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同步练习(培优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05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惊骇(hài) 孤孀(shuāng) 疮疤(chuāng) B、掳去(lǔ) 惧惮(dàn) 憎恶(zèng) C、絮说(xù) 诘问(jié) 霹雳(pī) D、烦琐(suǒ) 粗拙(zhuō) 震悚(sǒng)2.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木兰诗》是我国北宋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选自郭茂倩编写的《乐府诗集》。 B、中国古代称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如“孤常读书”中的“孤”是古时王侯的自称,“卿今当涂掌事”中的“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C、《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表达了作者对阿长这位劳动妇女真诚的怀念。 D、《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史书。3.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与《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乐府”本是官署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集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后来发展为一种诗歌体裁。 B、《邓稼先》一文中,作者杨振宁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同窗五十载的友谊为情感积淀,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 C、《老山界》是无产阶级革命家陆定一回忆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老山界的经过,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D、《阿长与<山海经>》、《台阶》、《老王》的作者分别是鲁迅、李森祥、杨绛,文体都是散文,都是述说小人物的故事。4. 下列语法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乌当区永乐乡的桃花很美丽。”“这段旅程美丽了我的心情。”两句中的两个“美丽”都是形容词。 B、“她生得黄胖而矮”这个句子的补语是“黄胖而矮”。 C、“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句中“在你怀里”是状语。 D、“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句子的主干是“长妈妈是女工”。5. 选出下列各句中使用比喻的一项是( )A、我已经困软得像一团棉花了。 B、那笑声里,仿佛带着一点“非日本”的什么东西。 C、我的鼻子陡然一酸,像要哭出来。 D、他长得很像他哥哥。6. 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开头) B、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拟声词,形容细碎的说话声) C、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大家) D、我惧惮她什么呢!(害怕)7. 下列语句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份试卷中的第1小题他花了10分钟时间才完成,真是小题大作。 B、篮球比赛输了,不要怨天尤人 , 而要吸取教训,提高技艺。 C、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终于登峰造极 , 在山顶欣赏到了美好的景色。 D、黄山的石、雾、松是大自然的造化,无一不巧夺天工 , 令人赞叹不已。8. 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是( )A、我国登山运动员不顾暴风雪的袭击,终于登上珠穆朗玛峰最高顶峰。修改:删去“最高”或删去“顶”。 B、从这件小事中,说明了一个大问题。修改:删去“从”和“中”。 C、一个“人人争三好”的热潮正在我校展开。修改:将“展开”改为“开展”。 D、迎面吹来一股寒风,不禁使我打了个寒噤。修改:将“不禁”放在“打”前面。9. 班队开展了“集文常,拓视野”知识竞赛,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时,常用“家”“令”等谦辞,如家父、家母、令弟、令妹等。 B、《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写的一篇怀念保姆的文章。文章通过对阿长的一些琐事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她的怀念。该文选自小说集《呐喊》。 C、中国传统历法常用干支纪年法表示年份,今年按照此方法计算应该是农历辛丑年。 D、北宋史学家司马迁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课文《孙权劝学》就节选自该作品。
二、语言表达
-
10. 某班同学根据课堂所学的鲁迅作品,开展了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也参与进来。(1)、【活动一:经典重温】
读完经典文学作品,总有一些场景、 一些情节、 一些人物的言行留在我们的心里,挥之不去。请你选择一篇鲁迅的作品,就其中你最难忘的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一句话。
示例:四本小书,寄托怀念感激。(《阿长与<山海经>》)
(2)、【活动二:薪火相传】鲁迅去世后,不少青年学生自发地来到鲁迅墓前,挥泪宣誓:“先生,没有死;青年,莫彷徨!花谢,种子在,撒播在青年的脑海。”本周,班级要出一期主题为“花谢,种子在”的黑板报,请你也来投稿。要求;结合《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用凝练的语言谈谈鲁迅作品在你心中播撒下的“种子”。
11. 仿照例句,对某一文学作品写几句描绘的话。
例句:《山海经》—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三、现代文阅读
-
1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世间最贵的书
崔相珍
①五六岁的时候,父亲教我认识了200多个汉字,还把他用过的第一册语文教材送给了我。母亲找出哥哥用旧了的蓝粗布书包,仔细地缝上了两个新补丁,又帮我把语文课本里的粉笔末儿抖搂干净,装进书包里。
②我如获至宝。跟着父亲去学校的时候,他的学生们在教室里大声读书,我坐在门槛上,捧着书小声咕哝。跟着母亲下地干活的时候,我背着书包,坐在细瘦的田埂上,读书给花听。碰到不认识的字,就飞快地跑到母亲身边求教。哥哥在大槐树下写作业的时候,我也找根小树枝,在平整的地面上歪歪扭扭地写字。在菜园子里忙活的父亲看着我笑,在大槐树下的柴灶边做饭的母亲也看着我 地笑了。
③自从有了自己的书,我就知道我不是个笨孩子。在父亲母亲不断的表扬里,我简直是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读书。我反复地读着父亲送的这本旧书,直到上了小学一年级,老师给我发了新课本,我才把它放进了母亲的大木箱里。
④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去县城里培训学习的父亲,用一天的饭钱,给我换回来一本旧书——《在人间》。为了让我能够真正地读懂这本书,父亲给我讲了高尔基的故事。
⑤童年的高尔基,可怜又坚强的阿廖沙,都让我心疼不已。许多个安静的夜晚,躺在温暖的土炕上,我常常在心里对自己说:“你有父慈母爱,可以无忧无虑地上学读书,真的很幸福很快乐,你必须努力上学,好好读书!”可是初中二年级第二学期刚开始,因为家里发生变故,一心想着考中专考大学的我无奈辍学了。
⑥在玉米拔节抽穗的初夏时节,我背着一个大编织袋,踏上了去城里的路。临行的前一天晚上,母亲连夜为我缝制了一个新书包,父亲把我刚发的语文、数学和英语课本装进书包,又把那本《在人间》也装进了书包。在轰隆隆的火车上,我的耳边一直回响着父亲的话:“兰,想家的时候,就读书吧!”
⑦在外打工的日子里,我一直牢记着父亲的话。累了,读书;苦了,读书;想家了,读书。在不断读书的过程中,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梦想,开始练习写作。16岁那年,我写了两篇文章投了出去。一个多月以后,我收到了编辑老师手写的退稿信。文章虽然被退稿了,我却因为那封退稿信高兴了好长一段时间。我把编辑老师的嘱咐和鼓励牢牢地记在了心里,不再投稿,而是踏踏实实地读书学习。只读书不投稿的日子,我一直坚持了30年。
⑧2016年底,我重新拾起最初的梦想,刚刚开始投稿的时候,屡次碰壁,但我没有放弃努力,当我的文章一篇篇在报刊上发表时,我开心得像个没有长大的孩子。
⑨当我捧着刚刚收到的、崭新的山东省作协会员证给父亲看时,满眶泪水的父亲,在卧室的床头柜里,拿出一本用红绸布包着的旧书,颤抖着双手递给了我。红绸布里包着的,是我只学到了第8页的“初中第四册历史课本”。课本的封面上,有我认认真真、一笔一画写下的名字。
⑩这本父亲精心保存了36年的旧书,定价虽然只有3角8分钱,可是在我的心里却是这个世间最贵的书。
(有删改)
(1)、请你以“书”为线索,围绕“我”与父亲之间的故事,将文章的主要情节补充完整。父亲送“我”他用过的第一册语文教材→→→父亲拿出所珍藏的“我”的旧书。
(2)、揣摩下列语句,根据括号内的要求回答问题。①在大槐树下的柴灶边做饭的母亲也看着我地笑了。(在横线上补充形容母亲“笑”的神态的词语,并说明理由)
②自从有了自己的书,我就知道我不是个笨孩子。在父亲母亲不断的表扬里,我简直是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读书。(体会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3)、根据上下文,揣摩退稿信的内容,以编辑的口吻把他想说的话写下来。(不少于40字)(4)、本文最后一段与链接材料都写到了“书”,试分析两者情感表达的侧重点有何不同。链接材料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节选自《阿长与<山海经>》)
四、微写作
-
13. 写作训练
【写法借鉴】本文中对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别具特色。如元旦时,作者通过“伸出……按住……惶急……”“摇……笑……塞……”这些动作的描写和“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等充满欢欣和热情的语言,写出了她真诚的祈求,表现了她善良而迷信的一面。
【片段仿写】请你仔细观察一个人吃饭的样子,提炼出最富个性的动作,描写这个人的吃相。(150字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