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01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为符合题意的答案。答案填入表格中,否则不给分。
-
1. 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衙门中吸食最多,如幕友、官亲、长随、书办、差役,嗜鸦片者十之八九,皆力能包庇贩卖之人。”这反映当时 ( )A、白银大量外流 B、人民体质下降 C、军队军纪涣散 D、政府吏治腐败2. 阅读下图《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对图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持续增长 B、五口通商便利了英国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C、英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占领了中国市场 D、中国的民族资本抵制了英国的商品倾销3. “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与这一内容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4. 在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时,提出“门户开放”,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俄国5. 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在中国发生了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该运动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6. 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它”指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7. 胡适先生曾说:“《新青年》杂志代表和创造了一个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指的是( )A、民主科学时代 B、民主共和时代 C、君主立宪时代 D、君主专制时代8.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阅读材料我们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学生是因为听到了日本发动全面侵略中国战争的消息开始罢课的 B、共产党的领导是取得斗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 C、斗争付出了巨大牺牲,没有任何成果 D、工人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始登上中国政治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9.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1921年)这是一个大约 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上的一条游船中继续讨论。”费正清所说的会议 ( )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C、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D、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10. 鉴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毛泽东在某次会议的发言中提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次会议是指(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古田会议 D、三湾改编11. “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这个“伟大传奇”的历史意义是 ( )A、中国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B、中国共产党找到了正确的抗日路线 C、国共第二次合作成功 D、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12. “数千名学生冒着严寒聚集在新华门前,向国民党当局请愿。他们高呼“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A、五四运动 B、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 C、一二•九运动 D、西安事变13. 南京大屠杀是震惊中外的惨案,但日本右翼势力极力否认这一事实。以下关于“南京大屠杀”最有力的证据是 ( )A、历史著作的记述 B、当时拍摄的新闻照片 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当年幸存者的控诉材料14. 1941年 12月至 1942 年 1月,中国军队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消灭日军数万人,取得大捷。此次战役是1941年 12 月 7 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盟军与日军交战的首场战役胜利,引起了当时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美国总统罗斯福也称:“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此次“长沙大捷” ( )A、提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 B、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 C、表明中国战场是抗击日寇的主战场 D、扭转了抗日战争的战局15. 1949 年 4 月,陈毅欣然写道:“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该诗感怀的历史事件的历史意义是 ( )A、有利于避免内战、和平建国 B、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C、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D、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16. 下面是一位同学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这一主题进行探究的知识总结,其中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大生纱厂的结局印证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历程的曲折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C、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我国民族工业再度受挫 D、抗战胜利后,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投降,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快速发展
二、非选择题(17 题 10 分,18 题、19 题、20题均为 14分,共52 分)
-
17.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 2100 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19世纪50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西方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英、法等急于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和掠夺原料产地。它们片面地认为,商品难以在中国打开销路是因为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太少。 1854年和1856年,英、法、美三国两次向清政府提出修改条约的要求……由于此时清政府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还心怀疑惧,又认为外国公使进京有损“天朝尊严”,因此拒绝了“修约”的要求,英、法就决定用战争手段迫使清王朝屈服,达到重新“修约”、扩大侵略的目的。
材料三最近这两天发生在那里的情形却是用任何笔杆子都无法恰当进行描述的。不分青红皂白的抢劫被认可,所有的房间都被洗劫一空。清国的艺术品有的被带走,有的体积太大无法搬走就把它砸掉……
——《纽约时报》1860 年 10 月 9 日
(1)、材料一条约中“割香港岛给英国”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这一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2)、 根据材料二概括,英、法为什么要向清政府提出“修约”?“用战争手段”指的是后来发生的哪一场侵略战争?(3)、材料三中的“那里”指的是什么地方? 参与这场洗劫的强盗是谁?(4)、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材料中涉及的事件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18. 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伟大梦想。近代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族复兴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治国之道,在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李鸿章
材料二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典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叶,现代科技通过各种方式从欧洲、北美向世界其他地方传播。中国受西学影响,……1862 年在北京开设同文馆,聘请西人教授西文,并翻译西文书籍;……1898年批准兴办京师大学堂,开启了中国现代科学教育的大门。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的思想主张以及主要实践活动。(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的政治主张。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二,说明洋务派、维新派近代化探索的不同侧重点。(3)、材料三中“开设同文馆”“兴办京师大学堂”分别是中国近代哪一次运动中的具体措施? 试从目的和影响角度,写出这两次运动的共同点。(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实现民族复兴。19. 中国近代史上,不同的阶级都先后提出过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兄弟所最信的民生主义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三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一年后,解放区有一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翻身后的农民积极参军,支援前线。
——《复兴之路》
(1)、 材料一中土地纲领是哪一革命运动颁布的? 这一土地纲领的分配方式有什么特点?(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生主义在同盟会纲领中是如何表述的? 概括材料中孙中山实现民生主义的具体方法。(3)、据材料三指出,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土地改革为哪场战争的迅速胜利提供了可靠保证?(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不同阶级提出的土地纲领有何共同之处。20. 国共两党关系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巨大。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1924 年1月,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国民党新的党纲,同意共产党人以个人的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的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这样国民党同共产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材料二读下面两幅图片
材料三我们亲爱的将士们:“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为争地盘吗? 不是。为泄私愤吗? 也不是……我们主张的核心是集合全国各党各派的力量,以民众的总动员,去抗日救国。”
——《张、杨告东北军、十七路军将士书》
材料四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企图恢复抗战前“一党专制,一人独裁”的局面,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合法地位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激烈的较量。但是国民党始终不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随后,通过三年的军事较量,中国共产党终于推翻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赢得了执政党的合法地位,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1)、根据材料一回答: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共同目标是什么? 取得了什么成果?(2)、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反映了国共两党怎样的关系? 从“南昌”到“井冈山”,表明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3)、材料三中的“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 这一事件的和平解决有何意义?(4)、材料四中“谈判桌上的较量”指的是哪一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