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社戏》练习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04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与巩固

  • 1. 按要求写拼音或字形。

    钳子 撮 偏僻 行辈 照例 欺侮

    宽慰 嘱 怠慢  lǐ数 撺掇   凫水

    潺潺 yǒng yuè屹立 juàn 洁 jiǎo好歹

    装模作样   归省  不惮 絮叨  驳回 竹篙

    呵欠踱来踱去喃喃 停楫 棹 吁气

  • 2. 根据词语意思填词语。
    (1)、: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
    (2)、:故意做作,装出某种样子给人看。
    (3)、: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 3. 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树(jiù) 水(fú) 藻(yùn) B、慢(dài) 潺(chán) 辈(xíng) C、(xiàng) 散(mǐ) 葛(jiū) D、(shěng) 彩(hè) 舟(jí)
  • 4.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绝壁 膝盖 脑怒 欺侮 B、困惑  挑踢 胆怯 委曲 C、叛徒  诚肯 鉴别 宛转 D、惊异  鞠躬 奖励 家眷
  • 5. 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写看戏前,作者主要用衬托的手法,写出平桥村是儿时的“乐土”,又以这里一般的“乐事”,引出后面“到赵庄去看戏”的情节,为下文做了铺垫。 B、小说的标题是“社戏”,这就点明了它的中心事件是“看社戏”,因此,作者花了很多笔墨来写社戏的内容。 C、作者描写江南特有的农村风光,衬托小伙伴们去看戏时轻松愉快的心情。通过语言、动作描写,反映平桥村老人和孩子善良、淳朴的美好品质。 D、这篇小说中,月下行船、船头看戏、月夜归航这三个片段写得富有诗情画意,充满了江南水乡的生活气息。
  • 6. 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B、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C、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 D、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
  • 7.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张校长不辞辛劳,三顾茅庐去看望生病在家休养的杨老师。 B、妈妈列举了许多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 C、如果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D、老张一辈子都勤勤恳恳地工作着。
  • 8.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保护并了解“社戏”这种传统艺术,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B、我们是否能弘扬传统文化,关键在于各级部门的重视。    C、《社戏》的作者是闻名世界的中国作家鲁迅的作品。  D、《社戏》中有个聪明机智的人物双喜,文中对他有许多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二、阅读理解

  • 9. 课文重读

    ①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赵庄是离平桥村五里的较大的村庄; 平桥村太小, 自己演不起戏, 每年总付给赵庄多少钱, 算作合做的。当时我并不想到他们为什 么年年要演戏。现在想,那或者是春赛,是社戏了。

    ②就在我十一二岁时候的这一年, 这日期也看看等到了。不料这一年真可惜, 在早上就叫 不到船。平桥村只有一只早出晚归的航船是大船, 决没有留用的道理。其余的都是小船, 不合 用;央人到邻村去问,也没有,早都给别人定下了。外祖母很气恼,怪家里的人不早定,絮叨 起来。母亲便宽慰伊, 说我们鲁镇的戏比小村里的好得多, 一年看几回, 今天就算了。只有我 急得要哭, 母亲却竭力的嘱咐我, 说万不能装模装样, 怕又招外祖母生气, 又不准和别人一同

    去,说是怕外祖母要担心。

    ③总之, 是完了。到下午, 我的朋友都去了, 戏已经开场了, 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 而 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

    ④这一天我不钓虾, 东西也少吃。母亲很为难, 没有法子想。到晚饭时候, 外祖母也终于 觉察了, 并且说我应当不高兴, 他们太怠慢, 是待客的礼数里从来所没有的。吃饭之后, 看过 戏的少年们也都聚拢来了,高高兴兴的来讲戏。只有我不开口;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忽然 间, 一个最聪明的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了, 他说, “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 ”十几个 别的少年也大悟, 立刻撺掇起来, 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我高兴了。然而外祖母又怕 都是孩子们,不可靠;母亲又说是若叫大人一同去,他们白天全有工作,要他熬夜,是不合情 理的。在这迟疑之中,双喜可又看出底细来了,便又大声的说道, “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 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 ”

    ⑤诚然!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

    ⑥外祖母和母亲也相信,便不再驳回,都微笑了。我们立刻一哄的出了门。

    ⑦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 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 便望见月下的平桥 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 大家跳下船, 双喜拔前篙, 阿发拔后篙, 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 较 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 我们已经点开船, 在桥石上一磕, 退后几 尺, 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 一支两人, 一里一换, 有说笑的, 有嚷的, 夹着潺潺 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⑧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 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 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 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 但我却 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 渐望见依稀的赵庄, 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 还有几点火, 料想 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⑨那声音大概是横笛, 宛转, 悠扬, 使我的心也沉静, 然而又自失起来, 觉得要和他弥散 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⑩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 林, 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 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 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 船 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选文中“我”去看社戏前遇到了哪些波折?写这些波折有什么作用?
    (2)、选文中双喜是怎样说服母亲和外祖母的?他的这一行为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3)、怎样理解选文第⑧段划线句子中加点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4)、选文从哪些角度描写了月夜行船时两岸的景物?有什么作用?
  • 10.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思念一块月饼

    张金春

    ①“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唐代诗仙李白这首诗是我非 常喜欢的,他深刻地揭示了游子的心理感受,仿佛撕下了我心口的一块伤疤,在隐隐作痛。

    ②古人说:“明月千里寄相思。 ”月光如子弹般洒落,伤的却都是心灵。每到这个季节, 思绪总是湿漉漉的。自打十八岁打起背包出来当兵闯世界, 平均两年回家一趟的频率, 怎能解 我焦渴的思念之苦?父爱母爱只能写在信笺里, 流淌在无线电波里, 滚烫在父母盼望的目光里。

    ③在我老家扬州, 中秋节这一天有祭拜月亮、祈求团圆的古老习俗。临近中秋, 母亲就要 张罗着买藕段、莲子、月饼、江米条、馓子、花生还有鸡蛋、斗香等, 最好吃的就是镇上老师 傅自制的月饼,月饼巴掌大小,厚厚的,甜甜的馅被一层层的皮包裹着,放在毛毡纸上,沁着 一片片油渍,那香甜的滋味像痒痒挠,将我的馋虫勾起来,恨不得一把抢在手中,放入口中。

    ④吃月饼的甜蜜回忆仿佛过日子一般, 美好的一切总是会经历一番过程, 一番铺垫, 方才 品味到幸福的滋味和内涵。每次母亲都将祭过月亮的月饼分给每人一块,并嘱咐我们兄弟俩, 要细细吃, 吃完就没了。所以, 我每次将月饼切成四等份, 每天吃一小块, 其余的用纸包好藏 在床头被窝里,有时睡醒了还拿出来看看。

           ⑤记忆最深的是三十五年前,那时我九岁,我的月饼吃完了,放学回来,趁着母亲做饭的功夫, 到处翻找母亲藏好的月饼, 终于在一只木箱子里看到了。我迅速地盖上这个天大的秘密,悄悄盘算如何既不被发现又能满足那牵肠挂肚的欲望。晚上放学回家,父母上工还没回来,我迫 不及待地打开箱子, 诱人的月饼还躺在那儿, 并深情地望着我, 我下意识地咽了一口口水, 肚 肠子也配合地发出两声咕咕叫声。我冲动地把月饼拥入怀中, 后觉不妥, 小心翼翼取出来, 掰 开五分之一左右, 然后包裹好放回原处。那时我想, 要是母亲责问起来, 就说是猫或者老鼠偷 吃了。想到这儿,我为自己的小聪明窃喜。

    ⑥大约过了两天, 母亲让我到她房间里去, 说要给我变个戏法。她缓慢地从箱子里拿出那 块月饼,在我眼前一晃,欣喜地问:这是什么?我脸火辣辣的,低着头,没敢抬头望。母亲打 开纸包,盯着我看了看说:吃吧,本来就是留给你的!我的头埋得更低了。母亲什么也没问什 么也没说,只是捡起散落在纸上的月饼屑子一粒粒放进嘴里。我掰开一半,说:妈,你也吃。 母亲说:我不爱吃沙甜的,还是皮好吃,又脆又酥。

    ⑦这块月饼我咀嚼了三十五年, 慢慢体味到母亲那无私的宽容的爱, 现在当我的女儿面对 一堆奇形怪状、五花八门的月饼, 挑三拣四, 甚至吃了一小半扔在一边时, 我会拿过来, 一粒 一粒瓣开来,放到嘴里,让它一点一点地融化在岁月的记忆里??

    ⑧又是一年秋风送爽时, 又是一个花好月圆夜。对着如玉如银的朗朗明月, 又想起那块圆 圆的月饼,月光如水,流逝我不尽的思念;月光如织,维系我永久的牵挂。

    (选自《中国文化报》)

    (1)、文章围绕“月饼”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请赏析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

    我迫不及待地打开辅子,诱人的月饼还躺在那儿,并深情地望着我。

    (3)、一块让作者思念至深的香甜月饼,一个让朱自清泪流数次的肥胖背影,都让我们感受到父 母探深的关爱。请比较本文作者和《背影》中的朱自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三、写作

  • 11. 写作

    自然环境指故事情节发展所处的自然状况, 例如地点、天气、景色、气候、季节。自然环 境描写又称景物描写。请写一段景物描写,展现“春之韵”。

    【课文片段在线】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 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 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都远远地向船尾跑 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写法分析】这段写景的文字十分精彩, 作者从色彩、气味方面进行生动传神的描写, 勾 画出江南水乡的美丽图画。色彩方面,写了远山的“淡黑”;气味方面,写了豆麦和河底水草 发出的“清香”。多种感官的参与, 使得景物描写有声有色, 充满诗情画意。另外作者还巧妙 地运用了“化静为动”的写法, 借助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用“踊跃的铁的兽脊”比喻“淡 黑的起伏的连山”向船尾跑去,这是“我”坐在船上产生的错觉,觉得山是动的,船是静的。 这样通过感觉来反衬,更生动细致地写出船行之快,从而表达了“我”看戏的急切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