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潮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05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如图为国家颁布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志”,易拉罐和废弃的塑料瓶属于(    )
    A、 B、 C、 D、
  • 2. 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 3. “天宫课堂”结合载人飞行任务,贯穿中国空间站建造和在轨运营系列化推出,由中国航天员担任“太空教师”,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采取天地协同互动方式开展。“天宫课堂”逐渐成为中国太空科普的国家品牌,到目前为止已举行了四期。回答下列各题:
    (1)、2022年10月12日天宫课堂“第三课”开播,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展示了一些在“神舟十四号”里的生活细节。下列细节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用吸管吸出密封袋里的水,密封袋变瘪 B、天宫二号里栽培的生菜进行光合作用一天天长大 C、穿上镶有特制织物的衣服,吸附有异味的气体 D、压缩吃剩下的食物,使食物的体积变小
    (2)、 2021年12月9日,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展示了在无容器材料实验柜中进行的“锆金属熔化与凝固”实验。如图是锆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锆原子的质子数为40 B、锆原子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 C、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1.22 D、锆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形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离子
  • 4. 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氧气被用作火箭的燃料,利用了氧气的可燃性 B、碳单质用于冶炼金属,利用了碳单质的还原性 C、稀有气体充入霓虹灯,是利用了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D、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 5. “宏微结合”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思想。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性质不同——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 B、钠元素和氯元素化学性质不同——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它们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 6. 在生产、生活和实验中经常用到水。如图中甲为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乙是制取蒸馏水简易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2甲中活性炭的作用是杀菌消毒 B、图2甲中水流下进上出是为了提高水的净化效果 C、图2乙中烧杯内水的作用是密封 D、图2乙经过蒸馏后的水仍然是硬水
  • 7. 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硬度非常大 B、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是因为铜的导电性比银好 C、铁制品生锈产生的红色铁锈是一种疏松多孔的物质,主要成分是Fe3O4 D、在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的常常不是纯金属,而是它们的合金
  • 8. 下列关于数字“2”的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
    A、H2CO3表示碳酸含有2个氢原子 B、Ca+2O表示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 C、2N表示2个氮原子 D、SO42-表示1个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 9. 《本草纲目》记载:“三七近时始出,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三七具有化瘀止血、活血定痛、抗氧化、调节免疫.安神的作用,活性成分主要是田七氨酸(C5H8N2O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田七氨酸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B、田七氨酸中碳、氢、氮、氧元素质量比为5:8:2:5 C、田七氨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一个田七氨酸分子由5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
  • 10. 铕(Eu)是一种稀土元素,它的氧化物(Eu2O3)可用于制超导体合金薄膜。Eu2O3中铕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4
  • 11. 绿色低碳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共同课题。汽车尾气催化转换器中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方框内的物质都是混合物 B、反应后小框内补充的微粒为“ C、一氧化碳是该反应的还原剂 D、两种反应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为1:2
  • 12. 碳和碳的化合物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间可以发生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CO2→CO吸收热量 B、反应CaCO3→CO2 , 一定是分解反应 C、反应C→CO2 , 一定是C的燃烧 D、反应H2CO3→CO2 , 一定需要加热
  • 13. 为探究“影响锌与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关于下列实验设计说法正确的是(    )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酸的种类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B、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锌的形状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C、对比实验①和③,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D、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 14.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加热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的固体混合物 B、等质量、等浓度的H2O2溶液在不同条件下反应 C、在密闭容器中点燃一定质量的红磷 D、加热一定质量的木炭粉和CuO的混合物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题7分,第17题8分,第18-21题各10分,共55分。

  • 15. 柴草时期以树枝杂草为主要能源,钻木取火使人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生活。化石能源时

    期以煤等为主要能源,而可燃冰(CH4·nH2O)将成为未来新能源....

    (1)、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
    (2)、在柴草时期,人们利用钻木取火,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
    (3)、烧煤时会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是因为煤中含有元素(填名称)。
    (4)、一个甲烷分子中含有个原子。某种可燃冰的组成是CH4·8H2O,则该可燃冰中CH4与H2O的质量比是
    (5)、化石能源是一种不可再生能源,写出一条保护化石能源的措施
  • 16. 【科普阅读】

    CO2等温室气体是引起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各国科学家们也加强了对CO2创新利用的研究。我国提出争取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碳中和”是指人类活动的碳排放通过森林碳汇和人工手段加以捕集、利用和封存,使排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净增量为零。

    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可以将CO2转化成甲醇(CH3OH)等资源,CO2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醇和水。一定条件下,该反应在有、无分子筛膜时甲醇产率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

    (1)、写出CO2合成甲醇的化学方程式:
    (2)、“碳”封存:将二氧化碳气体压缩成液态或固态,此变化为(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然后压入地下玄武岩中,从微观角度解释二氧化碳气体能被压缩成液态或固态的原因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碳单质 B、碳中和指的是没有碳排放 C、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可以减少CO2的排放 D、大气中CO2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也会造成酸雨
    (4)、由图可知,为提高甲醇的产率,合成甲醇应选择的最佳条件为
    (5)、“低碳”生活,从我做起!日常生活中,你有什么低碳的做法?
  • 17. 【基础实验与学科实践】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以及实验装置的改进,结合实际回答问题。

    ①仪器a的名称是

    ②小明要用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选择了A和E装置来制取,A装置里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小明在收集氧气的时候发现水槽里的水变红了,可能的原因;小明通过查阅资料还得知,可以用双氧水来制备氧气,这时候他选择的是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B装置相对F装置的优点是;小明想准确测量生产氧气的体积,如果是用G图来测量生成气体的体积,请你帮小明把方框中的“导气管”补画完整

    ③氨气(NH3)是一种能溶于水,具有刺激性气味,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实验室可以用氯化铵固体[NH4Cl]与熟石灰[Ca(OH)2]混合加热制取氨气。你根据上面的装置选择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填字母)。

    (2)、用传感器探究蜡烛的燃烧。让蜡烛在充满空气的密闭集气瓶内燃烧,稍后熄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采集瓶内氧气浓度变化的数据,如下图所示。分析该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当氧气浓度变为%时蜡烛不再燃烧。

    ②蜡烛熄灭后集气瓶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18. 【科学探究】

    如图为市场上销售的一种“自嗨锅”,其发热包内的物质注入冷水,就可迅速升温至150℃,从而使得上层食材锅内的食物吸收热量后温度升高。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发热包内的物质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发热包主要由生石灰、铁粉、铝粉.炭粉、氯化钠中的若干种组成。

    【成分探究】取出某品牌的发热包内灰黑色的固体粉末,分成两份。

    (1)、小明用磁铁靠近其中一份粉末,发现有黑色物质被磁铁吸引,证明粉末中含有(填名称)。用磁铁将该物质全部吸出后,剩余粉末为样品A。
    (2)、小红将另一份粉末加入冷水中,触摸烧杯外壁有发烫感觉,证明原粉末中含有
    (3)、除上述物质外,还可能存在铝粉、炭粉,对此大家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一:只存在铝粉;

    猜想二:只存在炭粉;

    猜想三:

    (4)、【实验探究】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取少量样品A加入足量稀硫酸

    固体部分溶解,

    含有铝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取实验1的残渣灼烧,将内壁涂有的小烧杯罩在上方

    含有炭粉。

    (5)、【总结反思】通过以上探究,小林同学做了如下的反思归纳,正确的是

    a.发热包应密封防潮保存

    b.用过的发热包内的固体,可大量堆积或随意丢弃

    c.与水混合能放出热量的物质均可用作发热包中的发热材料

    d.使用发热包时,不要在汽车等密闭、狭小的环境中使用,要避免明火

  • 19. 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煤是社会生产、生活中最重要的能源,其主要成分是碳。工业上常把煤进行气化和液化处理,使煤变成清洁能源,减少对空气的污染。煤气化和液化流程示意图如图。

    (1)、粗煤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第①步操作原理与化学实验操作(填实验操作名称)原理一样,实验室进行此操作时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玻璃棒、烧杯外,还有(填仪器名称),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第②步是精炼煤与水蒸气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制得水煤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此反应属于

    反应(填写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3)、第④步中,已知X属于氧化物,且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则x的化学式为
    (4)、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所有化学反应的发生都需要催化剂 B、同一化学反应可以有不同的催化剂 C、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不变 D、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 20. 实验室有一瓶水垢样品,其成分为氢氧化镁和碳酸钙。已知加热水垢样品时,依次发生如下反应:氢氧化镁受热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Δ__MgO+H2O↑、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现取17.9g水垢样品进行加热,产生气体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1)、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碳酸钙比氢氧化镁的热稳定性(填“强”或“弱”)。
    (2)、b点对应固体的成分为
    (3)、计算17.9g水垢样品中氢氧化镁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4)、d点剩余的固体质量是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