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06 类型:期末考试

一、活学活用我会选

  • 1. 方智在同样高度,用不同镜片的放大镜观察科学书上的文字,结果发现:通过( )镜片观察时看到的字最大。
    A、 B、 C、
  • 2. 方智用两个放大镜制作简易显微镜,应该按怎样的顺序完成制作?( )

    ①用一个放大镜看到清晰图像后,在下面放入另一个放大镜并保持平行

    ②准备两个不同倍数的放大镜

    ③上下移动第二个放大镜,调整两者之间的距离

    ④将调整好距离的两个放大镜用纸筒固定

    ⑤找到物体最大最清晰的图像

    A、②④①⑤③ B、②③①④⑤ C、②①③⑤④
  • 3. 方智先用放大镜观察科学书上的文字,再用同样的放大镜制成简易显微镜观察同一行字,他看到的结果是( )
    A、用简易显微镜观察到的图像更小,视野更小 B、用简易显微镜观察到的图像更大,视野更小 C、用简易显微镜观察到的图像更大,视野更大
  • 4. 方智用显微镜观察池塘水,发现并记录了几种微生物,下面哪个是草履虫( )
    A、 B、 C、
  • 5. 方智跟小组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了人体不同部位的细胞标本,并相互交流认识。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是由同一种细胞组成的 B、人体是由不同的细胞组成的 C、人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
  • 6. 方智通过观察和查阅资料认识到:微生物跟人类生活密不可分。下面哪种微生物对人有害?( )
    A、面包里的酵母菌 B、面包里的霉菌 C、酸奶里的乳酸菌
  • 7. 林巧根据自己的认识和有关资料用泡沫球、铁丝做了一个地球模型(如图1),用各种颜色表示各种地形和水域,并借助地球模型探究地球运动的秘密。

    (1)、林巧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有些地球知识很难用图1所示的地球模型来直观表示,例如( )
    A、地球表面有陆地和海洋 B、地球绕地轴旋转 C、地球内部最里一层叫地核
    (2)、林巧用模型来模拟昼夜交替现象(见图2)。他先将手电筒的光照射到地球模型上,然后拿着手电筒绕着地球模型转一圈,地球模型“△”处模拟出的现象是( )
    A、昼夜交替 B、始终是白天 C、始终是黑夜
    (3)、林巧用手电筒照射地球模型并绕地球模型转动,近似模拟哪种学说?( )
    A、地心说 B、日心说 C、上帝创世说
    (4)、如图2所示,林巧用手电筒照射地球模型,并保持不动,用手拨动地球模型绕铁丝转动,在“△”位置处模拟出的现象是( )
    A、昼夜交替出现 B、始终是白天 C、始终是黑夜
    (5)、林巧用手自左向右拨动地球模型绕铁丝转动,这一操作过程模拟的是下列哪种情况?( )
    A、地球自西向东公转 B、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C、月球自东向西自转
  • 8. 林巧在地球仪上标出了三个城市的位置(如图),哪一个城市会最先迎来黎明?( )

    A、乌鲁木齐 B、银川 C、北京
  • 9. 方智喜欢探究工具里面的科学道理,并尝试着使用各种工具做一些有趣的事情。
    (1)、方智喜欢吃核桃,要完整快捷的取出核桃仁,他应该选择上图中的哪种工具?( )
    A、工具1 B、工具2 C、工具3
    (2)、方智用工具1来撬动同一块大石块,下面三种用法哪一种最省力?( )
    A、 B、 C、
    (3)、方智使用“工具3”来切水果很省力,下面正确的解释是( )
    A、刀刃和刀柄组成杠杆,所以能省力 B、刀刃和刀柄组成轮轴,所以能省力 C、刀刃是个斜面,所以能省力
  • 10. 下列三种工具,哪一种同时具有杠杆和斜面的作用?( )
    A、核桃夹 B、小刀 C、剪刀
  • 11. 方智利用斜面将货物从车上搬运到地面。下面哪个斜面上的重物最容易自动滑到地面上?( )
    A、 B、 C、
  • 12. 方智帮助图书馆运书,下面哪种运输方式既省力又方便操控?( )
    A、 B、 C、
  • 13. 方智模拟外科手术,用剪刀剪开网线的塑料外皮,并确保开口较小,下面哪种剪刀更适合完成这项任务?( )
    A、解剖剪 B、裁衣剪 C、园艺剪
  • 14. 方智想体验一下活字印刷,应该按照下面哪一种步骤来操作?( )
    A、检字→拓印→刷墨→晾制 B、拓印→检字→刷墨→晾制 C、检字→刷墨→拓印→晾制
  • 15. 同样的一首古诗,方智用活字印刷拓印,林巧用手工抄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活字印刷使用材料工具多,完成大量印刷任务效率低 B、手工抄写灵活,不容易出错 C、活字印刷适合大量印刷,节省人力
  • 16. 林巧调查了燃油汽车、电动车、磁悬浮列车等交通工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磁悬浮列车不需要消耗能量就能行驶 B、燃油汽车的能量由电瓶提供 C、车辆行驶所用的能量是机械能,是由不同形式能量转化而成的
  • 17. 林巧在爸爸协助下调查家中用电器的耗电情况。她通过阅读资料得知,厂家都会在电器说明书或铭牌上标明“功率”,来表示1小时内消耗能量的多少。下列用电器中,每日耗电量最大的是( )

    电器名称

    功率(瓦)

    每天使用时间(小时)

    电灯

    100

    3

    电冰箱

    120

    24

    电水壶

    1500

    1

    A、电灯 B、电冰箱 C、电水壶
  • 18. 林巧用以下材料进行实验,探究电能和磁能的关系处。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当开关闭合时,两个实验中的磁针都会发生偏转 B、图1中的小灯泡可以使磁针偏转更明显 C、按照图②进行实验,必须要及时断开开关,保护电池
  • 19. 林巧想让磁针偏转的角度更大一点,以下方法可行的是( )

    ①增加串联电池的个数

    ②增加串联灯泡的个数

    ③将通电导线做成通电线圈

    ④增加小磁针个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 20. 林巧自制了一个电磁铁,当闭合电源开关时,铁芯就能吸起小铁圈。这个现象说明( )
    A、电能可以转换成磁能 B、磁能可以转换成电能 C、电能可以转换成动能
  • 21. 林巧为了让电动机运动的更快,就想拆解并改装里面的小电动机。下面哪种改装方案是不可行的?( )
    A、更换一块磁力更强的磁铁 B、改变磁铁的磁极 C、减小磁铁和线圈间的距离
  • 22. 林巧查阅资料,对人类利用能源有了新的认识,纠正了以前的一些错误认识,例如( )
    A、自然界最大的能量来源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 B、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将能量转化并储存在植物中 C、人跑步、跳绳等运动需要的能量最初是来源于太阳
  • 23. 林巧通过调查发现:多种形式的能可以转化为电能,用来发电。例如( )
    A、利用手摇发电机发电,经过了化学能、机械能的转换 B、太阳能电池是利用太阳的热能推动发电机发电 C、普通电池是将煤炭中的能量通过碳棒储存在电池中

二、探究实践我会用。

  • 24. 方智和同学一起用放大镜观察细胞。
    (1)、方智准备制作一个洋葱表皮细胞玻片进行观察,下面的六个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④给洋葱表皮标本染色⑤用吸水纸吸多余液体⑥展平洋葱表皮标本

    A、②①⑥③④⑤ B、⑥②③⑤④① C、①⑥②④⑤③
    (2)、为了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用下面哪种操作方法获取的洋葱表皮才能保证观察结果清晰?( )
    A、用指甲挖取洋葱表皮,制成标本 B、把洋葱表皮连同洋葱肉制成标本 C、用刀片在洋葱表皮上划“井”子,用镊子撕取洋葱表皮,制成标本
    (3)、方智使用显微镜,通过规范操作,已经能清楚地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出现在视野里。他应该按照下面哪种操作方法做好观察和记录?( )
    A、左眼注视目镜内的细胞,记住形状结构,眼睛离开目镜,画出细胞 B、两眼自然睁开,左眼注视目镜内的细胞,右眼看着记录单画出细胞 C、右眼注视目镜内的细胞,记住形状结构,离开目镜,画出细胞
    (4)、下面哪一幅图是方智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 )
    A、 B、 C、
    (5)、请看图,方智要把图像移到显微镜视野的中央,玻片标本应该向哪个方向移动?( )

    A、右上方 B、左上方 C、左下方
    (6)、方智根据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玻片的经验,制作一个玻片观察水中的微生物。要想观察到微生物,他应该挑选哪里的水最合适?( )
    A、刚开封的瓶装饮用水 B、蒸馏水 C、池塘里的水
    (7)、方智在制作水中微生物玻片的过程中,先在载玻片上放少量脱脂棉纤维,再在上面滴一滴水,盖上盖玻片。放脱脂棉纤维的目的是( )
    A、给水中的微生物喂食,防止它饿死 B、用棉花纤维限制微生物的活动,方便观察 C、吸收一部分水,微生物显得更清晰
    (8)、方智仔细观察水中的微生物,下面哪个描述能说明它们是生物?( )
    A、它们的个体有大有小 B、它们在水里游动,反应快 C、它们的形状多种多样
  • 25. 我们在晴天的日子里经常会看到:同一地点,太阳的位置不同,影子也不一样。林巧和同学一起做模拟实验,观察影子的变化。

    (1)、林巧用手电筒分别在不同位置照射“小房子”,来模拟日影的四季变化(如图1)。她们观察比较后发现:不同季节的日影长短情况是怎样的?( )
    A、夏至影子最长 B、冬至影子最短 C、春分、秋分影长居中
    (2)、为了观测一年中不同季节影子的长短变化,我国古人还发明了一种观测工具,它是( )
    A、日晷 B、圭表 C、地动仪
    (3)、林巧查阅地球公转的资料(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24小时 B、地球公转的轨道是圆形 C、地球公转的时候地轴是倾斜的
    (4)、林巧模拟北京在不同季节日影的长短,发现地球公转到B位置时日影最短。这时模拟的是什么季节的影长?(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5)、方智发现有些动物的身体特征和习性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下面哪种现象不属于这种情况?( )
    A、刺猬在冬季需要冬眠 B、北极狐的毛在冬天会变成白色 C、公鸡在天亮的时候会打鸣
  • 26. 林巧和同学用电池、导线、铁芯组装成不同的电磁铁进行探究实验,如图。

    (1)、林巧想研究电磁铁磁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下面哪个现象最适合用来做为证据?( )
    A、电池发烫的程度 B、小磁针偏转的方向 C、吸引大头针的数量
    (2)、林巧将一个小磁针的N极靠近①中电磁铁的下端,结果发现N极被推开了,她判定①中电磁铁的上端是( )
    A、N极 B、S极 C、证据不足,无法判断
    (3)、林巧想探究电磁铁的南北极是否与电池的方向有关。他应该选择用( )进行实验。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4)、林巧选取实验①和实验③的装置进行实验,他探究的问题是( )
    A、电磁铁的磁性强弱是否与线圈匝数有关 B、电磁铁的磁性强弱是否与电流强弱有关 C、电磁铁的磁性强弱是否与电流方向有关
    (5)、林巧和小组同学完成了“电磁铁的磁性强弱是否与线圈匝数有关”的实验,得到如下实验结果。她们下面对实验的分析和推测,哪一项是没有说服力的?( )

    线圈的匝数(圈)

    15

    30

    45

    60

    吸引大头针的数量(个)

    12

    17

    25

    9

    A、该实验应该保证电流大小、铁芯粗细、导线粗细等条件相同才公平 B、60匝线圈的电磁铁吸引大头钉的个数变少,可能与电池的电量减少有关 C、将线圈匝数分别改为25、26、27、28,吸引大头针的数量相差会更大
  • 27. 重大的发明和技术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和变化。

    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距今七千年的时候,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使用磨制的石器来耕地,种植水稻。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拥有青铜冶炼(yěliàn)的技术。西周时期,农民已经在使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进行耕种。随着冶铁技术逐渐成熟,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更加锋利的铁农具。战国时期,由于冶铁工艺更加成熟,比起青铜的冶炼更为简单,铁农具的成本下降,使用范围扩大,农作物的产量显著提高。

    (1)、请阅读材料,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农用工具的整个演变过程。(可以用“→”来辅助表达)

    (2)、请结合以上资料(或平时的学习、生活),举例说明自己对“工具与技术”的理解(或运用工具技术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