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生物学二轮复习12: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01 类型:二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人的某条染色体上A,B,C三个基因紧密排列,不发生互换。这三个基因各有上百个等位基因(例如:A1~An均为A的等位基因)。父母及孩子的基因组成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父亲

    母亲

    儿子

    女儿

    基因组成

    A23A25B7B35C2C4

    A3A24B8B44C5C9

    A24A25B7B8C4C5

    A3A23B35B44C2C9

    A、基因A,B,C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遗传 B、母亲的其中一条染色体上基因组成是A3B44C9 C、基因A与基因B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若此夫妻第3个孩子的A基因组成为A23A24 , 则其C基因组成为C4C5
  • 2. 以豌豆为材料进行杂交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豌豆是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二倍体植物 B、进行豌豆杂交时,母本植株需要人工去雄 C、杂合子中的等位基因均在形成配子时分离 D、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均能够自由组合
  • 3. 某作物的雄性育性与细胞质基因(P、H)和细胞核基因(D、d)相关。现有该作物的4个纯合品种:①(P)dd(雄性不育)、②(H)dd(雄性可育)、③(H)DD(雄性可育)、④(P)DD(雄性可育),科研人员利用上述品种进行杂交实验,成功获得生产上可利用的杂交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和②杂交,产生的后代雄性不育 B、②③④自交后代均为雄性可育,且基因型不变 C、①和③杂交获得生产上可利用的杂交种,其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故需年年制种 D、①和③杂交后代作父本,②和③杂交后代作母本,二者杂交后代雄性可育和不育的比例为3∶1
  • 4. 下列生物实验探究中运用的原理,前后不一致的是( )
    A、建立物理模型研究DNA结构- 研究减数分裂染色体变化 B、运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卡尔文循环-  研究酵母菌呼吸方式 C、运用减法原理研究遗传物质-  研究抗生素对细菌选择作用 D、孟德尔用假说演绎法验证分离定律-  摩尔根研究伴性遗传
  • 5. 某种XY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动物,其控制毛色的等位基因G、g只位于X染色体上,仅G表达时为黑色,仅g表达时为灰色,二者均不表达时为白色。受表观遗传的影响,G、g来自父本时才表达,来自母本时不表达。某雄性与杂合子雌性个体为亲本杂交,获得4只基因型互不相同的F1。亲本与F1组成的群体中,黑色个体所占比例不可能是( )
    A、2/3 B、1/2 C、1/3 D、0
  • 6.  黄颡鱼(2N=52)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雄性比雌性生长速度快2~3倍,我国科学家培育获得子代全部为雄性个体的黄颡鱼,让养殖户获得了较高经济效益。培育过程如下:

    ①通过相关激素诱导,将雄鱼性逆转为生理雌鱼;

    ②使用低温休克法干预生理雌鱼产生配子的相关过程,获得无需受精即可发育成个体的卵细胞,从而获得YY超雄鱼(该鱼能正常发育且具有繁殖能力);但此方法获得超雄鱼的成功率较低,难以规模化生产。

    ③让超雄鱼与正常雌鱼交配,后代全为雄鱼。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①中雄鱼和生理雌鱼体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几乎完全相同 B、②中低温休克法作用的时期是MⅡ期,超雄鱼体细胞含52条染色体 C、生理雌性黄颡鱼经②过程可以得到与其遗传物质组成相同的雌鱼 D、将超雄鱼性逆转为生理雌鱼与超雄鱼交配,可实现超雄鱼的规模化生产
  • 7. 将某种二倍体植物a、b两个植株杂交,得到c,将c再做进一步处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由c到f的育种过程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B、由g和h杂交形成的m是三倍体,m不是一个新物种 C、若ab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ddFF、aabbDDFF(每对基因独立遗传),①为自交,则n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8 D、由单倍体育种产生的e和多倍体育种产生的m都是高度不育的
  • 8. 某研究学习小组将若干黄色小球(标记D)和绿色小球(标记d)放入甲、乙两个小桶进行了“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小桶中的小球总数量可以和乙小桶不同 B、在每次抓取小球前需摇匀小桶,并在每次抓取后将小球放回桶中 C、从甲中随机抓取一小球并记录,可模拟配子的产生过程 D、若甲乙中黄色小球:绿色小球均为2:1,多次抓取记录甲乙组合DD:dd=8:1
  • 9. 探索遗传物质及遗传规律的道路艰辛且曲折,该过程中留下了许多的经典实验。下列关于这些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是选用豌豆作为杂交实验的材料 B、萨顿通过观察蝗虫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提出假说 C、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D、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10. 某种昆虫的体色由两对位于常染色体的等位基因(B、b和Y、y)控制,B对b、Y对y为完全显性,其中B基因控制黑色素的合成,Y基因控制黄色素的合成,两种色素同时存在时体色为褐色,两种色素均不存在时体色白色。纯合黑色和纯合黄色亲本杂交得到F1 , F1随机交配获得F2。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B基因和Y基因的化学本质相同 B、不管两对基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F1一定是褐色的 C、若F2中没有出现白色个体,则F2中褐色个体全是杂合子 D、若F2中出现了白色个体,则F2中黑色个体占多数
  • 11. 如图表示某家族遗传病的患病情况,已知甲病、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分别由基因A/a、B/b控制。已知正常人群中乙病携带者的概率约为1/50,在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及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根据遗传系谱图可判断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显隐性,不能确定其遗传方式 B、通过检测Ⅰ1是否携带致病基因就可确定致病基因位于何种染色体上 C、若Ⅰ1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Ⅱ1与Ⅱ2同时携带甲病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8 D、若亲代均携带乙病致病基因,Ⅱ5和一正常男人婚配,其子代患乙病的概率为1/300
  • 12. 甲图表示X、Y染色体存在同源区段(1段)和非同源区段(Ⅱ-1段和Ⅱ-2)。某单基因遗传病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对患该病的一个家系进行调查的结果如乙图所示。家系中无突变发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病为隐性遗传病 B、该病致病基因位于性染色体的Ⅰ段 C、该家庭中男性一定携带致病基因 D、Ⅱ-4和Ⅱ-5再生一个女儿一定患病

二、多项选择题

  • 13. 某二倍体动物的性染色体仅有X染色体,其性别有3种,由X染色体条数及常染色体基因T、TR、TD决定。只要含有TD基因就表现为雌性,只要基因型为TRTR就表现为雄性。TT和TTR个体中,仅有1条X染色体的为雄性,有2条X染色体的既不称为雄性也不称为雌性,而称为雌雄同体。已知无X染色体的胚胎致死,雌雄同体可异体受精也可自体受精。不考虑突变,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3种性别均有的群体自由交配,F1的基因型最多有6种可能 B、两个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杂交,F1中一定没有雌性个体 C、多个基因型为TDTR、TRTR的个体自由交配,F1中雌性与雄性占比相等 D、雌雄同体的杂合子自体受精获得F1 , F1自体受精获得的F2中雄性占比为1/6
  • 14. 雌性小鼠在胚胎发育至4-6天时,细胞中两条X染色体会有一条随机失活,经细胞分裂形成子细胞,子细胞中此条染色体仍是失活的。雄性小鼠不存在X染色体失活现象。现有两只转荧光蛋白基因的小鼠,甲为发红色荧光的雄鼠(基因型为XRY),乙为发绿色荧光的雌鼠(基因型为XGX)。甲乙杂交产生F1 , 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产生F2。若不发生突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F1中发红色荧光的个体均为雌性 B、F1中同时发出红绿荧光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4 C、F1中只发红色荧光的个体,发光细胞在身体中分布情况相同 D、F2中只发一种荧光的个体出现的概率是11/16
  • 15. 某XY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植物雌雄异株,其叶型阔叶和细叶两种类型,由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现有两株阔叶植株杂交,F1表现型及比例为阔叶雌株:阔叶雄株:细叶雄株≈2:1:1。已知带有基因d的精子不具有受精能力,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该植物群落中无细叶雌株个体出现 B、两株阔叶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XDXd和XDY C、F1中的阔叶雌株和细叶雄株随机杂交产生的后代中不会再有细叶植株出现 D、F1中的阔叶雌株随机杂交产生的后代中会有阔叶植株和细叶植株出现
  • 16. 下列各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个体的概率为 14 B、乙图细胞若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则该生物成熟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为4条 C、丙图所示家系遗传病可能是伴X显性基因遗传病 D、丁图表示某果蝇染色体组成,其配子基因型有AXW、aXW、AY、aY四种

三、非选择题

  • 17. 科学家在果蝇遗传学研究中得到一些突变体。为了研究其遗传特点,进行了一系列杂交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实验中控制果蝇体色和刚毛长度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杂交实验及结果如下:      
                                      

    据此分析,F1雄果蝇产生种配子,这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为

    (2)、果蝇A1、A2、A3为3种不同眼色隐性突变体品系(突变基因位于Ⅱ号染色体上)。为了研究突变基因相对位置关系,进行两两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据此分析A1、A2、A3和突变型F1四种突变体的基因型,在图中标注它们的突变型基因与野生型基因之间的相对位置(A1、A2、A3隐性突变基因分别用a1、a2、a3表示,野生型基因用“+”表示)。

    (3)、果蝇的正常刚毛(B)对截刚毛(b)为显性,这一对等位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t纯合时,会使性染色体组成为XX的个体成为不育的雄性个体。杂交实验及结果如下:        
                             

    据此分析,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 , F1中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有种;若F1自由交配产生F2 , 其中截刚毛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 , F2雌性个体中纯合子的比例为

  • 18. 家鸡(2n=78)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慢羽和快羽是家鸡的一对相对性状,且慢羽(D)对快羽(d)为显性。正常情况下,快羽公鸡与慢羽母鸡杂交,子一代的公鸡均为慢羽,母鸡均为快羽;子二代的公鸡和母鸡中,慢羽与快羽的比例均为1∶1.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情况下,公鸡体细胞中含有个染色体组,精子中含有条W染色体。
    (2)、等位基因D/d位于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
    (3)、子二代随机交配得到的子三代中,慢羽公鸡所占的比例是
    (4)、家鸡羽毛的有色(A)对白色(a)为显性,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正常情况下,1只有色快羽公鸡和若干只白色慢羽母鸡杂交,产生的子一代公鸡存在种表型。
    (5)、母鸡具有发育正常的卵巢和退化的精巢,产蛋后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卵巢退化,精巢重新发育,出现公鸡性征并且产生正常精子。某鸡群中有1只白色慢羽公鸡和若干只杂合有色快羽母鸡,设计杂交实验探究这只白色慢羽公鸡的基因型。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及结论(已知WW基因型致死)。
  • 19. 7S球蛋白是大豆最主要的过敏原蛋白,三种大豆脂氧酶Lox-1,2,3是大豆产生腥臭味的原因。大豆食品深加工过程中需要去除7S球蛋白和三种脂氧酶。科研人员为获得7S球蛋白与三种脂氧酶同时缺失的大豆新品种,将7S球蛋白缺失的大豆植株与脂氧酶完全缺失的植株杂交,获得F1种子。F1植株自交得到F2种子。对F1种子和F2种子的7S球蛋白和脂氧酶进行蛋白质电泳检测,不同表现型的电泳条带示意如下图。

    注:图中黑色条带为抗原一抗体杂交带,表示相应蛋白质的存在。M泳道条带为相应标准蛋白所在位置,F1种子泳道的条带待填写。

    根据电泳检测的结果,对F2种子表现型进行分类统计如下表。

    F2种子表现型

    粒数

    7S球蛋白

    野生型

    124

    7S球蛋白缺失型

    377

    脂氧酶Lox-1,2,3

    野生型

    282

    94

    94

    Lox-1,2,3全缺失型

    31

    回答下列问题:

    (1)、7S球蛋白缺失型属于(填“显性”或“隐性”)性状。
    (2)、表中①②的表现型分别是。脂氧酶 Lox—1,2,3分别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在脂氧酶是否缺失的性状上,F2种子表现型只有四种,原因是
    (3)、在答题卡对应的图中画出F1种子表现型的电泳条带。
    (4)、已知Lox基因和7S球蛋白基因独立遗传。图中第泳道的种子表现型为7S球蛋白与三种脂氧酶同时缺失型,这些种子在F2中的比例是。利用这些种子选择并获得稳定遗传种子的方法是
    (5)、为提高大豆品质,利用基因工程方法提出一个消除野生型大豆7S球蛋白过敏原的设想。
  • 20. 某研究小组进行如下杂交实验研究果蝇的正常眼和粗糙眼(A/a),直刚毛和焦刚毛(B/b)两对相对性状,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杂交实验结果分析,就眼型而言,为显性性状;控制眼型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控制刚毛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实验中雌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 , F1中雌雄个体比例不是1:1的原因最可能是
    (3)、现有F2中的一只正常眼直刚毛雌性个体,欲探究其基因型,将其和粗糙眼雄性个体交配,观察后代的表型及比例,请写出预期结果并讨论。

    预期结果:

  • 21. 某种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基因A控制红色素合成(AA和Aa的效应相同);基因B为修饰基因,BB使红色素完全消失,Bb使红色素颜色淡化。现用两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第组杂交实验结果,可判断控制性状的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在第1组、第2组两组杂交实验中,白花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
    (3)、让第1组F2的所有个体自交,后代中红花:粉红花:白花的比例为
    (4)、第2组亲本红花个体的基因型是 , F2中粉红花个体的基因型是 , F2中开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种。
  • 22. 将某种二倍体植物a、b两个植株杂交,得到c,将c再做进一步处理,如图1所示。按要求完成下列的问题:

    \

    (1)、由c到f的育种过程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 , 与杂交育种相比,前者能产生 , 生物体任何时期、任何细胞都可发生该变异,体现了该变异具有特点。
    (2)、由g×h过程形成的m是倍体,m(填是/不是)新物种;
    (3)、若a、b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ddFF、aabbDDFF,基因都独立遗传,①为自交,则n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该育种方式选育的时间是从代开始,原因是从这一代开始出现
    (4)、若c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见图2)若该植株自交,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