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05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
-
1. 下表是清朝18世纪末、19世纪初中英正当贸易情况。英国为改变这种局面,19世纪20年代后直接采取的做法是( )
贸易情况
1795-1799年
1830-1833年
英国输华商品总值
540万银两
730万银两
中国输英商品总值
570万银两
990万银两
A、大量走私鸦片 B、发动侵华战争 C、要求五口通商 D、中英协定关税2. “作为满族谈判者在1860年秋末同英国人打交道时,年轻的恭亲王开始理解怎样才能在内忧外患的困境下保存王朝的利益。当联军从华北撤退时,英国获准开始在长江的镇江到汉口一段进行贸易。”材料中英国进行贸易的合法依据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3. “进入南京之后,六朝绮罗金粉之地助长了太平天国内部的安富尊荣意识,随之而来的是人间天国的封建化……”下列选项中对“天国的封建化”理解正确的是( )A、北伐西征后封建政权日益壮大 B、天京事变表明统治集团的腐败 C、定都天京标志建立封建政权 D、推翻了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4. “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的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材料评述的事件( )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B、宣传了民主科学的口号 C、目的是实行君主立宪制 D、最终实现民主共和梦想5. 美国在战争中表面奉行中立政策,实际却站在日本那一边。战前默认或怂恿日本发动战争,战争期间,美国作为中日两国的唯一调停者,一方面拒绝与欧洲国家联合调停,为日本继续发动战争减轻国际压力,另一方面劝说清政府接受日本的各项侵略要求,帮助日本实现发动战争的目的。美国这一行径旨在( )A、借日本之手扩大在华权益 B、推行其“门户开放”政策 C、巩固美日两国的同盟关系 D、维护其在华的“势力范围”6. 著名学者金冲及曾提到:“作为一次具有相当规模的思想运动和政治运动的兴起,是甲午战争强烈刺激下的产物……这次运动把倡导新学和人们救亡的迫切要求紧紧联结在一起。”“这次运动”使中国( )A、开启了工业近代化探索 B、结束慈禧封建专制统治 C、动摇封建道德礼教地位 D、受到一次深刻思想启蒙7.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贴中写道“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这反映了义和团( )A、具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B、以农民为运动的主力 C、以反封建为主要目标 D、具有盲目排外的特点8. “……提议将分散的革命力量组织成一个大团体,协力从事反清革命。这个建议获得一致赞成。”上文中的“大团体”是指( )A、兴中会 B、光复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9. 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 )A、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历史潮流 B、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 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推动作用 D、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10. 《申报》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如诸侯相侵伐也。”材料中的“今之时局”指的是( )A、鸦片战争时期 B、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C、北洋军阀混战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11. 大众传媒自诞生以来,记录时代的变化,引领舆论导向,深刻影响着社会各个领域。下列媒体刊物中,反映新文化运动思想解放潮流的是( )A、 B、 C、 D、12. 2022年5月,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寄语青年:“青年是社会中最有生气、最有闯劲、最少保守思想的群体,蕴含着改造客观世界、推动社会进步的无穷力量”。回望历史,103年前的那些青年学子发出时代呐喊,推动着中国社会的进步。“推动着中国社会的进步”是指( )A、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B、惩办了曹汝霖等卖国贼 C、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D、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13. 下表反映了1922-1923年中共领导的工人运动,由此可知,中共早期的主要任务是( )时间
运动名称
1922年1月
香港海员大罢工
1922年9月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1923年2月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A、领导资产阶级革命 B、组织领导工人运动 C、打倒北洋军阀统治 D、创建工人纠察队伍14. 民国时期清华大学研究生李鸿樾的毕业证书走红网络,毕业证颁发时间为民国十五年,毕业证书的导师栏里赫然写着王国维、梁启超、梅贻琦、赵元任等历史名人,被网友惊呼为“史上最牛的毕业证”。与毕业证书颁发同年发生的大事是(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B、黄埔军校正式创建 C、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 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5. 深圳某学校拟组织寒假“弘扬党史精神”研学活动,要去四个地点进行实地考察。其中前往我国西南地区的考察团,最合适的一个主题设计是( )A、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B、三军会师 长征胜利 C、开天辟地 党的诞生 D、生死攸关 历史转折16.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1935年底写道:“中国正在苏醒过来,在几天的时间里,青年团体在北平、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像雨后春笋般产生,游行示威开始席卷全国。”他的这一记录见证的是(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九运动 C、西安事变 D、卢沟桥事变17. 史料一般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如果要研究南京大屠杀,下列属于第一手史料的是( )A、《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张纯如著,1997年) B、《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加藤阳子著,2019年) C、电影《南京!南京!》(陆川执导,2009年) D、日本“百人斩”新闻报道(1937年12月日本《东京日日新闻》)18. 据新闻媒体报道,在今年国庆期间,国人自发到上海四行仓库遗址祭奠烈士,缅怀英雄事迹。四行仓库保卫战属于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这场持续3个月的会战,毙伤日军4万多人,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这场会战( )A、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B、形成了抗日民族的统一战线 C、标志着抗日战争正式进入相持阶段 D、标志着全民族抗战正式开始19. 某年级学生在进行历史剧表演时选用了如图所示的道具,依据图片判断,该历史剧的主题可能是( )A、五四风云 B、北伐凯歌 C、长征岁月 D、抗日烽火20. 解放战争初期,面对国民党军的疯狂进攻和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毛泽东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大大鼓舞了解放区军民的斗志。这一论断是( )A、“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 B、“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C、“中国既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 D、“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21. 1947年9月,《中央关于彻底平分土地问题给中央工委的复示》中提出:“土地会议应该采取彻底平分土地的方针,将农村中全部土地、山林、水利、平地以乡为单位,山地以村为单位,除少数重要反动分子本身外,不分男女老少,在数量上(抽多补少),质量上(抽肥补瘦)平均分配。”这一做法( )A、延续了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 B、推动解放战争进入反攻阶段 C、加速了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利于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2.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唱,这些歌曲反映的时代心声是( )A、抗日救亡 B、变法图强 C、扶清灭洋 D、实业救国23. 下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注册数量统计表。该表说明了( )时间
注册工厂数(家)
1913—1915
124
1916—1919
375
A、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B、中国重工业获得初步发展 C、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快速发展 D、列强加快了对华资本输出二、非选择题(2题,共24分)
-
24. 为提升学生历史学科素养,深圳市某学校组织开展了中学生“感受历史”的实践探究活动课程,内容如下。阅读内容,回答问题。
【活动一 “考察”历史遗迹】
历史遗迹是历史发展留下的痕迹。下面两幅图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之一。
图1江南制造总局制炮厂 图2汉阳铁厂界碑
【活动二 “走进”历史人物】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日益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遭逢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图3邓世昌 图4康有为
【活动三 “触摸”历史文物】
文物是“活着”的历史,讲述着过去不为人知的往事。
图5民国开国纪念币 图6《新青年》杂志
请回答:
(1)、图1、图2历史遗迹反映了中国近代的哪一重大事件?列举这一事件先后提出的两个口号,并结合所学分析口号最终未能变成现实的根本原因。(2)、依据图3及所学知识,写出与邓世昌相关的战争名称。任举—例图4历史人物开展的民族救亡活动。上述两位人物的活动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一时代主题?(3)、请写出图5这个文物所见证的中国近代史的历史事件,“民国开国”是在哪一年?依据图6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列举1名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中国近代化探索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历程?25. 近代百年,风云变幻,国共两党各显风流,书写了那个时代最厚重的历史篇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国共两党关系决定了中国现代史的发展。第一次国共合作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民主革命;第二次国共合作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反之,每当国民党不顾国家、民族大义,发动对共产党和人民的围剿、内战,就会为中华民族带来灾难。……国民党应当以史为鉴,积极接受共产党的建议,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这才能为自己和台湾同胞带来福祉。
——摘编自汪景丽《试论国共关系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1)、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开展,依据所学回答双方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第一次合作破裂的原因是什么?第二次国共合作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后,双方曾在谈判桌上“较量”,该“较量”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积极影响?(2)、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价值观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