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3.3 生物进化的原因 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01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将某地区100多年间(a~c)桦尺蛾体色和数量的调查绘制成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调查初期桦尺蛾都为浅色 B、桦尺蛾出现深色属于可遗传变异 C、据图分析可知浅色桦尺蛾必定灭绝 D、桦尺蛾数量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2. 如图所示为鸡的进化关系,根据达尔文的观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不同品种的鸡都具有共同祖先 B、不同品种的鸡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C、原鸡的所有变异都能遗传给后代 D、鸡的进化是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
  • 3. 某地区发现一种蜗牛,其外壳有的有条纹,有的无条纹、这种蜗牛常被鸟吃掉柔软的身体后留下破裂的外壳。一段时间内,科研人员记录该蜗牛的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有条纹的

    无条纹的

    活着的蜗牛

    264

    296

    破裂的外壳

    486

    377

    A、蜗牛属于软体动物,依靠腹面扁平宽大的腹足运动 B、鸟的捕食在蜗牛有无条纹的进化中起了选择的作用 C、该地区蜗牛群体中有条纹蜗牛所占比例将逐渐增大 D、经过一代代的自然选择,无条纹的变异被定向积累
  • 4. 如图是某农田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群体密度变化曲线。

    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论观点的是(   )

    A、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 B、从曲线变化可知,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 C、人类施用农药使得害虫产生变异,属于人工选择 D、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
  • 5. 达芙妮小岛上的勇地雀最早的时候取食小种子。1977年,一场严重的干旱导致小种子植物大量死亡,具有较大鸟喙的勇地雀逐渐取食大花蒺藜的种子(大花蒺藜抗旱,种子较大,有着厚厚的外壳和尖锐的刺,只有大的鸟喙才能啄破取食)。如图为1975年—1979年勇地雀群体鸟喙的平均深度发生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勇地雀的喙因经常取食坚果而变化 B、干旱时勇地雀的喙短小是有利变异 C、干旱诱发了勇地雀鸟喙的变异。 D、环境变化决定勇地雀喙进化的方向
  • 6. 十八世纪的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林木葱茏,空气清新,当地森林中生活着大量浅色的桦尺蛾。100年以后,曼彻斯特变成了一个工业城市,在工业污染地区,深色的桦尺蛾变成了常见类型,而浅色的桦尺蛾却成了少数,原因是(  ) 
    A、人工选择 B、自然选择 C、食物改变 D、定向变异
  • 7. 枯叶蝶在飞行时身体呈鲜艳的黄色来吸引异性;降落后的体态和体色像一片枯叶。下列关于枯叶蝶进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枯叶蝶的体色和体态是一种保护性适应 B、为了应对天敌,枯叶蝶产生了体色随环境变化的定向变异 C、在进化过程中,敌害对枯叶蝶的变异起选择的作用 D、在进化过程中,枯叶蝶也能产生不利于应对天敌的变异
  • 8. 避役俗称变色龙,它体表的颜色会随着背景、温度和心情的变化而改变,目的是保护自己,免遭袭击。下列对其形成原因的解释合理的是( )
    A、只发生有利变异的结果 B、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 C、长期过度繁殖的结果 D、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 9. 下列几个系统中,在长期的进化中,最后可能形成警戒色的是( )
    A、草地、无毒昆虫和食虫鸟 B、草地、有毒昆虫和食虫鸟 C、枯叶、无毒昆虫和食虫鸟 D、枯叶、有毒昆虫和食虫鸟
  • 10. 农民用某种杀虫剂消灭棉铃虫,开始使用时效果较好,但长期使用效果越来越差。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
    A、杀虫剂的药效不稳定 B、棉铃虫为了适应杀虫剂产生了耐药变异 C、杀虫剂增强了棉铃虫的免疫能力 D、杀虫剂对耐药性棉铃虫的选择
  • 11. 由于抗生素的滥用,结核杆菌等病菌中出现了对多种抗生素不再敏感的“超级细菌”。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细菌群体中本来就有耐药菌和不耐药菌 B、滥用抗生素使细菌产生了耐药性的变异 C、滥用抗生素使细菌群体中耐药菌的比例增加 D、“超级细菌”是抗生素对细菌定向选择的结果
  • 12. 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科学家做过以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标记后放养于不同的地点,一段时间以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用多种方法尽量回收,统计其数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统计项目

    工业污染区

    非工业区

    深色桦尺蛾

    浅色桦尺蛾

    深色桦尺蛾

    浅色桦尺蛾

    释放数量(只)

    154

    164

    475

    496

    回收数量(只)

    90

    41

    29

    208

    (1)、桦尺蛾的体色在生物学上称为,其体色有深浅之分,这体现了生物的现象。
    A、遗传、变异 B、遗传、性状 C、性状、变异 D、性状、遗传
    (2)、下列对两种颜色桦尺蛾回收情况不同的解释,合理的是
    A、桦尺蛾数量的变化是没有规律的 B、环境诱使桦尺蛾出现了体色变化 C、适应环境变化的个体存活率高 D、桦尺蛾的体色根据环境产生了定向的改变
    (3)、从表中可以看出,桦尺蛾的保护色会因环境变化而改变。根据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保护色的形成是
    A、长期烟熏的结果 B、自然选择的结果 C、长期捕食这种颜色的食物的结果 D、人工选择的结果
    (4)、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是
    A、生物本身的意愿 B、生存竞争和适应 C、器官的用进废退 D、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
    (5)、桦尺蛾对桦树危害很大,下列防治措施不合理的是
    A、利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 B、利用蛾幼虫趋光性,用灯光进行诱杀 C、桦尺蛾幼虫时期活动范围小,可以大量使用农药进行灭杀 D、冬季清园,清除树冠下的枯枝、落叶、杂草,减少越冬虫源
  • 13. 下图表示几类哺乳动物的起源情况,对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原始哺乳动物为适应不同的环境而发生进化 B、生物通过定向的变异适应变化的环境 C、现存各类哺乳动物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在现存条件下,原始哺乳动物也可以进化为现代哺乳动物
  • 14. 医生不建议长期使用同一种牙膏,因为这样口腔中的细菌容易产生耐药性,不利于清除口腔中的细菌,其原因是( )
    A、牙膏对细菌的选择作用 B、细菌对牙膏的选择作用 C、牙膏的品质在不断下降 D、人类的体质在不断下降
  • 15. 鸣角鸮猫头鹰(如图)身上生长着暗灰色、图案复杂的羽毛。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鸣角鸮猫头鹰这种羽毛有利于捕捉猎物 B、鸣角鸮猫头鹰为了不被猎物发现形成了这种变异类型 C、鸣角鸮猫头鹰的后代可能会出现其他颜色羽毛的变异个体 D、鸣角鸮猫头鹰这种羽毛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二、资料分析题

  • 16. 如图,长颈鹿为什么脖子长,利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进行解释。

    (1)、X表示 , Y表示决定了长颈鹿的性状是否有利。
    (2)、达尔文认为: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有普遍产生大量个体的能力,长颈鹿产生的后代超过环境承受能力,是自然选择的前提;它们都要吃树叶而树叶不够吃,为了生存,长颈鹿之间要进行 , 这是自然选择的动力;它们的颈长和颈短进行着 , 这是自然选择的内因;颈长的能吃到树叶生存下来,颈短的却因吃不到树叶而最终饿死了,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17. 资料分析:科学家一直在探索地球生命如何演变为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请分析以下资料作答。

    资料一:下图以生命起源的化学演化学说为依据,结合地质学研究成果绘制的时间轴简图。

    资料二:蜂兰花具有特化的花结构及令人惊奇的传粉机制。它能释放一种特殊的气味,吸引雄蜂前来,而其花形适合于雄蜂停留时花粉粘在其身上。

    资料三:杜鹃产卵于多种鸟的巢中,靠宿主鸟为其孵化和育雏。有些宿主鸟能辨认出杜鹃下的蛋,并将其推出巢外或者弃巢。经漫长进化,杜鹃能产下与这些宿主鸟很相似的蛋(拟态蛋),使宿主鸟难以辨认。

    资料四:“大地巨子”——大象是一种延续了5000万年的物种,它曾经是地球上最占优势的动物类群之一。现已发现400余种大象化石,可如今大象却到了濒危边缘,目前仅有2属3种:亚洲象、非洲草原象、非洲森林象。

    (1)、时间轴上A时期,原始地球上正经历着自然条件的演变,有机大分子逐渐积累,通过长期的相互作用,最后逐步形成具有特征的原始生命。(至少写两点)
    (2)、资料二和三中提到的几种生物所属的生物类群有。(填序号)

    ①裸子植物;②被子植物;③无脊椎动物;④脊椎动物

    (3)、蜂兰花具有独特的花形和传粉机制,杜鹃能产下拟态蛋,这些特征是它们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是的结果。蜂兰花与杜鹃的生殖方式都是 , 上述特征使得它们在繁殖后代上更有(填“优势”或“劣势”)。
    (4)、有资料表明,1000万年前非洲东部开始从森林变为较干燥的草原,大象的臼齿变得更长更坚硬,以便能磨碎比树叶更坚韧的草叶。从变异类型角度分析,大象臼齿的变异属于变异。按照达尔文的进化理论,非洲东部环境对大象臼齿的进化具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