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阳江市阳春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05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下列历史典故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刻舟求剑 B、凿壁偷光 C、司马光砸缸 D、钻木取火
  • 2.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两个分子的是(   )
    A、Ca2+ B、NO2 C、2CO D、2Cl
  • 3.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下列不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
    A、N B、C C、Fe D、He
  • 4. 我国对相对原子质量测定做出了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
    A、张青莲 B、屠呦呦 C、杨振宁 D、钱学森
  • 5.  生机勃勃的地球离不开空气,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稀有气体可用于霓虹灯的制作 B、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C、SO2排放是导致酸雨的原因之一 D、PM2.5的含量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 6. 中学生要有一定的消防安全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家中燃气泄漏要立即开灯检查 B、进入久未开启菜窖前做灯火实验 C、在加油站吸烟可能会引发爆炸 D、发生火灾逃生时,不能乘坐电梯
  • 7. 项目学习小组在阳江市的母亲河——漠阳江,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江水,在实验室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部分实验操作如下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

    (1)、实验要有安全意识。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
    A、将用剩的药品随意丢弃 B、加热试管中的液体药品时,试管口向着同学 C、实验时品尝瓶中的蔗糖 D、酒精洒出在桌面燃烧起来,立刻用抹布扑盖
    (2)、提倡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用淘米水浇花 B、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C、使用节水龙头 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增加粮食产量
    (3)、上图所示操作过程中,错误的是(    )
    A、操作I: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处,防止滤纸破损 B、操作Ⅱ:需处理的水应从a端进入,增强吸附效果 C、操作Ⅲ:需将蒸馏瓶放在陶土网上加热,使受热均匀 D、取经操作II后的江水于试管中,加入肥皂水振荡,若产生较多浮渣,则该水是硬水
  • 8. 阳江的海水中含有较多的氯化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海水是混合物 B、氯化钠由氯化钠分子构成 C、氯化钠的化学式NaCl D、氯化钠是化合物
  • 9. 下列劳动实践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

    选项

    劳动项目

    涉及到的化学知识

    A

    将自来水煮沸后饮用

    煮沸能降低水的硬度

    B

    关闭燃气阀门,火焰熄灭

    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C

    用水银体温计测量家人体温

    汞原子受热体积变大

    D

    用墨书写字画

    常温下碳元素化学性质不活泼

    A、A B、B C、C D、D
  • 10. 用Pt-Rh合金催化氧化NH3制NO,其反应的微观模型如图①,生成物中含氮元素物质的产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H3制NO,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化学反应前后Pt-Rh合金的质量发生改变 C、400℃时,生成的产物只有N2、NO D、Pt-Rh合金催化氧化NH3制NO,适宜的温度为800℃
  • 11. 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请根据题意完成下面小题。
    (1)、“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了星载铷原子钟,使得时间精度更高,铷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铷位于第五周期 B、原子核内有37个中子 C、Rb+核外电子数为37 D、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g
    (2)、去年我国科学家实现二氧化碳到葡萄糖和油脂的“人工合成”。合成过程中发生的一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B、反应中甲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反应前共有两种氧化物 D、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
  • 12. 科学的方案设计是达到实验目的的前提。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比较蜡烛火焰各层温度

    探究MnO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实验设计

    选项

    A

    B

    C

    D

    A、A B、B C、C D、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

  • 13. 典籍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财富,蕴含很多化学知识与方法。
    (1)、《本草纲目》中记载制造烧酒的方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涉及的实验操作类似于基本实验操作中的:
    (2)、《汉书·食货志》记载了酿酒的方法“用粗米二斛,曲一斛,得成酒六斛六斗”。从“粗米”到“得酒”发生了(填“缓慢”或“剧烈”)氧化。
    (3)、《汉书地理志》中记载:“豫章郡出石可燃,为薪”,这里的“石”就是煤。用扇子扇煤炉火焰,火越扇越旺的原理是
    (4)、《石炭》中记载:“投泥泼水愈光明”,指的是在高温条件下,炭能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和另一种可燃性气体,使得燃烧更旺,则生成的另一种可燃性气体的化学式是
    (5)、《周礼·考工记》记载了沫帛的方法。“淫之以蜃”即利用“蜃灰(主要成分为CaO)”与水反应生成Ca(OH)2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反应过程会(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 14. 【科普阅读】

    材料1:神舟十六号航天员在进行“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时,介绍了梦天实验舱、做了球形火焰、奇妙“乒乓球(水做的)”等实验。梦天实验舱里的一个仪器“太空安瓿”,装有硒化铟(化学式In2Se3),这是新一代新型半导体材料。在做“球形火焰实验”时,航天员用火柴点燃了一支蜡烛,观察火焰的形状和颜色,用湿巾抓握灭掉燃着的火柴。

    材料2:我国研制的可重复使用的火箭——“双曲线二号”火箭首次复用飞行并取得圆满成功。该火箭搭载可重复使用的液氧甲烷燃料发动机,成功解决了垂直回收的“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为搭建中国版的“星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结合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硒化铟(化学式In2Se3)中硒(Se)、铟原子(In)的个数比为 , 已知,铟元素化合价为+3价,则硒元素为价。
    (2)、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在做“球形火焰实验”时,火柴的作用是 , 用湿巾抓握火柴火焰的安全灭火方式,其灭火原理是
    (3)、做“奇妙乒乓球”实验所用的水球是航天饮用水。为保证水质在储存期间不下降,我国采用银离子作为航天饮用水的消毒剂,银离子的符号是
    (4)、氧气可被压缩成液氧,从微观角度解释原因是;写出“双曲线二号”发动机内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15. 【基础实验与跨学科实践】

      

    (1)、I.如上图,用MnO2作催化剂,加热KClO3分解制取O2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装置A中仪器X的名称。若在装置B中装满水,收集O2时,应从装置B的(选填“m”或“n”)口处通入O2
    (3)、 搭建如图C所示装置时,需要调整铁夹高度,可松开(选填“K1”、“K2”或“K3”)处的螺丝,待调整到所需高度后再拧紧。
    (4)、Ⅱ.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了如图“课本实验改进与创新”实验活动:

    图1中,挤入浓氨水后,A处显红色,打开止水夹后,B处也逐渐呈现红色,从微观角度解释此现象的原因是

    (5)、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图2中铁粉却能在空气中燃烧且火星四射,原因是
    (6)、图3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的改进装置,图4是通过压强传感器测得图3容器内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①该实验中气球的作用是

    ②关闭弹簧夹K,闭合电路进行实验。图4中装置内压强由a减小到b的原因是:

  • 16. 一氧化碳在生活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可以做燃料,也可以用于冶炼金属。兴趣小组和老师一起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探究实验进行了实验操作。

    (1)、如图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探究实验,反应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装置A中玻璃管内 , 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装置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从安全环保的角度考虑,上述实验装置需要改进的是
    (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除了生成铜,还有其它固体生成吗?

    【查阅资料】
    Ⅰ.氧化铜被还原的过程中可能会生成氧化亚铜(Cu2O),Cu2O也能被还原成铜;

    Ⅱ.Cu和Cu2O均为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

    Ⅲ.Cu与稀硫酸不反应。

    Ⅳ.Cu2O能和稀硫酸反应,反应后溶液为蓝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SO4=CuSO4+Cu+H2O

    【提出问题】反应后生成的红色固体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

    猜想一:红色固体只有Cu;

    猜想二:红色固体只有Cu2O

    猜想三:红色固体含有

    (4)、【实验探究】

    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取少量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

    红色固体含有Cu2O

    (5)、【得出结论】

    甲同学认为猜想二正确,同学们分析后认为他的结论不准确,理由是

    (6)、【反思交流】

    ①小组同学通过老师的指导进行了后续实验,证明了猜想三成立。

    ②该实验在进行操作时,一定要先通入一氧化碳一段时间后再点燃酒精灯,理由是

    (7)、【拓展延伸】

    为确定CO和CuO反应的最佳温度,小组同学利用原位X射线衍射仪来测定不同温度下反应后的固体物质成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用CO还原CuO制取纯净的Cu,反应温度至少要控制在℃以上。

    ②300℃时,反应后的固体中含有:

  • 17. 减少CO2排放,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4种主要途径。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4种途径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如图1。

    (1)、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因为化石燃料中含有元素。
    (2)、由图1可知,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率最大的途径是
    (3)、由图2可知,对比图中三条不同物质的CO2脱除率曲线,得出的结论是:①随烟气流速增大,CO2脱除效果减弱。②
    (4)、可利用庞大的海洋成为封存CO2的容器,但会引起海水酸化,其中的原因是
    (5)、2021年,中国在国际上首次利用二氧化碳合成出与自然淀粉【(C6H10O5n】在结构上没有区别的合成淀粉。这一科研成果一旦实现工业化,可以大大降低工业中二氧化碳的排放。

    ①合成淀粉由种元素组成。

    ②由图3可知,人工合成淀粉的过程中,能量转化方式为:转化为化学能。

    ③合成淀粉的其中一种路径是: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表面转化为清洁的液体燃料甲醇(化学式为CH3OH)和水,则甲醇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所用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不变。

    (6)、使用新的能源,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波浪能发电是以海洋波浪的能量为动力,生产电能,是一种清洁的新能源,下面同属于清洁的新能源的是____(填序号)。
    A、石油 B、可燃冰 C、煤炭 D、风能 E、核能
  • 18. 阳春鱼产丰富,鱼骨可用于补钙和做饲料。某项目化学习小组准备用图甲实验装置测定鱼骨中的碳酸钙含量,进而测定其中钙的含量。其操作如下:

    提示:假设鱼骨中只有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全部逸出锥形瓶;空气成分对实验的影响忽略不计。

    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I.加入药品:在锥形瓶中加入40克鱼骨粉末,往分液漏斗中加足量的稀盐酸;

    Ⅱ.记录数据:打开活塞加入稀盐酸,每隔10秒记录天平读数,并将测得的数据绘制成图(图乙)。

    Ⅲ.计算:

    (1)、根据上述数据可知,在分钟时,实验恰好完全反应,放出气体质量为克。
    (2)、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鱼骨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3)、鱼骨样品中Ca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查资料得:鱼骨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4%-25%。而按照上述实验计算出来的结果远小于资料中的14%-25%,请你写出可能的一种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