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05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 1. 对于1842年的镇江之战,恩格斯在一篇文章中说:“如果英军在各地都遭到(镇江) 同样的抵抗,他们就绝对到不了南京。”恩格斯意在强调( )
    A、中国自卫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B、英军发动侵华战争的行军路线 C、中国社会各自为战的混乱局面 D、镇江军民抗击侵略的英勇气概
  • 2. 条约规定:“凡佛兰西(法兰西)人按照第二款至五口地方居住,无论人数多寡,听其租赁房屋及行栈贮货,或租地自行建屋、建行。”根据这项规定,法国获得了( )
    A、协定关税权 B、租地建房的权利 C、领事裁判权 D、片面最惠国待遇
  • 3. 作家雪珥说:“不过,令英法郁闷的是,其手下败将,此时却不费一枪一弹,与中国签订了《瑗珲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一口气割去了 10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收获了远超过英法的红利。”“手下败将”指的国家是( )
    A、印度 B、日本 C、德国 D、俄国
  • 4. 从湘军中先后“走出”的36位督抚大员,如曾国藩,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 李鸿章,官至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 左宗棠,官至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等。这一局面的形成( )
    A、反映汉族地主势力的崛起 B、开始冲击了清朝皇权权威 C、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D、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 5. 有学者在论及近代中国某一事件时曾用了这样一则比喻:“马体牛用。让马去犁地,让牛去奔跑。”并补充说,“他们一直认为中国的文化与体制是最优秀的,只不过船不坚炮不利罢了。”该学者在此( )
    A、批评了清廷的封闭保守 B、指出了洋务新政的局限 C、剖析了维新变法的根源 D、讽刺了尊孔复古的荒谬
  • 6. 《清史稿》记载:“(1874年) 海防议起,直隶总督李鸿章、船政大臣沈葆桢请开采煤铁以济军需。上允其请,命于直隶磁州、福建台湾试办。”该史料叙述的是( )
    A、近代民用企业的开办 B、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建 C、北洋舰队的初步建成 D、民族资本主义的出现
  • 7. 19世纪70年代,当清政府向日本赔偿50万两白银后,《泰晤士报》的记者宓吉感叹道:“台湾事件的处理等于向全世界宣告,这里有一个富饶的帝国,它将随时自动地给你支付赔款而绝不进行战斗。”这充分反映了( )
    A、清军力量非常弱小 B、清政府统治的腐败 C、清朝经济实力强大 D、清朝外交政策灵活
  • 8. 整理表格是常用的历史学习方法。下表中的史实反映了( )

    时 间

    事 件

    19 世纪 60年代

    美国派军队进攻台湾

    1874年

    日本派军队进攻台湾

    19世纪70年代

    俄国出兵侵占新疆伊犁地区

    1884年

    法国军舰袭击福建马尾军港

    A、列强完全占领了中国 B、中国的边疆危机日益严重 C、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内地 D、“海防”与“塞防”之争
  • 9. 某学校历史社团编演了四部课本剧,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第一部:林则徐·虎门销烟显意志

    第二部:陈化成·抗英斗争展丹心

    第三部:左宗棠·收复新疆固边防

    第四部:邓世昌·黄海海战壮军威

    A、反抗外来侵略 B、推翻封建统治 C、学习西方文化 D、维护民族团结
  • 10. 变法的发生使长期积聚的矛盾找到了宣泄的突破口,很快造成“人思自奋,家议维新”,“而耳目既开,民智骤进”的局面。这表明戊戌变法( )
    A、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 B、推动了民主政治进程 C、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引发近代教育改革
  • 11. 同学们针对下图《辛丑条约》签订场景,开展了配诗句活动,其中最恰当的是( )

    A、我所知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B、划界求和无奈策,毁炮赔款辱尽尝 C、甲午恨无戚继光,又来倭寇气嚣张 D、拜上帝中无上帝,太平国里有王权
  • 12. 有人指出:中国兴中会的成立,可谓导致“革命风潮之鼓荡全国者,更为从前所未有”。其意在说明兴中会的成立( )
    A、促进了洋务运动的兴起 B、给满清王朝以沉重打击 C、建立了中华民国 D、推动了革命形势的高涨
  • 13. 右图纪念碑是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碑身采用镂空的艺术手法,自下而上、从小到大开凿不规则的三角形镂空孔洞,并使用红色LED照明,象征着辛亥革命的火花犹如星星之火点燃近代革命。这一设计理念旨在表达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纪念碑( )

    A、开启了救亡图存探索的序幕 B、完成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使命 C、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 D、是近代史的开端
  • 14.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各种政党、社团纷纷成立。由于“社会对政治兴味非常亢奋”,政法学校和大学法科学生猛增,“一时法政学校遍于全国”。这体现了( )
    A、民众对清政府彻底失望 B、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C、国人学习研究风气浓厚 D、中国的社会性质已经改变
  • 15. 若将右图中的小车看作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其整体趋势是向着民主共和的方向前进,行驶过程中遇到了障碍物,即使紧急制动也由于惯性继续向前,甚至越过障碍物。这可以用来解释( )

    A、洋务运动兴起的时代背景 B、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原因 C、北洋军阀混战带来的影响 D、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后果
  • 16. 20世纪20年代有统计表明:315位青年中希望自由恋爱并自主决定婚姻的青年竟达273人,比例约为86%。促使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新文化运动开展 B、封建帝制的废除 C、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17. 1919年上海书业商会的停业公告说:“各同业均于5月9日停业一天,一方对于欧洲和会表示吾国民之决心,一方对于北京学生表示敬意”。该商会旨在声援( )
    A、五四运动 B、九·一八事变 C、一二•九学生运动 D、西安事变
  • 18. 下列各项主题中,应归入“沪浙红色旅游区”的是( )
    A、辛亥首义,推翻帝制 B、党的创立,开天辟地 C、民主科学,引领时代 D、五四中心,风云新途
  • 19. 1924年,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编印了《小学国语教科书》,其部分课文有第28课《农民兄弟们! 想想看》,还有第16 课陈独秀的演讲词《劳动者底觉悟》。这反映了( )
    A、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B、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义务教育全面普及
  • 20. 《前驱》描写了 1926—1927年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为骨干的一支武装队伍,在北伐战争中的一段斗争生活故事。该书细致地讲述了主人公青年连长万先延的成长过程。这一时期的时代主题是( )
    A、国内倡导文学革命 B、掀起抗日救亡运动 C、振兴实业,实业救国 D、打倒军阀,除列强
  • 21. 北伐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如火如荼地组织农民运动。据《中国农民问题》记载:“常有(农民) 手持木棍,截击敌兵,夺其枪械,以为我军效力。”由此可知,农民运动( )
    A、响应了北伐战争的形势 B、巩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C、是北伐战争的主要形式 D、推动了土地革命的发展
  • 22. 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在远离国民党反动派政治中心的偏僻地区,立住了脚,找到了自己赖以生存、发展、壮大的土壤。“立住了脚”是指( )
    A、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会师 C、创建中国工农红军 D、进行战略转移
  • 23. 中国社会主义运动在它起步时,就抛弃了国际共产主义“选票里面出政权”的理念,坚持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十月革命道路。毛泽东提出该观点是在( )
    A、五四运动 B、南昌起义 C、八七会议 D、秋收起义
  • 24. 到新中国成立的28年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留下丰富的革命诗歌。诗句“舵手一换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所述事件位于右图中( )

    A、①处 B、③处 C、④处 D、⑤处
  • 25.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发表文章说,从 1935 年起,“民族解放大学校”已经开学,这个大学没有围墙,学生至少也有四万万,学校功课只有一门,叫“民族解放教学”,等到一切失地收回,就举行毕业典礼。这表明,陶行知意在( )
    A、改变传统社会习俗 B、鼓励兴办新式学校 C、号召全体国民积极抗日 D、呼吁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 26. 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937年11月,国民政府作出迁都重庆的决定 B、日军从1938年2月开始对重庆进行长达6年又10个月的大轰炸 C、卢作孚指挥民生公司完成宜昌大撤退 D、《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的喉舌,闪耀在中国大地上
  • 27. 1940年,某份电报中指出,这次胜利“证明了敌人的交通线与据点不是牢不可破的,大大地削弱、沮丧与疲劳了敌人,振奋了全国,提高了我党我军的地位。”据此可知( )
    A、国共两党军队摩擦加剧 B、百团大战振奋了国人精神 C、日军速亡中国企图破产 D、北方抗战已转入反攻阶段
  • 28. “民主和平盼有期,山城赴会自威仪。华章谱就凌云曲,大勇弥天毛润之(毛泽东)。”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国共两党重庆谈判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29. 1949年国民党败退之际,湛江地区人民群众积极开展护厂护校斗争,保护城市公共设施,还日夜赶制五星红旗。这表明,湛江地区人民( )
    A、热切期盼解放 B、提倡文学革命 C、声援南昌起义 D、坚持抗日战争
  • 30. 1942年,晋冀鲁豫边区颁布了《晋冀鲁豫边区婚姻暂行条例》,强调结婚自愿、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原则,但在执行过程中阻力重重,为此赵树理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创作了《小二黑结婚》。这说明文学创作的源泉来自于( )
    A、社会生活 B、国 家政策 C、风俗民情 D、作家勤奋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 31题14分, 32题14分, 33题12分, 共40分。

  • 31. 列强的侵略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示意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后欧洲人创办的中文报刊

    名称

    时间

    地点

    创办的首要目的

    《察世俗》

    1815年

    槟城(东南亚)

    “故察世俗书必载道理各等也。……最大是神理(基督教教义)。”

    《东西洋考》

    1833年

    广州

    “促使中国人认识我们的工艺、科学及基本信条……与外国通商愈兴、百姓愈享庶富之盛。”

    《遐迩贯珍》

    1853年

    香港

    为了尊重“列邦之善端”“中国之美行”以及促进中英两国的相互理解。

    材料二 有关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史料

    咸丰十年,英、法、美各国乘洪、杨鸱张, 求通商不决,率兵至大沽头。僧王焚其二艘, 夷酋招集汉奸为洋马队,数月而成,进至通州。上仓皇率后嫔逃热河。夷酋犯东便门,守城者开门迎之。——李光汉《圆明园词》

    逆夷犹敢逞凶带领夷兵,逼进通州,称欲带兵入见,朕若再事含容,其何以对天下? 现在严饬统兵大臣带领各路马步诸军,与之决战。——咸丰十年八月初皇帝上谕

    (1)、根据材料一,简述欧洲人中文报刊“创办的首要目的”的变化。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战败的因素。并写出材料二两份史料的相同信息。
    (3)、综上所述材料,归纳西方列强侵华的方式。
  • 32. 思想的渐变是时代变迁的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广州起义

    惠州起义

    时间

    1895年 10月

    1900年 10月

    发动者

    孙中山

    孙中山

    结果

    失败

    失败

    后来的社会舆论

    “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 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

    “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 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

    材料二 朱维铮:我的研究只做到五四,我把五四看作一个终点。共和国作为一个体制慢慢被接受,中国人要民主,最大的一次爆发就是五四运动。辛亥革命仅仅是一个政治上的改变,到了五四运动,不仅仅是要求体制的改变,而且要求整个民族精神改变。这个改变至今还在进行。

    材料三 清末国人从日文引进了用“党”字来译称的西语“party”概念,当时就有了一场关于“党”的讨论。讨论认为:政党是公民以政见认同为纽带的自由结社,会党是贼船能上不能下的依附性组织; 政党只要求彼此政见相合,而会党则要求党员忠于党魁个人;如此等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社会大众对革命党人的态度的变化。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清政府的统治角度,说明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的积极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并说明其政治纲领。
  • 33. 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天安门广场中央,其基座四周刻有十幅巨型浮雕,生动的表现了近代百年中不懈斗争的历史。观察下面四幅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作品,完成相关问题。

    (1)、根据材料,按照时间顺序,正确排列四幅浮雕。(写序号)
    (2)、选择至少两个浮雕中所表现的重大历史事件,以“中国人民的抗战与探索”为题,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结构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