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05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 1. 2019年5月,“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题图)。展览汇集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全部47个国家及希腊、埃及两个文明古国,共451件组文物。这一展览(  )

    A、表明自然环境决定文明兴衰 B、倡导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C、说明欧洲文明源于古希腊 D、揭示了亚洲文明历史悠久
  • 2.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倘自由民对另一自由民有谷或银之债权,不通知谷物主人,即从谷仓或谷场取去谷物,则此自由民因其不通知谷物主人而擅从谷仓或谷场取谷,应被检举,彼应全部交还其所取之谷,且丧失其全部。”这说明当时 (  )
    A、私有财产受到保护 B、违约现象比较普遍 C、农业生产较为发达 D、奴隶主利益受保障
  • 3. 某地“没有专制君主,没有职业官僚,没有职业军队,没有警察,没有成体系的税收和公共财政。主要靠公民来管理国家。”材料描述的场景出现在( )
    A、古代雅典 B、罗马共和国 C、古代日本 D、阿拉伯帝国
  • 4. 英国诗人雪莱说:“我们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文学、宗教和艺术之根都在希腊,古希腊文明回声的最强音,是世界许多民族每天都在运用的语言文字。”这句话的含义是(    )
    A、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源 B、古代希腊人是欧洲人的祖先 C、古代希腊是一切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D、希腊文明是文艺复兴产生的根源
  • 5. 拉丁文源于意大利,随罗马帝国的扩张而广泛流传;在中世纪,欧洲人如要当僧侣、教师或担任其他有学问的职业,都要学习拉丁文。即使拉丁文逐渐衰败,但依旧被认为是“永恒的语言”。这说明(  )
    A、帝国的扩张客观上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B、拉丁文是世界上最完美的语言 C、帝国的衰亡客观上导致了文化的衰败 D、意大利文化对欧洲影响最深远
  • 6. 罗马斗兽场外部的拱门(如图)为两边用古典柱子夹插并立所形成的柱式—拱门联合结构,它把作为希腊古代建筑精华的柱式和罗马人深为自豪的拱门合二为一。据此可知,罗马建筑(  )

    A、恪守民族文化 B、追求外型精美 C、专注学习和照搬 D、善于传承和创造
  • 7. 有学者指出,罗马帝国本部是泛希腊化的天下,但周边地区族群成分处处不同,不能建立类似中国的郡县制度,只能依赖戍军控制属地。该学者旨在揭示罗马帝国 ( ) 
    A、隐含着分裂因素 B、与希腊的主要差异 C、对外扩张的原因 D、对欧洲的重大影响
  • 8. 大荷武德庄园法庭颁布规定:任何人不得让他的小牛进入任何庄稼地和草地。任何人不得在任何豆地里打草,除非在他自己的地里。如果任何人违背了以上规定,他将因每一次违规而向领主交4便士。由此可见,庄园法庭(  )
    A、维护庄园的公共秩序 B、扩大领主的统治权力 C、鼓励举报违法的行为 D、加速庄园的民主建设
  • 9. 1200年,法国国王腓力二世下令:“市民不得将变质肉卖给学生,不得在啤酒内掺水,不得短斤缺两。违者。由大学法庭加以审理。”这表明欧洲早期大学(  )
    A、受到国王直接控制 B、得到教皇的有力支持 C、拥有一定自治地位 D、推动城市工商业发展
  • 10. 据图可知,拜占庭文化(  )

    A、照搬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B、直接导致文艺复兴的出现 C、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D、继承奥斯曼帝国文化
  • 11. 据图可知,大化改新(  )

    A、废除了贵族的全部世袭特权 B、仿效中国政治制度并有创新 C、推动日本的宫廷变革 D、使日本成为封建国家
  • 12. 公元750年阿拉伯帝国的首都巴格达,其百货齐全的商场里,既有各种本地产品,也有中国的丝绸和珠宝、非洲的黄金和象牙、欧洲的琥珀和玛瑙。这表明,阿拉伯帝国( )
    A、经济领先于世界 B、为文化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C、与世界联系紧密 D、政府非常注重商业的发展
  • 13. “一些西欧商人绕过行会,自己购买原材料提供给手艺人。在支付原材料和雇佣人力上压低价格,出售产品时拾高价格,以确保投资回报的最大化。”材料反映当时西欧(   )
    A、生产的资本主义化 B、封建行会的发展 C、工厂制度逐步形成 D、庄园经济的兴起
  • 14. 如表是雅各布•布克哈特的观点。其观点发生变化缘于(  )

    观点一

    在中世纪时期,人的知觉……还在一层粗俗的薄雾下处于半梦半醒之间……人们只能通过一些笔统的概念意识到自己是某个种族、民族、政党、家族或者社团的成员。

    观点二

    薄雾开始消散……人类已成为精神上的个体,并且如其所是地认识自身。意大利人是“现代欧洲诞生的第一批子民”。

    A、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 B、意大利等地教育水平高 C、启蒙运动倡导理性主义 D、罗马教皇权力已经丧失
  • 15. 14世纪时,意大利的新锐作家多以“教会活动”和“教士生活”为背景进行创作。到了16世纪,莎士比亚等作家的作品越来越多地从“市民纠纷”“市场交易”等场景展开叙事。该变化说明文艺复兴运动(   )
    A、抵抗君主专制制度 B、助推商品经济发展 C、日益融入市井生活 D、使西欧步入近代社会
  • 16. 如图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两次壮举,对此评价最恰当的是(  )

    A、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B、加快了殖民扩张的进程 C、改变了世界贸易的格局 D、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
  • 17. “八里尔银币”,一种西班牙钱币,取材于美洲波托西银矿,于16世纪70年代首次铸造后,在短短几十年内就传遍了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所建立起来的全球优势一直持续到19世纪。八里尔银币的流通可以说明(  )

    A、整个美洲变成了西班牙的殖民地 B、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扩展 C、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基本特征 D、主要大洲间建立了直接商业联系
  • 18. 如图为近代非洲语言分布,造成这一分布的历史原因是(  )

    A、罗马帝国的专制统治 B、民主革命的不断发展 C、西方殖民者侵略扩张 D、非洲的教育基础薄弱
  • 19. 在美式英语中,一些单词来自印第安语,如pone(玉米饼);还有一些单词来自非洲黑人语言,如tote(搬运)、okra(秋葵)。结合所学判断,美式英语最早可能出现于(    )
    A、14世纪 B、17世纪 C、20世纪 D、21世纪
  • 20. 12世纪英国设置陪审法庭;1215年颁布《大宪章》,规定国王无征税权;13世纪末基本确立议会制度。1689和1701年先后通过《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英国逐步确立君主立宪制。以下对材料解释最合理的一项是(  )
    A、英国政体受政治传统影响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长期性 C、君主立宪制符合世界潮流 D、英国资产阶级推动了革命进程
  • 21. 有评论说:假如没有报纸,美国革命根本不会发生。反英报纸《波士顿公报》印数达到两千份,这对当地人口而言是个巨大的数字。马萨诸塞州的报纸呼吁工人投身到独立事业中。这反映( )
    A、报纸是独立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B、工人阶级成为独立事业的主力 C、没有报纸宣传就没有反英斗争 D、社会舆论推动历史事件的发展
  • 22. 18 世纪 80 年代,美国制造商想以全国统一的税收取代各州形式不一的税收;商人希望能以单一的国有 商业政策代替 13 个州形式不同却无效的商业政策。基于这种需求,美国( )
    A、颁布《独立宣言》 B、展开资产阶级革命 C、废除各州的法律 D、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 23. 《旧制度与大革命》中写道,“就在欧洲的其他国家还在把美国革命(即美国独立战争)当作一件非常新奇的事情的时候,法国人就已经对它很熟悉了,在这里它更加丰满和使人惊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资本主义制度已在法国确立 B、启蒙运动起到思想解放作用 C、制宪议会确立新的制度框架 D、雅各宾派统治已被彻底摧毁
  • 24. 1793年后,法国社会风气焕然一新。人们放弃了旧式称呼,以公民相称;婴儿取名字,最受欢迎的是“平等”和“卢梭”;有的贵族如奥尔良公爵改名叫菲利普平等。这些现象表明法国(   )
    A、启蒙运动开始兴起 B、大革命影响显著 C、君主立宪最终确立 D、实现了社会平等
  • 25. 据统计,18世纪至19世纪是欧洲历史上第一个人口和人均收入同时增长的时代。1700年欧洲的人口是1亿,到1850年增加到2.35亿。这主要得益于 (  )
    A、医疗水平的提高 B、产业革命的扩展 C、经济全球化浪潮 D、农业技术的变革
  • 26.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是马克思墓碑上刻的一句话。他主 张改变世界的方式是( )
    A、改善工人生活条件 B、推行民主政治改革 C、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D、建立国际工人组织
  • 27. 纪念碑是为了某些人类业绩或事件保存于后人心中而树立起来的建筑,如图的两座纪念碑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C、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D、殖民体系的彻底崩溃
  • 28. 俄国诺夫哥罗德省的一份统计材料显示,1861﹣1870年间发放给外出做工农民的长期护照是5.92万份,1891﹣1900年间增加到184.5万份。这项统计表明(  )
    A、农奴制阻碍着社会进步 B、社会矛盾有效缓解 C、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 29. 如表是19世纪50年代末美国部分经济数据的比较。表中数据可以用来说明(  )


    工业产值

    铁路里程

    生铁

    纺织品

    食品

    北方

    90%

    70%

    93%

    94%

    67%

    南方

    10%

    30%

    7%

    6%

    33%

    A、内战中北方获胜的原因 B、工业革命的扩展 C、内战前夕南北方的矛盾 D、邦联体制的弊端
  • 30. 表格内容反映了历史发展趋势是(      )

    1861年

    俄国

    《1861年2月19日宣言》

    1862年

    美国

    《宅地法》

    1889年

    日本

    《大日本帝国宪法》

    A、世界大战迫在眉睫 B、资本主义制度扩展 C、改革推动社会发展 D、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31题13分,32题13分,33题14分,共40分)

  • 31. 马铃薯源于美洲,被尊奉为“丰收之神”,见证了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的历史。

    材料一:……西班牙人给美洲带来橄榄树和欧洲葡萄树,……作为回报,印第安人贡献出玉米和马铃薯等……动植物的交换并不限于欧亚大陆和南北美洲之间,整个世界都曾卷入这种交换。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当1740年农作物歉收时,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敦促臣民更广泛地栽培马铃薯。他的政府分发手册,解释如何种植这种新作物,并分发免费的马铃薯种……在俄罗斯,凯瑟琳大帝的医药顾问说服她马铃薯可以对抗饥荒;波希米亚与匈牙利的政府也倡导栽培马铃薯……奥地利政府威胁农民,如果他们拒绝接受这种作物,将处以40下鞭刑。战争也促使人们改变态度……到1800年,马铃薯已成为重要的新食材。

    ﹣﹣【美】汤姆•斯坦迪奇《舌尖上的历史》

    材料三:

    组别

    历史现象

    出处

    第一组

    拿破仑战争时,马铃薯成为欧洲的粮食储备,到1815年它已成为整个北欧地区的主粮作物。那时工业革命使数百万农村人口涌入城市,马铃薯成为首个现代“便利食品”。

    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第二组

    马铃薯带来了一个帝国,“通过养活迅速增加的人口,使少数欧洲国家得以在1750年至1950年间统治世界的绝大多数地方。”

    【美】查尔斯•C•曼恩:朱菲、王原译:《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第三组

    荷兰东印度公司于1665﹣1792年五次来华,船上马铃薯常流入途经沿海城市,“爪哇薯”之名源于此。

    翟乾祥:《16﹣19世纪马铃薯在中国的传播》《中国科技史料》第25卷第1期

    (1)、 材料一中的“动植物的交换”与哪一事件有关。
    (2)、依据材料二,概括马铃薯成为重要新食材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概括种植马铃薯引发的社会变化。
    (4)、美国学者麦克尼尔认为“马铃薯改变了世界历史”,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 32. 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欧美各国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制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华盛顿说:“我们的国家一定要彻底实行共和政体,如果不能遵循这一原则,试图采用其他政体,就是叛逆。”

    ……北美的白人文化,没有经历从酋长、诸侯、帝王,累次混战,渐渐统一的古代史过程;也没有经历汉密尔顿称为“诸侯无政府状态”、内战外战连绵不断的漫长中世纪。北美的白人,扶着以英国为主的欧洲文化,直接切入近代。独立战争取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对英国国王所代表的终身制和世袭制,深恶痛绝,对公民权利,无比热爱珍惜。

    “不自由,毋宁死!”

    ——《南方周末:美国宪政史话》

    材料三“我看见法兰西的皇冠掉在地上,我用刀尖把它拾起来”。

    ——拿破仑•波拿巴

    请回答:

    (1)、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英国政治制度有何改变?导致这一改变的法律文献是什么?据材料一概括英国采用光荣革命的意图。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华盛顿实行“共和政体”的原因
    (3)、材料三拿破仑“用刀尖把它拾起来”指什么事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拿破仑“用刀尖把它拾起来”的看法。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影响各国政治体制选择的因素。
  • 33. 某校九年级开展关于工业革命的探究性学习。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步骤1 整理近代大事记(部分)

    时间

    历史事件

    15世纪末﹣17世纪

    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

    1640﹣1688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87年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

    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工业革命

    1836﹣1848年

    宪章运动

    1848年

    《共产党宣言》发表

    材料二:步骤2 整理材料

    序号

    资料

    出处

    资料1

    使用童工的法定年龄为9岁;童工的工作时间9﹣13岁不得超过9小时、13﹣18岁不超过12小时。

    英国《工厂法》(1833年)

    资料2

    1833年兰开郡和柴郡棉纺厂的平均工资是10先令5便士。(每周10先令的平均值实际上涵盖了男工、女工、童工的所有工资,而棉纺厂中成年男工通常只占少数,多数是女工和童工,女工的工资低于男工,童工则更低。)

    【英】爱德华•拜恩斯《英国格制造业史》(1835年)

    资料3

    英国议会关于矿山童工情况的汇报(1842年)

    资料4

    资本主义使用机器的第一个口号是妇女劳动和儿童劳动……为资本家进行的强制劳动,不仅夺去了儿童游戏的时间,而且夺去了家庭本身惯常需要的、在家庭范围内从事的自由劳动的时间。

    【德】马克思《资本论》(1867﹣1894年)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
    (2)、 选择材料一中至少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3)、根据材料二,分析其整理资料的角度,并任选一则资料,谈谈其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