玻璃砖、水槽、激光电筒等器材进行实验。他在光屏上画出互相垂直的NN’和MM’两条线段并相交于O点,如图甲所示。(1)、小华将玻璃砖的一个表面与MM’齐平放置,让激光电筒发出的光线从A点到O点入射,他看到了如图乙所示的光路(AO、OC为同一直线),你认为出现光线OC是因为 所致,鉴于本实验的目的,此时最应该记录的两条光线是 。(2)、接下来他要观察光从空气中进入水中的情况,他将光屏竖直放入水槽中,(使线段MM’水平)并向水槽中慢慢注水至水面与MM’齐平,入射光线应从A点向O点射入,这是为了保证 , 其实本实验小华还考虑了入射光线所在一侧的 相同。(3)、小华最终在光屏上记录下了如丙所示的光路图(OE为水中的折射光线)通过分析光路,你认为玻璃和水这两种介质对光的偏折能力较强的是 。(4)、若激光以相同的入射角分别从玻璃和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则 射出的折射光线更远离法线。25. 如图所示,小科用自制的水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向水透镜里注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小;当从水透镜里抽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大。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水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光斑,则此时水透镜的焦距为8cm。实验前,应调节烛焰、水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2)、小科移动蜡烛、永透镜和光屏至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利用此成像特点可制成(填“照相机”或“投影仪”);若仅将蜡烛和光屏对调,则在光屏上(填“能”或“不能”)看到清的像。(3)、在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场景下,小科把自己的眼镜给水透镜“戴上”(如图丙所示),当从水透镜中抽出适量的水后,他发现烛焰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由此判断小科同学戴的是(填“近视”或“远视”)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