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同步经典题(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05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八股之害等于焚书”是说明二者都( )
    A、引发了文字狱 B、削弱了儒学地位 C、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D、损害了国家统一
  • 2. 明太祖在位期间通过廷杖大臣、废丞相、设锦衣卫、惩治贪赃枉法的元勋等……正是由于这些举措,使得明朝276年时间内,没有外戚专权或军阀割据,党争现象亦未形成似唐末党争的祸乱。这段材料说明( )
    A、强化君权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稳固统治 B、明太祖在位时期君主权力发展到了顶峰 C、明太祖在位时期社会安定国家长治久安 D、明朝时期的大臣权力过大危害国家统治
  • 3. 明太祖曾说:“今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可见其废除宰相的主要目的在于(    )
    A、提高效率 B、强化皇权 C、控制军权 D、制约地方
  • 4. 明朝的商品经济相当活跃,许多富人携带重金,积极从事商贸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一批以地域为核心的商人集团,这些人称为( )
    A、商帮 B、举人 C、贡生 D、机户
  • 5. 朱元璋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与下列哪一举措有关?( )
    A、设立锦衣卫 B、设立东厂 C、创立内阁 D、废除丞相
  • 6. 玉米、甘薯、马铃薯等大家熟悉的高产农作物是明朝时从国外引进的。这些农作物的原产地是

    ( )

    A、欧洲 B、美洲 C、非洲 D、亚洲
  • 7. 明太祖时,大臣的进谏如果触怒了皇帝,或是大臣有过失,就要在殿廷上或午门外受到廷杖的处罚,被锦衣卫用木棒当众打屁股。这反映明朝( )
    A、强化皇帝权威 B、加强地方控制 C、完善监察制度 D、缓和君臣矛盾
  • 8. 明朝规定科举考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五经命题试士,其实质是为了( )
    A、加强思想控制,强化君权 B、使考试更规范、更科学 C、选拔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D、鼓励考生独立思考
  • 9. 明朝设立了五军都督府,都督由皇帝亲选,各都督府负责军队管理,有统兵权但无调兵权。兵部有调兵权但无统兵权,而且调兵需要有皇帝的命令。这反映了明朝( )
    A、君主权力的强化 B、废除了宰相制度 C、边患的日益严重 D、军队的战斗力强
  • 10. 明朝的科举制度“只强调儒家价值观,以牺牲科学、技术、商务和工业等知识为代价,奖赏在文学和人文领域上的成就。”此材料反映了这一制度(  )
    A、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B、不利于皇权的加强 C、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D、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
  • 11.  “考试的全部内容只能出自宋儒朱熹注释四书。特别是在1487年以后,所有文章都要按照八股文的格式来写……”科举制度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上述的科举特征属于(  )
    A、唐代 B、宋朝 C、明代 D、清朝
  • 12.  北京和南京成为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了数十座大的商业城市,出现了著名的商帮,如晋商、徽商等。材料主要描述了明朝商品经济活跃的(  )
    A、背景 B、表现 C、经过 D、影响
  • 13.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在地方取消了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在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并将原来的大都督府分设为五军都督府。这些措施最突出的特点是(  )
    A、强化特务统治 B、权力的分散与制衡 C、重文轻武 D、禁锢思想自由
  • 14.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是说二者都( )
    A、削弱了儒学地位 B、禁锢了人们思想 C、损害了国家统一 D、引发了农民起义
  • 15. 《一口气读完大明史》向读者介绍了汉族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270多年的历史波澜。在此书中,我们可以欣赏到____开国立业的风采。( )
    A、刘邦 B、李世民 C、朱棣 D、朱元璋

二、材料分析题

  •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xiéháng,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材料二:行省长官“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掌管)之”。

    材料三:如下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太祖对丞相制度的看法。为此他是怎样做的?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元朝的行省制度有何弊端?为改变这一弊端,明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明朝官制改革的影响。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顾炎武为什么要抨击科举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