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南州惠水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一)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05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满分45分,每小题3分)

  • 1. 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宣布了“双碳”目标,2030年前确保碳达峰,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平衡)。下列叙述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使用一次性碗筷,树立健康意识 B、节假日用电子烟花,增加喜庆气氛 C、积极植树造林,改善空气质量 D、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 2. 下列试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过滤泥水 B、塞紧橡皮塞 C、检查气密性 D、熄灭酒精灯
  • 3. 化学物质给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下列物质有关应用错误的是( )
    A、金刚石:切割玻璃 B、明矾:净水 C、干冰:人工降雨 D、肥皂水:降低水的硬度
  • 4. 下列含氮的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排列的是( )

    ①NO ②NH3 ③N2O ④NO2 ⑤N2 ⑥KNO3

    A、①③⑤⑥④② B、⑥④③⑤①② C、②④①③⑤⑥ D、②⑤③①④⑥
  • 5.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我们熟悉的物质,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是一种空气污染物 B、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应进行明火试验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 D、一氧化碳能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 6.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入选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以下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说法正确的是(   )

    A、碳循环是指二氧化碳的循环 B、氧循环只有物质燃烧这个途径 C、碳中和就是不能排放二氧化碳 D、为了实现碳中和,最主要是开发新能源
  • 7. 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A、物质总质量 B、元素质量 C、原子数目 D、分子种类
  • 8. 汽油是混合物,没有明确的化学式。里面辛烷(化学式C8H18)非常重要,车用汽油的抗爆性用辛烷值表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辛烷分子含有8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 B、辛烷分子中C、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8:9 C、辛烷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 D、辛烷分子中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不等
  • 9.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加热分解氧化汞2HgO¯2Hg+O2 B、生石灰遇水放热 CaO+H2O=Ca(OH) 2 C、硫在氧气中燃烧 S+O2=SO2 D、白磷自燃P+O2=P2O5
  • 10. 关于电解水的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可以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该实验可以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C、实验中试管1产生5mL气体,同时试管2产生10mL气体 D、试管1中的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 11. 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用于除去装修残留的甲醛,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丙为 B、反应中只涉及一种氧化物 C、参加反应的甲、丁分子个数为2:3 D、反应后催化剂质量变大
  • 12. 高铁酸钾(K2FeO4)可用于净水,也可用作电池的电极材料,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备:

    ①MnO2+4HCl(浓)¯MnCl2+Cl2↑+2H2O

    ②3Cl2+2Fe(OH)3+xKOH═2K2FeO4+6KCl+y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反应①中,只有氯元素化合价改变 B、反应①中,可得到纯净的氯气 C、反应②中 x=10,y=6 D、上述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任何一种
  • 13. 在一密闭容器里放入四种物质,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数据如下:

    物 质

    反应前质量(g)

    26

    16

    1

    6

    反应后质量(g)

    12

    未测

    1

    23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未测值为3g B、丙一定是催化剂 C、乙全部发生了反应 D、甲与乙反应的质量比为14:3
  • 14. 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鉴别硬水和软水

    取样,加入明矾

    B

    鉴别H2和CH4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

    C

    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

    通过灼热的炭层

    D

    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

    加入足量锌粉

    A、A B、B C、C D、D
  • 15. 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中,丁是生成物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化学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5:7 D、该化学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

二、填空题(共7小题,满分55分)

  • 16. 回答与含碳物质有关的问题。
    (1)、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单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原因是 
    (2)、用墨汁书写的古代字画能保存至今,体现了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 
    (3)、CO和CO2都是碳元素的氧化物,化学性质完全不同,原因是它们的 
    (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写出甲烷燃烧反应方程式 
  • 17.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饮茶在我国具有悠久历史,茶叶中含有一类叫茶多酚的物质。茶多酚是茶叶中酚类物质及其衍生物的总称,并不是一种物质,因此常称为多酚类。

    茶多酚为淡黄色至茶褐色略带茶香的粉状图体或结晶,易溶于水、乙醇,在空气中易氧化变色,略有吸水性。耐热性及耐酸性好。在碱性条件下易氧化褐变。

    如图1,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可采用下列办法:

    不同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不同,人们常利用茶多酚能与亚铁离子反应形成紫蓝色物质,依据溶液颜色的深浅与茶多酚含量成正比的原理,测定不同种类,不同品质的茶叶中茶多酚含量。图2和图3为不同种类、不同品质的茶叶中茶多酚含量。

    酚类物质一般都是生长在最新鲜的叶子上,茶叶越鲜嫩,茶多酚含量越高,随着茶叶生长和变老,茶多酚含量会降低。A类绿茶所选用的原料一般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芽的含量高,它们是茶叶中最鲜嫩的部分,生长周期短,最接近阳光能够充分与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又具有顶端优势,叶内能合成较多的酚类物质。B类绿茶以一芽二三叶为主,C类绿茶所用的原料是生长周期更长的叶子,芽少且瘦薄。如图4所示。

    研究表明,茶多酚是茶叶中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分之一。茶多酚能够抗衰老、抗辐射、抗菌杀菌等。茶多酚对重金属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能与重金属形成沉淀,有利于减轻重金属对人体产生的毒害作用。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茶多酚的物理性质有 
    (2)、提取茶多酚的过程中。操作①的名称是 
    (3)、由图2和图3可知。茶多酚含量最高的茶叶是 ;依据文中内容解释其中茶多酚含量较高的原因是 
    (4)、下列关于茶多酚的说法正确的是 ____ (填序号)。
    A、用热水泡茶会降低茶多酚含量 B、茶多酚可与氧气、亚铁离子发生化学反应 C、新鲜茶叶中茶多酚含量较高 D、多喝绿茶有利于减少重金属的毒害作用
  • 18. 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  , 其主要作用是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序号),该装置有一不足之处,应怎样改进 ;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3)、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 19.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对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进行探究。请你参与探究并完成下列实验记录。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相等;猜想二:不相等。

    (1)、【实验与探究】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的同学分别称量了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组别

    第一小组

    第二小组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气球先胀大后缩小,天平指针没有偏转

    烧杯中产生大量气泡。天平指针 (选填“向左”、“没有”或“向右”)偏转

    实验结论

    猜想一成立

    猜想二不成立

    (2)、【反思与评价】

    第二小组同学所做的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第一小组同学所做的实验中,若使用的红磷量不足,(选填“会”或“不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4)、同学们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经过讨论后一致认为第二小组的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请你帮助他们分析其原因:
    (5)、对比两个小组同学的实验,同学们认识到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时,如果是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实验应 
    (6)、【拓展延伸】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守恒”。除质量守恒外,下列选项中在化学反应前后“守恒”的还有 ____(填字母)。
    A、分子种类 B、原子种类 C、原子数目 D、原子质量 E、元素种类 F、分子数目
  • 20. 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氧化铜与炭粉的反应实验,并对生成气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a.NaOH溶液能吸收CO2;b.CO+CuO¯Cu+CO2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对生成气体的成分作如下猜想:

    ①只有二氧化碳。

    ③只有一氧化碳。

    写出猜想①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装置A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装置B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装置C的作用是 
    (3)、如果观察到装置B、D、E中都有明显的变化发生,说明猜想 成立。
    (4)、小组分析讨论后认为:CO可能是反应生成的CO2和过量木炭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的,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当装置B中不再有气泡冒出时,反应停止,待A装置中玻璃管冷却后倒出固体残留物,其中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 
  • 21. 某兴趣小组在学习了CO2的有关知识后,开展了如下探究。

    【活动一】探究CO2的性质

    小组同学设计了图1所示装置探究CO2的性质,a、d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b、c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缓慢通入干燥的CO2一段时间。

    (1)、观察到 的现象,说明CO2能与水反应。
    (2)、观察到d比a先变红的现象,说明 
    (3)、取出已变红的棉球,然后用酒精灯微热,能观察到棉球又变成紫色,原因是 
    (4)、【活动二】探究CO2的制取原理

    小组同学对三组药品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记录如下表。

    组别

    药品

    实验现象

    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

    产生气泡速率适中

    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

    产生气泡速率缓慢并逐渐停止

    碳酸钙粉末和稀盐酸

    产生气泡速率很快

    ①从制取和收集的角度分析,一般选择第Ⅰ组药品,该组药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不选择第Ⅲ组药品的原因是 

    ②木炭在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也会生成CO2 , 实验室 (选填“能”或“不能”)利用此方法收集一瓶较纯净的CO2

    (5)、【活动三】探究CO2的收集方法

    【查阅资料】氢氧化钠溶液能与CO2反应,能有效吸收二氧化碳。

    【提出问题】对于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兴趣小组甲同学认为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乙同学认为还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

    【进行实验】步骤Ⅰ:小组同学利用图2所示装置制取CO2 , 以锥形瓶作收集装置,并采用以下三种方法收集。

    方法一:当反应装置开始产生CO215s后,用排水法收集CO2备用。

    方法二:当反应装置开始产生CO215s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备用。

    方法三:当反应装置开始产生CO215s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 ,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锥形瓶口,待木条熄灭(视CO2收集满)立即盖上玻璃片备用。

    步骤Ⅱ:将一定浓度的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滴入以上锥形瓶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瓶内压强变化情况如图3,用CO2传感器测得瓶内CO2的纯度如下表。

    方法

    CO2纯度/%

    91.1

    69.5

    61.9

    ①根据数据可知 (选填“甲”或“乙”)同学的说法错误。

    ②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用燃着的木条检验CO2集满是否准确,并说明理由:

    ③结合图3和表中数据分析,除了上述结论外,还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写一条即可)。

  • 22. 生活中存在许多有趣的现象,如水滴到红热的铁板上,水溜一下就没了,而水滴到之处却留下了黑色斑点。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气体)¯Fe3O4+4H2。实验室中若用144g水蒸气与铁恰好完全反应,求:需要消耗铁的质量,生成氢气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