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01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
1. 2023 年 3 月,郑州博物馆 2023 年度大展——“大河文明展 ”正式启幕,共同讲述了大河孕育的 璀璨文明故事。其中来自两河流域的文物是( )A、古棺 B、楔形文字泥板 C、哈拉帕陶罐 D、兽面纹圆鼎2. 《十二铜表法》规定: “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阴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 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 ”由此可知,《十二铜表法》 ( )A、条文内容明晰,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B、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了公民法的阶段 C、《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 D、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3. 《全球通史》中记载: “市民们通常能说服国王向他们颁发皇家特许状,准许他们拥有自己的市 政厅、法院以及市外属地;准许商人和工匠组织行会,用以防护和互助。 ”这说明( )A、城市居民已经完全摆脱国王控制 B、参与政治是市民阶层的基本义务 C、自治后的城市居民地位得到提高 D、金钱赎买是城市获得自治的手段4.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 中指出: “在罗曼语诸民族那里,一种从阿拉伯那里吸取过来并从 新发现的希腊那里得到营养的明快思想,愈来愈根深蒂固,为十八世纪的唯物主义作了准备。 ”对 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阿拉伯人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 B、阿拉伯文化的形成深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 C、阿拉伯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D、阿拉伯帝国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5. 历史课上,老师安排同学们收集租地农场、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早期殖民掠夺等相关资料, 作为下节课活动课讨论的主要内容。该活动课的主题应该是( )A、古代欧洲文明 B、封建时代的欧洲 C、走向近代 D、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6. 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载体。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17、18 世纪,英美法相继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B、1776 年 7 月,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 C、1792 年法国宣布废除君主制,成立了共和国 D、由人治走向法治是近代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它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是一部充满斗争精神、 批判精神、革命精神的经典著作,是一部秉持人民立场、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为全人类谋解放的经 典著作 ”。这里的“它 ”是指( )A、《物种起源》 B、《共产党宣言》 C、《战争与和平》 D、《资本论》8. 科学文化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繁荣。下列人物与成就搭配相符合的是( )A、牛顿——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列夫托尔斯泰——俄国革命的镜子,创作小说集“人间喜剧 ” C、贝多芬——伟大音乐家,创作《国际歌》 D、爱迪生——发明大王,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9. 下图为 1820 年—— 1900 年德国煤炭产量变动的情况。对其变化原因分析合理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工业革命的推动 C、德国的分裂 D、德国法西斯上台10. “ 明治维新后, 由于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 日本急需更多的原料、资金和廉价劳动力, 急需不断扩大商品的销售市场。而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农作物产量低。这与资本主义经济的 进一步发展形成尖锐矛盾。为解决这些矛盾,日本大资产阶级强烈主张以武力开拓海外市场。另外, 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也与其国内统治危机的加深密不可分。 ”上述材料可以用来佐证明治维新的 ( )A、原因 B、目的 C、内容 D、影响11. 20 世纪 20 年代是美国和世界面临最大挑战的年代之一,这段时期充满了动荡和变革,法国称其 为“疯狂年代 ”,德国称其为“黄金 20 年代 ”,美国称其为“咆哮的 20 年代 ”。在这个特殊的 20 年代,人们之所以能享受辉煌,根本原因在于( )A、经济的繁荣 B、战争的结束 C、国家干预经济 D、经济全球化12. 下图反映了 20 世纪 50 年代到 90 年代初美、 日、西欧工业生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 的变化。这种变化表明( )A、日本经济实力超过美国 B、欧盟成立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 C、美国经济霸主地位最终丧失 D、二战后日本和西欧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其中 13 题 10 分,14 、15 、16 每题 14 分,共 52 分)
-
13.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摘编自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
时间
事件
时间
事件
14-17 世纪
欧洲文艺复兴
1789 年
法国大革命爆发
1453 年
迪亚士到达非洲好望角
1848 年
《共产党宣言》发表
1640 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861 年
俄国农奴制改革
1765 年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1861— 1865 年
美国内战
18 世纪
启蒙运动开始
1868 年
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775— 1783 年
美国独立战争
19 世纪 60 年代后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
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字数控制在 200 字以内)
14.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确立和发展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自 15 世纪以来,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业已产生,并且形成了日益强大的资 产阶级。城市的工商资产阶级和在农业中采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新贵族共同受到封建行会制度和 国王推行的垄断制度的束缚,在政治上又处于无权的地位,他们强烈要求废除封建专制制度,发展 资本主义,成为革命的领导力量。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都是“君权神授论者 ”,
认为议会是靠国王的“恩赐 ”才存在的,当他们发现议会难以驾驭时,就解散议会。
——摘编自王斯德《大学世界史》 材料二:为了肯定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成果,维护私有财产制度,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消除 以往因政局动荡和战乱所造成的法律不统一现象,拿破仑迫切需要法律的支持,因而十分重视立法 工作,并亲自主持编纂了一系列主要法典。
——何勤华、周伟文、李秀清、张寿民编著《外国法律制度史》 材料三:资本主义的发展,促成了资产阶级革命。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又造成“ 中产社会渐 渐都沦为无产者 ”,“社会上困苦的失业者已普遍都会与乡间了 ”。人们因之而认识到: “资本主 义生产制一面固然增加富力,一面却也增加贫乏。 ”20 世纪初年努力于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进人物, 就已经表现出追求资本主义,同时又向往比资本主义更合理的社会制度这样一种矛盾。这种矛盾因 中国人目睹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资本主义危机而加深……只有马克思主义在风雨之中扎根于中国社 会,掀开了新陈代谢的另一页。
——摘引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资本主义经营方式 ”在城市和农村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请根据材料思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概括拿破仑法典颁布的主要目的。并列举一例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和扩展过程中起到相同作用的法律文件。(3)、根据材料三分析造成“ 中产社会渐渐都沦为无产者 ”“社会上的困苦失业者已普遍都会与乡间 了 ”的根源是什么?这一根源带来了哪一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在中国最早传 播马克思主义的人是谁?15. 经济政策的调整直接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当时的条件下,新经济政策在恢复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发展经济、扩大生产,所以还不 能对其它经济成分在生产上加以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利用现有的商业机构建立无产阶级和 农民之间在交换关系上的经济结合,苏维埃国家就必须要像列宁所要求的那样亲自经营商业。——摘自陈永飞《苏联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新经济政策》
材料二: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全面而细致地规划过自己的发展进程,这是斯大 林的一个创造。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 ……对于苏联而言,它 未来几十年的兴衰都和这种“创造 ”联系在一起了。——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是渐变,不是革命》([美]克利福德·肯尼迪·贝里曼,1934 年 4 月)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利用现有的商业机构建立无产阶级 和农民之间在交换关系上的经济结合 ”体现出这场改革“新 ”在哪里? 这与中国哪一经济 体制的建立有异曲同工之妙?(2)、根据材料二概括斯大林的“创造 ”的突出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斯大林的“创造 ”在 农业上有何体现?(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为什么“是渐变,不是革命 ”?谈谈你对 经济政策调整的认识。16. 历史地图是历史学习与研究过程中经常使用的资料,具有直观性。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 认识世界大战和世界格局,学校初三历史组组织开展了“历史地图上的世界格局 ”项目式学习,请 同学们一起认真地完成学习清单吧!项目一:探究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项目二:探究世界大战的经过
项目三:认识战后的世界格局
(1)、阅读材料一,有人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继续,你是否赞成这种观点?请从原因的角度说明理由。(2)、阅读材料二,写出 A 、B 、C 三处所代表的历史事件名称。(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两次世界大战分别使世界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影响世 界格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